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中學創辦於1904年,1938年始設高中班,成為大埔縣第一所完全中學,1946年定為省立中學,改名為“廣東省立大埔中學”。大埔中學座落於茶陽鎮西門河畔,背靠金山,面朝筆架(筆架山),鬧中取靜,環境優美。學校占地120畝(山地60畝),教學設備設施齊全,其中有語言實驗室1個,電腦室2個、多媒體教室1個。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布合理。現有18個教學班,師生1000多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大埔縣大埔中學大埔縣大埔中學

由於縣治遷移湖寮的原因,“文革”後列為大埔縣面上完全中學。大埔中學創辦以來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其中有各級黨政領導幹部、院士(2人)、工程師、專家、教授、華僑實業家等,遍布海內外。為人類文明、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的完全中學。大埔中學座落於茶陽鎮西門河畔,背靠金山,面朝筆架(筆架山),鬧中取靜,環境優美。學校占地120畝(山地60畝),教學設備設施齊全,其中有語言實驗室1個,電腦室2個、多媒體教室1個。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布合理。現有18個教學班,師生1000多人。大埔中學有一個勤奮務實、團結合作、敬業愛崗、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辦學思路清晰。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他們安教、樂教,練硬功,塑形象,科研促教,改革圖強,默默地為山區教育事業作奉獻。

大埔縣大埔中學大埔縣大埔中學

近10年來,大埔中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和依法治校、依規育人的治校方略,強化改革意識,創新理念。堅持兩手抓一手硬體建設,一手抓軟體建設。學校一年變一個面貌,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目前,大埔中學全體師生正以全新的姿態,加倍的努力,爭創更優秀成績,迎接學校百年華誕。

知名校友

田家炳博士田家炳博

田家炳男大埔古野人旅港賢達四海共仰的大慈善家,1991年為大埔中學興建田家炳教學大樓和校門等,共折合人民幣100萬元。

羅華男大埔長治人旅新賢達,1994年為大埔中學捐建了羅華教學大樓、寶泰男生、女生宿舍、西校門等,還設立了10萬元獎教獎學金,折合人民幣近100萬元。

劉永生男大埔湖寮人。1943年在大埔中高中部學習。1956年定居香港,是香港養和醫院極負盛名的醫師。1980年獲英女皇授予五級聖約翰勳章,1985年授予四級勳章。現任香港鐘聲慈善社副社長、基督教加劇主堂長老,中山醫科大學香港校友會首屆理事長,大埔旅港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1997年被授予大埔榮譽市民,2004年被授予梅州市榮譽市民,他累計為家鄉公益事業捐資人民幣近800萬元。劉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0多萬元。

張俊煥男大埔長治人。1960—1963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曾任江門軍分區參謀長,深圳市警備區副司令,現任深圳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主任。張校友為母校百個紀念大樓爭取資金20萬元。

袁明桂男大埔三河人。1960年在大埔中學國中部學習一年,現任廣東省建築工程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袁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爭取資金20萬元。

張錦添男原名饒余添。大埔西河人,1965—1968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現從事經濟建設和商業企業的實踐與理論探索,出版了多部論著,多次參加國內學術研討會,其個人傳略被收入《中國專家大辭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華優秀人才大辭典》《中國企業家大辭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等典籍。張校友為母校捐資13萬元。

陳建鐏男大埔長治人。1959—1962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現在香港經商。陳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10萬元。

郭茂群男大埔楓朗人。1960—1963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現在香港經商。郭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10萬元。

余坤芳男大埔青溪人。80年代初在大埔中學任教,現任深圳市布吉鎮副鎮長。余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爭取資金10萬元。

饒定基男原名饒國開,大埔茶陽人。1927年畢業於大埔中學國中部。曾任大學教授、銀行經理、工商業集團董事、顧問等。曾榮獲上海東吳大學法學士、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對生活的感悟:堅持廉潔學習方能追隨日新的進步世界。饒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6萬多元,並爭取其服務單位香港陳廷驊基金會捐資7萬元,並與其兄弟子侄合捐一間店鋪。

童仕強男大埔三河人。1965—1968在大埔中學學習。現任深圳晨之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五聯崇和中英文學校、五聯崇和幼稚園、愛聯崇和中英文學校、愛聯崇和六一幼稚園辦學董事會董事長。對生活的感悟;付出是人生的一種樂趣。童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6.6萬元。

