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王國

大不列顛王國

大不列顛王國又稱英國(United Kingdom)或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一統於一個中央政府和國家元首。英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英國本土位於大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國土面積24.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萬。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首都倫敦是歐洲最大和最具國際特色的城市。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顛王國

中文全名稱: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文名稱: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簡稱: 英國
所屬洲: 歐洲
首都: 倫敦
主要城市: 倫敦,曼切斯特,利物浦
國歌: 《天佑女王
官方語言: 英語
貨幣: 英磅
時區: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政治體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國家領袖: 伊莉莎白二世,戴維·卡梅倫
人口數量: 60,943,912(2008年)
人口密度: 246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英國白人
主要宗教: 新教
國土面積: 244,820平方公里
水域率: 1.34%
GDP總計: 2.772萬億美元(2008年)
人均GDP: 45,845美元(2008年)
國際電話區號: +44
國際域名縮寫: .UK
道路通行: 左側通行

國家象徵

國旗

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顛王國

英國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為“米”字旗,由深藍底色和紅、白 色“米”字組成。旗中帶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派屈克。此旗產生於1801年,是由原英格蘭的白地紅色正十旗、蘇格蘭的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北愛爾蘭的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英國國旗及由來[

國徽

英國國徽即英王徽。中心圖案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為紅地上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右上角為金地英國國徽上半站立的紅獅,象徵蘇格蘭;左下角為藍地上金黃色豎琴,象徵北愛爾蘭。盾徽兩側各由一隻頭戴王冠、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一隻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支扶著。盾徽周圍用法文寫著一句格言,意為“惡有惡報”;下端懸掛著嘉德勳章,飾帶上寫著“天有上帝,我有權利”。盾徽上端為鑲有珠寶的金銀色頭盔、帝國王冠和頭戴王冠的獅子。

格言

Dieu et mon droit(法語:我權天授)

國歌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一般只唱第一段。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國歌改為"God Save the King"。《天佑國王》是大英國協國家的國歌和皇室頌歌。詞作者佚名,作曲者為亨利·卡累。

【歌詞】 第一段 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King)!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King)!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Send her (his) victorious, Happy and glorious, Long to reign over us,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第二段 O Lord, our God, arise, Scatter thine her (his) enemies, And make them fall: Confound their politics, Frustrate their knavish tricks, On thee our hopes we fix: God save us all.

第三段 Thy choicest gifts in store On her (his) be pleased to pour, Long may she (he) reign. May she defend our laws, And ever give us cause, (Queen): To sing with heart and voice,英國God save the Queen. (King): With heart and voice to sing, God save the King.

第四段 Not in this land alone, But be God's mercies known, From shore to shore! Lord make the nations see, That men should brothers be, And form one family, The wide world over.

第五段 From every latent foe, From the assassins blow,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O'er her (his) thine arm extend, For Britain's sake defend, Our mother, prince, and friend,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第六段 Lord grant that Marshal Wade May by thy mighty aid Victory bring. May he (she) sedition hush, And like a torrent rush, rebellious Scots to crush.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歌詞漢譯】 第一段 上帝保守吾王, 祝她萬壽無疆, 天佑吾王! 常勝利,沐榮光; 孚民望,心歡暢; 治國家,王運長; 天佑吾王! 第二段 揚神威,張天網, 保王室,殲敵人, 一鼓滌盪。 破陰謀,滅奸黨, 把亂盟一掃光; 讓我們齊仰望, 天佑吾王!

國花

玫瑰花 國樹 玫瑰樹

國鳥

紅胸鴝

國石

鑽石

國球

板球

首都

倫敦(London)。英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人口751.24萬,面積1,577.3平方公里。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倫敦的主要景點有:白金漢宮、唐寧街10號、大英博物館、威斯敏斯特宮、倫敦塔、海德公園、格林尼治天文台、福爾摩斯博物館。

基本概述

語言

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顛王國

官方語言為英語(English)(非法定)。此外,還有威爾斯語(Welsh)、愛爾蘭蓋爾語(Irish Gaelic)、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er Scots)、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康沃爾語(Cornish)為英國各地區的官方語言。

