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1年1月1日成立,由大不列顛王國(在1707年由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組成)與愛爾蘭王國組成。聯合王國隨著1922年12月6日英愛條約的簽訂與愛爾蘭自由邦成立而結束。雖然如此,英國在1927年才正式把她的國名改名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1年1月1日成立,由大不列顛王國(在1707年由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組成)與愛爾蘭王國組成。聯合王國隨著1922年12月6日英愛條約的簽訂與愛爾蘭自由邦成立而結束。雖然如此,英國在1927年才正式把她的國名改名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一統於一個中央政府和國家元首。英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英國本土位於大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國土面積24.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萬。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首都倫敦是歐洲最大和最具國際特色的城市。

基本資料

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中文名稱: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文名稱: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簡稱: 英國
所屬洲: 歐洲
首都: 倫敦
主要城市: 倫敦,曼切斯特,利物浦
國歌: 《天佑女王
官方語言: 英語
貨幣: 英磅
時區: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政治體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國家領袖: 伊莉莎白二世,戴維·卡梅倫
人口數量: 60,943,912(2008年)
人口密度: 246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國名

1.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中文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漢語拼音全稱:Dà Búlièdiān Jí Běiàiěrlan Liánhá Wángguó

英語全稱: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法語全稱:Le Royaume-Uni de Grande-Bretagne et d'Irlande du Nord

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UK)

其它名稱: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  由於歷史和民族等原因,由英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蘇格蘭四國組成聯合王國,首都仍在英格蘭首都倫敦,主體還是英格蘭,所以習慣上稱英國(本來英國專指英格蘭England)。英倫三島是指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由於北愛爾蘭位於愛爾蘭島,所以不包括在內。

2.中國春秋時期的英國

英國:周代皋陶之後,封國於英。春秋時,楚滅英,子孫以國為氏。春秋國名,地在今安徽六安。”《姓源》云:“皋陶後仲甑,封六、英。後因氏。”因為皋陶是黃帝的後裔,所以英姓也是黃帝後裔。

國家象徵

國旗

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為“米”字旗,由深藍底色和紅、白 色“米”字組成。旗中帶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派屈克。此旗產生於1801年,是由原英格蘭的白地紅色正十旗、蘇格蘭的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北愛爾蘭的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英國國旗及由來,英國國徽即英王徽。中心圖案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為紅地上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右上角為金地英國國徽上半站立的紅獅,象徵蘇格蘭;左下角為藍地上金黃色豎琴,象徵北愛爾蘭。盾徽兩側各由一隻頭戴王冠、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一隻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支扶著。盾徽周圍用法文寫著一句格言,意為“惡有惡報”;下端懸掛著嘉德勳章,飾帶上寫著“天有上帝,我有權利”。盾徽上端為鑲有珠寶的金銀色頭盔、帝國王冠和頭戴王冠的獅子

格言

Dieu et mon droit(法語:我權天授)

國歌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一般只唱第一段。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國歌改為"God Save the King"。《天佑國王》是大英國協國家的國歌和皇室頌歌。詞作者佚名,作曲者為亨利·卡累。

【歌詞】 第一段 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King)!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King)!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Send her (his) victorious, Happy and glorious, Long to reign over us,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第二段 O Lord, our God, arise, Scatter thine her (his) enemies, And make them fall: Confound their politics, Frustrate their knavish tricks, On thee our hopes we fix: God save us all.

第三段 Thy choicest gifts in store On her (his) be pleased to pour, Long may she (he) reign. May she defend our laws, And ever give us cause, (Queen): To sing with heart and voice,英國God save the Queen. (King): With heart and voice to sing, God save the King.

第四段 Not in this land alone, But be God's mercies known, From shore to shore! Lord make the nations see, That men should brothers be, And form one family, The wide world over.

第五段 From every latent foe, From the assassins blow,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O'er her (his) thine arm extend, For Britain's sake defend, Our mother, prince, and friend,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第六段 Lord grant that Marshal Wade May by thy mighty aid Victory bring. May he (she) sedition hush, And like a torrent rush, Rebellious Scots to crush. God save the Queen (King)!

【歌詞漢譯】 第一段 上帝保守吾王, 祝她萬壽無疆, 天佑吾王! 常勝利,沐榮光; 孚民望,心歡暢; 治國家,王運長; 天佑吾王!

第二段 揚神威,張天網, 保王室,殲敵人, 一鼓滌盪。 破陰謀,滅奸黨, 把亂盟一掃光; 讓我們齊仰望, 天佑吾王!

