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體育學院文化藝術學院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是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照新型辦學模式和運行機制開辦的全日制本科層次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我國急需的文化藝術類及體育類人才為主要辦學定位的高等學府,學院主要依託天津體育學院辦學。天津體育學院成立於1958年,是我國較早建立的專業體育學院之一,新世紀以來又不斷拓展辦學思路,在國內率先培養體育和藝術相融合的複合型人才,並較早獲批開辦獨立學院,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學生學習期滿合格者頒發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的全日制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學士學位證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天津體育學院文化藝術學院天津體育學院文化藝術學院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是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照新型辦學模式和運行機制開辦的全日制本科層次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我國急需的文化藝術類及體育類人才為主要辦學定位的高等學府。

學院主要依託天津體育學院辦學。天津體育學院成立於1958年,是我國較早建立的專業體育學院之一,新世紀以來又不斷拓展辦學思路,在國內率先培養體育和藝術相融合的複合型人才,並較早獲批開辦獨立學院。天津體育學院優質的辦學資源和豐富的辦學經驗以及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所具備的16年藝術教育積累,將共同為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新校區選址於天津薊縣,位於國家重點5A級名勝風景區——盤山。學院占地100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建設7個院系、50餘個專業方向,涵蓋音樂舞蹈影視傳媒藝術設計、體育、管理在內的多個學科,基本囊括文化藝術與體育產業的相關領域。學院擁有國際化的實習實訓基地,包括圖書館及學習中心、網路管理中心、影視節目製作中心、動畫製作中心、國際標準琴房、舞蹈排練廳、演播大廳、數位化音頻、視頻工作站、大型MIDI工作室、雙排鍵工作室及電鋼琴工作室等各種教學基礎設施,可充分滿足教學和師生實踐活動的需求,力爭在2012年建成全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產、學、研、創”一體化的文化與體育產業大學,成為順應時代發展,以培養套用型、複合型、原創型、管理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基地。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學生學習期滿合格者頒發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的全日制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學士學位證書。

學科建設

歐美演唱系

歐美演唱

本科四年

爵士演唱系

爵士演唱

舞蹈系

民族民間舞

本科四年

舞蹈編導

現代歌舞系

現代舞(街舞及爵士舞方向)

國標舞系

國標舞、拉丁舞、踢踏舞

音樂劇系

音樂劇演唱

爵士樂系

電吉他

本科四年

電貝司

爵士鼓

管樂器(薩克斯、小號、長號)

爵士鋼琴演奏

音樂製作系

詞曲創作與MIDI製作

本科四年

網路音樂及鈴聲製作

錄音藝術

音樂錄音

音響設計與調控技術

音樂多媒體系

音樂多媒體製作

聲樂教育系

民族聲樂表演

本科四年

美聲聲樂表演

器樂教育系

鋼琴演奏

鋼琴調律

雙排鍵電子琴演奏

西洋管樂器演奏(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小號、圓號、長號)

西洋弦樂器演奏(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新民樂系

民族弦樂器(二胡、琵琶、揚琴、古箏、三弦、阮)

民族管樂器(笛子、嗩吶、笙、管子)

表演系

影視及舞台劇表演

本科四年

播音系

播音主持

影視製作系

影視節目製作

電視攝像

影視動畫

影視戲劇化妝

舞美設計

舞檯燈光設計

藝術管理系

藝人經紀管理

音樂商業管理

工藝美術系

平面藝術設計

本科四年

環境藝術設計

多媒體與動漫

教學管理

在教學管理、教務管理、教學改革方面,學院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總體要求以及院委會關於教學工作的具體部署,由主管教學副院長主持,學院教務處具體執行,各項工作紮實平穩的積極推進。學院教務處是我院教學管理體系的重要樞紐,一直秉承為教學服務的思想,總體規劃全院教學工作,制定教學計畫、監督教學進程、評估教學結果等。其工作主要分為五個大的方面,即:

① 制定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是學院培養人才、組織教學的基本依據。在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前提下,學院教務處確定了全院教學總體指導思想,在保證公共基礎課順利開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各院系自主性,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其專業培養計畫。統籌安排,制定詳細的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人員安排,保障全院教學工作合理展開。在整體教學計畫穩定的同時,學院每學期開學前,還會定期對課程設定情況進行調整,以更好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② 配置教學設備

