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一體化”

因此,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一體化就是在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 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內容是集團內部的國際調節,調節的深度反映了一體化程度的高低。 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一體化,是資本主義國際生產關係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範圍內的一種局部變化。

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一體化”

正文

若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組成集團,加強經濟聯合,在社會再生產的某些領域實行不同程度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調節。
客觀基礎 經濟一體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新現象,其客觀基礎是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廣泛發展。早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大工業的發展已使各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了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出現了經濟生活國際化的趨勢。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經濟生活的國際化趨勢繼續發展,它表現為國際金融資本統治下生產和資本運動日益超越國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世界的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商品資本勞動力進入國際交流的領域,經濟生活的國際化發展到新的階段。但這種發展受到資產階級國家壁壘的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打破這種壁壘,在國家之間進行經濟協調和聯合。因此,經濟生活國際化的高度發展,就成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趨向經濟一體化的客觀基礎和動力。
同時,隨著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廣泛發展,已開發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了全面干預和調節。但在經濟生活國際化的條件下,國家調節就不能僅限於一國之內,還要推向國外,從而產生了有關國家共同進行國際調節的必要。戰後初期出現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貿易總協定等,雖是廣泛性的國際經濟組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它們來協調彼此的關係,但這是一種一般性的、初步的調節,作用還有限。為了進一步強化這種國際調節,就需要高一級的國際調節形式,這就是由政府出面結成集團實行經濟一體化。因此,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一體化就是在經濟生活國際化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
地區性的一體化集團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雖然都存在這種基礎,因而具有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但是,由於已開發國家之間的矛盾和爭奪,由於一體化集團的排他性,也由於戰後資本主義在經濟和政治上形成的新格局,經濟一體化不可能表現為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一體化,而只能表現為某些國家結合成為地區性的一體化集團。事實表明,一體化只能在基礎與條件最為具備的地區(如西歐地區)、以地區性一體化集團的形式出現。
西歐是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程度很高的地區,面積不大而國家林立,經濟生活國際化同國家壁壘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同時,這裡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很高,因此,它具備了經濟一體化的客觀基礎。加以西歐國家戰後實力地位已大不如前,在超級大國的爭奪中,團結自強,維護獨立和主權,則是它們結成一體化集團的現實條件。50年代後期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就是一個典型的一體化經濟集團。
國際調節的主要表現 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內容是集團內部的國際調節,調節的深度反映了一體化程度的高低。它主要表現如下: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調節首先表現在流通領域方面。歐洲經濟共同體通過關稅同盟的建立和共同農業政策的實施,在它建立的頭十年就大體建立了集團內部工農業產品免稅跨國自由流動的共同市場。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則是屬於自由貿易區,它的國際調節僅限於流通領域之內,而且只限於手工業產品。
從生產領域內的國際調節來看,歐洲共同體在農業方面起了較大作用。它主要是通過農產品共同價格的制定,對某些農產品生產者的貼補和對某些農產品產銷的干預來調節農業生產;通過對集團外輸入的農產品課徵差價稅,對過剩農產品的出口支付津貼,以保持農產品較高的價格水平,從而刺激生產;運用共同農業基金支持農業結構改革,促進農場規模的擴大和現代化經營。在工業方面則主要表現為對煤、鋼、原子能工業的原料分配、投資、生產等環節,直接進行規劃和調節。
共同體的國際調節還涉及到分配領域。共同體一級已建立預算制度,收入來源包括成員國上繳的關稅差價稅的90%,以及不超過1%的增殖稅。預算開支大部分用於農業基金,其他還用於地區開發、社會基金、發展援助基金等項目。預算收支在一定意義上是對成員國國民收入再分配(見資本主義國民收入)的一種國際調節。
貨幣領域的國際調節,包括共同體創建經濟和貨幣同盟和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的活動。
共同體在對外經濟貿易關係上也進行了國際調節。共同體作為單一實體同第三國建立正式關係,締結貿易協定,同開發中國家則通過以前的聯繫國制度和70年代中期以來的洛美協定,規定總的經濟聯繫。
上述這種集團內部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調節,反映了生產力發展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的要求,體現了集團成員國國際經濟關係的某些調整,因而對國際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①通過流通領域內的調節促進集團內部貿易的增長;②加速成員國資本集中和壟斷的發展;③有利於促進集團內部國際分工、生產專業化以及技術合作的發展,促進投資水平的提高;④共同農業政策有利於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但是,這種一體化的國際調節本身也有相當大的局限性:①這種調節是立足於成員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基礎上的,各國所採取的措施並不一致,它們都服務於本國壟斷資本的利益;隨著成員國的增多,經濟差別將會加大,這就給實施共同政策、進行國際調節帶來障礙。②一體化集團缺乏用於國際調節的經濟槓桿,因而在客觀上限制了調節的實際功能。③一體化集團是主權國家的結合,由於集團內部各國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彼此的利害關係各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國際調節的運行。
歷史作用 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一體化,是資本主義國際生產關係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範圍內的一種局部變化。它的屬性決定了它必然受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支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當然也無法真正克服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衝突。
一體化經濟聯合國際經濟調節作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際化的發達形式,是在經濟生活國際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又推動了經濟生活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對於必將到來的以公有制為基礎的高度社會化的統一世界經濟體系來說,它事實上提供了物質前提和準備。這是壟斷資本主義經濟一體化的歷史作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