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林[經濟師]

張雙林[經濟師]
張雙林[經濟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雙林,男,漢族,1953年12月出生,河津市西辛封人,共產黨員,大專學歷,工程師、經濟師。1973年後,歷任西辛封團書記、黨委書記、西辛封黨支部書記。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991年創建西辛封焦化廠任廠長,1991年創建琳鑫焦化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後擔任西辛封黨支部書記兼黨委主任。2003年,融資合建華鑫源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任董事長。系河津市一屆政協常委、河津市政協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河津市焦化協會副會長,河津市工商聯副會長,運城市一屆、二屆人大代表,運城市工商聯副會長。

主要榮譽

運城地區優秀企業家,運城地區鄉鎮鄉鎮企業功臣,山西省鄉鎮企業家,運城市“五一”勞動獎章與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處世哲學

處世讓步為高,增大無限空間。

治企理念

一個人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是最高興不過的事,因此,一個企業要搞的好,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每個人發揮作用。樹立先進理念,正確把握方向,充分發揮能力,調動各方因素,企業充滿活力。

最欣賞的一句格言

向昨天要經驗,向今天要成果,向明天要動力。

最崇拜的一位商業巨匠

張瑞敏。

最喜歡看的一類書

哲學。

最喜歡的文藝、體育項目和休息方式

體育鍛鍊、看書聊天、探討人生、旅遊休閒。

成功之道與人生感悟:事業成功的五大要素

一是積極的心態,二是明確的目標,三是嚴格的管理,四是智用合一,五是求知創新和諧發展。

光彩事業

多次捐款用於救濟貧困家庭學生,支援老區建設,硬化道路,資助西辛封村建牌樓,資助老年人等。2008年華鑫源企業為河津市第二高中建設捐款120萬元。

人生歷程

1,張雙林創辦林鑫焦化廠

張雙林,1953年出生於普通農村,從小樸實憨厚、謙稱守信,和他共過事的人,對他的評價是:德才兼備,胸懷坦蕩,意志堅強。在參加集體勞動時,苦活、髒活、累活他從不推辭,總是主動承擔,小小年紀就在人民中留下了好口碑。以至於十九歲時被民眾相中,當了幹部。從生產隊長到原西辛封黨委書記兼團書記,他堅強的性格,精明的才幹,過人的膽識在擔任村幹部後發揮的淋漓盡致。

為了選擇興辦企業項目,他帶領有關人員上北京、下鄭州,跑西安,奔太原,風雨兼程,餓了啃饅頭,困了打地鋪……在帶回的四十多個項目中,又多方論證,反覆權衡,最終,一座當時技術比較超前,耗資少、質量高的機焦爐,在昔日的黃沙溝上矗立起來了。焦爐熊熊燃燒的火光照亮沙溝,琳鑫焦化廠也從此誕生。

1996年,有一座二期工程全面鋪開,僅僅6個月的時間,點火試爐一次成功,當年產值突破5000萬元。

1997年,又一座年產20萬噸的機焦廠拔地而起,年產值再增加5000萬元,達到了一個億。

從創辦第一座焦爐開始,琳鑫集團每年上繳國家稅金3000多萬元,上繳集體1200餘萬元。,

2,華鑫源鋼鐵集團——三重奏

華鑫源鋼鐵有限公司的成立也是河津人“爭強好勝”精神的典型代表。大規模、大手筆的宏大理想,使他們義無反顧地走到了一起。於是,有了今天的強強聯合,有了河津史上第一家鋼鐵企業。

2002年,根據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方面規定,河津市委、市政府全面關停3萬噸以下焦爐。津華焦化有限公司、琳鑫焦化有限公司、鳳源煤焦有限公司同時面臨關停危機。建一個正規化、環保化的大型焦化廠,要投資幾千萬甚至上億元資金,以三個企業的條件,獨自搞好都存在很大困難。這成了三個企業、三個總經理共同的難題。對他們個人來說,即使停業關門,憑這些年的收益,手裡還是有一筆相當可觀的資金,足夠下半生過富足悠閒的生活了。但作為社會精英,他們這時候想的不是個人的小得失,他們考慮更多的是社會責任,用楊鳳山的話說,“在有生之年,能為社會做一點有益的事,活著才有意義啊”。

怎么辦?三個同時被關停的企業都在另找出路。

三人一心,黃土變金。

獨木一棵樹,三木大森林。

審時度勢。瞻前顧後。量己及人。換位思考。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三位老總不約而同地達成一個共同的意向:

桃園結義、三山聚義。強強聯合。開創一片新天地!

如果說“華鑫源”是津華、琳鑫、鳳源三個企業通力合作的產兒,那么市委、市政府便是促成“華鑫源”順利誕生的助產師。2002年夏季,在市政府的撮合下,張雙林、柴金玉、楊鳳山三人第一次坐在一起會談,就是這一次,三人都有了合作經營的初步意向。接下來是去南方考察項目,三雙睿智的眼睛,同時看好效益不斷增值的鋼鐵行業。於是10月份他們又針對性地考察了上海幾家大型鋼廠,並向領導做了匯報。12月份,市政府便召集三方企業及有關部門領導開會,將鋼廠項目確定為“市長工程”,項目工程領導組也隨即成立。

第一步,他們先用半個多月的時間起草了企業章程,確定了走聯合經營、合作性股份制企業的道理。實行董事長、監事會、經營班子三權鼎力,投資、經營兩權分離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同股、同權、同利,平起平坐,風險共擔。實踐證明,他們這一步棋是走對了。後來,他們在回味整個合作過程中的心態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搞企業不甘心,合夥投資不放心,經過磨合很稱心。”

第二步,投資,每人先拿出2300萬元,以6900萬元作為註冊資金。

接下來,在無任何貸款的情況下,規劃年產100萬噸特種鋼,一起總投資1.5億元,年產50萬噸特種鋼工程,於2003年6月破土動工。

通向勝利的路上總是布滿荊棘,總是有重重的困難接踵而至。至於陰鬱連綿,建廠供電不足,加上非典的突如其來,給工程施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好在“華鑫源”有三個有勇有謀、無堅不摧的“頭羊”的堅強領導,有跟隨他們幾十年、酒精沙場的企業精英們的共同努力,還有什麼艱難險阻能擋住他們前進的道路?

2004年9月26日,在昔日黃沙飛漫、寸草不生的河津西部終於綻放了一朵燦爛的鋼花,華鑫源鋼鐵公司勝利竣工投產。試車僅用一個月,生產即正常,與國內同類型企業相比,極大地縮短了磨合階段。從此,河津史上第一座具有真正鋼鐵意義的現代化鋼鐵企業誕生了!

華鑫源煉鋼工程的竣工投產,結束了河津市有鐵無鋼的歷史,邁出河津工業機構調整的第一步,被譽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精品工程。他的投產,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不僅解決了周邊及鄰近地區千餘人的就業問題,帶動了一批相關產業,如煉鋼、耐材、石灰、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還給河津眾多的民營經濟實體通過最佳化組合,盤活資本,順應時代潮流,加速發展開闢了先河。

為了加強做大企業,在董事會的堅強領導下,集團公司已全面鋪開了煉鋼二期工程,後續將進一步穩定快捷發展煉鋼、軋鋼、焦化等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最佳化產業結構。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個年產100萬噸鐵、100萬噸鋼、100萬噸材,總資產12億元,總產值25億元,年少繳利稅3億元的規模宏大的現代化企業,必將巍然屹立在古更大地,也必將為河津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崑曲演員(六)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