為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學院根據藝術院校教學特點,除保證普通教室各項設施外,還配有專門的音樂廳、舞蹈排練廳、琴房、錄音棚、MIDI教室、劇場、音樂錄音實驗室、影視非線性編輯實驗室等專業教室及其它相關配套設施。同時,學院定期採購最新教學設備並對原有設備進行科學的保養、維護,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③ 監督教學進程

好的規章要有好的執行,才能產生好的作用。為此,學院也十分重視教學進行中的監察、督導工作。學院設有專門督學,檢查全院教學執行情況;同時,主管教學副院長及教務處副處長經常親自深入課堂,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進行現場評估,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各院系教研室主任每周至少聽課兩節,並認真做好聽課記錄,掌握第一手資料,以便教學研討和整改。

A.評估教學效果

學院常年堅持定期與不定期測評相結合,採取靈活多樣的各種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

各院系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師生音樂會,專業演出,為師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藝術實踐的機會,也通過公開競爭,增加師生教學壓力和動力,在全院營造濃厚的學習、趕超氛圍;每周的中層幹部例會也會對一周以來,各院系教學工作的狀況做縱橫比較,以評促改;每個學期末,學院教務處通過學生測評、學生座談、領導討論、教師座談等多種形式,對各專業課及公共課教師進行測評,同時,測評結果直接與教師級別、工資、獎金掛鈎,以最大限度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B.進行教改科研

學院按照藝術教育的規律,結合我院新學科的特點和實際教學需要,制定了規範的教改、科研管理辦法。並定期組織學術研討會,從教材編撰,教學計畫修訂、執行,教學效果評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等方面深入研究,並積極鼓勵全體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參與教改科研工作,進一步規範現有教學計畫、完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工作

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以現代德育教育為主要內容,由院學生處主管,院團委協管,制定嚴格的學生工作管理制度,通過各系配備的專職德育主任和直接管理學生的德育教師來執行。院團委和院學生會定期召開團代會和學代會,充分動員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德育教育的各項既定目標。積極回響國務院關於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號召,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針對藝術院校學生性格鮮明的特點,花大力氣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學院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開展常規的名人講座、圖片展覽、新生軍訓等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格、崇高的愛國熱情、完善的人格品格外,還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徑,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採取“全程啟發式教育”,即利用我院配備專職德育教師的優勢,每位德育教師全程負責班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隨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及時教育指導;二是採取“開放式教育”,即:針對我院學生個性鮮明的特點,為學生建立暢通的溝通平台,學校校園網路設有專門的校園論壇,學生可就學習、生活各方面問題暢所欲言,提出寶貴意見;同時,設有專門的院長接待日,院長與學生親切接觸,直接解決各種問題。

其次,嚴格學生信息管理工作。學院通過兩個平行系統對學生信息進行管理:一是學生處為每位學生建立規範的學生檔案,並實時記錄學生出勤、上課、晚歸、參加校內外活動等生活信息;二是教務處為每位學生建立電子學籍,作為學生在籍的確定憑證,定期核查學生學習情況。兩套系統平行設定,方便單獨管理,又可互相參照。

此外,學院成立了校園一卡通管理中心,全體師生員工每人一卡。它作為師生進出校門、借閱圖書、進行電子圖書閱覽、進出琴房練琴的唯一憑證,為校園管理的現代化、師生工作學習的便捷化發揮重要作用。

學院每學年定期召開“全員育人”座談會和“全員育人”論壇,深入研究和探索“全員育人”新路子。院領導、教育教學主任、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參加會議。“全員育人”是全院教職員工的神聖職責,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將科學的政治理論和理想信念滲透到課程和學科之中,將“全員育人”寓於專業課教學之中,進一步深化“全員育人”教育理念,構建全方位育人新機制。建立竟爭激勵機制,把“全員育人”工作作為教職員工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業績作為職務晉升、職稱評聘、評優的重要依據。更加科學、規範、高效的開展“全員育人”工作,使得學院“全員育人”的工作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強大陣容

流行演唱學院

華語流行演唱系師資隊伍:

衣江風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國家二級演員 教授

王虹程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

馮淑蘭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教系 大眾音樂協會理事

羅海林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

陳柳菲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 碩士

馬正濤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 國家二級演員

於曉麗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 碩士

王 穎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

張立敏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

鄭曉陵畢業於北京現代音樂學院

張 傑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

房 磊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

樂莎莎畢業於北京現代音樂學院

歐美流行演唱系師資隊伍:

丁 丹教授 國家一級演員 全國優秀音樂教師。

趙嬌艷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 碩士

滿紅燕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

梁鈺琦第八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山西賽區通俗唱法最佳演唱獎.

