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整合

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是一種提高或降低公司對於其投入和產出分配控制水平的方法,也即公司對其生產投入、產品或服務的分配的控制程度。垂直整合有兩種類型: 後向整合(Backward Integration)與前向整合(Forward Integration)。一個公司對於其生產投入的控制被稱之為後向整合。對其產出分配的控制則被稱之為 前向整合。

垂直整合定義

Michael Porter的Value Chain model[價值鏈模型]是對垂直整合的最佳理解與套用。 垂直整合意味著公司的價值鏈與其供應商、經銷商價值鏈之間的整合水平。

如果公司將其供應商或經銷商的價值鏈整合進自己的價值鏈中,則被稱之為完全垂直整合(Full Vertical Integration)。 這種情況發生在公司力圖擴展經營,收購了供應商或經銷商的時候。 這種所謂的擴展經營,即公司意欲進入傳統上由供應商或經銷商經營的領域。 一種程度較低的垂直整合為 供應鏈最佳化(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也被稱之為 供應鏈規劃(Supply Chain Planning)。 這種整合情況發生在公司與其供應商、經銷商(顧客)交換物流信息的時候。 參見: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應商管理庫存]。

航空業的垂直整合也許最為典型。 現在,航空公司越來越多地執行過去由旅行社扮演的角色,就是典型的前項整合。 同樣,航空公司亦親力而為供應商的角色如飛機維護、飛行餐飲,就是典型的後向整合。 類似的例子還有,煉油公司擁有並經營石油分銷渠道如加油站, 有時還進入石油勘探行業,這些都是典型的垂直整合。

起源及歷史

垂直整合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但其各個時期的戰略動因卻不盡相同。 19世紀,公司運用垂直整合以擴大經營規模。 20世紀中葉,垂直整合的用途主要體現在穩定關鍵生產原料的供給。 在一些具體案例中,還套用到了 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這時的垂直整合就是為了減少 總成本。 該理論認為,企業執行供應商或 經銷商的功能,較之花費時間和金錢與供應商、經銷商進行交易,要便宜得多。

隨後,在20世紀末,各個行業的競爭加劇。 大公司紛紛重組,降低垂直整合水平,直接導致了垂直非一體化(Vertical Disintegration)。

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的快速發展與廣泛運用也促成了垂直整合的土崩瓦解,因為市場不同主體之間的交易、 溝通成本由於這些技術的套用大幅降低。 與垂直整合相比,運用ICT,公司間的交易成本更低,於是出現了垂直非一體化。 此效應即為著名的“寇斯法則”(Coase's Law),亦被稱之為“公司遞減法則”(Law of Diminishing Firms)。 這個法則說明市場交易成本的降低,迫使公司唯有不斷的縮小規模方能生存。

行銷理論

行銷是關於企業如何發現、創造和交付價值以滿足一定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獲取利潤的學科。烽火獵頭資深顧問行銷學用來辨識未被滿足的需要,定義、量度目標市場的規模和利潤潛力,找到最適合企業進入的市場區隔和適合該細分的市場供給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