饒誠進男大埔茶陽人。1974—1979年在大埔中學學習,現任深圳市寶安區財政局副局長。對生活的感悟:踏實幹事,老實做人。饒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爭取資金5萬元。

胡開良男大埔茶陽人。1970—1972年在大埔中學學習,現在深圳經商。胡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3萬元。

劉初棟男又名劉乾宏,大埔青溪人。1944—1947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1947年到新加坡謀生,事業有成,劉校友熱愛家鄉,熱愛母校,多次為家鄉、母校捐資贈物。劉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何汝精男原名何克華,大埔湖寮人。1954—1957年在大埔中學高中畢業,現在香港經商。何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黃超林男原名黃連甲,大埔西河人。1942—1948年在大埔中學學習,曾任清遠縣委副書記、中國銀行廣州培訓中心副主任、廣東國際金融學校副校長等,離休後享受廳級待遇。黃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張玉輝男又名張強輝,大埔西河人。1980—1983年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現任東莞市金藝聖誕禮品廠董事長、總經理。張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饒乃泉男大埔茶陽人。1944—1950年在大埔中學學習。饒校友熱愛母校,擔任廣州地區校友會負責人,為母校百年大慶籌資集資金近60萬元,本人為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饒前法男大埔茶陽人。1952—1955年在大埔中學學習,曾任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饒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饒露年女大埔茶陽人。1988—1994年在大埔中學學習,現與夫君沈俊豐先生創辦廣州三九豐發彩印有限公司。饒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賴君燦男大埔西河人。1947—1948年在大埔中學國中部學習。解放後曾在雲南省從事文教工作,1957年前往馬來西亞助父親處理商業事務,其後自創事業。1989年移居加拿大。夫人:陳瑞芬女士。對生活的感悟:人生不過幾十年,能做到“知足和分享”已足矣。賴校友伉儷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黎剛日男大埔茶陽人。年在大埔中學學習,曾任廣東省建築設計院工程師,退休後移居美國。夫人郭端好女士,大埔大麻人。年在大埔中學學習,退休後與夫君剛日先生移居美國。黎校友伉儷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賴嘉宏男大埔茶陽人。1979—1981年在大埔中學學習,責任惠州市五星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賴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廖碧祥女大埔湖寮人。1957—1960在大埔中學高中部學習,1978年隨夫君到香港定居、從商。廖校友為母校百年紀念大樓捐資2萬元。

劉振桓男大埔青溪人1963—1969年在大埔中學學習,曾任大埔縣縣長,現任梅州市民政局局長,劉校友為母校爭取資金2萬元。

張德中男大埔茶陽人1976—1978年在大埔中學學習,現任梅州市物價局副局長,張校友為母校爭取資金2萬元。

丘昌濤:男,1929年3月生,大埔銀江人,1948年省立埔中就讀高中。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歷任東北電力學院教授、科研所長、院長,清華大學兼職教授。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

丘冠周:男1949年2月生,大埔銀江人,1966年大埔中學高中畢業,中南工業大學博士。現任中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

劉旭輝(1906年-1995年):原名日華,別字復之,湖寮新寨人;埔中舊制第九屆畢業,後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專攻法政博士學位,抗戰發生後奉命回國,歷任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秘書處少將處長,遠征軍政治部中將代主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廣東省政府顧問、“總統府”參事等職。

劉俊奎(1925年-1998年):洲瑞田背人,1945年畢業於埔中縣高第七屆,後考入中山大學、軍官學校;1949年去台後任“國防部”軍需處長,授少將銜。劉治堯:大麻中蘭人,1954年埔中高中畢業,歷任海南省儋州市委副書記、海南省委黨校校長助理等職。

呂 良:原名李良史,1916年生,大埔高陂人,埔中縣初18屆畢業。歷任吉林省、江西省的教育廳副廳長、廳長、黨組書記、江西省文教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教部部長、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吳奇偉(1張)吳奇偉(1890年-1953年):字晴雲,號梧生,湖寮密坑人,1923年任埔中舍監。參加過東征、北伐,歷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長江上游江防總司令,中將銜;抗戰後任湖南省主席。1949年5月與李潔之等在老隆通電起義,參加過開國大典。

