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樹林業局

大楊樹林業局

大楊樹林業局,素有“林區小江南”之稱的內蒙古大楊樹林業局始建於1976年,隸屬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境內山地平緩起伏不大,屬低山丘陵地區,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海拔843米,平均坡度為10—15度。南北寬126公里,東西長136公里。

簡介

素有“林區小江南”之稱的內蒙古大楊樹林業局始建於1976年,隸屬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地處大興安嶺山脈向嫩江平原過渡區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23°29′53″—125°18′37″,北緯49°12′42″—50°19′40″,呈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的趨勢,境內山地平緩起伏不大,屬低山丘陵地區,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海拔843米,平均坡度為10—15度。南北寬126公里,東西長136公里。
素有林區“小江南”之稱的大楊樹林業局是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管護局之一,局址位於鄂倫春旗大楊樹鎮,施業區內地跨鄂莫兩旗,施業區總面積為793,033公頃,其中林業用地643,414公頃,有林地面積為398,44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0.24%。自建局以來累計向國家提供商品材228,485立方米,林業局現有總人口8,868人,企業總資產 2.69億元。林業局下屬34個科級單位,其中16個森林經營林場(管護站)。
大楊樹林業局自開始建立,經過近三十年的開發建設,現已發展成為門類齊全,系統比較完整、機構健全、隊伍穩定、技術力量雄厚的以營造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為主業的經營局,全局現有在冊職工3531人,除機關科室外,下設生產單位和輔助生產單位34個,林業局還設有文教、衛生、消防、公安、武裝等機構,現已成為當地區域經濟發展中心和社會服務中心。為林區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豐富的資源

這裡資源豐富,擁有廣袤的土地;這裡交通便利,齊加鐵路從大楊樹腹地穿過,國道111線經由大楊樹通往全國各地;這裡通信設施齊全,有林業微波專網、中國移動通信、聯通和光纜通信網等。地處大興安嶺山脈東南麓,與松嫩平原接壤。局址位於鄂倫春旗大楊樹鎮,生態功能區地跨鄂莫兩旗,面積為79.3萬公頃。這裡交通發達,氣候溫潤,土地肥沃,空氣清新,樹木繁茂,生態良好,農牧業發達,適合小麥、大豆、芸豆等糧食作物生長。生態功能區內林下資源豐富:主要有蕨菜、藍莓、蘑菇、猴頭、榛子、木耳等野生植物和黃芪、五味子、金蓮花、沙參、白芍等中草藥,還有煤、矽、鉬、鉛等礦產資源。
大楊樹林業局以“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科學發展,追求卓越”為企業精神,以興林富民強企為目標,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大力建設生態文明,不斷加快產業發展,增加職工民眾收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與地方政府及各大企業“同呼吸、共命運、一體化、一條心”,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廣闊的合作空間。
大楊樹地區氣候宜人,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適合農作物生長,這裡的大豆譽名全國。還生長著屬寒溫型針葉林景觀帶中的夏綠針闊葉混交林景觀帶,主要喬木樹種有興安落葉松、白樺、柞樹、樟子松、黑樺、山楊、鑽天楊、甜楊等;野生經濟植物種類較多,藥用植物有黃芪、百合、貝母、地榆、沙參、玉竹、鈴蘭、芍藥、白蘚、五味子等200餘種;油料植物有榛子;野果植物有刺玫薔薇、山丁子、稠李子、山杏、山里紅、山葡萄等;森林蔬菜主要有蕨菜、柳蒿、燕尾鳳毛菊、輪葉沙參、蒲公英等40餘種;食用菌資源有木耳、猴頭、紫丁香菇、花臉香蘑、平菇等。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現有野生鳥類12目27科113種,代表種類有長尾雀、鳥雕、環頸雉等。獸類4目12科27種,代表種類有狍、野豬、馬鹿等。一級保護動物5種,中華秋沙鴨、丹頂鶴、白鶴、紫貂、金雕。二級保護動物30餘種,如小天鵝、棕熊等。
大楊樹林業局肩負著東北地區松嫩平原生態平衡的重要使命,肩負著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進步,維護邊疆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責。也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能源後備基地。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開發潛力。
“十五”期間,內蒙古大楊樹林業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按照集團公司提出的“四個提高,四個確保”的奮鬥目標和“七大戰略”的總體部署。確立了“生態立局、多經富局、特色興局”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戰略。林業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真抓實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完成了“十五”改革發展各項任務。
大楊樹林業局竭誠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洽談合作,共謀發展,為建設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充滿活力、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林區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