面積

244,820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79名)。其中水域面積占1.34%。

人口

60,943,912(2008年統計),人口密度246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男女比例為0.98:1。

種族

英國人口中有85.67%為英國白人,6.47%為其他地區白人,4.00%為南亞人,2.00%為黑人,1.20%為混血人,0.80%為東亞人及其他種族(2001年)。

政治體制

議會民主制(Parliamentary democracy)、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國家政要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2010年5月11日(台北時間12日凌晨),英國女王授權英國保守黨主席戴維·卡梅倫組建下屆英國政府,現年43歲的卡梅倫由此成為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

教育

英國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1998/1999財政年度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9%。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著名的學府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愛丁堡大學、伯明罕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紐卡斯爾大學等。

英國教育一般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3歲到5歲的幼稚園教育;第二階段是5-11歲的國小教育;第三階段是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第四階5年;第五階段為16歲以後的繼續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職業教育(正規大學不算在內),方式有全日、半日和業餘時間。學制的長短在各地、各部門、各專業均不相同。

歷史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斯合併; 1707年5月1日,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

倫敦東部碼頭區新建的金融中心1801年1月1日,與愛爾蘭合併; 1922年4月12日,《英愛條約》生效,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

1973年1月1日,加入歐洲共同體(今歐洲聯盟)。

行政區劃

英國分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29個區和3個特別管轄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威爾斯下設22個區。蘇格蘭、威爾斯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全面負責地方事務,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此外,英國還有12個海外屬地。

重要節日

科學節1831年開始,一年舉辦一次

科學周 1994年開始,在每年的3月舉辦。

主要介紹

大不列顛王國又稱英國(United Kingdom)或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
歐洲西部國家,領土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和北愛爾蘭。面積:242,910平方千米。人口:約60,020,000(2005)。首都:倫敦。人口包括英格蘭人(主要族群)、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和威爾斯人,以及來自印度、西印度群島、巴基斯坦、孟加拉和非洲的移民及後裔。語言:英語(官方語言)、威爾斯語和蘇格蘭蓋爾語。宗教:基督教(新教[英格蘭聖公會──已確立的;蘇格蘭聖公會──全國性的],還有天主教和其他的基督教教派)、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貨幣:英鎊。境內地形有低地、台地、高地及高山區。錫和鐵礦曾對經濟十分重要,現已枯竭或不再具有開採價值。英國的煤業長期以來是經濟的支柱,自1950年代初期以來持續衰退而於80年代將礦場關閉。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極為豐富。主要作物有大麥、小麥、甜菜和馬鈴薯。製造業主要產品有機動車輛、航天設備、電子數據處理和電信設備,以及石化製品等。漁業和出版業也是重要的經濟活動。英國是兩院制的君主立憲國家;國家元首是君主,政府首腦是首相。前羅馬時期不列顛的早期居民是講凱爾特語的民族,包括威爾斯的布里索尼人、蘇格蘭的匹克特人和不列顛的布立吞人。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也定居在愛爾蘭。J.凱撒在公元前55~前54年入侵併控制了該地區。羅馬的不列顛行省持續至5世紀,包括今日的英格蘭和威爾斯。5世紀時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部族都入侵過不列顛。這些入侵對威爾斯和蘇格蘭的凱爾特民族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基督教在6世紀開始蓬勃發展。在8~9世紀期間,維京人,尤其是丹麥人,曾侵擾過不列顛海岸。9世紀末葉,阿爾弗烈德大王擊退丹麥人的入侵,此次勝利有助於使整個英格蘭由艾特爾斯坦統治。蘇格蘭人在蘇格蘭居統治地位,馬爾科姆二世(1005~1034)最後完成對蘇格蘭的統一。

