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堆

大洋堆

大洋堆位於西昌市區西南部的經久鄉合營村境內,遺址面積為9600平方米,時間斷代為商周時期。1993年10月,西昌市文管所對大洋堆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199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大洋堆遺址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大洋堆遺址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洋堆

西昌大洋堆遺址位於西昌市區西南部的經久鄉合營村境內,安寧河東岸的一級台地上。距西昌市區19千米。西昌大洋堆遺址海拔1498米,遺址面積為9600平方米。大洋堆遺址主體部份的土台為人工堆砌而成。堆積呈斜坡狀。1993年10月,西昌市文管所對大洋堆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大洋堆遺址由三個不同時代且不同文化內涵的文化堆積組成,根據其時代和文化內涵,可將其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文化遺存是一批長方形的土坑墓,出土有石器、陶器和銅器。根據其出土的文物分析,可知以這批土坑墓為代表的古代文化與我國西北地區的古代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它們的時代約在商周時期。中期文化遺存是一批祭祀遺蹟,兩個首尾相套的大小陶罐伴以長方形黃土坑的祭祀現象十分奇特,為西南地區首見,它們的時代約在春秋時期。晚期文化遺存是兩座早期大石墓,時代約在戰國時期。像大洋堆這種由三種不同文化遺存堆積而成的遺址在考古上十分罕見,且其早、中二期的文化都是僅在涼山境內的新發現,學術價值非常重要。大洋堆遺址的發掘已引起國內學術界的高度重視,199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大洋堆遺址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大洋堆遺址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昌大洋堆遺址地層分明,堆積清晰,延續時間跨度大,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是研究中國古代西昌地區歷史文化的一處難得的遺蹟,具有較高的科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