吳奇偉吳奇偉

吳星峰(1922年-1994年):原名星昌,湖寮新寨人;就讀於埔中縣初第26屆,1938年7月與廖一帆、何渠若等人奔赴延安,歷任團政委、西南軍區後勤衛生部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政大學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揮,石油部政治部主任;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總指揮,廈門市委書記兼市長,中共福建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等職。

陳啟育(1909年-1980年):湖寮莒村人,埔中舊制第九屆畢業;曾是早期的共產黨員,1931年出獄後無法聯繫地下黨的領導而脫離組織關係,後留學日本;回國後任上海法政大學教授;抗戰時歷任第九集團軍總部少將秘書處長;解放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研究室秘書兼研究組長,上海檢察專員等職。

陳揚建:1920年出生於湖寮莒村,埔中畢業(待考)後隨父往新加坡從商;黃埔軍校17期步科畢業後歷任排、連、營長;49年去台後任上校團長、師部少將參謀長等職。

李加勉(1901年- ? 年):字改之,洲瑞赤水人;埔中舊制第五屆畢業;中大畢業後在廣州、大埔、豐順、瓊東、文昌等地任秘書、中學校長、院長、專員等職,廣東省政府顧問兼省主席駐京代表,東北行轅少將參議等職。

李練深:三河人,埔中58年高中畢業,歷任汕頭市常務副市長等職。

李靜陽:西河人,解放後,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負責人等職。

何壽田(1888年-1948年):號季威,湖寮雙坑人,前駐日公使何如璋第四子;1918年、1946年兩度埔中任教。抗戰時任兵工署廣州辦事處主任,少將銜。何渠若(1920年-1973年):原名藍克純,湖寮山子下人;埔中縣初第26屆畢業;歷任二野十六軍第140團政委、志願軍第十六軍教導團團長兼政委;後任坦克師副師長、師政委,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政治部第一副主任,朝鮮軍事停戰談判委員會朝中方面中國人民志願軍委員、代表等職。

何克抗:湖寮人,56年埔中高中畢業,現任北師大教授、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東北師大終身教授,1993年12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第一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

何崇藩:湖寮人,埔中縣初34屆、省高7屆畢業;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員、國家發明獎特邀評選委員等職。

何育贊:湖寮雙坑人,1954年埔中高中畢業,任職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杜 埃(1914年-1993年):原名曹傳美 ,湖寮莒村人,就讀埔中縣初第十五屆;著名作家;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主要作品有《花尾渡》、《紅線箋》、《鄉情曲》,長篇小說《風雨太平洋》等。

蘇映平:高陂上坪壩人,1954年埔中高中畢業,任職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連 貫(1906年-1991年):原名連學史,楓朗王蘭人,就讀埔中舊制第九屆,曾任中國左翼戲劇家廣州分盟主席,八路軍駐港辦事處秘書,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兼統戰部長,中央統戰部秘書長,政協一屆常委、秘書長;解放後歷任中聯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分校校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全國僑聯副主席,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鄒 魯(1885年-1954年):別號海濱,茶陽儒學人。大埔中學前身樂群中學的主要創辦者。歷任潮梅軍總司令,兩廣鹽運使、國民黨中執委、青年部長、中常委、中山大學校長、國府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是德國海德堡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張善銘(1900年-1928年)埔中舊制第四屆肄業;1921年秋在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往蘇聯東方大學學習軍事;歷任廣東區團委書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

鄒魯祖居——敬愛堂鄒魯祖居——敬愛堂

部主任,接彭湃繼任中共海陸豐地委書記,代理省委書記,省軍委主席等職。

張 平(1909年-1985年):字平資,高陂代富人;埔中畢業(待考)後考入廣東大學;歷任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中校隊長;抗戰時參加過第二、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粵北會戰諸役,廣東省保全司令部少將副參謀長兼乾訓班教育長。

張達中(1912年-1995年):原名顯土,古野培美人;就讀埔中縣初第20屆;歷任廣東省民政廳主任、中央警官學校教員、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第十九集團軍的少校參謀、中校科長、上校處長,陸軍第一兵團司令部少將高參等職。

