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建設

園林建設是為人類提供優美的生活環境和休息、遊覽場所而進行的綠化、景觀建設和對風景資源的保護、利用。

園林建設

正文

為人類提供優美的生活環境和休息、遊覽場所而進行的綠化、景觀建設和對風景資源的保護、利用。其具體內容除公園、庭園的設計、建造外,還包括古蹟名勝地的綠化,住宅和各種公共建築環境的綠化,道路、廣場和濱河、濱湖、濱海地段的綠化,城市中以防止污染或保持水土為目的的防護綠地建設和廢棄地綠化,森林公園和郊野休養區、療養區的建立與綠化,對天然風景包括古樹名木和旅遊資源的保護、修整與利用,以及植物園動物園的建設等。
簡史 中國商、周時代供帝王貴族騎射遊獵的苑、囿系園林的雛形之一。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及稍後,已出現在天然地形植被基礎上修建的宮室和按神話內容堆山理水、栽植珍貴樹木的大規模宮苑,如秦代鹹陽的阿房宮、漢代長安的上林苑等。“園林”一詞,最早見於西晉時張翰《雜詩》中的“白日照園林”和左思《嬌女》中的“馳鶩翔園林”。公元 5世紀以後的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自然式的山水園;同時寺廟園林也有發展。到了宋代,自然式山水園已達很高水平,如北宋汴梁(今開封)的“壽山艮岳”是歷史上最早的以大規模的人工疊石堆山造景的名園。現存的古代園林和園林遺蹟足以說明,自13世紀以來的600多年間,宮苑、宅園、寺廟園林和風景名勝區在全國各地曾得到高度發展。中國古代園林藝術並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園林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西方古代園林起源於埃及、兩河流域、希臘與羅馬。文字記載中的早期園林,有公元前1400年埃及的規則式庭園,公元前6世紀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和希臘的公共體育場等。在中世紀的戰亂年代,歐洲園林受伊斯蘭文化影響較深;截至文藝復興以前,基本上都是封閉的庭院形式。從文藝復興開始後的300多年間,歐洲園林建設迅速發展,出現了義大利的許多著名台地園和法國的凡爾賽宮苑等大型精美園林,都是具有明顯軸線、按幾何圖案布置的規則式園林。到18世紀30年代,英國才出現第一座自然式園林。此後的幾十年間,自然式園林很快發展成英國造園的基本形式,並影響著歐美各國。在自然式園林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歐洲曾受到中國的影響。隨著19世紀觀賞植物引種、育種事業的興起,植物的栽培、配置在歐洲園林建設中的地位更趨重要。20世紀以來,由於許多國家城市人口急劇增長,環境惡化,城市園林綠化不僅在提供戶外休息活動場所和美化環境等意義上更加受到重視,其在改善氣候、衛生狀況、保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為人們所認識。因此,園林的涵義正逐步擴展,園林建設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
效益 園林建設是改善城市環境,使之向有益於人類身心健康的方向轉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效益主要表現在:
生態效益 合理的園林建設,可使氣象因素產生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顯著變化。如樹冠能遮擋日光照射;園林植物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能降低附近的氣溫,提高空氣的濕度;樹木能阻擋大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氣體,使空氣得到淨化;大面積的園林綠地在白天所造成的空氣對流,可以把低空中的有害物質帶往高空擴散稀釋;樹木綠地還能減弱噪聲等。
社會效益 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等除供人們休息、遊覽外,植物園、動物園等還是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場所。居住區綠化和其他建築環境的綠化在改善居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常兼有使人怡養身心的作用。此外,在城市發生地震、火災時,園林綠地常可成為疏散和避難的場所。
