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

四川雙流縣大林鎮位於四川成都市南郊充50公里處的龍泉山脈東南端,距縣城52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50公里。全鎮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總人口2.7萬。轄3個場鎮居委會和20個行政村,是雙流縣有名的農業大鎮。還有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大林鎮
省分:四川 城市:成都市
區/縣:雙流縣 地址:大林鎮
郵編:610222 區號:028
大林鎮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規模發展高效綠色農業,逐漸形成了以種養業為特色的支柱產業、農村經濟迅速發展,2000年全鎮人均純收入3030元。

大林鎮除糧食生產外、主導產品為梨子、椪柑、水稻制種、商品羊、商品兔等,現已形成西南最大的萬畝優質梨基地。同時2000畝水稻制種基地、3萬隻商品羊、5萬隻商品兔基地也初具規模。由於這裡獨特的水土氣候優勢,生產的水果品質優良,在市場上深受歡迎,遠銷全國各地。2008年該鎮將在原有梨子10000畝、棚柑3000畝的基礎上、新發展5000畝優質梨、1000畝優質棚柑,並大力發展以免羊為主的養殖業。三年後,全鎮梨子將達3萬畝,可年產優質梨3000萬公斤左右,以棚柑為主的各類柑桔2000萬公斤,年出欄商品羊2萬隻,商品兔3萬隻左右。

大林鎮人傑地靈,特產豐富,環境優美,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隨著道路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進一步配套完善,大林鎮蘊含著無限的商機。以該鎮萬畝梨子基地為中心,輻射周邊幾個鄉鎮,共有20000畝梨子,已具備舉辦梨花會、賞果會、農家樂、旅遊觀光等項目的條件,同時這裡還有6900畝高密度的封山育林帶,樹木蔥寵,空氣清新無污染,環境宜人,各種野生動物棲息其問。此外,尚有數千畝荒山可有效開發,並有鰱魚水庫、長豐水庫等兩個面積上千畝的大型水庫,可進行漁業生產,修建水上樂園。與梨子基地相連,還可進行集旅遊觀光、度假、休閒娛眾為一體的綜合性開發。另外,果品的精加工、深加工也大有潛力。

工業發展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大林鎮
由於大林鎮地處偏遠,工業發展同平壩地區相比有定的局限性。鎮黨委、政府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狠抓招商引資工作,並把招商引資作為一級目標,下到各村,並制定了相應的獎勵政策,項目上重點是水果及農副產品加型企業、餐飲服務業、生態旅遊觀光業。我鎮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先後引進10多戶外地商家到大林鎮從事種養殖業,農副產品肉食深加工,生態旅遊經濟林的開發,同巴國布衣公司聯姻在大林鎮建立了食品加工廠,把本地無公害畜產品輸往全國各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農業發展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枇杷
大林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為主體,發展特色支柱產業,現已初步建立了以“優質梨”、“優質棚柑”、“優質枇杷”、“水稻制種”、“無公害畜禽產品養殖”為主的五大基地,玉皇片優質梨達1.2萬畝,啟動萬公頃無公害優質枇杷基地建設,在五台、林溪、大林等村,新栽枇杷8000畝,以斗匠灣村為中心發展的優質棚柑2000畝,全鎮13個村發展水稻制種近1500畝,出欄各類小家禽家畜200萬隻,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大林鎮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步伐。堅持黨委政府提出的“22591”工程,以建設大林鎮山川秀美為目標,以“一心、二路、五基地、十三條主要幹線為支撐”的發展思路,形成大林支柱產業,促進四大園區的建設。1、以玉皇片8個村為重點,新栽梨子4000畝,形成“萬畝梨園區”,2、以水池片6個村新栽棚柑2000畝,形成“五千畝棚柑園區”。3、以大林片6個村為重點,新栽種枇杷6000畝,形成“萬畝枇杷園區”4、利用優勢,突出特色,扶持發展養殖大戶200戶,逐步形成“無公害畜牧業園區”。同時,做好配套種植,一是種植原則禁止種植高桿作物、蔓藤作物,吸氣強的大葉片作物和根系發達作物。大力發展草莓、花生、四季苔韭海椒、蔬菜等矮桿作物,二是全鎮草莓4000畝,蔬菜l萬畝(花生、海椒等)。三是抓好技術服務。由農技服務中心牽頭與各村上籤定服務協定,作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本著“生產專業化、種植基地化、發展規模化”的要求,作好規劃,根據市場前景,作好品種選擇引進工作,抓特色,創品牌,強化綠色意識,抓好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培訓,定期召開現場會,確定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真正把實用技術,信息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戶手中,確保老百姓增收。