張志英(1925年-1994年):原名昔典,西河人,埔中縣初 屆就讀;我國早期著名的航天專家,歷任國防部五院三支隊副主任、研究員,航天部二院23所所長、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被批准為國家和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張俊煥:男,1945年生,大埔長治人,1963年埔中高中畢業後參軍入伍,1988年國防大學畢業,歷任連部文書、班長,廣東省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見習參謀、參謀、副處長,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江門軍分區參謀長,深圳警備區副司令,深圳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卓傑華:西河人,原名滬輪,埔中縣初31屆畢業;歷任廈門粵僑中學校長、書記、市教育工會主席,集美航海學校校長,交通部集美航海專科學校副校長、副書記。卓銳輪:西河人,埔中縣初39屆畢業,埔中省高3屆畢業。歷任永定縣委宣傳部長,龍巖師專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卓 萍:西河人,原名卓橫南,就讀埔中縣初34屆。歷任上杭縣人民法院副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研究員,中央法務部公證律師副司長等職。

范以錦:男,1946年3月生,大埔茶陽人,1961年埔中國中畢業,1969年暨南大學經濟系畢業,歷任南方日報駐梅州市和廣州市記者站的站長、政治部主任、編委,南方日報副總編輯、總編輯,高級記者,現任南方日報社社長、廣東省委候補委員。

林尚安:男,1924年生,福建永定人,埔中縣初28屆、縣高3屆畢業。畢業於廈門大學,獲嶺南大學化學碩士。現為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高分子研究所所長、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化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議組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卓英(1張)羅卓英(1896年-1961年):字尤青,別號慈威,湖寮河頭人。埔中舊制首屆畢業,保定軍校畢業後兩度返埔中任舍監兼教務主任。歷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國民黨中執委、廣東省政府主席等職。上將銜。

羅卓英羅卓英

羅士高(1905年-1995年):原名世告,楓朗坎下人,1923-1924年任埔中教務主任;1927年4月加入中共黨組織。歷任晉冀魯豫邊區第十七、第十八分區專員,皖西區行署主任;解放後任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安徽省民政廳長、南京市政府秘書長、重慶市副市長,我國駐阿爾巴尼亞第二任大使達八年,外交部黨委委員、北京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等職。

羅 賢(1905年-1974年):號百良,湖寮龍崗人,1938年-1940年任埔中校長;曾任青年團廣東區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執委、秘書長,宣傳部長鄧中夏的秘書,省港罷工委員會黨團書記處秘書,中共汕頭地委秘書、宣傳部長、中共吉隆埠市委書記。抗戰時任埔中校長,後歷任第十九集團軍總部上校秘書、少將參議。

羅博平(1905年-1993年):字遠山,湖寮龍崗人;1946年8月-1947年10月任埔中建校委員會主任。歷任大埔縣長、東南長官公署及“國防部”少將參議等職。

羅偉雄:男,大埔楓朗人,1956年大埔中學高中畢業後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並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海賢:福建永定人,埔中縣初38屆省高二屆就讀、畢業,1947年高中畢業後考入青島海軍軍官學校,赴台後完成軍事教育,後以公費前往美國學習電子專業;回台後考入海軍參謀大學及戰爭學院,歷任艇長、戰隊長、戰爭學院海軍戰略組主任,海軍總部少將海洋局長等職。

鄔夢兆:湖寮人,就讀埔中省高七屆;曾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

鍾健飛(1914年-1995年):字達經,桃源新東村人,埔中縣初19屆畢業;抗戰時參與“八·一三”上海戰役;歷任軍法學校副處長,1971年以陸軍少將銜退役。

胡成放:原名胡呈芳,1917年生,福建永定人,埔中縣初18屆畢業。大校軍銜,副部級。歷任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大使館參贊、特命駐外(伊拉克、智利)全權大使、中國華僑總社社長等職。

柳步青(1912年-2000年):原名進祥,三河城內人,埔中縣初第十一屆畢業,後在日本齒科大學、帝國大學醫學部、千葉大學學習、畢業;1946年回國後任上海市牙醫專科學校教授、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北京醫學院、口腔醫科大學口腔系教授、院長,國際牙醫學院院士。

饒龍光(1895年-1950年)茶陽太寧人,埔中舊制首屆畢業。歷任縣工農政府主席,陽江縣、大埔縣等地以“秘書”身份掩護過許多共產黨員,為和平解放大埔作過重大貢獻。曾與張高友校友介紹張鼎丞參加共產黨(鼎丞後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饒彰風(1913年-1970年):原名高評,別名蒲特、張楓,茶陽下馬湖村人;抗戰時先後任“南委”秘書、廣東省委委員兼宣傳部長,粵北省委宣傳部長,東江縱隊秘書長,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秘書長,新華社新加坡分社社長等職;解放後歷任《南方日報》社社長、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統戰部長、廣東省委統戰部長、省文教辦主任、廣州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