國花

玫瑰花 國樹 玫瑰

國鳥

紅胸鴝

國石

鑽石

國球

板球

首都

倫敦(London)。英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人口751.24萬,面積1,577.3平方公里。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倫敦的主要景點有:白金漢宮、唐寧街10號、大英博物館、威斯敏斯特宮、倫敦塔、海德公園、格林尼治天文台、福爾摩斯博物館

基本概述

主要城市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倫敦 London 伯明罕 Birmingham 布里斯托 Bristol 利茲 Leeds 利物浦 Liverpool 曼徹斯特 Manchester 紐卡斯爾 Newcastle 諾丁漢 Nottingham 謝菲爾德 Sheffield 愛丁堡 Edinburgh 格拉斯哥 Glasgow 卡迪夫 Cardiff 貝爾法斯特Belfast 劍橋 Cambridge 牛津 Oxford

語言

官方語言為英語(English)(非法定)。此外,還有威爾斯語(Welsh)、愛爾蘭蓋爾語(Irish Gaelic)、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er Scots)、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康沃爾語(Cornish)為英國各地區的官方語言

面積

244,820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79名)。其中水域面積占1.34%。

人口

60,943,912(2008年統計),人口密度246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男女比例為0.98:1。

種族

英國人口中有85.67%為英國白人,6.47%為其他地區白人,4.00%為南亞人,2.00%為黑人,1.20%為混血人,0.80%為東亞人及其他種族(2001年)。

政治體制

議會民主制(Parliamentary democracy)、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國家政要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2010年5月11日(台北時間12日凌晨),英國女王授權英國保守黨主席戴維·卡梅倫組建下屆英國政府,現年43歲的卡梅倫由此成為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

教育

英國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1998/1999財政年度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9%。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著名的學府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愛丁堡大學、伯明罕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紐卡斯爾大學等。 英國教育一般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3歲到5歲的幼稚園教育;第二階段是5-11歲的國小教育;第三階段是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第四階5年;第五階段為16歲以後的繼續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職業教育(正規大學不算在內),方式有全日、半日和業餘時間。學制的長短在各地、各部門、各專業均不相同。

歷史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斯合併; 1707年5月1日,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 倫敦東部碼頭區新建的金融中心1801年1月1日,與愛爾蘭合併; 1922年4月12日,《英愛條約》生效,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 1973年1月1日,加入歐洲共同體(今歐洲聯盟)。

行政區劃

英國分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29個區和3個特別管轄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威爾斯下設22個區。蘇格蘭、威爾斯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全面負責地方事務,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此外,英國還有12個海外屬地。

國內生產總值

2.772萬億美元(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5名)。人均GDP 45,845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9名)。

基尼係數

0.34(2005年)

人類發展指數

0.95(高,2008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6名)

貨幣

英鎊(Pound sterling)。貨幣代碼GBP。

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GMT)。UTC+0。大英博物館的圓形閱覽室夏時制為英國夏令時(BST)。UTC+1。

國際域名縮寫

.UK

長途電話代碼

+44

重要節日

科學節1831年開始,一年舉辦一次 科學周 1994年開始,在每年的3月舉辦。

英國(The United Kingdom)社會安定、生活穩定,犯罪率低並極少有暴力行為發生。英國的氣候溫和,無嚴寒酷暑,四季如春。這裡交通便捷、公路和鐵路系統既安全又高效,電訊業也屬世界上最發達者之列。大城市並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迅猛崛起,這就使許多歷史建築和遺蹟得以保存,並確保了大量的公園和綠地未被占用。作為歐洲最大和最具國際特色的城市,倫敦是英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不折不扣的國際大都市,也是眾多國際組織和企業的總部所在地。

倫敦塔橋英國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英國的藝術、音樂、文化和飲食一直受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民和民族習慣的影響,並與許多國家有著悠久而密切的聯繫。直到現在,它仍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英語國家保持著牢固的關係。英國是歐盟成員國,25年來,在維護和發展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方面,它是始終不渝和熱心的支持者。英國是歐盟國家在中國最大的投資者。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第一部計算機、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英國的經濟在世界上占第五位,而且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的金融市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眾多公司來此利用英國的商業契機。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800多年前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成立的時代。

地理狀況

概述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位於歐洲,是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和周圍5500個小島(海外領地)組成。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24.36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 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 88萬平方公里,威爾斯2. 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 36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

水文

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愛爾蘭的內伊湖(Lough Neagh),面積396平方公里,居全國之首。

氣候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暖夏涼,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終年溫和濕潤。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

資源

英國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硬煤總儲量1,700億噸。鐵的蘊藏量約為38億噸。西南部康沃爾半島有錫礦。在柴郡和達臘姆蘊藏著大量石鹽。斯塔福德郡有優質粘土。康沃爾半島出產白粘土。奔寧山脈東坡可開採白雲石。蘭開夏西南部施爾德利丘陵附近蘊藏著石英礦。在英國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約在10~40億噸之間。天然氣蘊藏量約在8,600~25,850億立方米左右。