大林鎮根據自身丘區特點,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同做好配套工程的建設。該鎮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等為主產糧食,輔以豆子、花生、油菜等經濟作物,實現糧經比例4.5:5.5,農副產品主要以梨子、棚柑、桃子等水果為主,現在該鎮現已建成1.5萬畝優質梨基地,品種已達54個,分早、中、晚熟,年產量1600萬公斤,年產值1000多萬元,同時加大了技術培訓和品種改良,從日本、韓國引進的新品種達10多個,成為成都市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優質梨基地。大林鎮2000年被雙流縣政府命名為“梨子之鄉”,是成都市最大的梨子基地。

城鎮建設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大林鎮
大林鎮黨委、政府把改善大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為民辦實的具體內容來抓,逐步改善該鎮的道路、場鎮等基礎設施建設。大林鎮規劃1.5平方公里的場鎮,投資100萬元整治街面及下水長度改變了場鎮髒、亂、差現象,投資近百萬元改造大林兩條舊街,場鎮規模擴大了近10倍。2002年全鎮20個村全面實現村村通水泥(瀝青)路43.25公里,其中瀝青路2條,7.28公里,水泥路11條35.97公里,總投資555萬元,其中政府投入110萬元。實施舊城改造,新建新街1條,投資100萬元,現已全部完成。200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啟動東山快速通道的基礎工程,在9月底已完成全部的拆遷工作,為東山快速通道的建設鋪平路。

社會事業發展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敬老院
投資150萬元修建了中國郵政大樓,安裝了場鎮光纖電視、電話,投資260萬元與中國聯通、電信局合作修建了“136”、“130”兩座發射塔,通訊事業全面發展。農網建設和改造在電力部門的支持下,三期戶表工程全面完成,減少了電耗,降低了農村電價,改善了用電條件,保證了用電安全。

大林鎮利用本地資源,充分利用該鎮“梨子之鄉”的優勢,以及鰱魚水庫近1000畝的水域,6000畝封山育林帶,五台山天然溶洞,牛角寨大佛,東山快速通道,十三條村道等台然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觀光業,餐飲服務業,以“梨子評比會”、“梨花會”等形式,開辦農家樂,提高檔次,聚旅遊觀光、餐飲、娛樂、休閒為一體,既提高大林水果知名度,又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提升大林鎮形象。

大林鎮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學校科學化、現代化管理,著力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突出特色教育品牌效益,創強工作。鞏固和提高普九成果,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大林鎮還大力實施教育興鎮、教育強鎮的戰略,傾全力辦教育,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加強學校的硬體設施建設,修建了高標準的中心國小的教學樓大樓,運動場及配套設施建設,實現微機化、網路化、電視教學,鞏固擴大“兩基”成果。大林國小在全縣率先實行寄宿制撤併了15所村小,已實現了無村小鎮。大林鎮中學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地方各校”,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占全縣第二名,大林國小檔案管理達省標,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全縣第一,獲辦學質量優秀獎。為爭創“教育強鎮”打下堅實的基礎。

辦好成人教育,實施農民增收教育工程,長期堅持對農村幹部、民眾的技術培訓,每年培訓農民達1萬人次。大林鎮文化事業日異進步,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異充實,該鎮在省,市、縣的支持下,在20個村建立了村張圖書室,全鎮各種農村實用技術圖書有3000冊,鎮文化中心藏書達3000冊。

大林鎮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安全生產大檢查,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管理制度,制定詳細的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加強督促檢查。還成立了治保巡邏隊,村組成立了相應的群防群治防護體系,起到了“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該鎮還聯合交警、派出所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學校、水庫等進行整治,嚴格查處各種違章駕駛,認真排查隱患,落實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堅決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大林鎮
概述

全國500家小城鎮建高試點單位,內蒙古通遼市十大經濟之一,科爾沁區大林鎮,地處科爾沁草原腹址,北緯43度,東經122度。全鎮轄25個行政村,70餘家企事業單位,總面積293平方公里,現有人口4.5萬人.是內蒙古、吉林、遼寧三省區交界處的經濟、文化、交通重鎮。是通遼東部農畜產品和是用工業品的集散中心。