饒璜湘:茶陽人,埔中縣初廿屆畢業,解放後歷任廣東省高教廳長等職。

饒衛華:西河人,埔中舊制第七屆畢業,解放後歷任廣州政協副主席等職。

饒定基(國開):茶陽人,1912年生,埔中縣初十一屆畢業,後就讀香港對佐治英文中學,上海滬江大學、東吳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36年獲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山大學、上海光華大學法律教授;曾任上海新華銀行、國華銀行等總、分行副經理、經理等職,後任香港新亞貿易公司經理,64年後任職香港南豐紡織有限公司。

饒芳權:男,1934年生,大埔茶陽人,埔中省初二屆畢業,1950-1951年埔中就讀高中,1958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歷任四川省德陽市東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總設計師、總工程師、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上海交通大學電力學院教授等職,曾參與或負責設計中外許多大水電站,多次參加三峽工程論證和國際招標工作。電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公武(1900年-1953年):原名世清,字懋森,古野古田人,就讀埔中舊制第二屆。參加過東征、北伐和上海“八·一三”抗戰,歷任第2師中將師長,第52軍中將副軍長、軍長,代安東省主席。

郭思演(1899年-1965年):字心如,大麻小留人,1921年任埔中舍監。參加過二次東征和北伐。歷任陸軍59師、99師中將師長、虎門要塞司令等職。

黃友訓( 年- 年):字載典,號允中,湖寮龍崗人,就讀埔中舊制第八屆;歷任南京中央陸地測量總局工程師,抗戰爆發後總局移至貴陽時任總圖庫主任,後又移重慶任軍政部城塞局二級專員兼老鷹岩工區區長,授少將銜。

黃慶道:男,1945年生,大埔楓朗人,1961-1962年埔中就讀高中。畢業於廣州醫學院,歷任茂名市委、市政府等單位科長、站長、黨支部書記、副局長、市委常委、副市長,廣東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廣東省衛生經濟學會會長、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會長等職。

童從奇:男,1939年10月生,大埔三河人,1959年大埔中學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同濟大學,並留校任教,現任上海同濟大學副校長、教授。

謝友祥:原名謝有祥,男,1956年7月生,大埔茶陽人,1969年-1973年就讀於大埔中學初、高中,198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嘉應學院教授、副校長。

藍天民:1920年2月生,湖寮古城人,埔中縣初26屆就讀。1938年奔赴延安。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過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和遼瀋、平津、川東和朝鮮的臨津江戰役,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委、師政委,甘肅省軍區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顧問,甘肅省委常委和省人大副主任等職。

百年校慶

相約金山

――致全體校友、海內外賢達的一封信

親愛的校友、尊敬的海內外賢達:

大埔縣大埔中學--百年校慶大埔縣大埔中學--百年校慶

踏著世紀的步伐,伴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2004年10月4日廣東大埔中學將迎來建校一百周年華誕。學校決定於是日舉行隆重慶典。在此,我們竭誠向一直關心支持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各級領導、海內外校友、賢達和朋友致以最真摯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開啟大埔縣中學教育之先河,蔚起萬川人文的粵東名校――大埔中學,始建甲辰(1904年)。其前身為樂群中學,後幾經易名,大埔縣立中學校、大埔縣立第一中學、廣東省立大埔中學、茶陽中學,1981年定名為大埔縣大埔中學。回首百年,歲月流金,往事如歌。埔中人慘澹經營,辛勤耕耘,春華秋實,為民族的振興和發展造就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校友遍及五洲,有省、部級領導,有兩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有全國勞模,有著名的企業家和各行各業的骨幹,一批批後起之秀不斷嶄露頭角,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不朽貢獻!