金 娜 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 碩士 ISME國際音樂教育學會會員,

彭 芳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

劉 牧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

周 鵬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

樊麗嬌2004年4月加入蝌蚪合唱團,現任自由人合唱團女中聲部歌手。

關  喆2005年8月東方衛視“萊卡我型我秀”全國10強選手。

2005年12月湖南衛視京都念慈庵”好聲音PUB歌手大賽北京賽區冠軍,全國季軍。

王 兵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

王 哲 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

盧 西   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

劉展旭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

爵士流行演唱系師資隊伍:

王高鵬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曾師從於美國著名爵士演唱教授dina學習爵士演唱

AURELIE JUNGT 畢業於法國國際現代音樂學院

EMMANNUELLE POTHIN  畢業於法國國際南錫音樂學院

Jakub Groos 畢業於EJMA爵士音樂學校和日內瓦大學音樂理論專業 瑞士“七架鋼琴”(Piano Seven)樂隊成員 即興理論課教師

爵士和聲課、爵士即興課、編曲課教師。

曹婧軒畢業於俄羅斯莫斯科師範國立大學音樂系流行演唱專業。

趙 鳴畢業於北京現代音樂學院爵士樂專業

陳媛媛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 北京現代音樂學院

系部介紹

體育教育專業

培養目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專業基礎寬厚,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良好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以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從事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科研與管理的學校體育工作者,以及其它各級各類體育人才。

主幹課程:體育概論、學校體育學、體育科研方法、教育學、體育心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損傷與防治、兒童少年衛生學、體育課件製作、田徑、體操、武術、游泳、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網球桌球羽毛球等。

修學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位

新聞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具備系統的新聞傳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了解體育運動的一般規律特點,在新聞宣傳領域中從事編輯、記者等相關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中外文學概論、中外新聞事業史、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採訪與寫作、報刊編輯、新聞攝影與電視攝影、體育新聞學、體育概論、體育專項理論。

修學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位

舞蹈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文化藝術修養,具有較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以及一定的舞蹈表演、教學、創編能力,能夠在普通學校、社區、俱樂部、機關團體、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部門從事以舞蹈為特長的藝術教育與普及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辦課程:舞蹈概論、舞蹈寫作教程、舞蹈形態學、中國舞蹈史、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歐美現代舞史、舞蹈文獻檢索與利用、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中國古典舞身韻、現代舞、教育學、心理學。

修學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英語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寬廣的知識面和一定的體育專業知識,了解國際體育概況,能在國際體育交流,體育賽事,體育旅遊領域裡和體育涉外機構從事口譯,及從事英教育等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語聽說、筆譯、口譯、語言學導論、體育英語、體育概論、體育管理學、運動項目與競賽規則、體育休閒與健身概論。

修學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外教精英

AURELIE JUNGT(阿瑞利)

精通爵士、搖滾、流行、布魯斯等各種演唱方式。任教於我院流行演唱系。

沈周用 (韓籍)

BREAKIN老師(KNUFUNK團隊成員)

ERIC LATTANZIO(艾力克)

來自法國國際現代音樂學院。精通音樂製作、合成、錄音、以及各種音樂軟體,任教於我院音樂傳媒學院。

朴石頭 (韓籍)

B-boy Dorrr-BREAKIN老師 韓國著名“KNUFUNK”團隊成員,任教於我院現代歌舞系。

李多福(Christophe Lier 法籍)

合奏課教師 爵士鋼琴演奏家,曾與美國歌手Bob Dorough、澳大利亞歌手Trudy kerr、美國薩克斯演奏家Scott Hamilton、Hal Slngcr 、貝斯演奏家Daniele Patumi合作。任教於我院爵士樂系。

古賀泉Izumi Koga (日藉)

爵士鼓教師、日本著名爵士鼓演奏家

10歲開始師從Osamv Minagawa學習爵士鼓演奏,後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1993年來到中國,在劉元爵士樂隊中擔任鼓手,由他們組成了國內最為出色的爵士樂隊。

