姚磬兒

姚磬兒,清朝乾隆年間南京的崑曲名伶。旦、生、淨兼擅。

基本信息

簡介

姚磬兒(1766—1784),女,清朝乾隆年間南京的崑曲名伶。小名掌珍,吳縣人。旦、生、淨兼擅。

經歷

幼年因父親負債而將她賣到南京秦淮教坊梁四家為女優,色藝傾一時。後因不願賣藝,多次逃跑,屢遭捶楚。在眾姐妹的勸說下,磬兒說:“若從我,須以旦腳改淨色。”其理由是:“我不幸為女兒身,有恨無所吐;若作淨色,猶可借英雄面目一泄胸中塊壘耳。”梁四隻得答應,於是她“以女子作豪傑替身,以雌鳳為鬚眉吐氣”。表演時“聲飛瓦裂,人壓場圓”。她的淨角戲以《千金記》扮楚霸王而獨擅勝場,旦角戲以演《雷峰塔》中的白娘娘聞名,唱小生“舉止大度,改裝登場,宛宛一車中璧人”,尤擅扮演《牡丹亭》中的柳夢梅,被譽為“曲中第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吳縣詹鱗飛(湘亭)以試事至南京,與磬兒相識,一見鍾情。梁四阻撓不許,磬兒投秦淮河以死抗爭,被人救起後隨父而歸,不料途中乘船遭盜劫,磬兒受驚寒得病,不久病逝,年僅十九歲。詹鱗飛葬之於蘇州城西桐涇里。沈起鳳《千金笑》、瞿頡《桐涇月》傳奇即為她而作。其本事見載於沈起鳳《諧鐸》中。

崑曲演員(六)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