如今,大埔中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較雄厚師資力量,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的中學。1989年至今教育教學質量一直領先於縣內同類學校。是梅州市好校風學校,大埔縣文明學校,大埔縣一級學校。

一個世紀來,大埔中學的創建和發展無不凝聚著廣大校友、海內外賢達的心血。起初,多位校長奔走穗、滬,拔冗南洋募捐籌款,先後建有西舍、東舍、敏初圖書館、高中教室全座、海濱堂、慈威堂、僑德堂,宜齋堂等。近年來有田家炳大樓、羅燮華教學樓、寶泰男生宿舍、寶泰女生宿舍、西校門等之落成。賢達們的嘔心瀝血,偉績豐功將流芳百世,傳頌千年。

好風憑藉力,揚帆會有時。目前大埔中學雖有一定規模,然與現代教育之需尚差一段距離,實驗大樓要重修,學生宿舍需增建,運動場館尚待完善......。百年華誕是埔中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和起點,抓住機遇,加快建設之步伐,將寄厚望於廣大校友、海內外賢達的贊襄義舉,慷解仁囊,大舉才有望玉成。聚八方力量,譜嶄新華章,百年華誕將激勵埔中人齊心協力,團結奮進,創美好未來。埔中能有今天的的規模,能有現在的成績,都飽含廣大校友、海內外賢達的智慧和汗水。學校面向新世紀的建設和發展,更需要你們的關愛與支持,我們深表感謝的同時,也充滿著共創埔中美好明天的期待。

各位校友、諸位賢達、朋友們,木棉屹立,玉蘭飄香,攀越金山,擊水西門,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讓我們記往2004年10月4日這個埔中人的世紀之約。學校熱切期待歷屆師生員工、海內外賢達以及始終關心和支持埔中建設與發展的各界朋友提出寶貴建議。同時,誠邀你們在2004年金秋時節校慶之際聚首校園,憶同窗情誼,敘師生情懷,睹學校新容,話美好前景,商埔中發展,慶母校盛事。

崇高敬禮!