歷史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併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英格蘭統一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第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36年威爾斯與英格蘭合併。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併。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而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後來英格蘭和威而士由聯姻合併,再後來,都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後,便傳位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併。後詹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一個島嶼,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ed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

君主制

君主制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政府體制。自從1952年就位以來,伊莉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國的首腦,她也是埃格伯特國王的直系後裔。在其執政期間,埃格伯特國王公元829年統一了英國。在議會制誕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經在英國存在了數百年,期間僅僅中斷過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當時英國採用了共和國的體制。數百年以來,君主的絕對權力遭到不斷的侵蝕和削弱,儘管如此,作為憲法意義上的國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徵意義。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後來又空擴充到其他行業。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765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標誌著工業革命在英國乃至世界的爆發。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領土糾紛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與西班牙之間對直布羅陀的宗主權存有爭議;與阿根廷之間對福克蘭群島與南喬治亞與南桑威奇群島的宗主權存有爭議。雖然因為歷史因素,自從1949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之後,英、愛兩國之間就一直對北愛爾蘭的歸屬存有爭議甚至演變成暴力衝突。但在1998年兩國簽署《貝爾法斯特協定》之後,局勢就已從對立逐漸轉變為區域合作。

英屬南極領地與智利和阿根廷在南極大陸所宣稱的領土範圍有多處重疊。但根據《南極公約》,目前各國於南極的聲稱領土權處於永久凍結的狀態。

模里西斯和塞席爾也對英屬印度洋領地聲稱占有主權。

直布羅陀問題

直布羅陀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直布羅陀海峽北岸,扼大西洋和地中海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直布羅陀的面積近6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直布羅陀海峽長90公里,寬12公里至43公里,是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唯一的海上通道。

直布羅陀1501年併入西班牙版圖。1702年,法國和奧地利為爭奪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而訴諸戰爭,英國、荷蘭與奧地利結盟,其聯軍於1704年攻克直布羅陀,並建立軍事要塞。1713年,西班牙與英國簽訂《英西條約》,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1830年,直布羅陀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主要海軍基地。此後,直布羅陀的一切軍政事務均由英國王室委派的總督統管。

1961年,英國和西班牙就直布羅陀問題開始對話。1984年,兩國外交大臣就這一問題達成協定,西班牙同意從1985年起完全開放直布羅陀邊界

1991年3月18日,英國正式將直布羅陀的防務移交由當地人組成的團隊,從而結束了英國在這個地區長達287年的軍事存在。兩年後,英國和西班牙外交大臣開始討論直布羅陀的未來地位問題。

北愛爾蘭問題  

北愛爾蘭位於愛爾蘭島的東北部,面積為14120平方公里,首府貝爾法斯特,人口約160萬,其中60%是英國移民後裔,他們信奉基督教新教,其餘40%是愛爾蘭島的土著後裔,信奉天主教。長期以來,他們分而聚居,互不往來。在北愛歸屬問題上,前者主張留在英國,後者則堅持回歸愛爾蘭。 北愛爾蘭原是愛爾蘭的領土。愛爾蘭人是凱爾特人的後裔,世代住在愛爾蘭島上,6世紀時接受了羅馬的天主教。12世紀中葉,英國開始入侵愛爾蘭。1801年,根據《英愛同盟條約》,愛爾蘭正式併入英國版圖,成立了“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完成了對愛爾蘭的吞併,愛爾蘭成為英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各方面深受壓迫。愛爾蘭人多次進行民族獨立戰爭,反抗殖民者,1886年至1893年,在貝爾法斯特不斷發生騷亂,不同信仰、不同政見的兩個民族之間的暴力對抗使百人喪失生命;1916年爆發了都柏林的復活節起義,起義是由激進的新芬黨領導的,目的是爭取愛爾蘭獨立,由於英軍武裝鎮壓,起義最終失敗,幾千名起義者犧牲。 因此,愛爾蘭問題在英國存在了700年。

阿、英馬島爭端  

阿、英馬島爭端指的是阿根廷與英國關於馬爾維納斯群島 (Malvinas Islands) (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 Falkland Islands) 歸屬問題的爭端。該群島位於阿根廷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水域,距阿根廷約500公里,距英國本土約13000公里。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由索萊達(東福克蘭)、大馬爾維納(西福克蘭)兩大島和200多個小島組成。居民2400多人,90%以上是英國移民。首府是阿根廷港(Puerto Argentino,英國稱斯坦利,Port Stanley)。

