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森節

大寶森節

大寶森節是印度教節日之一,每年在泰米爾歷的“泰月”(第十個月)滿月時舉行,時在公曆的一月或二月。該節日是馬來西亞六地(檳榔嶼州、霹靂州、雪蘭莪州、森美蘭州、柔佛州和吉隆坡)的法定假日之一。大寶森節慶祝濕婆和雪山女神的幼子戰神穆盧乾(Murugan)的生日,在這一天他得到了雪山女神的饋贈——一支長矛,最終使其消滅了魔鬼Soorapadman。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寶森節大寶森節

大寶森節(Thaipusam)是印度教節日之一,每年在公曆的1、2月間舉行。

據說在印度本土已經看不到了,現在依舊保留這個風俗的是新加坡馬來西亞。該節日是馬來西亞六地(檳榔嶼州霹靂州、雪蘭莪州、森美蘭州、柔佛州和吉隆坡)的法定假日之一。

和其他具有歡樂氣氛的印度節日不同,大寶森節是虔誠的印度教徒懺悔、贖罪、奉獻及感恩和祈求願望實現的節日。

在節日當天,印度教徒會舉行盛大慶典,用車載著神像遊行慶祝,懺悔的信徒會進行剃頭、摔椰殼、頂牛奶罐、用鐵鉤嵌入身體、赤足行走,以表達對神靈的虔誠。

節日由來

大寶森節是興都教徒慶祝濕婆和雪山女神的幼子戰神穆盧乾(Murugan)的生日及他打敗邪魔Soorapadman而設的慶典。

傳說穆盧乾神(LordMuruga)在這一天從他的父親奇瓦大帝(LordShiva)手中承接大統。奇瓦大帝的門徒之一Ibumban則在此時受到了一個神秘聲音的指示,要他登上一座名為Pazhani的高山。Ibumban與其隨從們便以肩挑了兩端榜上牛奶罐的棍子,一步步登上山頂。為了忘掉登高的勞苦,他們便一路唱著讚美穆盧乾神的曲子。這些樂曲與肩擔牛奶罐的儀式後來便被稱為卡瓦第(Kavadi),意思是行動祭壇。

慶典活動

大寶森節大寶森節

要參與大寶森節莊嚴的慶典,懺悔者必須在1個月前開始準備,嚴守戒律、禁慾並吃素。

在進行背負卡瓦第(Kavadi)儀式前,所有懺悔者必須接受寺廟祭司的訓誡,並進行24小時的齋戒以便為這崇高的節日淨化肉體與靈魂,而他們相信在儀式進行時姆魯卡神會與他們同在,使他們完全毫無疼痛的感受。

淨身是大寶森節遊行開始前的重要儀式之一。之後,懺悔者便背著卡瓦第贖罪或還願。大寶森節當天的凌晨,準備扛“卡瓦第”的信徒,事先洗浴一番,再由親戚們幫把鐵刺由上而下地穿入身體,再把無數支更細小的鐵刺穿過“卡瓦第”,直刺他的體內。最後用一些專門的較短的銀針刺穿雙頰、舌頭。在整個過程中往往有響亮的鼓聲相伴,以助信徒麻痹軀體上所承受的痛。搭上了“卡瓦第”後,信徒還要在廟宇內狂舞。這樣的儀式不只做一次,期限分為三年、五年、七年,根據個別信徒的情況而定。

印度教徒近乎自殘的行為,卻絲毫不覺痛苦的神奇現象令人匪夷所思,他們身上非但不會流血,事後也不會留下任何疤痕,印度教徒將此視為神績的表現。

祭祀儀式

大寶森節大寶森節

信徒的祭祀儀式有很多種,例如:剃頭,做法事,用銀針刺穿舌頭、雙頰等,其中最突出的方法就是背部肉體上嵌入無數個錚亮的小鐵鉤,這些鐵鉤類似魚鉤,每個鉤尾都結著一條粗繩子,由後面一人集中抓在左手,牽拉扯緊,同時右手揮舞著一條鞭子不停地鞭打驅趕前面的教徒

有的教徒則在每一個鐵鉤上沉沉地墜滿蘋果、茶壺之類的物品,或是背著巨大的鋼製弓形枷鎖,從一座印度神廟遊行到另一座印度神廟,進行禱告及獻祭,藉此表示對神明忠貞不移的信仰,並祈求神明的賜福。

大寶森節活動持續24小時。

慶典奇觀

慶典中最值得一看的奇觀,就是那些以雙肩負載著卡瓦第(Kavadi)的懺悔者。

女性懺悔者通常是用頭頂著一隻被稱作Pal Kavadi的銅罐,裡面裝有經過祈福的牛奶;而男性教徒背的卡瓦第可重達70公斤,約需六個月才能打造完成。

列為公假

恐怖的大寶森節恐怖的大寶森節

2008年1月,馬來西亞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宣布把大寶森節列為吉隆坡布城的公共假期。

大寶森節原本只是檳榔嶼州、霹靂州、雪蘭莪州、森美蘭州、柔佛州的假期。鑒於吉隆坡在大寶森節面對嚴重堵車,加上大家都想放假,所以就乾脆順應民意,宣布從2008年的大寶森節開始,此節日列為布城和吉隆坡的公假。

世界各地奇特的節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