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烏蘞莓

大葉烏蘞莓

大葉烏蘞莓生於曠野、山谷、林下、路旁。具有良好的園林價值和藥物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植物名稱:大葉烏蘞莓

大葉烏蘞莓大葉烏蘞莓

別 名:野葡萄 希果野葡萄
拉丁文名:Cayratia oligocarpa Gagnep.
科 屬:葡萄科 Viraceae 烏蘞莓屬
植物形態,多年生蔓生草本。莖紫綠色,有縱棱,具卷鬚,幼枝有柔毛,後變光滑。葉為掌狀複葉,具小葉5枚,排列成鳥爪狀,中間小葉橢圓狀卵形長4~6厘米,寬2.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兩側的4枚小葉漸小,成對著生於同一小葉柄上,但又各具小分葉柄,小時的邊緣具較均勻的圓鈍鋸齒,總葉柄長3~5厘米。

形態特徵

大葉烏蘞莓大葉烏蘞莓
落葉木質藤本,莖幹圓柱形,有皮孔及溝槽,被黃褐色短柔毛,卷鬚,頂端多分二叉,奇數羽狀複葉,呈烏足狀排列,有小葉5枚,小葉具柄,狹卵形,中間小葉明顯較大,長可達8-15厘米,葉片先端漸尖,基部鈍圓或寬楔形,緣具短尖圓鈍齒(每側約有20齒上下),葉表脈上有毛後變無毛,葉背密被短柔毛。兩性花,腋生聚傘花序,花梗無關節被短毛,花部4數,花萼杯狀,被疏柔毛,花盤杯狀,子房陷於花盤內。漿果球形,先紅色,熟時黑色,有種子3-4粒。根莖橫走。莖紫綠色,有縱棱,卷鬚二歧,幼枝有柔毛,後變光滑。葉為掌狀複葉,小葉5,排列成鳥爪狀,中間的呈橢圓狀卵形,小葉柄長2~3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兩側的4枚小葉較小,成對著生在同一小葉柄上,小葉的邊緣具較均勻的圓鈍鋸齒。聚傘花序腋生或假腋生,序梗長3~12cm; 花小,黃綠色,具短梗;萼懷狀;花瓣4,卵狀三角形;雄蕊4,與花瓣對生,花葯長橢圓形;雌蕊1,子房上位,2室。漿果倒圓卵形,直徑約7mm,成熟時黑色。種子2~4粒;花期6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中國原產種。華北山地多野生。各地城市公園和居民小區有栽培。生於曠野、山谷、林下、路旁。主產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 生於山坡、路旁的灌木叢中或疏林中,常攀附於它物上。

生態習性

生長與山地森林,常攀援與大樹上。耐陰也耐強烈日光,耐寒、抗旱、適應性強。以深厚肥沃濕潤的砂質土壤生長最為良好。

園林用途

攀援性木質藤本,可用於牆垣和走廊花架的垂直綠化。根可入藥。

化學成分

含硝酸鉀及粘液質,後者水解生成阿拉伯糖,全草顯黃類、胺基酸及酚性物質反應。又據報導,本品含洋芹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式羽扇豆醇β-谷甾醇棕櫚酸內酯或酯類。