古蹟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史前巨石陣為數眾多的城堡和鄉村宅邸是長期以來英國的土地房產都為貴族家庭所擁有的歷史見證。大量珍貴的古式建築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其中包括當今仍然為人所用的馬爾伯勒公爵布萊尼姆宮、德文郡公爵的察茲沃斯宮(CH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莊園(LONGLEAT HOUSE),這些王公貴族在都鐸王朝、漢諾瓦王朝、溫莎王朝及其它歷史時期修建的私人莊園和宅邸是英國歷史建築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鎮鄉村的很多私人莊園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牆、城樓、獨特的建築物和其它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都作為英國的歷史遺產而得到了積極的保護,受到保護的歷史建築中還包括古老的採礦場塔樓、工業革命時期的磨房和工廠、托馬斯·特爾福德修建的鐵橋及其它橋樑、鋼鐵建築的傑作-福斯大橋、以及造型優美的克里夫敦懸索橋等等。

倫敦大本鐘園林

英國國家信託組織和蘇格蘭國家信託組織在英國照管大約240個園林,並對公眾開發。英國遺產保護組織也是部分英國最重要的風景勝地的監護人,其照管的園林中包括肯特郡唐豪斯的查爾斯·達爾文園林、埃塞克斯郡的奧德雷莊園由多才多藝的布朗設計的十八世紀景觀園林、以及位於肯特郡的沃爾姆爾城堡,由朋尼洛普·霍布霍斯設計的伊莉莎白女王皇太后園林等等。除此之外,還有設計師伊莎貝爾·馮·格羅內尼根為倫敦南部埃爾珊姆宮(ELTHAM)設計的南護城河園林、奧斯本庄園中由魯伯特·高爾比設計的帶圍牆的花果園林和懷特島維多利亞女王的家庭園林等。

英國的各大城市,特別是倫敦,都以其美麗動人、受到良好保護的公園而聲名遠揚。包括海德公園、聖詹姆士公園和格林公園在內的倫敦皇家園林代表了歐洲園林藝術的最高水平,不僅如此,在大倫敦隨處都可以看到造型優美、看護得當的園林供公眾娛樂和休閒使用。位於倫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園收集了大量現存和被保護的樹木、種子和植物,植物園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國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成為全球植物學研究的科學中心。在康沃爾,千年委員會提供了四千萬英鎊的資金,用以將一個廢棄的粘土坑轉化成為一個全新的、在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園林,即眾所周知的伊甸項目。

伯明罕市維多利亞女王廣場上的市政廳大樓此外,英格蘭有7個國家公園,威爾斯有3個國家公園,每個國家公園內都保存有大面積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屬於私人所有。蘇格蘭將在洛克洛蒙德(LOCH LOMOND)和托薩奇斯(TROSSACHS)建立一個國家公園,並計畫在卡恩高姆斯再建立一個國家公園。

政治概述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抗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過,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併組閣,向議會負責。

政黨

(1)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執政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該黨從1979至1997年4次連續執政,成為20世紀在英國占主導地位的政黨。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兩次大選中慘敗於工黨。2010年5月保守黨擊敗工黨,與自由民主黨聯合組閣,上台執政。保守黨的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來壓低通貨膨脹。主張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 近年來,提出實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反對加入歐盟,主張建立“大西洋共同體”以加強英美特殊關係。強調北約仍是英國安全與防務的基石。現有黨員30多萬名。

(2)工黨(Labour Party):主要反對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該黨曾於1924,1929~1931,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執政。1997年大選獲勝,2001年6月大選後蟬聯執政。2010年5月工黨在英大選中失利。工黨近年來更多傾向於中產階級的利益,與工會關係有所疏遠。布萊爾當選工黨領袖後,政治上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取消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第四條款,經濟上主張減少政府干預,嚴格控制月公共開支,保持巨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對外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歐洲一體化持積極態度,主張加入歐元,主張同美國保持特殊關係。現有黨員近40萬名,是英國第一大黨。

(3)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併的多數派組成。2010年5月自由民主黨與保守黨聯合組閣,上台執政。主張繼續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係,推動工黨在地方選舉及下院選舉中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採取比工黨更“進步”的政策。現有黨員約10萬名,是英國第三大黨。

此外,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斯民族黨(Plaid Cymru) 以及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 等。

議會

議會是英國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政府從議會中產生,並對其負責。國會為兩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組成。自有議會以來,通常在倫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築--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舉行會議。每年開會兩次,第一會期從3月末開始,到8月初結束,第二會期從10月底開始,到12月聖誕節前結束。

憲法

英國憲法與絕大多數國家憲法不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檔案,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大憲章共65條,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國王與領主關係規定;第二部分為國王施政方針與程式規定;第三部分為國王與領主爭端處理規定。按照大憲章的規定,國王要保障貴族和騎士的封建繼承權,不得違例向封建主徵收高額捐稅,不得任意逮捕、監禁、放逐自由人或沒收他們的財產,承認倫敦等城市的自治權。為了保證憲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組成一個委員會,對國王進行監督,如果憲章遭到破壞,封建領主有權以軍事手段強迫國王履約。英國以後的憲政,追根溯源即來自大憲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權有限和個人自由。有的學者如斯托布斯就認為,整個英國憲政史,實際上是大憲章的注釋史。

