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病論

奇病論,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七篇。

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七篇。

1 關於篇名

奇,異也。異於一般的病證,是謂“奇病”。
本篇討論了子喑、息積、伏梁、疹筋、厥逆、脾癉、膽癉、厥、胎病(癲疾)、腎風等十種病的病因、病機、症狀、治法及預後。由於這十種病都比較奇特,故名《奇病論》。正如日本·丹波元簡《素問識》云:“此篇所載,重身聲喑、息積、疹筋等,率皆奇特之病,故以奇病名篇。”

2 內容提要

本篇討論了十種比較罕見病變,範圍涉及到這些疾病的病因、病機、症狀、預後及其注意要點。其中如胞絡阻絕,少陰腎氣不能上通之子喑;症見脅下脅滿而喘逆,不能灸刺之息積;病機為邪氣伏藏於大腸肓膜之伏梁;以頭痛、齒痛為主症,大寒之邪入侵於腦的厥逆;由多食厚味而口作甘味的脾癉;以“五有餘,二不足”為特徵,預後不良的“厥”;由孕時母體受驚,致使其子發為癲疾的胎病等病變。
近幾十年來,糖尿病爆發。《奇病論》因此備受重視。
該篇介紹了戰國以前中華民族生活中發現的一些不同尋常的疾病。也就是發病率低、必須更詳細考察而不是同一般醫學理論論治的疾病。比如積息、疹筋等。消渴證的記載,也是首見於這一篇中。這說明,消渴證在戰國之前是一種低發病。天津醫科大學行為醫學學科帶頭人王英博士認為,《奇病論》是糖尿病行為研究的正確開端。
王英博士對糖尿病研究歷史作了如下回顧:
糖尿病開始於行為研究,由回歸到了行為研究,經歷了四個階段,三次觀念變革。

(1)最初的行為研究。

在中醫經典文獻《黃帝內經·奇病論》中已經明確從行為方式上闡述糖尿病:"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隋代醫學著作《諸病原候論》在防治糖尿病的指導中直接指出了運動與進餐時間安排問題:"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後食。"唐代醫學著作《千金方》中記載了行為方式不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復發的原因:"不減滋味,不戒嗜欲,不節喜怒,病已而可復作。"明代醫學著作《景岳全書》中,進一步強調了營養改變和生活方式變化的問題:"消渴病,其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清代醫學著作《辯證冰鑒》描述了進食對解除消渴的意義:"得食則渴減,飢則渴尤甚。"這些寶貴的經驗,為今天的糖尿病行為研究奠定了基礎。
西方最初的行為研究把糖尿病研究引向了錯誤的軌道。Rollo觀察到患者在進食穀物之後尿糖增加。這實際上是血糖升高的應激緩解,因此患者會表現出身體舒適。但是西方研究者習慣忽視患者主觀感受而注重觀測者的發現,所以後來的研究者長期把這一現象理解為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使病情加重。甚至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西方出現了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錯誤指導。這些錯誤在隨後的行為調查中被證實是錯誤的。
西方有積極意義的行為研究是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節儉理論提出開始的。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劍橋大學Hales教授所領導的一項調查結果對重新認識行為研究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亞洲人西方生活化後Ⅱ型糖尿病發病率迅速升高,歐洲人的發病率則沒有明顯變化。 這說明,飲食結構改變造成了Ⅱ型糖尿病的爆發。糖尿病不是因為穀物吃多了而導致的,而是穀物吃少了。

(2)激素的發現和治療。

1889年,Mering和Minkowski發現切除狗的胰腺後發生了類似人類糖尿病症狀。這實際上是一種在糖尿病中比例非常小的一種情況,在本《指南》中稱為β型糖尿病。1921年,加拿大外科醫生Banting成功提取了胰島素,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此後數十年,醫學界一直把這種發病率很小的β型糖尿病當成了最普遍的糖尿病,並由此發展了大量的降糖藥物和激素製品。

(3)胰島素抵抗與Ⅱ型糖尿病認識。

隨著人類監測胰島素水平的提高,美國內分泌專家Reaven發現,糖尿病患者存在大量的胰島素分泌正常甚至水平改與正常的情況。胰島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的概念都由此產生。1988年,Reaven獲得了美國糖尿病研究的最高獎項Banting獎。2004年,衛生部老年病研究所柳暉公開的檢測結果:在54名初發Ⅱ型糖尿病患者檢測中無一例外的都是胰島素分泌增強而非減弱。這表明,胰島素分泌不足只是Ⅱ型糖尿病維持過程中的一種後果。這些研究的重大意義是:切除胰腺製造的病例模型對最廣泛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不適用的。


(4)研究回歸到行為研究方向

聶文濤長期關注人體升高血糖的動機,其研究回歸到行為研究方向。聶認為,糖尿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代謝功能衰退與應激,所以,糖尿病康復途徑應由幫助人體代謝轉變成訓練人體代謝功能。糖尿病的分解運動帶動合成運動的結果。分解運動的後果是體內大量製造葡萄糖,因而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維護措施應由努力降低血糖轉變成為避免刺激血糖升高。這樣,糖尿病康復途徑和維護方式都發生了轉變。
截止目前的研究表明,儘管糖尿病研究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而最後發現《奇病論》對消渴證的研究方向和結論都是正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