大林鎮歷史悠久。光緒年間,已是達旗王公的封疆領地,1913年形成集鎮,1918年大鄭鐵路建成通車後,鎮內工商業日漸興盛,現在大林農貿市場已經成為全國十大文明農貿市場之一。

行政區劃

一村、二村、三村、四村、東歸力、西歸力、三合、四家子、保全、濟民、南莊、北莊、西莊一、西莊二、民主、烏吉樂、馬家、勝利、廟倉、前巨、後巨、西哈、寶林、前敖、後敖

歷史沿革

大林鎮位於通遼市東部,距市區50公里。1912年就有人到此地居住。1917年大林一帶荒地出放,1919年形成屯落。1926年通遼設八個區,大林為第七區區公所所在地。1956年撤區設鎮,定名大林鎮。至1998年,鎮區已形成縱橫交錯街路16條,其中黑色油渣路2600延長米,占總里程的1%。修有4條排水明溝,其中磚石明溝5200延長米。主要街路安有路燈76盞。鎮區內已建成樓房近10座,總建築面積為22300平方米。鎮區內85%的居民住上磚石結構的住宅,98%的居民和單位使用上自來水,程控電話和數字移動通信全部開通,主要街路兩側全部栽植饅頭柳和常青樹,種植草坪800平方米。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大林鎮
資源優勢

大林鎮人傑地靈,物阜導豐。在2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蒙、漢、滿、朝等民族和睦相處,安居樂業。大林人純樸豪放,熱情好客,政策開明。久遠的歷史積蘊,高度的現代文明,開成了團結、自強、開拓創新的大林精神。

境內蘊藏豐富的矽砂、花崗石等礦產資源。盛產玉米、水稻、小麥、葵花、蓖麻等農副產品和肉牛、肉羊、鮮奶、皮張等畜牧產品。2002看全鎮實現國內總產值13億元,財政收入740萬元。

大林集貿市場聞名全國,是通遼東部糧油交易中心和日用工業品集散中心,已經形成糧油、牲畜、服裝百貨、五金建材等各類專業市場。

鎮區商業基礎設施健全,擁有各種門市500餘家。日客浪量達8萬人次。年營業額可達3億元。市場輻射17個省市自治區。

大林鎮交通方便、能源充足、金融體系建全。國道三0三線和鐵路大鄭線橫貫鎮區,鎮內已安裝程控電話和無線通迅網路,有中型變電站一座,可為企業提供充路的電力能源。鎮內設有農行門市,存款、取款、民地匯款結算可在當地得到及時周到的服務。大林鎮環境優美、風景宜人,鎮區內樓房林立、街道寬敞,整潔有序,南沙部沙地全部覆蓋森林、果園。在沙漠綠州之中河流、水庫,碧波蕩漾。水庫旅遊區內中高檔食宿、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是盛夏旅遊度假的勝地。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大林鎮
農業發展

全鎮擁有耕地面積14畝,其中高產玉米8萬畝,平均畝產1300斤,蔬菜面積3.5萬畝,溫室大棚1000座年產各種優質蔬菜600萬斤,麥茬複種蘿蔔面積3000畝,年產乾蘿蔔條300萬斤,已遠銷到瀋陽、大連等地。全鎮糧經作物種植比例以達到6/4。

以糧食秸稈轉化為飼料的農村畜牧業發展迅猛,黃牛年飼養量3.8萬頭,育肥牛出欄2.9萬頭。生豬飼養量4萬口,家禽80萬隻。已初步形萬了育肥牛、奶牛、基礎母牛產業化基地。

全鎮有林面積8.8萬畝,森林覆蓋率20.3%,人均有林面積兩畝。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服務功能逐淅提高,道路寬敞,環境整潔,給水、排水暢通,建設與管理規範。

大林鎮[四川省雙流縣]大林鎮
工業發展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00餘家,初步形成了以型砂、釀造、建材,化工、農畜產品加為支柱產業的工業化格局。

全鎮年產覆膜砂系列產品10萬噸;白酒、飲料2萬噸;紅磚5000萬塊;木材2萬立方米;化肥2000噸;混合飼料1萬噸。

大林鎮轄區有豐富的矽砂橄欖綠花崗岩等礦產資源,地下水資源儲量豐厚,優質的矽砂系列產品作為重工業鑄造用砂,自50年代起,源源不斷的運往全國各地。建築用石總儲量200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儲藏量10億立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