在中國,他是第一位被外國專家局承認的鼓專家。古賀泉先生除擔任鼓專業的教學工作,還自編教材開設了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唯一的節奏訓練課。古賀泉先生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他的音樂及演奏,深受國內外爵士樂愛好者的喜愛。任教於我院爵士樂系。

徐 俊 (韓籍)

JAZZ老師 畢業於中央大學校 藝術大學 舞蹈教育研究生

現(Laughing stone)舞蹈團 一級舞蹈演員現Englishmusicalkids 舞台劇 編舞者現 Worldgymasis Jazzdance instructor

酷比(Jakub Groos 瑞士)

爵士和聲課、爵士合奏課、爵士即興課、編曲課教師瑞士“七架鋼琴”(Piano Seven)樂隊成員,曾在世界各國巡迴演出。畢業EJMA爵士音樂學校和瑞士日內瓦大學音樂理論專業,任教於我院爵士樂系。

周大偉(Dave Mitchell 英籍)

爵士吉他教師爵士吉他演奏家,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任教於我院爵士樂系。

金智榮 (韓籍)

HIP-HOP/SOUL-wacking老師(SOUL-SISTERS)

PIERRE PRADAT(皮艾爾 帕拉特)

來自法國國際現代音樂學院。鍵盤,擅長鋼琴和電子鍵盤的演奏,任教於我院音樂教育系。

韓秉哲 (韓籍)

BREAKIN/HOUSE老師(KNUFUNK團隊成員)

伊萬 (俄羅斯)

國標拉丁舞教師任教於我院國標舞系。

安基盛 (韓籍)

BREAKIN老師(KNUFUNK團隊成員)

EMMANNUELLE POTHIN(依瑪紐)

精通流行、布魯斯等風格的演唱,任教於我院流行演唱系。

申用燮(韓籍)

韓國(株)SarNjoy北京分社副總經理,我院現代歌舞系特聘教授。

禹成現 (韓籍)

POPPIN/LOCKIN老師 韓國著名K-O.G.S舞蹈團的成員

徐東浩(韓國)

現代舞教師

金赫 (韓籍)

BREAKIN老師(KNUFUNK團隊成員)

鹹志浩 (韓籍)

BREAKIN老師(KNUFUNK團隊成員)

JAMES LE JOLIFF(詹姆斯)

來自法國國際現代音樂學院。精通爵士、布魯斯、搖滾等風格的電吉他演奏,任教於我院爵士樂系。

PIERRE BILLIARD(皮艾爾 比利亞德)

來自法國國際現代音樂學院。貝斯手,擅長電貝斯和大樂隊中的提琴貝斯演奏。任教於我院爵士樂系。

YVAN KELLER(艾文)

來自法國國際現代音樂學院。鼓手,任教於我院爵士樂系。 莫萊諾.多納戴爾 (Moreno Donadel)

義大利著名爵士鋼琴演奏家,我院爵士樂系特聘外教。曾就讀於日瓦格音樂學院、帕多瓦市普利尼音樂學院、克萊利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師從維也納的克利斯汀女士。在多年的音樂生涯中,莫萊諾曾與Leekonita(薩克斯演奏家)、Enrica Bacchla(爵士樂手)合作錄製專輯,還與著名音樂人Reberto Soffici合作為寶麗金及BMG等唱片公司錄製了多張CD。曾獲得過蒙特斯瓦諾音樂獎、喀斯特菲達多音樂獎、利卡納提音樂獎、佩斯卡拉市音樂獎等30多個國際獎項。

顧忠山(LAWEENCE KU)

美國吉他演奏家作曲家、作曲家,我院爵士樂系特聘外教。 1997年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亞歌分校,獲得作曲學士學位。 2001年畢業於美國波士頓LONGY音樂學院,獲得作曲碩士學位。 1997年5月獲得南加洲爵士音樂協會爵士吉他獎。 1997年6月獲得PETER FARRELL優秀畢業生。 1999年9月和2000年9月獲得NADIA BOULANGER作曲獎。

蘭 斯 (LANCE GOERNER)

美國著名小號演奏家,我院爵士樂系特聘外教。畢業於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1997年被美國著名的ABC電視太邀請做音樂顧問

院長簡介

李 罡李 罡

李 罡 天津體育學院文化藝術學院 院長

李罡,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專業高級編輯,英國雷丁大學在職博士。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法國國際音樂學院名譽院長、英國博恩茅斯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大眾音樂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劇研究會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子音樂學會常務理事。

