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米諾爾戰爭

塞米諾爾戰爭

北美塞米諾爾人反對美國政府欺壓政策的戰爭1845年,佛羅里達成為美匡的一個州,然而,留居的塞米諾爾人仍固守故土.頑強地抵抗白人的浸犯1855年.美國政府發起一次統一行動,搜尋居住在大沼澤地中的幾百名印第安人.並將他們驅逐出去戰鬥規模甚小最終.美國政府以給予經濟補償的辦法使頑強的印第安人西遷。

背景

印第安人為北美的原住民,當西方殖民者剛來到美洲無力生存時,他們曾給予了無私的援助,他們認為白種人是鄰居,應是可以共患難的朋友,他們卻沒想到,這些白人一旦緩過勁來就開始侵奪他們的土地了,印第安人被迫反抗。

1

史學界一般將16世紀初至17世紀中期稱為初期北美印第安戰爭,這時期的印第安人獨立作戰,使立足未穩的殖民者們遭到了多次失敗,始終未進入北美內陸。17世紀中期至1815年被稱為中期的北美印第安戰爭,這一時期的印第安人因受西方殖民者的慫恿而參與到了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戰爭中,為自己樹敵不少,內部四分五裂,實力大減,卻沒得到什麼獨立自由的保障。

1815年至1890年被稱為末期的北美印第安戰爭,這期間戰爭的雙方主要為美國人與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最後遭到失敗。

原因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印第安人出於對殖民地居民擴張的仇恨與渴望得到與英國進行貿易的機會,大部分的印第安人站在了英國一方,只有少數站在了大陸軍一方,印第安人在戰爭中給予大陸軍以沉重打擊,使大陸軍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來對付印第安人,獨立戰爭最後一次陸戰就是為了消滅肖尼人,戰爭結束時北美十三州沿海地區的印第安人已絕跡了。

美國獨立後,英國、法國、西班牙為防止美國擴張,都支持印第安人對美國西部邊境進行攻擊。美國為開拓西部土地與印第安人苦戰連年。1780年10月,哈馬爾將軍率1453名正規軍與民兵攻打印第安納地區的印第安人,因他未能集中兵力,而是兵分三路,最後被擊敗,死亡183人。1791年9月,聖克萊爾率2000人向印第安人發起第二次攻勢,11月3日在沃巴什河畔宿營時,因未派兵警戒,遭到1000多名印第安人的襲擊,死637人,傷263人,該戰震驚了美國。

為報複印第安人,安東尼·韋恩率3個團2000人再次發起了攻擊,他於8月中旬在托萊多附近與印第安人相遇,印第安人隱藏在大量的倒木後,韋恩待印第安人分兵籌糧時發動攻擊,取得了勝利,迫使印第安人簽訂了《格尼維爾和約》,獲得紐約至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

形勢

在第二次獨立戰爭中,印第安人站在英國一方,有2500人協助英國人作戰,這時出現了印第安人天才的將領——特姆庫塞。他是肖尼族酋長,傑出的講演家與軍事家,天才的組織者。在他的領導下,印第安人空前的團結,軍事實力十分強大。1811年秋天,他的兄弟私自作主在蒂普卡魯之戰中使哈里森蒙受重大損失,但同時也損失了當時印第安部落幾乎所有的精華。他與英軍一起攻陷底特律,俘2500名美軍。1813年他率軍與英軍合作擊退美軍對底特律的反攻,全殲美軍一個旅。1813年10月5日,哈里森率軍在泰唔士河邊的莫拉維安鎮將其擊斃。他的死使西北地區英印聯盟瓦解,削弱了印第安人的力量。第二次獨立戰爭時,南方的克里克人還給美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4