1066年諾曼第的威廉占領了英格蘭。諾曼諸國王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和封建國家。諾曼統治者使用的法語最終與平民使用的盎格魯-撒克遜方言相融合形成了英語。從11世紀起,蘇格蘭便處於英格蘭國王的勢力範圍之內。亨利二世在12世紀末葉征服了愛爾蘭。他的兒子查理一世和約翰與教士和貴族發生衝突,最後約翰被迫在《大憲章》(1215)中對貴族作出一些讓步。王國共同體的概念在13世紀期間得到發展,為議會制政府奠定了基礎愛德華一世統治期間,成文法得以發展以補充英格蘭的習慣法,並召開了第一屆議會。1314年R.布魯斯為蘇格蘭贏得獨立地位。玫瑰戰爭(1455~1485)後,都鐸王室成為英格蘭的統治王室。亨利八世建立了英國國教會,並將威爾斯併入英格蘭版圖。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期間開始了殖民地擴張時期,1588年英軍擊敗無敵艦隊(西班牙)。1603年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登上英格蘭王位,成為詹姆斯一世,以個人身份將兩個王國聯合在一起。1642年英國內戰在保皇黨和議會黨之間爆發,最後以處死查理一世(1649)宣告結束。經過O.克倫威爾父子11年的清教徒統治(1649~1660)之後,查理二世恢復了君主制。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簽訂《聯合法》,成立大不列顛王國。1714年漢諾瓦家族登上英國王位,漢諾瓦選侯喬治·路易斯成為大不列顛的喬治一世。喬治三世在位時期,大不列顛的美洲殖民地於1783年紛紛贏得獨立。接著英國又先與大革命的法國,後與拿破崙帝國發生多年戰爭(1789~1815)。1801年,法律的建立將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起來,成立了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是18世紀末產業革命的誕生地,直到19世紀末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強國。在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期間英國的殖民地擴張達到鼎盛時期,然而一些較老的領地,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則分別於1867和1901年被允許獨立。英國與法國和俄國結盟於1914年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戰後愛爾蘭爆發革命,1921年愛爾蘭自由邦被授予自治領地位。然而,阿爾斯特的6個郡仍保留在聯合王國的版圖內,稱北愛爾蘭。英國於1939年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愛爾蘭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並且脫離了大英國協。印度也擺脫英國統治獲得獨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英國不斷喪失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和屬地。英國軍隊與聯合國部隊一起參加了韓戰(1950~1953)。蘇伊士危機期間英國於1956年派兵進入埃及。1982年英國在福克蘭群島戰爭中打敗阿根廷。由於北愛爾蘭持續不斷的社會抗爭,英國與愛爾蘭聯合簽署了幾項和平倡議,結果雙方最終同意在北愛爾蘭成立一個議會。1997年在蘇格蘭和威爾斯通過的公民複決投票決定將權力移交給這兩個國家,但它們仍然屬於英國的一部分。1991年英國加入制止伊拉克征服科威特的國際聯合行動(即第一次波斯灣戰爭)。2003年英國和美國攻打伊拉克並推翻薩達姆·海珊政府(即第二次波斯灣戰爭)。2005年7月恐怖分子在倫敦引爆炸彈,造成50多人死亡。

歷史記載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併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英格蘭統一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第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36年威爾斯與英格蘭合併。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併。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而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後來英格蘭和威而士由聯姻合併,再後來,都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後,便傳位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併。後詹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一個島嶼,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ed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

君主制

君主制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政府體制。自從1952年就位以來,伊莉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國的首腦,她也是埃格伯特國王的直系後裔。在其執政期間,埃格伯特國王於公元829年統一了英國。在議會制誕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經在英國存在了數百年,期間僅僅中斷過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當時英國採用了共和國的體制。數百年以來,君主的絕對權力遭到不斷的侵蝕和削弱,儘管如此,作為憲法意義上的國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徵意義。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後來又空擴充到其他行業。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765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標誌著工業革命在英國乃至世界的爆發。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政治狀況

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抗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過,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併組閣,向議會負責。

政黨

(1)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執政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該黨從1979至1997年4次連續執政,成為20世紀在英國占主導地位的政黨。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兩次大選中慘敗於工黨。2010年5月保守黨擊敗工黨,與自由民主黨聯合組閣,上台執政。保守黨的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來壓低通貨膨脹。主張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 近年來,提出實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反對加入歐盟,主張建立“大西洋共同體”以加強英美特殊關係。強調北約仍是英國安全與防務的基石。現有黨員30多萬名。