1982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修戲劇表演、導演專業,畢業後在吉林市話劇團任職,翌年任演員隊長,吉林青年藝術團團長。

1985年,調入吉林藝術學院任教,教授表演課、導演基礎課、編劇理論課。

1992年,調入中國中央電視台,先後擔任社教中心、文藝中心導演、主編、製片人。

1996年,創辦北京現代音樂學院,任院長

1998年,創辦北京市現代音樂學校,任校長。2007年,創辦北京現代音樂藝術團、北京青年爵士樂團,任團長、藝術總監。

2009年,與天津體育學院聯合創辦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任院長。

藝術成就

一、戲劇表演:

曾經主演過話劇《日出》中的李石清、《最後一幕》中的蘇力、《唐太宗與魏徵》中的魏徵、《高山下的花環》中的趙蒙生、電視劇《五個半月的廠長》等角色。

二、戲劇導演:

曾執導過《雷雨》、《秋海棠》、《一仆二主》等中外名劇。

三、歌唱演員:

1990年,參加中央電視台“第四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通俗唱法第三名,先後在長春電視台、中央電視台錄製電視講座《通俗歌曲演唱技法》50集,擔任撰稿、主持、主講。同年,兩部約60餘萬字的同名著作相繼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四、詞曲作品:

《媽媽的白髮》張 也(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夕陽紅》1994年播出)

《從頭再來》群 星(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2000年播出)

《紅軍爺爺》陳倩倩(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情暖夕陽》晚會2001年播出)

《祖國不會忘記》童 聲(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世紀的金婚》晚會2000年播出)

《雨霖鈴》李 殊(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詞韻詩情》欄目1998年播出)

《何處望神州》付笛聲(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詞韻詩情》欄目1998年播出)

《人到老年》萬山紅(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情暖夕陽》晚會2002年播出)

《母 親》童聲(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相聚在重陽》晚會1994年播出)

《水調歌頭》李 殊(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詞韻詩情》1998年播出)

李光曦 張躍男(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世紀的金婚》晚會2000年播出)

《夕陽下,我們同行》王 霞(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夕陽下,我們同行》晚會1999年播出)

五、電視導演:

1990年,與長春電視台魏虹合作,拍攝30集電視系列節目《通俗歌曲演唱技法》,獲第二屆“光州杯”全國電視教育節目評比一等獎。從此涉足電視節目編輯、製作領域。

1992年借調到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教育節目部,與尹力同志合作20集電視教育節目《卡拉OK跟我唱》,獲第三屆全國電視教育節目評比二等獎 。

1993年借調到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節目製作部擔任編輯,為很多歌唱家擔任音樂製作人,為黃宏、宋丹丹趙本山潘長江小品專輯擔任製作人。組織創作、製作了15首老年題材的音樂電視,其中毛阿敏演唱的《晚情》獲得1993年“全國音樂電視大賽”金獎;韓磊演唱的《九歌》獲得1993年“全國音樂電視大賽”銀獎。

1993年調入教育節目部《夕陽紅》欄目,製作《夕陽紅》欄目開播特別節目,獲年度”“CCTV杯”。在以後的8年時間裡,曾經為李谷一、毛阿敏、閆維文、劉斌、張也、董文華、韓磊等歌手拍攝數部音樂電視,先後擔任文藝節目、大型綜藝節目的導演、總導演、製片人,創作多部大型“重陽”、“春節”特別節目。執導過近100部音樂電視、專題片。2000年,拍攝40部集的室內情景喜劇《開心胡同》和《心理保健站》,擔任製片人、導演、作曲。

2000年至2002年,主持策劃的第一、第二屆全國老年合唱大賽以及開幕式、閉幕式、頒獎晚會,參加人數2萬餘人。節目播出後,受到李嵐清副總理的關注,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2001年,參與策劃中央電視台第10頻道《科學•教育》頻道,並擔任《當代教育》欄目主編。

2002年,調入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創辦《魅力12》欄目,擔任製片人、總導演。《魅力12》欄目曾獲第1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電視欄目最高獎“優秀欄目獎”。

2003年,策劃2003西部頻道春節文藝晚會《魅力西部》,擔任總導演。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並獲第1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二等獎” 。

