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薄命·葉落風不起

《妾薄命·葉落風不起》是宋代時期陳師道的作品之一。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妾薄命·葉落風不起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陳師道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

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

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窮?

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

向來歌舞地,夜雨鳴寒蛩。

作品賞析

《妾薄命》共有兩首,這是第二首。詩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多樣的。陳師道的《妾薄命》,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寫了自己對老師曾鞏的悼念。要不是原詩題下有詩人自註:“為曾南豐作。”後世的讀者會以為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於陳師道與曾鞏的關係,宋人筆記上說得頗帶傳奇色彩:曾鞏路過徐州,當時的徐州太守孫莘薦陳師道前往謁見,雖然送了不少禮,但曾鞏卻一言不發,陳師道很慚愧,後來孫莘問及,曾鞏說:“且讀《史記》數年。”陳師道因此一言而終身師事曾鞏,至後來在《過六一堂》詩中還說:“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見陳鵲《耆舊續聞》)這種記載只是小說家之言。其實,曾、陳的師生關在史書上有明文記載,《宋史》中陳師道本傳上說他“年十六,早以文謁曾鞏,鞏一見奇之,許其以文著,時人未之知也。留受業。”元豐年間(1078-1085),曾鞏典五朝史事,舉薦陳師道為史才,然而終因他未曾登第而未獲準,因而,陳師道對曾鞏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豐六年),當他聽到曾鞏的死訊後,即寫下了這組感情誠摯的悼詩。

這一首是組詩第一首的主題的延伸,表達了殺身相從的意願,二首一氣貫注。故范大士《歷代詩發》評價說:“琵琶不可別抱,而天地不可容身,雖欲不死何為?二詩脈理相承,最為融洽。”

“葉落”二句以寫景起興,然意味無窮,詩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層: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陽阡”而來,故寫墓園景象,且興起下文,此其一;又寫墓地悽慘之狀,以飄零之落葉與絢爛之紅花相襯,愈見山野的空曠寂寥,寫景狀物頗能傳神,並烘托出蒼涼淒迷的氣氛,故任淵說:“兩句曲盡丘源悽慘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寫景起興中又帶有比喻意,落葉指已逝之人,而紅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葉飄敗,花的嬌艷,徒成空無。潘岳《悼亡詩》說:“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這首詩以落葉比喻人的長逝,然而寓意的深刻遠不及陳師道此詩,故陳模盛讚《妾薄命》中這兩句說:“陳後山‘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興中寓比而不覺,此真得詩人之興而比者也。”(《懷古錄》)此其三。

“捐世”以下八句一氣流走,自然湧出。詩中說,主人不待年老即棄世而去,因而對我的恩惠未能到頭。想來一死尚可忍受,而今後無窮的生涯怎樣度過?偌大的世界,卻容不得主人公微弱的一身,於是發出了最後的心聲:“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語氣堅定,如錚錚誓言。此八句層層相綰,語意暢達,純自肺腑中流出,讀來不覺其淺率,唯感其真誠。

至此感情的激烈已無以復加,全詩表面上應戛然而止了,然而“向來”二句,轉以哀婉的情調結束:那以前歌聲鼎沸、舞姿婆娑的地方,只留下夜雨的淅瀝和蟋蟀的悲鳴,由此表達了盛時不再、人去樓空的感慨,一變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遂令詩意深遠,避免了一覽無餘。這末尾的“歌舞”幾句,正與組詩第一首的開頭“十二樓”首尾相應,也表現了作者的匠心。

《妾薄命》向來被認為是陳師道的代表作,故《後山詩集》以此為冠,其原因便在於此詩集中體現了陳師道詩的風格。陳師道詩的佳處在於高古而具有真情,鍛鍊而以淡雅出之。這首詩造語極平淡,表面上沒有用典故,不作艱深之語,只是直陳胸臆,實際上卻幾乎無一字無來歷。任淵評價說:“或苦後山之詩非一過可了,迫於枯淡,彼其用意,直追《騷》、《雅》。”意謂他的詩須細細品味,不是一讀即可明白其中用意的,這正說明,陳師道的詩在平淡的背後,有著慘澹經營的苦心。

除了平淡典雅,精煉濃縮也是陳師道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此詩中“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等語,都以極簡練的字句表達了豐富的意蘊,如前人所評,有“以少許勝多多許”的特點,故劉壎《隱居通議》說,陳師道“得費長房縮地之法,雖尋丈之間,固自有萬里山河之勢”。

然而此詩最突出之處還在於用比興象徵的手法,以男女之情寫師生之誼,別具風範。這種手法可追溯到《詩經》中的比興,《楚辭》中的美人香草。這在古典詩詞中是屢見不鮮的,因為男女之情最易感人。正如明人郝敬所說:“情慾莫甚於男女,……聲音發於男女者易感,故凡托興男女者,和動之音,性情之始,非盡男女之事也。”(陸以謙《詞林紀事序》引)托喻男女之情而實寄君臣、朋友、師生之誼的作品歷代都有,但與陳師道此詩有明顯血緣關係的可推張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詩中說:“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繻。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此詩是張籍為推辭李師古之聘而作,與陳師道此詩所述之事雖然不同,但抒寫手法頗多相通之處。雖然後世也有人對此執不同意見,以為此詩“比擬終嫌不倫”(陳衍《宋詩精華錄》),然而作為詩之一格,作為表達感情的一種方法,《妾薄命》還是有新意、有真情的。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元祐(1086-1094)初期,因蘇軾等人舉薦,任徐州教授。後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詩學杜甫,苦心錘鍊,質樸蒼老,深受黃庭堅推重。為江西詩派代表性作家,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唱和。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談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