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櫟

太魯閣櫟

太魯閣櫟(學名:Quercus tarokoensis)是殼斗科櫟屬的植物,為台灣的特有植物。分布於台灣海拔350米至1,25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溪流兩岸、河谷峭壁上和石灰岩壁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太魯閣櫟
種拉丁名:QuercustarokoensisHayata
科中文名:殼斗科
科拉丁名:Fagaceae
屬中文名:櫟屬
屬拉丁名:Quercus
國內分布:台
海拔:400-1300
中國植物志:22:257
英文植物志:4:378

產地分布

台灣特產種,北自花蓮太魯閣一帶,東南從利稻至嘉寶,最南至屏東霧台阿禮附近。模式標本采自台灣花蓮。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小枝纖細,幼時被灰褐色短柔毛,後漸脫落,具淡褐色圓形皮孔。

葉片薄革質,長卵形,長2-4厘米,寬1.5-2.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淺形,葉緣具刺芒狀尖鋸齒,葉面中脈、側脈均不明顯,葉面中脈有時被星狀毛,葉背中脈下部密被褐色星狀毛或無毛;葉柄長3-5毫米,被褐色絨毛。殼斗杯形,包著堅果約1/2,直徑約7毫米,高4-5毫米;小苞片形,長約1毫米,除頂端外密被灰褐色絨毛。堅果長卵形,直徑約8毫米,高約12毫米,無毛,果臍小,徑約3毫米。

花期4-5月,果期翌年10-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50-1250米的溪流兩岸、河谷峭壁上,在石灰岩壁上為優勢樹種。

殼斗目百科(三)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殼斗科·櫟屬

櫟屬,殼斗科,約450種,分布於北溫帶和熱帶高山上,我國約110種,南北各省均產之,為重要林木之一,產木材、炭、染料、栓皮和飼養柞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