大埔中學百年校慶籌委會

2003年元月1日

梅州市高中學校

興寧市宋聲中學
興寧市下堡中學
興寧市水西中學
興寧市水口中學
興寧市新圩中學
興寧市坭陂中學
興寧市濟平中學
興寧市陂西中學
興寧市陂東中學
興寧市壢陂中學
興寧市徑南中學
興寧市徑心中學
興寧市永興中學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興寧市寧新中學
興寧市寧塘中學
興寧市寧江中學
興寧市四礦中學
興寧市黃槐中學
興寧市國本中學
興寧市僑光中學
興寧市黃陂中學
興寧市坪洋中學
興寧市崗背中學
興寧市龍北中學
興寧市合水中學
興寧市洋門中學
興寧市石馬中學
興寧市龍田中學
興寧市司城中學
興寧市霞嵐中學
興寧市柿子坪中學
興寧市羅崗中學
興寧市官莊中學
興寧市吳田中學
興寧市蘭亭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
興寧市葉南中學
興寧市葉塘中學
興寧市葉東中學
興寧市勝青中學
興寧市新陂中學
興寧市長嶺中學
興寧市東紅中學
興寧市刁坊中學
興寧市華僑中學
興寧市福興中學
興寧市永和中學
興寧市興民中學
興寧市田家炳中學
興寧市沐彬中學
興寧市羅浮中學
梅州市學藝中學
興寧市第三中學
蕉嶺縣僑興中學
蕉嶺縣藍坊中學
蕉嶺縣廣福中學
蕉嶺縣逢甲中學
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田家炳中學
蕉嶺縣晉元中學
蕉嶺縣新鋪中學
蕉嶺縣金豐中學
蕉嶺縣華僑中學
蕉嶺縣鎮平中學
蕉嶺縣實驗學校
蕉嶺縣蕉嶺中學
平遠縣八尺中學
平遠縣河頭中學
平遠縣中行中學
平遠縣石正中學
平遠縣冬青實驗中學
平遠縣長田中學
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平遠縣壩頭中學
平遠縣鐵民中學
平遠縣茅坪中學
平遠縣東石中學
平遠縣泗水鎮泗水中學
平遠縣上舉中學
平遠縣仁居中學
平遠縣黃畲中學
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平遠縣平遠中學
平遠縣梅青中學
平遠縣城南中學
平遠縣超竹中學
五華縣轉水中學
五華縣華民中學
五華縣矮車中學
五華縣新新中學
五華縣興林中學
五華縣五華中學
五華縣華西中學
五華縣華東中學
五華縣清化中學
五華縣皇華中學
五華縣雙頭中學
五華縣潭新中學
梅州市梅江區建設局職中
五華縣大田中學
五華縣蒲江中學
五華縣萃文中學
五華縣周江中學
五華縣中興中學
五華縣太坪中學
五華縣華陽中學
五華縣登畲中學
五華縣硝芳中學
五華縣龍村中學
五華縣洞口中學
五華縣興梅中學
五華縣梅林中學
五華縣橋江中學
五華縣平安中學
五華縣棉洋中學
五華縣棉新中學
五華縣文葵中學
五華縣五福中學
五華縣萬龍中學
五華縣華南中學
五華縣伏溪中學
五華縣楓林中學
五華縣安流中學
華縣大都中學
五華縣雙華中學
五華縣平南中學
五華縣郭田中學
五華縣油田中學
五華縣小都中學
五華縣端本中學
五華縣夏阜中學
五華縣馬汕中學
五華縣橫陂中學
五華縣水寨中學
五華縣琴江中學
五華縣河口中學
五華縣河東中學
五華縣梓皋中學
五華縣城鎮中學
五華縣興華中學
五華縣田家炳中學
五華縣實驗學校
五華縣華新中學
五華縣華強中學
五華縣大壩中學
五華縣城新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穎川中學
豐順縣小勝中學
豐順縣砂田中學
豐順縣潭山鎮潭山中學
豐順縣潭江中學
豐順縣茶背中學
豐順縣東留中學
豐順縣球山中學
豐順縣黃金中學
豐順縣廣洋中學
豐順縣潘田中學
豐順潘田鎮第二中學
豐順縣徑門中學
豐順縣大龍華中學
豐順縣龍崗中學
豐順縣龍崗鎮中學馬圖分校
豐順縣建橋中學
豐順縣仙洞中學
豐順縣璜溪中學
豐順縣豐良中學
豐順縣第一中學
豐順縣北斗鎮千頃中學
豐順縣上八鄉鎮中學
豐順縣八鄉山中學
豐順縣湯西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石江中學
豐順縣東聯中學
豐順縣三友中學
豐順縣三友聯合中學
豐順縣龍泉中學
豐順縣龍山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三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二中學
梅江區嘉應中學
豐順縣豐順中學
豐順縣東海中學
豐順縣大同中學
大埔家炳第三中學
大埔縣大麻中學
大埔縣大麻鎮恭洲中學
大埔縣三河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四中學
大埔縣銀江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八中學
大埔縣玉瑚中學
大埔縣古野中學
大埔縣洲瑞鎮中學
大埔縣桃源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漳園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家炳五中
大埔縣高陂中學
大埔縣高陂鎮田家炳第二中學
大埔縣平原鎮平原中學
大埔縣石雲中學
大埔縣廣德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頌鑫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雙溪中學
大埔縣大東中學
大埔縣百侯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耀鳳中學
大埔縣岩上中學
大埔縣西河中學
大埔縣埔北中學
大埔縣青溪鎮中學
大埔縣華僑中學
大埔縣古村中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縣田家炳實驗學校
大埔縣田家炳第一中學
大埔縣進光中學
大埔縣華僑第二中學
大埔縣虎山中學
大埔縣湖山中學
梅縣石坑中學
梅縣龍虎中學
梅縣梅西中學
梅縣程風中學
梅縣瑤上中學
梅縣星聚中學
梅縣南口中學
梅縣梅興中學
梅縣徑義中學
梅江區公度中學
梅縣畲東中學
梅縣梅江中學
梅縣梅南中學
梅縣西陽中學
梅縣白宮中學
梅縣丙村中學
梅縣丙村華僑中學
梅縣三鄉中學
梅縣雁洋中學
梅縣松南中學
梅縣鬆口中學
梅縣梅東中學
梅縣松東中學
梅縣桃堯中學
梅縣寶坑中學
梅縣松源中學
梅縣隆文中學
梅縣白渡中學
梅縣梅北中學
梅縣職中專學校
梅江區雅園中學
梅縣教育局儀器電教站
梅縣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
梅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梅江區梅州中學
梅縣廣益中學
梅縣憲梓中學
梅縣槐崗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梅州市培英中學
梅江區城北中學
梅江區長沙中學
梅江區水白中學
梅江區聯合中學
梅江區樂育中學
興寧市寧中中學
梅縣新城中學
五華縣潭江中學
興寧市第一中學
梅縣華僑中學
梅縣畲江中學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