司法

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斯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抗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抗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抗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斯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表王室。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

文化

宗教

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國各中心地區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發展的局面。英國有兩個“官方的”教堂:即英格蘭教堂(英國聖公教會)和蘇格蘭教堂(長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種不同的宗教和數不勝數的教派在英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都信奉基督教,儘管當前去教堂做禮拜的信英國徒人數並不多,每周大約只有110萬人。穆斯林是英國國內最大的非基督教團體(超過150萬人),此外,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也擁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悠遠而多元化的宗教歷史在英國的另一個產物就是遍布英國各地令人嘆為觀止的教堂、寺院和修道院建築。格拉斯敦伯雷修道院,是以往凱爾特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曾經在亞瑟王的傳奇故事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戲劇色彩也非常濃厚,相傳聖奧古斯汀於公元597年從羅馬來到英國傳福音,五年之後,他主持修建了坎特伯雷大教堂。

有很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都脫胎於英國的宗教歷史,其中包括在英國發動新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充滿神秘色彩的聖派屈克,現在每年世界各地都慶祝他的節日;以及大名鼎鼎的羅賓漢傳奇故事中十二世紀時的獅心王里察德等等。

基督宗教約占71.6%總人口。

伊斯蘭教:約占2.7%總人口。

印度教:約占1%總人口。 其他:約占1.4%總人口。 不明/沒有宗教人士約占23.1%總人口。 近年來基督教信徒在英國有下滑趨勢。

博物館與美術館

當今的一代和他們的後代子孫很幸運,因為英國長期以來在不斷地收集藝術品,並將其登錄造冊。英國為數眾多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所珍藏、展示的各種各樣的文物,成為人們了解古今中外的藝術、文化和歷史知識的一個舉世罕見的寶庫。英國的博物館包括各主要的國家級收藏機構以及約1000個獨立的博物館,其中近800個博物館由當地政府提供贊助。

位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收藏文物數量最多的機構,幾乎各種主要的學科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同時,其對外展示的數千件珍貴文物中還包括了來自古埃及、古亞述王國和古希臘的藝術珍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寶庫。大英博物館還舉辦各種專題展覽和展示,並提供各種類型的參觀嚮導服務。此外,大英博物館新近完工的庭院和穹頂本身就是傑出的藝術作品。另外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去處就是國家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它包括科學博物館及其在各個區域的分支機構、約克郡的國家鐵路博物館和設於布萊德福特的國家攝影、電影和電視博物館。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同樣收藏了大量豐富的藝術品。新建成的蘇格蘭博物館致力於收藏與國家歷史相關的文物,憑藉其富於想像力的展品陳列很快就聲名鵲起。蘇格蘭其它的博物館都是專題博物館,其中包括飛行博物館、服裝博物館、戰爭博物館以及農業博物館等等。位於卡迪夫(CARDIFF)的威爾斯國家博物館和北愛爾蘭美術館的藏品中不僅包括各種藝術精品,同時還收藏了很多代表本地區文化的藝術品和文物。

英國的獨立博物館和美術館進行收藏、展示的主題極其豐富

英國文化,其中甚至還包括一個為熱心打理草坪的人士而提供的割草機博物館。 在英國,包括倫敦、伯明罕、考文垂、曼徹斯特、伊普斯威奇格蘭扁和貝爾法斯特等很多城市都建有以運輸史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同時還展出很多二十世紀的老式汽車。不過,在英國,以令人驚嘆不已的航空史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數量更多。

媒體

英國報紙的人均銷量比任何已開發國家的都多。全國共有約1350種報紙,7000種周刊和雜誌:《每日快報》《每日郵報》《每日鏡報》《每日星報》《太陽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衛報》《獨立報》《泰晤士報》《世界新聞》《星期日快報》《星期日鏡報》《星期日郵報》《人民報》《星期日電訊報》《觀察家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經濟學家》等。到2004年3月前的6個月,英日報每周發行總量為1270萬份,周日發行量為1400萬份。 通訊社主要有3家:路透社、新聞聯合社和AFX新聞有限公司。英國共有5家通過地面發射的覆蓋全國的電視台,即英國廣播公司(BBC)、第三頻道 英國獨立電視台(ITV)、第四頻道(Channel 4)、第五頻道(FIVE)和專門針對威爾斯地區並使用威爾斯語的S4C。此外還有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如天空電視等。

現代足球

眾所周知,中國是古代足球的發源地,宋朝時稱為“蹴鞠"。英國則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1863年12月1日,一幫劍橋大學的貴族投票最終促成了現代足球規則的誕生,現代足路透社的采編人員在工作球隨即發源於劍橋大學的草坪上。美式英語裡所稱football英式英語裡稱soccer,為兩隊各11人在長方形的賽場上比賽。 目前英國眾多的俱樂部都有上百年歷史,也是英國人平時最喜歡的娛樂活動之一。

