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多利監獄

域多利監獄

域多利監獄(Victoria Prison, Victoria Gaol)是香港殖民地時代的第一所監獄,位於香港島中環荷李活道東段之首,奧卑利街斜路山腰上,是舊中區警署建築群之一,為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圖)域多利監獄外觀域多利監獄外觀

在2006年結役之前,域多利監獄一直是香港監獄系統的中心樞紐;由於她見證香港開埠第二次世界大戰、香港作為收容越南船民的第一收容港及香港懲教系統的歷史發展過程,所以有香港人認為它是值得保留的歷史建築物

歷史

(圖)域多利監獄外牆用大石建成域多利監獄外牆用大石建成

域多利監獄是香港首座西式永久建築及首座監獄,於1841年8月9日建成,雖然當時《南京條約》尚未簽訂、香港仍未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但由於英國軍隊早已經在香港島水坑口登入並占領香港島,英人亦已開始在香港建立維多利亞城,監獄是為當時實際需要而建造;可見她在香港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曾駐守於域多利監獄的李兆安說,監獄早期專作監禁海盜及土匪,但地下囚室卻絕少使用,傳聞英國政府曾在此收容一些反清革命分子,再安排轉送外國,據說國父孫中山先生亦在其中。

1930年胡志明曾在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後用名有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勞動黨)。翌年6月,胡志明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於域多利監獄,等侯押返越南的法國政府處置。

(圖)域多利監獄Hall D,女囚倉房域多利監獄Hall D,女囚倉房

1941年香港保衛戰期間,大部份建築受損,香港淪陷後被用作囚禁同盟國政要及將領。1945年香港重光,1946年當局修復後監獄重開,並為中度設防院所。當香港宣布成為第一收容港後,域多利監獄亦被用作轉送及遣返越南船民的中心;隨後她發展成擁有現代管理系統的難民甄別中心,同時在不同監倉收容等候甄別的男性及女性船民。

1937年赤柱監獄落成之前,域多利監獄是香港殖民地早期司法系統的中心。

1995年9月8日,域多利監獄被宣布成為法定古蹟,連同毗連的舊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組成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中區警署建築群

2006年3月12日,域多利監獄正式結役,但香港政府仍未有為這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地標設立完整計畫。

建築

(圖)域多利監獄門牌與奧卑利街域多利監獄門牌與奧卑利街

域多利監獄至今仍然保留著維多利亞建築風格,主要建築材料為花崗岩及紅磚石。

監獄包括三幢三層高建築物、三幢兩層高建築物及三幢單層高建築物,包括單式及複式囚室、特別看守室(special unit)、醫院(域多利醫院)、個廚房、飯堂、洗衣房、健身室(exercise yard)及行政大樓。

監獄經歷過多次擴建,特別是1895年以新喬治亞式(Neo-Georgian)建築風格建成的D倉。在1914年,B倉、C倉及E倉亦因當時需要而擴建。

建築師學會的林雲峰教授表示從視察所得知,中區警署建築群見證香港監獄的演變。

以下列出各座大樓的建築過程:

大樓 落成年份
A倉 1945
B倉 1914
C倉西翼 1914
C倉東翼 1914
D倉東翼 1860
D倉西翼 1860
E倉 1914
F倉 1913, 1931, 1948

整箇中區警署建築群亦包括中區警署的七幢建築物:

Central magistracy亦在1914年建成。

整箇中區警署建築群北至荷李活道,南至贊善里,東至上亞厘畢道,西至奧卑利街

保留指引
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落成年份:

保留F倉部份爭議

政府對保留F倉的觀點

中西區區議會對政府觀點的意見
2004年11月25日,中西區區議會一致通過由阮品強、郭家麒、鄭麗瓊及何俊麒提出的動議:

中西區區議會強烈要求保留域多利監獄F倉,不應該由未來的發展商決定是否拆卸,並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重新考慮市民及中西區區議會的意見。

2006年公眾開放
開放日: 2006年3月11日及3月18日至3月19日。 結役典禮: 2006年3月12日。

2007年公眾開放

參見

香港法定古蹟
香港監獄
奧卑利街
中區警署建築群
前香港中央裁判司署
舊中區警署
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的地方
《蘭花劫》 - 以域多利監獄為背景的電視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