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爾·波德納拉希

埃米爾·波德納拉希

他為羅馬尼亞民族和社會解放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他對羅馬尼亞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波德納拉希同志是羅馬尼亞黨和國家的傑出活動家。對捍衛自己祖國的獨立和國家主權以及加強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

埃米爾·波德納拉希EmilBodnaras(1904年2月10日——1976年1月24日
埃米爾·波德納拉希埃米爾·波德納拉希

前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大將。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軍事家、羅馬尼亞人民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

早年軍事生涯:

1904年2月10日生於布科維納公國的雅斯洛沃茨(當時隸屬奧匈帝國,今在羅馬尼亞蘇恰瓦縣)
埃米爾·波德納拉希埃米爾·波德納拉希
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烏克蘭裔,母親是德國裔。192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雅西“阿爾一世·古扎”大學法學院。隨後進入蒂米什瓦拉軍官學校,1927年以頭名成績畢業。1930年再次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布加勒斯特炮兵軍官學校。從軍校畢業後,波德納拉希晉升為炮兵中尉,在切爾諾夫策駐軍任職。後因與軍中的羅馬尼亞王室成員發生衝突,被迫中止了其炮兵軍官的軍事生涯,調往比薩拉比亞。作為青年軍官,同情工人運動,在比薩拉比亞,他開始接觸共產主義思想。1932年2月,他脫離軍隊,偷渡羅蘇邊境的德涅斯特河逃往蘇聯。1932——1935年間,他先後在莫斯科和阿斯特拉罕學習和擔任公職。1934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

革命活動:

1935年,波德納拉希潛回羅馬尼亞,為蘇聯“格別烏”(GRU)蒐集軍事情報,同年5月被捕,以“和平時期開小差”和“盜竊檔案”的罪名被判處10年勞役,後經重審和定罪,減為5年徒刑,被關押在布拉索夫的監獄。在獄中與羅共領導人格奧爾基·喬治·烏一德治。1940年出獄後當了一名垃圾收集站的工作人員,繼續從事地下工作。1944年4月前往布加勒斯特,參與重建羅馬尼亞共產黨組織,並向獄中的喬治·烏一德治傳遞訊息。
年輕的炮兵中尉年輕的炮兵中尉

1944年8月受黨的委託,參與組織營救喬治·烏一德治等人越獄,並作為羅共組織“八·二三”反法西斯武裝起義的領導小組成員之一,為組織黨的軍事機構、指導愛國軍官以武力推翻安東內斯庫軍事法西斯獨裁統治做出了貢獻。
戰後的30年間,波德納拉希成為羅馬尼亞黨、國家和軍隊的重要領導人,也是羅馬尼亞傑出的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活動家,他長期領導社會主義羅馬尼亞的國防建設,致力於維護羅馬尼亞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進入領導層:

1945年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1948年2月在羅共第七次代表大會(羅馬尼亞共產黨和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合併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45年3月——1947年11月,在以彼特魯·格羅查為總理的民主聯合政府任部長會議主席團秘書,負責情報和軍隊工作。1947年11月5日——1955年10月3日任羅馬尼亞國防部長,大將軍銜。
埃米爾·波德納拉希Emil Bodnaras埃米爾·波德納拉希Emil Bodnaras

波德納拉希是羅馬尼亞人民軍隊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在擔任國防部長期間,選派大批黨員和進步青年赴蘇聯各軍事院校學習,為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培養人才;推行軍隊“政治化”,建立政治委員制度和軍隊政工機關,加強黨對國家武裝力量的領導。在此期間,與時任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總政治部主任的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1954年8月20日——1965年3月17日任部長會議副主席,1957年3月20日——1959年4月27日兼任交通、運輸和電信部部長長,1965年3月——1967年12月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
1956年“匈牙利事件”時,他作為羅代表團主要成員,隨喬治·烏一德治訪問匈牙利,同卡達爾·亞諾什討論局勢問題,並且在促成1958年赫魯雪夫最終決定蘇聯從羅馬尼亞撤軍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1965年3月,羅共中央第一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喬治·烏一德治逝世後,圍繞接班人的問題,作為中央政治局中最有影響力的成員之一和軍隊元老,波德納拉希極力支持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從而促成齊奧塞斯庫的總書記的地位。1965年7月羅共“九大”和1969年8月羅共“十大”均當選為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1967年12月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1969年起兼任國防委員會委員。
1974年8月羅共“十大”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
波德納拉希堪稱羅馬尼亞政壇和軍隊的“常青樹”,無論國內外風雲如何變幻,他始終保持著在羅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的地位直到1976年逝世。

榮譽:

埃米爾·波德納拉希曾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英雄”勳章。

訪問中國:

波德納拉希曾於1959年10月率羅馬尼亞黨政代表團來華參加中國十周年國慶活動,1966年5月率羅馬尼亞黨政代表團訪華,1970年6月率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國民議會和國務委員會代表團訪問中國,1972年5月率羅馬尼亞政府軍事代表團訪問中國,1973年9月再次訪華。

逝世:

埃米爾·波德納拉希於1976年1月24日病逝,享年72歲。羅馬尼亞黨和政府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
波德納拉希的葬禮波德納拉希的葬禮
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埃列娜·齊奧塞斯庫、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羅馬尼亞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老戰士、羅共中央委員、國務委員會和政府成員、社會主義團結陣線全國委員會委員、大國民議會代表、中央機關和社會團體負責人、羅馬尼亞武裝部隊將領和軍官、各界代表參加了追悼大會,曼內斯庫、康斯坦丁·帕爾武列斯庫埃米爾·博布、揚·約尼查等羅黨政軍領導人先後致悼詞,盛讚他的功績。按照波德納拉希的遺願,遺體被運回他的家鄉蘇恰瓦縣雅斯沃洛茨鄉安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