2004年,主持策劃實施了中央電視台首屆“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任總導演,這是建國55年以來第一次全國範圍的大型電視民歌賽事。節目播出後,中國文化報、中國文藝報、中國民族報、南方周末、西部時報、當代電視等國內主流報刊和雜誌幾乎都用了整版的篇幅盛讚此次大賽,認為大賽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拯救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里程碑的意義。“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在第18屆電視文藝星光獎上好評如潮,獲二等獎。一等獎為“宋祖英維也納獨唱音樂會”。

李罡的二十個第一

1.第一個代表長春市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獎的人

2.第一個在青歌賽上為長春市獲得“伯樂獎”的人

3.第一個為流行演唱命題著書的人

4.第一個通過在中央電視台教授流行歌曲演唱技法的人

5.第一個將流行音樂教育引進大學課堂的人

6.第一個創辦流行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校的人

7.第一個在主流媒體上提出“原生態民歌”的人

8.第一個將“民間原生態歌舞文化”引入“央視春節晚會”的人

9.第一個將300名民間歌王請進中央電視台的人

10.第一個主持策劃導演中央電視台“西部民歌電視大賽”的人

11.第一個主持策劃導演中央電視台“全國老年合唱大賽”的人

12.第一個在中央電視台開辦“當代教育”欄目的人

13.第一個在中央電視台開辦“魅力12” 欄目,並對“民歌”進行尋源的人

14.第一個在非黃金時段創下央視3套收視排名第一的人

15.第一個在同一時段創下央視15個頻道收視排名第一的人

16.第一個利用音樂電視(MTV)的形式拍攝“古典詩詞歌曲系列”的人

17.第一個利用音樂電視(MTV)的形式創作、拍攝“老年歌曲系列”,並在央視獲得金獎的人

18.第一個在中央電視台推出歌手阿寶的人

19.第一個在中央電視台推出董卿做主持的人

20.第一個培養並舉薦“蝌蚪合唱團”,在“第12屆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獲得金獎的人

歷史發展

建校初期,學校擁有田徑、球類、游泳、跳水射擊等教學訓練場館以及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設施。我國運動生理學奠基人陳家琦、著名體育管理學與體育場地建築學專家馬喻、體育理論專家牛興華、運動心理學專家柴文秀、運動生物力學專家劉世藩以及在競技體育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學專家鄭必達、姚志珍、張春霈、任福興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在學校執教。

當時,學校主要承擔為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等省份地區在內的華北地區培養體育師資的任務。1962年,學校首屆畢業的本科生充實到華北地區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及體育管理崗位。同時,學生中匯集了一批優秀教練員和運動員,具有較高的競技運動水平,有42人18項97次打破全國最高記錄,學校的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籃球、棒球等運動項目成績已位居國內前列。在第一屆全運會上,奪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國式三項摔跤冠軍。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快速發展,學校的教育事業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學校緊密貼近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辦學,改革以培養體育教師和運動員為主的單一本科辦學模式。為適應社會對各種體育人才的廣泛需求,學校較早地舉辦了研究生教育,開展多種體育工作者的培訓與繼續教育,探索多樣化體育人才的培養途徑。學校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等優勢學科初步形成,專業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世紀之交,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和事業發展也進入了新的快速發展時期。學校辦學規模持續擴大,辦學層次逐步提高,步入博士培養領域。為確保教學質量,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基本建設投入,一批現代化教學、科研、訓練設施相繼落成,教學管理日趨規範,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學校現有12個本科專業,分別是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舞蹈學、新聞學、市場行銷、旅遊管理、特殊教育、教育技術學和英語,隸屬教育學、管理學、文學3個學科門類下的6個一級學科。全日制在校學生4305名,其中本科生4122名。

學校有教職員工505名,其中教師289名。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師4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天津市教學名師1名,天津市優秀教師2名;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48名,其中15名學校特聘教授,副高級職稱教師76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8名、碩士學位教師80名,具有運動健將等級稱號教師25名;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43名。

學校現有六個碩士點,分別是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和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運動人體科學是天津市重點學科和天津市以建設全國一流學科為目標的 “重中之重”學科。學校“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2003年第九批申報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中,學校被批准為開展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單位。

學校占地534畝(356018平方米),建有綜合訓練館、田徑館、籃球館、排球館、游泳館、舞蹈館等教學訓練館12座,國際標準的塑膠田徑場、足球場和燈光棒球場等室外訓練場地20餘塊。

