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韁

語出:前蜀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但聞爭曳組,詎見學垂韁。”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想當日狗有展草之恩,馬有垂韁之報。禽獸尚然如此,何況你乎!”明《殺狗記·拒絕喬人》:“常言狗有溼草義,馬有垂韁志。”

垂韁
拼音:
解釋:1.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苻堅為慕容沖所襲,堅馳�m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馬即踟躕,臨澗垂鞍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而授焉,堅援之,得登岸而走廬江。"清周亮工《書影》卷十述此事作"垂韁",引李子田曰:"馬有垂韁之恩始此。"古詩文中常用作報恩的典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