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聚街道

奎聚街道

奎聚街道位於昌邑市城區,成立於1997年12月,面積58.8平方公里,總人口83761人。奎聚街道人傑地靈,景色秀麗,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投資環境良好,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極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基本信息

(圖)奎聚街道奎聚街道

簡介

1997年7月4日,撤銷都昌鎮,分別設立奎聚、都昌兩個街道辦事處,2001年,昌邑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李家埠鎮劃歸奎聚街道,昌邑市人民政府奎聚街道辦事處位於昌邑市中部,是昌邑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面積67.6平方公里,轄22個社區居委會、39個行政村,總戶數2.6萬戶,人口8.4萬,總耕地面積4.5萬畝。

自然資源

(圖)奎聚街道奎聚街道

自然資源豐富南部蘊藏豐富的鐵礦石、重晶石、石英石、膨潤土等10多種礦藏。中部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多種農產品遠銷海外。北部擁有52公里海岸線,地下蘊藏大量滷水、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目前已發現和開採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鐵、彭潤土、粘土、石英、大理岩、花崗岩、重晶石、河沙、地下滷水、天然氣、石油等。從礦產結構上分析,非金屬礦種類較多,儲量較大,具有明顯優勢,其中已開採的主要有:膨潤土,境內南部廣泛分布總計儲量約2100萬噸,其中大型礦床一處,中型一處,小型兩處。石英岩:主要分布於飲馬鎮以北的呂山至青龍山一帶,地質儲量為3683萬噸,且礦體厚度大,品位高,構造簡單,現與香港合資開採。滷水:主要分布於北部沿海,分三層,估計總儲量在10億立方米左右,開採歷史悠久,前景廣闊,目前已形成年產鹽16萬噸,溴2000餘噸的能力。

奎聚街道境內水資源比較豐富,地表水包括濰河、膠萊河虞河三大水系,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約7.97億立方米,其中客水流入6.6億立方米.(濰河3.4億立方米,膠萊河2.5億立方米,其他河流0.7億立方米)。多年地表徑流可利用總量2.65億立方米,其中南部地區0.72億立方米,中部0.72億立方米,北部沿海地區1.21億立方米。另外引黃濟青、引黃濟煙水渠從市域北部穿過,可利用水量為3400立方米。境內地下水總儲量約15.24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一般在2-30米以內,深層地下水一般在35米以下。

奎聚街道自古以載槐、柳、泡桐、毛白楊、榆、楸、椿、桃、李、梨、棗、石榴、杏等鄉土數種為主。建國以後,先後引進了加拿大楊、北京楊、蘋果等樹木,並從青島引進了雪松、檜柏等觀賞樹木。

基礎設施

(圖)奎聚街道奎聚街道

奎聚街道交通、通訊快捷便利,與濟南、青島、煙臺均有高速公路相連,距濰萊、濟青高速公路僅30分鐘車程,距濰坊機場、下營港只有30多公里。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民營企業發展迅速,擁有紡織、印染、建築等10餘個行業,區內紡織、食品加工等園區將為投資者提供廣闊舞台;街道區位優勢突出,市場活躍,商貿繁榮,轄區內人流、物流集中,擁有超市、各類商店、賓館數十家,設施完善,服務周到;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環境潔淨幽雅,綠化覆蓋率達36%,配套設施齊全的豫園小區、東方家園、陽光嘉園、寶潤小區、同新家園等小區為居民及投資者提供了舒適的居住環境;特色農業優勢獨具,初步形成了以苗木、果品、花卉為主的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

奎聚街道立足地理優勢,深挖科技潛力,作好發展文章,促進了經濟和各項事業的全面繁榮,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並被濰坊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村工作模範單位”稱號。

經濟建設

奎聚街道內建有科技含量較高的花卉科技園、蔬菜科技園,以花卉、蔬菜和優質林果為主的“三高—優”農業生產格局已經初步形成,糧經比例為2:8;街辦現有建築建材、紡織服裝、維修運輸、冷藏加工、餐飲服務等各類集體企業50多家,並已順利完成了改制工作任務;街辦轄區現有鋼材市場、花卉市場、紡織絲綢服裝市場、中國輕紡城錢清昌邑原料市場、機車市場、木材市場以及農貿市場等10餘處,三產和個體私營經濟繁榮

奎聚街道目前已有15個村(居)在市區範圍。由於基礎條件、經濟條件、村莊規劃不同,總體布局不盡合理,給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也影響了城市建設管理的檔次和水平。舊村改造工作作為該街道的重要工作日程,事關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為人大代表所關注。為促進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前段時間,奎聚街道人大辦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到實施舊村改造的村(居)進行調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了解了實際情況,併到諸城、濰城等地進行了參觀考察,開闊了視野。在此基礎上,代表們對奎聚街道舊村改造實施方案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統一規劃、一村一策、邊開發邊回遷等建議意見。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對此非常重視,根據代表們的建議意見,進一步調整了舊村改造實施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2005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98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07元。

特色經濟

(圖)花卉花卉

奎聚街道特色農業優勢獨具,初步形成了以苗木、果品、花卉為主的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
花卉:通俗地講,“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是指姿態優美、色彩鮮艷、氣味香馥的觀賞植物,“卉”是草的總稱。習慣上往往把有觀賞價值的灌木和可以盆栽的小喬木包括在內,統稱為“花卉”。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另外,分布於南方地區的高大喬木和灌木,移至北方寒冷地區,只能做溫室盆栽觀賞,如白蘭、印度橡皮樹,以及棕櫚植物等也被列入廣義花卉之內。

基礎教育

(圖)奎聚街道奎聚街道

奎聚街道南隅國小幼稚園地處昌邑市區中心位置,環境幽雅,外形美觀,文化氣息濃郁,內部設施優良,是隸屬南隅國小的一所全日制幼稚園。現有8個教學班,其中4個大班,2箇中班,2個小班,教職工19人,是一支平均年齡為30歲的富有朝氣和敬業精神的教師隊伍。其中大專5人,中專12人,職工2人。正是這樣一支觀念新、業務強、素質高、修養好、充滿活力、富有愛心的教師隊伍,使幼稚園的各項工作呈現出一派蓬勃向上、生機盎然的景象。教師熱愛本職工作,忠於職守,把自己的愛心全部奉獻給孩子們,不求索取、不求回報,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精神,緊緊圍繞“啟智博能、快樂成功”的辦園宗旨,注重生活中的教育,努力為孩子創設和諧、支持、互動的學習氛圍,親切、平等、尊重的師幼關係,讓每個幼兒實現“塑造美好心靈、培養健康體魄、探索未知世界、體驗學習快樂”的目標。

旅遊景點

(圖)奎聚街道昌邑市博物館

昌邑市博物館坐落在奎聚街道內,是非常有名的景點。

昌邑市博物館昌邑市博物館坐落於城東路東側,文山西麓,占地40.71畝,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投資近千萬元。建築風格採用了仿古殿堂式結構,於1997年正式落成並向社會開放。

該館館藏豐富,碑帖、書畫收藏獨具特色。大批藏品中,經鑑定具有重要價值的有千餘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文物近百件。商代末期的鄧共明代孫昂墓出土的隨葬石俑、黃元御《傷寒懸解》手稿等,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該館現已開闢十個專題展廳:即歷史廳,文物廳,書畫廳,碑貼廳,民俗廳,絲綢廳,華僑廳,經濟發展廳,科技廳,預備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