繁育栽培

大葉烏蘞莓大葉烏蘞莓
以扦插繁育為主。 喜半陰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庭院、籬旁、林緣等均可栽種。分株繁殖,春季萌芽前及秋季枯萎後分株穴栽,穴間距離為1尺。當苗高1尺左右時可搭架縛蔓,以利藤蔓攀援。在6、7月份,追肥1~2次,可試稀糞水或追施硫酸銨與過磷酸鈣的混合肥,每肥30斤。
在中國生長在綠地的小灌木和綠籬叢中,草坪中也時有生長,它常覆蓋在栽培植物之上,使其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造成大量落葉,生長不良,以至枯死。系草質藤本,莖纏繞延伸具分枝和卷鬚,葉為鳥足狀複葉,小葉5,橢圓形至狹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邊緣有疏鋸齒;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黃綠色,花瓣4,雄蕊4,與花瓣對生;漿果卵形,成熟時紫黑色,內含種2—4粒;根系發達,肉質。除種子繁殖外,每一段根莖都可無性繁殖。一般均在四月中旬出苗(15度左右),一月之後,苗高25厘米,開始出現第一分枝,植株生長加快。直至7月,生長略慢,並轉入生殖生長期。開始開花,隨植株不斷延伸,分枝陸續開花,花期約70餘天。始花後約十天。子房膨大,再經20天后果實顯紫色轉烏,種子成熟,直至“降霜”時節,藤蔓,葉片枯死。一單株,生長正常能結漿果3000左右,種子9000—10000粒。
烏蘞莓的分枝狀況與光照有關,光照強,主莖生長較慢,側枝較多;反之主莖生長快,側枝則較少。攀援物體以後,分枝增多。匍匐地面,主莖相對較長.分枝也較多。 烏蘞莓的生長與濕度的關係也較大,在濕度大,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良好,在粘重的土壤中生長較差。如遇乾旱的早春,出苗遲,生長也緩慢。分枝明顯減少。 烏蘞莓根系發達,生長量大,種子和地下根莖均可繁殖,繁殖係數極高,在防除策略上,常規方法以人工防除為主,採用割、扯、拔、挖等措施,從出苗至開花結籽,不斷去除,地上部份雖可控制其危害,但費工費時,稍有疏忽,即纏繞上樹,造成危害。唯有採用化學防除,效果極佳。當烏蘞莓藤布滿時採用6。除草劑仔細噴灑其莖葉,即能致死。6‘除草劑對禾本科草坪絕無影響。但對闊葉類的草本、木本植物需待烏蘞莓攀滿之後,將藥噴在烏蘞莓的葉片上。必須儘可能避免闊葉類植物的葉片受藥。

藥用價值

大葉烏蘞莓大葉烏蘞莓
烏蘞莓為葡萄科植物烏蘞莓Cayratisjaponica(Thunmb.)Gagn. 的嫩葉,又名母豬蔓。
全草入藥,有涼血解毒、利尿消腫的效用;根煎汁服,可治乳腫。 全株含甾醇、胺基酸、酚性成分、黃酮類;根含粘液質、樹膠。
烏蘞莓每百克嫩葉含水分83 克,蛋白質4.7 克,脂肪0.3 克,碳水化合物7 克,鈣528 毫克,磷69 毫克,鐵12.6 毫克,胡蘿蔔素2.95 毫克,維生素B10.09 毫克,維生素B20.27 毫克,尼克酸1.1 毫克,維生素C12 毫克。烏蘞莓性味苦酸寒,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治癰腫、疔瘡、丹毒、風濕痛、黃疽、痢疾,尿血、白濁。【別名】母豬藤、紅母豬藤、五爪龍、五葉藤、五龍草
【來源】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烏蘞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的全草。夏、秋採集,切段,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酸,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活血散瘀,利尿,止血。用於咽喉腫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癰腫,丹毒,腮腺炎,跌打損傷,毒咬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取汁塗患處。
【備註】
(1)治咽喉腫痛、乳癰、熱癤瘡腫及皮膚創傷發炎紅腫等症,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鴨拓草等同用。對熱癤瘡癰初起及蛇蟲咬傷,可用鮮草適量,洗淨,搗爛外敷;也可用本品焙乾研細,用麻油或凡士林適量,調勻,外敷患處。治小便不暢、尿中帶血、尿道澀痛等症,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配合車前草、馬蘭根或連錢草、扁蓄草等同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藥理作用

大葉烏蘞莓大葉烏蘞莓
1. 抑菌試驗:本品對溶血性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2. 其水煎溶對鈎端螺鏇體有抑制作用。
3.烏蘞莓水煎酒沉液及醇沉液對不同的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對抗作用,對以滲出和肉芽組織增生為主的炎症過程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與垂體-腎上腺系統無明顯關係。
4. 烏蘞莓能明顯抗體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顯著抑制ADP、膠原誘導大鼠血小板聚集。
5. 對細胞免疫有增強作用,亦能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6. 烏蘞莓對由於皮下注射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引起的家兔體溫升高有解熱作用。