經濟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其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大,其中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 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年產值700多億英鎊,旅遊收入占世界旅遊收入的5%左右。與以風光旅遊為主的國家不同,英國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是旅遊業的最大看點。主要旅遊點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英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5%以上,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英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國還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資國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倫敦是世界性金融和貿易中心。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2001年,旅遊業產值達728億英鎊;從旅遊收入上計算,2001年,英國是世界第七大旅遊國,收入占世界旅遊收入的3.4%。2002年3月,從業人員205.6萬,其中自由職業者約為14.8萬人。2001年英國國內旅遊產值約595億英鎊。2001年,到英國的外國遊客達2280萬,比2000年減少9%。其中西歐遊客比上年減少8%,為1287萬人,北美遊客比上年減少13%,達423萬人,其他地區遊客減少9%,達375萬,海外旅遊總收入為 113億英鎊。商務旅遊收入34億英鎊,占海外旅遊總收入的30%,並有繼續發展趨勢。2001年,國內遊客收入595億英鎊。2000年,全英酒店業總營業額為566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7.2%。2001年,全英有各類旅館6萬多家;註冊餐飲業企業有51500家,總營業額為182億英鎊,比 2000年增長12.1%;各類酒館共有約49500家,自1990年以來減少8%。2001年2月瘋牛病的爆發和“9·11事件”嚴重影響英國旅遊業,損失達150億英鎊。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遊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諮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01年底從業人員達2280萬,占總就業人口的77.5%。2001年總產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占國內總產值增加值的71.4%。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保險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及船貸市場以及重要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從業人員100多萬,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工黨政府執政後首次進行金融監管改革,並於1998年6月成立了金融服務管理局,取代原先英格蘭銀行的監管職能。英國政府鼓勵外國向英國投資,並將其視為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業、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英國成為外商在歐洲投資的首選地。2001年,英國吸引外國投資總額53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美國是英國的最大投資國,投資額占48.4%,其次是德國、加拿大和日本,分別占8.2%、6.4%和5.9%。投資領域包括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投資形式為收購、兼併現有企業、擴建已有生產廠、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等。2000年,外國在英直接投資862億英鎊,證券投資1746億英鎊,其他投資2818億英鎊。

軍事

建軍時間約在17世紀中期。女王為英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國防與海外政策委員會”,首相任主席,

英國皇家炮兵團成員有國防大臣、外交大臣、內政大臣、財政大臣等;必要時國防參謀長和三軍參謀長列席會議。國防部為國防執行機構,既是政府行政部門,又是軍事最高司令部。英國是北約集團的創始國和主要成員國,擁有獨立的核力量,國家戰略的核心是:積極參與世界事務,維護英國的國際地位;依靠和藉助北約集體防務力量來保衛歐洲和英國本土的安全,並擴大英國在歐洲的影響;積極加強與大英國協國家的聯繫,保護其廣泛的海外利益。

2004年7月,英國政府公布了近十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調整計畫,對陸、海、空三軍兵種結構及軍事裝備進行調整,以增加部隊在遠程作戰中的靈活機動能力,從而更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及有效應對21世紀的全球性威脅。據英國防部提供的數字,英軍現有總兵力約為20.56萬人,其中陸軍10.95萬,海軍4.24萬,空軍5.37萬。2004-2005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約為297億英鎊,2007-2008財政年度有望增長到334億英鎊。

外交

英國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五個核大國之一,是歐盟、北約、大英國協、西歐聯盟等120個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主張同美國加強關係,重視發展與其他大國的關係,努力改善同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等大國的關係。努力維繫同大英國協國家的傳統聯繫,保持和擴大在開發中國家的影響。積極參與全球事務,保持強大的國防力量、強調自由貿易。加強在環境保護、人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上的國際合作。將人權問題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中英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閣下於2004年5月10日正式訪問英國期間,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在倫敦舉行會晤。

溫家寶總理和托尼·布萊爾首相今天對中英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表示歡迎。雙方承諾共同致力於發展這一夥伴關係,使其造福於兩國,並推動建立一個更加安全、繁榮和開放的世界。

中英在雙邊、多邊和全球問題上開展合作符合雙方利益。均把兩國關係視為各自對外關係的重點之一。

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發展,及其日益上升的全球經濟大國地位,使中英夥伴關係近年取得了長足發展。雙方在環境、教育、發展、科技等眾多領域的關係蓬勃發展。

自從2003年7月會晤以來,中英合作取得了重要進展。英國將於2005年擔任歐盟主席國。布萊爾首相去年訪華後,成立雙邊關係互動小組,以促進兩國關係快速發展。該小組匯聚了社會各界的智慧,在貿易與投資、金融、能源、教育文化、科學技術、環境包括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提出了新的建議。對雙方小組主席約翰·普雷斯科特副首相和唐家璇國務委員以及小組成員所做工作表示感謝。