(2)工黨(Labour Party):主要反對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該黨曾於1924,1929~1931,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執政。1997年大選獲勝,2001年6月大選後蟬聯執政。2010年5月工黨在英大選中失利。工黨近年來更多傾向於中產階級的利益,與工會關係有所疏遠。布萊爾當選工黨領袖後,政治上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取消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第四條款,經濟上主張減少政府干預,嚴格控制月公共開支,保持巨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對外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歐洲一體化持積極態度,主張加入歐元,主張同美國保持特殊關係。現有黨員近40萬名,是英國第一大黨。

(3)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併的多數派組成。2010年5月自由民主黨與保守黨聯合組閣,上台執政。主張繼續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係,推動工黨在地方選舉及下院選舉中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採取比工黨更“進步”的政策。現有黨員約10萬名,是英國第三大黨。

此外,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斯民族黨(Plaid Cymru) 以及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 等。

議會

議會是英國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政府從議會中產生,並對其負責。國會為兩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組成。自有議會以來,通常在倫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築--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舉行會議。每年開會兩次,第一會期從3月末開始,到8月初結束,第二會期從10月底開始,到12月聖誕節前結束。

憲法

英國憲法與絕大多數國家憲法不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檔案,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大憲章共65條,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國王與領主關係規定;第二部分為國王施政方針與程式規定;第三部分為國王與領主爭端處理規定。按照大憲章的規定,國王要保障貴族和騎士的封建繼承權,不得違例向封建主徵收高額捐稅,不得任意逮捕、監禁、放逐自由人或沒收他們的財產,承認倫敦等城市的自治權。為了保證憲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組成一個委員會,對國王進行監督,如果憲章遭到破壞,封建領主有權以軍事手段強迫國王履約。英國以後的憲政,追根溯源即來自大憲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權有限和個人自由。有的學者如斯托布斯就認為,整個英國憲政史,實際上是大憲章的注釋史。

司法

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斯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抗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抗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抗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斯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表王室。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

經濟情況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其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大,其中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 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年產值700多億英鎊,旅遊收入占世界旅遊收入的5%左右。與以風光旅遊為主的國家不同,英國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是旅遊業的最大看點。主要旅遊點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英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5%以上,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英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國還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資國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倫敦是世界性金融和貿易中心。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2001年,旅遊業產值達728億英鎊;從旅遊收入上計算,2001年,英國是世界第七大旅遊國,收入占世界旅遊收入的3.4%。2002年3月,從業人員205.6萬,其中自由職業者約為14.8萬人。2001年英國國內旅遊產值約595億英鎊。2001年,到英國的外國遊客達2280萬,比2000年減少9%。其中西歐遊客比上年減少8%,為1287萬人,北美遊客比上年減少13%,達423萬人,其他地區遊客減少9%,達375萬,海外旅遊總收入為 113億英鎊。商務旅遊收入34億英鎊,占海外旅遊總收入的30%,並有繼續發展趨勢。2001年,國內遊客收入595億英鎊。2000年,全英酒店業總營業額為566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7.2%。2001年,全英有各類旅館6萬多家;註冊餐飲業企業有51500家,總營業額為182億英鎊,比 2000年增長12.1%;各類酒館共有約49500家,自1990年以來減少8%。2001年2月瘋牛病的爆發和“9·11事件”嚴重影響英國旅遊業,損失達150億英鎊。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遊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諮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01年底從業人員達2280萬,占總就業人口的77.5%。2001年總產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占國內總產值增加值的71.4%。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保險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及船貸市場以及重要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從業人員100多萬,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工黨政府執政後首次進行金融監管改革,並於1998年6月成立了金融服務管理局,取代原先英格蘭銀行的監管職能。英國政府鼓勵外國向英國投資,並將其視為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業、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英國成為外商在歐洲投資的首選地。2001年,英國吸引外國投資總額53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美國是英國的最大投資國,投資額占48.4%,其次是德國、加拿大和日本,分別占8.2%、6.4%和5.9%。投資領域包括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投資形式為收購、兼併現有企業、擴建已有生產廠、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等。2000年,外國在英直接投資862億英鎊,證券投資1746億英鎊,其他投資2818億英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