同屬物種

烏蘞莓屬
拉丁學名:Cayratia Juss.
英文名:Cayratia
簡介:
木質或草質攀援藤本;髓心白色;卷鬚與葉對生,常分枝。掌狀複葉或鳥足狀複葉。聚傘花序腋生,稀頂生;花兩性,4數;花萼盤形或近陀螺狀,不明顯;花瓣4,離生,開花時廣展;雄蕊4,著生於花盤周圍;花盤全緣或4裂;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鑽狀,柱頭小,不裂。漿果。種子2-4,背面有1-2條深溝。
約45種,分布於亞洲非洲大洋洲。中國約14種,廣布於秦嶺以南。

葡萄科植物(一)

葡萄科,雙子葉植物,約12屬,700種,大部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7屬,約109種,南北均產之。藤本,常具與葉對生之卷鬚,稀為直立灌木;葉互生,單葉或複葉;花小,兩性或單性,4-5數,通常排成聚傘花序;萼片分離或基部連合;花瓣與萼片同數,分離或有時帽狀粘合而整塊脫落;花盤環狀或分裂;雄蕊4-6,與花瓣對生;子房上位,2至多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漿果。
草崖藤(原變種)
異葉地錦
銹毛長柄地錦
絨毛蛇葡萄(原變種)
栓翅地錦
三葉地錦(原變種)
大理烏蘞莓
毛脈花葉地錦
毛脈地錦
綠葉地錦
花葉地錦(原變種)
花葉地錦
紅三葉地錦
地錦屬
長柄地錦(原變種)
長柄地錦
窄葉火筒樹
圓腺火筒樹
台灣火筒樹
密花火筒樹
白毛烏蘞莓(原變種)
白毛烏蘞莓
光葉火筒樹
大葉山葡萄
單羽火筒樹
大葉火筒樹
糙毛火筒樹
掌葉白粉藤
翼莖白粉藤
五葉白粉藤
文山青紫葛
貼生白粉藤
四棱白粉藤
青紫葛
毛葉苦郎藤
苦朗藤
苦郎藤
雞心藤
海南大葉白粉藤
粉果藤
大葉蛇葡萄(原變種)
大葉白粉藤(原變種)
大葉白粉藤
翅莖白粉藤
剛毛蛇葡萄
異葉蛇葡萄(原變種)
櫻葉烏蘞莓
藍果蛇葡萄(原變種)
狹葉烏蘞莓
膝曲烏蘞莓
三裂蛇葡萄(原變種)
烏蘞莓(原變種)
脫毛烏蘞莓
草葡萄
鳥足烏蘞莓
南亞烏蘞莓(原變種)
南亞烏蘞莓
墨脫烏蘞莓
毛三裂葉蛇葡萄
毛烏蘞莓
瀾滄烏蘞莓
節毛烏蘞莓
烏頭葉蛇葡萄(原變種)
尖葉烏蘞莓
華中烏蘞莓
福貢烏蘞莓
短柄烏蘞莓
小葉地錦
大葉蛇葡萄
三裂蛇葡萄
柔毛大葉蛇葡萄
絨毛蛇葡萄
滇南青紫葛
槭葉蛇葡萄
毛枝蛇葡萄
毛葉蛇葡萄
毛序蛇葡萄
毛三裂蛇葡萄
酸蘞藤
律葉蛇葡萄
錫金酸蘞藤
掌裂蛇葡萄
尖齒蛇葡萄
灰毛蛇葡萄
四川酸蘞藤
光葉蛇葡萄
紅河酸蘞藤
狹葉蛇葡萄
貢山蛇葡萄
脫絨蛇葡萄
粉葉蛇葡萄
東北蛇葡萄
三葉地錦
火筒樹屬
火筒樹
菲律賓火筒樹
白粉藤屬
廣東蛇葡萄
心葉烏蘞莓
牯嶺蛇葡萄
三葉烏蘞莓
勐臘烏蘞莓
酸蘞藤屬
三裂葉蛇葡萄
掌裂草葡萄
葎葉蛇葡萄
西藏酸蘞藤
銹毛蛇葡萄
顯齒蛇葡萄
蛇葡萄
烏蘞莓屬
角花烏蘞莓
藍果蛇葡萄
羽葉蛇葡萄
異葉蛇葡萄
烏頭葉蛇葡萄
蛇葡萄屬
白蘞
大葉烏蘞莓
白粉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