雙方小組的建議,以及兩國在包括環境治理和保護、能源、防擴散、反恐、打擊有組織犯罪等一系列國際問題上日益增強的合作,體現了中英關係的廣度和深度。

英國交通中英認識到《里約環境和發展宣言》原則十所強調的各項規定的重要性,如:信息公開、公眾參與決策和環境問題司法公正。雙方同意分享科學和經濟方面的經驗,以利於雙方共同努力實現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可再生能源和有效利用能源夥伴關係”等,加速開發對氣候有益技術的全球市場。

雙方重申願意就包括氣候變化、自然資源可持續管理、森林執法(制止非法採伐)、水資源保護、空氣品質改善和污染控制等環境問題所採取的措施加強交流,在環境立法、監督和人員培訓方面互相學習。

雙方將共同努力幫助開發中國家解決貧困和其他與發展有關的問題,更好地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雙方特彆強調和平與安全以及非洲防治愛滋病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問題,並將盡全力支持非洲國家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所做的努力。

與中國關係

1950年1月,英國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54年6月17日,中英達成互派代辦的協定。1972年3月13日,兩國簽訂了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982年9月,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作為英國第一位在職首相訪華。1984年12月,柴契爾夫人再訪中國,兩國共同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1986年10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歷史上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華。1997年7月1日,中英順利完成香港回歸的政權交接。1998年,兩國政府首腦成功互訪,並建立了全面夥伴關係。1999年10月,江澤民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英國。2004年5月,溫家寶總理對英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2005年9月,布萊爾首相訪問中國。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2008年1月,英國首相布朗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達成9項共識簽署近8億美元契約,並發布中英工商峰會部長級新聞公報。在2012年奧運會在這開幕。

飲食

英國的地理位置於歐陸西側的大西洋上,其緯度在50度以北,因受北大西洋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調節及西風終年的吹拂,冬暖夏涼,終年有雨。主要發展有:栽種飼料作物及牧草,並發展酪農業,但是,由於其本身的食糧及畜牧產品均不足以自給,需要依賴進口,因此,使其在料理烹調上多少都受到外來資訊的響影。不過,英國本身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所以他們在料理上多少還是保留了原有的傳統飲食習慣及烹調技巧。

英國人一般較喜愛的烹飪方式有:燴、燒烤、煎和油炸。對肉類、海鮮、野味的烹調均有獨到的方式;然而,他們對牛肉類方面又有特別的偏好,如燒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時不僅附上時令的蔬菜、烤土豆,還會在牛排上加上少許的芥茉醬;在佐料的使用上則喜好奶油及酒類;在香料上則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鮮香料。

較為人知的英國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魚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雞(CHICKEN A LA KING)等。英國人喜歡狩獵,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獵期中,就有許多的飯店或餐廳會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雞(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調。而一般烹調野味時,均採用些杜松子或漿果及酒,此做法是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英國人對早餐非常講究,英國餐館中所供應的餐點種類繁多,有果汁、水果、蛋類、肉類、麥粥類、麵包、果醬及咖啡等。 時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傳來自於英國,其較知名的有維多莉亞式(VICTORIAN STYLE),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包括各式小點、松糕、水果撻(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對英國人來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們選擇的用餐時間通常較晚,而且都是邊吃邊喝邊聊,以促進用餐人之間的情誼,可想見他們是屬於極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頓晚餐對他們來說可能要花上好幾個鐘頭。

在英國當地,會有許多愛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個產酒國家。英國人在飲酒上的花費比起其它的支出還來的多。

特產

蘇格蘭威士忌

英國蘇格蘭威士忌歷史悠久,在世界上最負盛名。蘇格蘭高地的特殊水質和極為嚴格的釀造工藝,使那裡出產的威士忌被譽為“液體黃金”。

銀器

英國的銀器非常華麗、造工精良而複雜,廣受各國遊客的歡迎,特別是銀制的聖誕餐具,除了很美觀品種還很多,從蠟燭台到刀叉再到碟子應有盡有,這一類銀器的製作也是英國傳統的手工藝。

皮革製品

英國的皮革製品由來已久,從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小手工作坊到現在的機械化大生產,經過歷代的精化和改良形成今天的風格。英國的皮革製品總是想表現穩重、脫俗的紳士氣質。

