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是指發生在1910~1917年墨西哥的革命。墨西哥在爭得獨立建立共和國後,政局一直不穩定。各派政治力量為爭奪統治權而形成兩大政黨。兩黨之間的尖銳鬥爭導致墨西哥一再發生軍事政變和叛亂。動亂的政局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削弱了國力,便利了西方列強的入侵。同時,狄亞士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反抗運動發展起來。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國內舊勢力,從此墨西哥真正進入了民主時代。

基本信息

革命背景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876年,由美國支持的反動軍官迪亞斯(1830-1915)發動政變,攫取了墨西哥總統職位。
1876~1911年,他一直是掌握全權的獨裁統治者。他的反動政策引起了墨西哥中下階層人士的反對。
1910年,馬德羅(1873—1913)被推為總統候選人。他提出保護民族工業、反對獨裁、建立憲政國家等口號,竟被投入監獄。馬德羅越獄後,號召人民起義,推翻迪亞斯政權,把土地分給農民
迪亞斯的軍事獨裁統治期間,依靠軍隊、鄉警隊進行恐怖統治。殘酷鎮壓民主派及廣大民眾,工人罷工日益擴大,農民為奪取土地紛紛起義。
1910年,墨西哥總統大選,迪亞斯操縱選舉。F.I馬德羅提出“有效選舉和不得連任”的口號參加競選。1910年9月,迪亞斯以非法手段再度當選總統。1910年10月,馬德羅發表聖路易斯波托西計畫,宣布此次總統選舉無效,提出“土地歸還以前主人”的主張,並號召舉行全國起義。

革命進程

革命爆發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馬德羅的號召得到了南北兩支農民武裝的支持。在北部,比利亞領導的農民武裝擊敗了政府軍,並同馬德羅會合。在南部,由薩帕塔領導的農民武裝也占領了大片地區,並向首都墨西哥城進軍。
1911年5月,在南北兩支農民軍的夾擊和首都人民反對浪潮的壓力下,迪亞斯被迫下台,逃往歐洲大陸。

韋爾塔政變

馬德羅上台後,並未實現他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諾言,還下令解散農民武裝。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利用人民的不滿情緒,支持反動軍官發動政變,韋爾塔捕殺了馬德羅,自任為總統。但這次政變再次激起人民的憤怒,南北兩支農民武裝又開始同新的反動政權作戰。
代表資產階級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的卡蘭沙(1959-1920)也組織了護憲軍投入戰鬥。
1913年夏,比利亞的農民武裝同卡蘭薩的軍隊一起同韋爾塔作戰。

美國干涉

1914年4月,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藉口要“教訓拉丁美洲人民選舉好人”,派軍艦侵犯墨西哥灣。墨西哥工人武裝、農民武裝和護憲軍結合起來,於這年7月推翻了韋爾塔的反動統治,卡蘭沙奪取了政權。11月,美國干涉軍被迫撤走。

卡蘭薩上台

卡蘭薩掌握政權後,拒絕薩帕塔和比利亞提出的社會改革要求,國內階級矛盾激化,進一步發展成了大規模內戰。
1914年12月,薩帕塔比利亞農民軍開進首都。不久卡蘭薩部將奧夫雷貢與世界工人之家達成協定,編組紅色大隊,控制了首都局勢。
1915年4月,比利亞在塞拉亞戰敗。
1916年3月,美國藉口比利亞襲擊邊境城鎮,派軍入侵,遭到墨西哥人民的抗議和抵抗,於1917年2月撤離。

革命成果

為了鞏固政權,卡蘭沙實行了一些社會改革,於1915年頒布了土地法令,1916年召開了立憲會議,1917年2月完成新憲法的制定。
1917年墨西哥憲法第27條規定土地、森林河流和礦藏歸國家所有,國家有權收回外國人攫取的土地和礦場。還規定限制教會權力,廢除大地產制,發展小土地所有制。第123條規定工人有結社、罷工權,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禁止使用童工。這是一部民主主義的憲法。
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推翻了迪亞斯和韋爾塔的獨裁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大莊園主天主教會、反動軍閥的統治,為墨西哥進一步發展民族經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