第二次獨立戰爭後,美國開始了更大規模的西進運動。印第安人自然成為他們的眼中釘,一條又一條的法律被制訂出來以使白人侵奪印第安人土地合法化,而這些法律的制訂卻沒有爭求過印第安人的一點意見,民主在這裡受到了最大的踐踏。美國總統門羅宣稱:無論怎樣的方式,無論怎樣的形式都不能將他們(印第安人)包括在我們的體系內。美國於1824年成立了“印第安事務局”,迫使印第安人廉價賣出土地,遷移到更貧瘠的土地上去,並驅使移民對印第安人進行屠殺,當時的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採取的就是種族滅絕政策。

印第安人對美國的滅絕政策進行了猛烈反抗,1825-1827年克里克人與美國對抗了兩年。切洛基人打了整整11年。1812年,印第安酋長黑鷹率三百多名戰士與一千多名家眷為保衛家鄉與美軍進行了艱苦的戰鬥。他的游擊戰術使美軍蒙受了很大損失,最後黑鷹兵敗被俘,他義正嚴辭地說:“我愛我的鄉村,我的玉米地,我的人民,我就為這些而戰。”俄勒崗地區的卡尤塞人進行了長達七年的“卡尤塞戰爭”,而規模最大的當數“塞米諾爾戰爭”。

經過

美國政府為強占佛羅里達境內的印第安人塞米諾爾族的土地,發動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1817-1818),傑克遜奉門羅總統之命,以追捕逃跑黑奴為由進攻西屬佛羅里達塞米諾爾人殲滅了美軍一支分遣隊,美軍在攻打塞米諾爾人的同時占領了西班牙人的兩個要塞,迫使西班牙於1819年以500萬美元的代價割讓了佛羅里達。

5

第二次(1832-1842),傑克遜任總統後,以塞米諾爾人拒絕遷往密西西比河為由先後動員了5000正規軍與20000名志願軍,在斯科特泰勒指揮下進行了四次遠征。塞米諾爾人與逃亡黑奴在奧斯西奧拉的指揮下利用地利與美軍周旋,多次擊敗美軍。1837年美軍摧毀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基礎,也就是採取了三光政策,並背信棄義地將去談判的奧斯西奧拉扣留,折磨至死,此後佛羅里達地區的戰事逐漸平息了。

美軍在這點上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什麼區別,尼加拉瓜的桑地諾就是死於這種所謂的談判。難怪哥倫比亞的革命武裝陣線領導人不願與政府公開談判,原來這樣的事在美洲有傳統啊!美軍在戰後強行將3000名印第安人遷往西部保留地,但當地仍留有很多印第安人。

第三次(1855-1858年),1845年佛羅里達州成為美國的一個州,美軍將最後一批印第安人強行遷到了保留地。獨立戰爭中的小英雄、美國擴張戰爭中的大英雄傑克遜據說在老年時對自己早年在印第安戰爭中的背信棄義行為有所悔悟,臨死前他說:“無論白人與黑人,願我們大家都在天堂里重逢。”不過,他還是沒提到印第安人。

結果

印第安人在戰爭中遭到了巨大損失,切洛基人在遷移過程中損失了四分之一的人口。1838年克里克人和契洛克人被武裝押運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保留地,1.4萬人中死亡了4000人,被條路被印第安人稱為“血淚之路”。

1820年,在密西西比河以東還有12.5萬印第安人,到1845年不到3萬人,到南北戰爭前,這一地區的印第安人幾乎已絕跡了。

反思

美洲印第安人的命運在西歐列強設立的殖民地中是最悲慘的。他們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存權曾與號稱最講人權的美國人進行了長期的苦戰,最後因為自身民族的落後與策略的失誤而失敗了。他們的經歷讓我們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一個國家可以吃不飽飯,但手裡不能沒有槍。

同時,一個民族的前途不能寄托在與壓迫者屬同一類的國家手裡,英國、法國、西班牙只是想利用他們來牽制美國,並不是真心幫助他們獨立。

印第安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特別是北美的印第安民族,他們完全可以成為美國人發展過程中的夥伴,但因當時美國沒有成熟的民族政策與西進運動中的無組織性而使兩個北美當時最有生機的民族成為了死敵,美國民族中由此少了一份優秀的生理與社會基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