泰迪熊

泰迪熊(TeddyBear)有著渾圓豐滿的身材和四肢,蓬鬆溫厚的安哥拉羊毛,簡素的材料和繡線,憨厚的表情,以及百分之百的手工縫製和填塞作業。在白宮的一次宴會上,有幾隻玩具熊被打扮成獵人、漁夫的模樣陳列在桌上當作裝飾品,羅斯福總統,對這批小熊著迷不已。恰巧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小名也叫泰迪,很快泰迪熊也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寵物,泰迪熊。如今的泰迪熊就像芭比娃娃一樣,已經不再是一般玩具的概念了,更多的,它們被賦予了各種特殊的紀念意義,擔負起了傳承某種文化的作用。尤其是在歐美,一隻泰迪熊可以被當作家庭一員,甚至陪伴一家三代人成長。

菸斗

英國的優質手工菸斗,大多是用上等的石楠木製成的。石楠木生長多年的根瘤最適合做菸斗,它首先是從地里刨出根齡在250年以上的灌木根,清洗、篩選前檢查其裂紋和瑕疵後,將石楠根切割成磚一樣的方塊,在土裡埋上3個月。切割成菸斗狀後,在水裡“煮清”12小時,再在涼棚里乾燥半年。這幾道工序下來,石南根的損耗相當高。但在切成菸斗坯後,還有懸殊兩極分化。在一堆坯子裡,圖案完整漂亮而且質地均勻豐滿的將被用來造非常名貴的菸斗,而其餘的則只能做一般菸斗。英國的菸斗以品牌著稱。

威治活陶瓷器

英國美術陶瓷需求強勁英國是歐洲生產陶瓷較早的國家,陶瓷在英國使用較普遍。英國除自己大量出口陶瓷之外,也大量進口陶瓷。骨磁以英國的最有名,世界十大名磁(骨磁)全在英國,注重產品的耐久性。過去五十年間,威治活瓷器曾經歷不同的耐力測試,包括1988年9 月所創的世界紀錄,四隻威治活骨瓷咖啡杯乘載一輛重達五十噸的運土車,可見其堅固度,值得世人所讚揚。

英國雪利酒

雪利是英文Sherry的譯音,也有譯成諧麗、謝利等。這種酒在西班牙稱為及雷茨酒,因英國人特別喜愛它。

名人

威廉·莎士比亞

弗蘭西斯·培根

珀西·比希·雪萊

艾薩克·牛頓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柯南·道爾

喬治·伯納·蕭/蕭伯納

溫斯頓·邱吉爾

維多利亞女王

麥可·法拉第

詹姆斯·瓦特

大衛·羅伯特·約瑟夫·貝克漢姆

奧斯卡·王爾德

丹尼爾·笛福

史蒂芬·威廉·霍金

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  

托尼·布萊爾

安迪·穆雷

交通

英倫三島自十四世紀以來的繁榮發展日益有賴於其國人對外征戰、探索開拓、大力發展殖民地並拓展貿易的能力。英倫三島在海上所取得的霸權在很大的程度上賦予其國民上述的能力。英國大規模、系統化的造船工業起始於約翰王在位的年代,是他於公元十三世紀初就在朴次茅斯港設立了皇家海軍造船廠。之後,英國於1600年成立了東印度公司,隨之而來的就是對遠東、東南亞、美洲和澳洲的遠征和探險考察。不過,與造船能力相比,對英國的海上霸權做出更大貢獻的是航海技術和航海儀器的發明,其中包括用來確定經度和緯度的六分儀,該儀器是在氣勢磅礴的貝爾法斯特克萊德造船廠、泰恩河和維爾造船廠於十九世紀下半期成功地發明而成的。

在英國公共汽車很貴,但服務質量是見仁見智。這裡最大的特色是車站沒有站名,給外來者帶來很大不便,每新到一地都要請求司機到達目的地時提醒。有時司機忘了就可能錯過。在車站等車時要時刻留意車來的方向,一旦自己要乘的車來了時要招手攔截,車子才會為你停下。上車時要把錢預備好,向司機買票。車上的條件很好,座椅都很柔軟,冬天還有暖氣。因為乘車的人很少,一般都有座位。最前面的兩三排車窗上貼著一張紙,要求這些位子為殘疾人老年人等保留。而且無論誰,都主動坐在裡面靠窗的位子,外面過道永遠留給後來的人。雖然空座很多,但沒有任何人在空座上放提包等東西。

如果你想長途旅行,火車和長途客車都很方便,但火車的價格相差很大,提前一個星期預訂和當天買當天走,價格將有天壤之別。舉個例子,從我所在的西北英格蘭到倫敦,火車三小時路程,提前一個星期預訂往返票為24鎊,如果趕上有折扣時不超過20鎊就能買到,但如果買那種當天的不固定日期的開放票,要100多鎊。還有什麼經濟票,商務票等,價格落差很大。不同的火車公司也不同。坐長客雖然時間要長點,但票價便宜,頗受歡迎。大客車很舒服,車身先進,在高速上能跑100公里每小時。英國高速公路是不收費的,但相當發達,覆蓋全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