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馬

套馬

套馬是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原為牧民放馬匹時的一種技能。現演變為少數民族特色體育項目。該運動揮桿套馬與繩索套馬。揮桿套馬是騎手持約3米的竹竿,竿頂扎一繩環,環的大小能套住馬頭為宜。繩索套馬是騎手手持打著活結的繩索。運動開始時讓烈馬疾奔,眾騎手縱馬飛馳追趕,至適當距離時即迅速套馬,以先套住馬頭、拉住烈馬者為勝。

基本信息

套馬桿式

套馬桿套馬
套馬桿由杜兒、梢兒和皮繩三部分組成。桿兒多用質地較硬的木材製成,梢兒用渾善達克沙地產的柳條製成,柔韌性強,不易折斷。桿兒和梢兒各有一端刻出凹槽,再把這兩端扣合在一起,外面用細皮繩密密匝匝纏好,皮繩固定在梢的兩端。
套馬是一項勇敢者的活動,當牧馬人要換乘馬或馬群列印記、剪馬鬃時就需要套馬,特別是後兩項更是牧馬人表現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的時機。他們騎在桿子馬上,在飛奔中選準機會,把套馬桿伸向被套馬匹的頭部,然後把桿繩套在馬脖子上。能套住馬的後耳根的人則是技術最高超的。套馬的場面既驚險又精彩,牧馬從竟展絕技,圍觀的人歡呼喝彩,熱鬧非凡。

皮套繩式

把長皮繩子一端挽成特殊的活扣,牧馬人騎在奔跑的馬背上,遠遠的將包木甩過去,繩套準確地套在馬脖子上,馬越拉越緊。用這種工具套馬難度較用套馬桿更大一些。

其他

去勢、列印記、前記號
給牲畜去勢、列印記、剪記號是牧業生產中的重要勞動,也是牧業生活中的大事。去勢的馬叫騸馬、牛叫犍牛、羊叫羯羊
給馬去勢場面很熱鬧。一個馬群有一部分馬去勢,附近的馬館和青壯年都來幫忙,圍觀的人也多,馬群的主人還拿出食品招待大家。套馬手套住要去勢的騸割手進騸割,而後在刀口處放少許馬尾用燒紅的烙鐵燒炙,使刀口封結。
牧民給牲畜列印記、剪記號是為了區別自己的牲畜。馬或駱駝的印記一般是在它們的臀部烙各種圖案或字母。羊的記號是剪耳朵,即在耳朵尖或耳朵前後剪缺口,牛一般不做記號,因為牛不像馬或駝跑得很遠,也不像羊易混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