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728萬元,現有各類實驗室19個,其中基礎實驗室8個,專業實驗室11個,實驗室總面積為6655平方米。同時建有實習實踐基地99個。

學校新建圖書館總面積8725平方米,中外文館藏圖書30.24萬冊,國內外期刊400餘種,擁有7套中外文光碟檢索系統和包括80餘種全文資料庫在內的16箇中外文檢索系統的電子期刊和資料庫,寬頻光纜接入天津市數字圖書館,可檢索圖書資源61萬冊。

目前,學校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96453平方米、體育教學場地面積113500平方米,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校園寬頻網等基本設施齊全。

2002年以來,學校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0項,省部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2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1項,發表學術論文376篇,出版獨立撰寫和主編的著作、教材39部,參編著作、教材42部,其中有23部為學校資助出版的特色教材。近年來,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技進步一、二、三、四等獎20餘項、國家專利兩項,連續獲得國家體育總局第25、26、27、28屆奧運會及第11、12、13屆亞運會科技攻關與科技服務獎,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等10餘項。兩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成果編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要報》,其中一項還入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選介彙編》。學校教師主持和參加的許多研究成果為國家和地方體育工作決策採納,主持的科研成果《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CHN法》作為國家行業標準頒布實施。

學校不斷加強課程建設,近三年,《健美操》、《武術》和《運動生理學》被評為市級精品課程,同時還有多門校級精品課程正在建設之中。

學校積極開展競技體育運動,棒球項目為中國棒球運動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畢業生遍及全國各省市棒球隊,與天津棒球隊強強合作奪得2001年第九屆全運會棒球冠軍。學校軟式網球和藤球隊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賽事,為國爭光。2002年到2004年的三年中,中國式摔跤項目代表國家和天津市奪得29項國際和全國比賽冠軍。在2004年“中國跤王爭霸賽”上命名的中國式摔跤史上第一代8名“跤王”中,有2名天津體院學生,2005年又有4名學生榮獲“跤王”稱號。中長跑、體育舞蹈等項目也在國際和全國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學校特殊教育專業19名學生入選雅典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田徑、游泳、桌球、舉重和柔道等項目的比賽中,為中國代表團奪得9枚金牌、2枚銀牌、5枚銅牌,打破4項世界紀錄。

學校辦有學術期刊《天津體育學院學報》,該刊一直是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首批入選“中國期刊方陣”、被評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自然科學學報,天津市優秀期刊和一級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中國《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及《中國社會科學精品資料庫》等11家國內外檢索機構收錄為來源刊。

學校通過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與韓國水源大學、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美國楊百翰大學、越南第二體育大學、韓國東亞大學、日本國際武道大學等國外高校簽訂了合作協定,多次進行互訪交流,師生到對方校任教與學習。根據交流協定,日本友人內藤敬自1995年至今在學校進行弓道教學,熱心開展國際文化教育交流,受到中日媒體關注與有關方面的高度評價。

學校的發展一直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中殘聯等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的關懷與支持,李瑞環、張立昌、李盛霖、榮高棠、伍紹祖、袁偉民、鄧朴方等領導同志先後多次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

歷經近半個世紀的建設與發展,天津體育學院凝練出“置身時代發展,弘揚體魄文化”的辦學理念,確立了明確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思路,形成了“依託優勢學科,強化實踐環節,培養套用型體育人才;面向社會需求,拓展專業領域,培養多樣化體育人才”的辦學特色,為國家培養了萬餘名各類體育人才。其中有我國第一個女子體操世界冠軍馬燕紅的教練周濟川,女子體操世界冠軍莫慧蘭的教練劉貴成,國家棒球隊教練劉剛、林德望,國家壘球隊教練俞昌和,國家體操隊教練高健、黃玉斌、錢奎,國家登山隊教練宋志毅等為國家競技體育做出貢獻的教練員。還有很多畢業生分別被評為全國或省市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優秀體育管理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教練員、優秀班主任、體育工作先進個人,不少畢業生工作在省、市、地、縣各級體育管理部門,更多的畢業生長期工作在體育教育一線,在基層為國家的體育教育事業貢獻著他們的聰明才智。

學校於2001年通過了天津市教委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隨機性水平評估,2003年通過了天津市教衛工委對我院進行的黨委工作評估。目前,天津體育學院樹立科學發展觀,以本科教學評估為動力,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