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廟鄉

太山廟鄉

太山廟鄉位於河南省南召縣東南部,地處伏牛山南麓。因鄉政府機關地設在伏牛山主峰-太子山腹地,故名太山廟。1958年成立太山廟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鄉城面積133平方公里。太山廟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焦枝鐵路,豫02線公路縱貫鄉境東部,聞名的旅遊景點-鴨河口水庫依山就勢相湧入懷。所轄硃砂鋪材是明清時代三鴨所經的重要驛站之一。東風廠、紅宇廠、長江廠、縣水泥廠橫跨東西分布。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太山廟鄉面積:133平方千米 人口:2.8萬人 代碼:411321303 位於南召縣東南部。2006年,轄19個村委會:曹店村、羅溝村、興隆村、橫山村、包坪村安莊村、九里山村、太山廟村、硃砂鋪村、馮莊村張溝村、一峰村、魯新村、劉村、梁溝村羅漢村前灣村、下店村、毛莊村,(217個村民小組)。因鄉政府機關地設在伏牛山主峰-太子山腹地,故名太山廟。1958年成立太山廟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

旅遊資源

太山廟鄉九里山
太山廟鄉人文、自然景觀豐富。有張三豐故里九里山太子山韓信寨古代冶鐵遺址。隨著這些旅遊景點知名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有識之士紛紛瞄準這裡投資開發。由台灣漢龍實業公司在該鄉投資開發的綜合娛樂場所-漢龍山莊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園和矗立在鄉境東南的鴨河口火電廠連成一片,形成一道壯麗的景觀,吸引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半島賓館、雙龍賓館依7萬畝鴨河碧波水面而建,“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旅遊布局日趨完善。

農業經濟

太山廟鄉太山廟鄉
太山廟鄉經濟收入以傳統農業種植和農村多種經營收入為主,2003年太山廟鄉工農業產值24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1293元。傳統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大豆、薯類為主。農村多種經營以板栗、花椒、核桃、藥材為主,名優土特產有“手扒崖”花椒秦黨核桃、星星臘肉等。鄉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4%,植物資源共有1100餘種,動物資源70多種;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81745千瓦,可開發量8992千瓦。境內己探明1個鉬礦富礦體和4個雄黃礦體,鉬金屬儲量874.80噸,雄黃礦體中砷金屬儲量4655噸,雄黃礦儲量6747噸,鉈金屬儲量3271噸,銀金屬儲量250噸,大部分礦體具露采條件,礦石品位較高,可選性良好,且礦點附近辦廠地形條件良好,交通便利,電力充足。太山廟蓮花寺及清初牌坊和戲樓等文物旅遊資源豐富。陝南抗日第一軍著名將領何振亞在這裡留下的戰鬥和生活事跡更成為太山廟人民奮進的精神動力。

經濟發展

太山廟鄉太子山
2004年以來,太山廟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以“強班子、穩大局、促發展”為整體工作思路,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團結和帶領全鄉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突出招商引資、非公有制經濟、“三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旅遊開發、計畫生育、社會穩定等重點工作,經濟社會呈現出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勢頭。2005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14萬元,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到7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計畫和既定目標任務。

一、圍繞優勢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躍上新台階
太山廟鄉黨委、政府依託五大優勢,創新工作機制,最佳化發展環境,明確了以工業企業、環庫開發、礦產開採、旅遊開發、沿線臨廠商貿為主的發展方向,制訂出台了一系列激勵優惠政策,以開放、誠信打造非公有制經濟精品和強項。一是圍繞礦產資源開發投資50萬元建成了包坪新型建材廠,利用石材資源投資80萬元建成九里山鐵路道渣生產線項目1個;引資完成年生產水泥10萬噸的縣水泥廠的改制工作。二是圍繞環庫島開發招商引資。立足島嶼優勢,積極探索環庫旅遊開發的新路子,計畫投資5000萬元的曹店生態旅遊觀光項目和下店的青山碧水開發項目,已進入詳細規劃和立項實施階段。魯新農家旅遊度假村示範建設項目,通過完善配套設施,提高品位,已初步打出了我們自己的品牌,創出了自己的特色,提高了鴨河庫區旅遊品位。三是引資2000萬元,由韓國客商在劉村建設旅遊與食品加工項目一個。四是圍繞三屬企業招商引資。立足境內三屬企業較多的比較優勢,吸引河南滙豐機械創造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租賃國營長江機械廠部分資產進行液壓件開發,目前新組建的機械加工企業已順利投產。

太山廟鄉太子山
二、調整結構抓增收,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進一步壯大一是以網箱養魚為主的水產養殖業,在穩定2萬箱規模的基礎上,通過發展名優特品種降低勞動強度、降低成本等有效途徑,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太山廟鄉實現漁業總產值近5000萬元,形成了以一峰、魯新羅漢為主的養魚專業村6個。二是以地毯加工為主的絲毯加工業,產量達到4.5萬平方英尺。三是農業種植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發展地膜覆蓋花生10000畝,發展大棚蔬菜1000畝,發展大田植桑1000畝,發展無籽西瓜1200畝,形成植桑養蠶專業村2個,無籽西瓜專業村1個。四是畜牧業發展迅猛,興隆的養豬,一峰、劉村的養鴨,馮莊山綿羊飼養,都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正朝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形成了養豬專業村2個,養羊專業村3個,養鴨養鵝專業村3個。五是發揮剩餘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務輸出經濟,2005年太山廟鄉共輸出勞務5000人,直接增加農民收入2000萬元。

三、爭取項目增加收入,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2004年以來,太山廟鄉黨委、政府抓住政策向“三農”傾斜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項目,修建環庫公路12公里、村村通公路11條,總里程達22.44公里。在水利工程建設工作中,除完成河道清理、堰潭清淤、水渠修復等水利工程外,重點完成了太山廟村東風橋護河堤工程500米。同時,藉助外力,向上爭取,逐段硬化環庫路,目前已硬化至魯新。在“三村”建設方面,主要是提高品位,整村推進,打造精品。在曹店文明新村建設中,硬化主副道2700多米,改廁改廚30多戶,建門樓20多戶,建成精品紅色支部1個,使廣大民眾的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所轄村屯

太山廟鄉安莊村位於太山廟鄉東部,九里山前懷,焦枝鐵路和豫02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有15個村民小組,574戶,2132人,耕地350畝,是一個人多地少,土地貧脊的歷史貧困村。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在外務工經商人員己達到460多人,年勞務總收人300餘萬元,勞務經濟使該村逐步走上了富裕道路。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人達到2615元,其中,勞務經濟收入占50左右。該村是2006年新規劃的文明新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開展文明新村創建活動,己硬化主於道550米,支道和人戶道路33條1280米;拆除破舊棚舍15間,拆除殘牆斷壁17處,栽綠化樹8000餘株,粉刷、塗白牆壁2500平方米,建百米文化長廊一條,修建了9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新建村部14間。該村兩委班子決心帶領全村民眾,嚴格按照"五通、五有、六化"標準,高標準搞好文明新村的創建工作。不久的將來,該村將成為豫02線旁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名副其實的文明新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