經濟效益 除一些園林設施可向遊人收費外,園林的經濟效益往往表現在可使所圍繞的建築物或附近土地的價值提高,促進旅遊事業和生產服務事業的發展,還可兼行生產某些果品、蔬菜、藥材、花卉、種苗等作為商品銷售。
園林規劃 應根據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確定全市按人口平均的各級公共綠地面積定額,主要公共綠地的位置以及各類防護綠地的分布,不同道路的綠化標準,全市園林綠地的整體聯繫,城市分區和居住小區範圍內一切公共綠地的具體位置、範圍和面積,每一較大園林綠地內部綠化地塊等的面積和範圍,以及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包括風景資源的保護、修整和利用途徑,保護植被及保持生態平衡的措施,旅遊服務的有關設施,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等。規劃時要求合理利用園林建設用地的原有條件,把效益要求同地形、地貌、地上物、水源和附近景觀恰當地結合起來。
園林設計 按設計的程式,通常分為總體設計和單項工程設計。
總體設計 根據建園目的,綜合運用美學、自然科學和經濟學原理,對園林的形式和主要分區、主要景觀內容,以及與城市其他部分的聯繫,園林建築及山石、水體等工程的規模、道路、橋樑和園林植物的布局等所作的總體設計。用圖紙表示,並附以文字說明,用以指導下一步的具體設計。
單項工程設計 根據總體設計分別對園林中的地形、道路、疊山、理水、植物配置、各項建築、基礎設施等工程所進行的單項設計。其中又分初步設計和技術設計。初步設計的任務在於通過形象思維創造一定的形式以體現改善環境、滿足遊憩需要和園林藝術等方面的要求。技術設計的任務在於確定解決各項工程建設所用的具體材料和技術手段,作為施工的依據。由於植物是構成園林的主要材料,園林效益在很大程度上靠植物材料實現,設計時對植物生存的環境條件要給以充分的滿足。在城市中建園時往往需要採取更換或敷設地下排水系統、採用透水透氣的地面鋪裝材料、嚴格按照各個地段的小氣候特點安排植物種類等技術措施。植物的配置須符合植物的生態習性及其在天然群落中組成結構的規律。園林建築物的結構和園林設施的內容等常隨植物栽培技術和建築材料、工程技術的發展而有相應的變化。
設計手法 在園林設計中充分利用客觀條件和運用造型藝術以發揮園林的美學效果,稱為設計手法或技巧。例如通過借景、透景線並採用分隔、迂迴、層次、俯瞰、仰望等手法擴大空間感覺,套用曲折與節奏,變化與統一以及體形、色彩、明暗、虛實等方面的對比與平衡規律,以提高人們賞景時的美感等。設計中在主要植物材料的選用及其配置、建築的形式、造景的題材內容以及構圖或圖案形式等方面對某些傳統特點的沿襲運用,是形成園林建設的民族特色或地方風格的重要因素。
園林植物的套用 園林植物根據其功能大體分為主要具有防護功能的和主要具有特殊觀賞價值的兩大類;此外,還可包括某些經濟植物如果樹、蔬菜、藥草和芳香植物等。除專門的防護綠地外,在一般園林中,植物的布置常與美化、造景等藝術配置相結合。在自然式園林中,植物是模仿天然群落的景觀而布置的。在規則式園林內及與建築物結合的配置中,樹木常組合成對植、列植,綠籬等形式。許多觀賞價值高、種或品種豐富的植物科屬或具有共同生態習性的植物可用於布置專類園,如梅園、月季園、杜鵑園、牡丹園等,或岩石園、沼澤園、高山植物園等。園林中有時也陳設盆栽植物或盆景,以供觀賞,或布置專門的盆景園。
園林施工及養護管理 園林施工是將設計付諸實施的過程。在組織人力物力按預定的空間位置和質量標準實現設計的同時,還要達到時間和成本方面的要求。其中,栽植植物的成活情況是施工質量的重要標準。為此需要編制施工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較大的園林工程還常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由於園林的主要構成材料是有生命而不斷生長的植物,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是園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常性工作,其內容主要是保持適宜的植物生存環境。一般包括灌溉施肥、除草、修剪、病蟲害防治等。
風景資源的保護利用 風景資源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構成,風景區主要是利用天然的地形、地貌、植被、水體和歷史文物、民族風貌等,修建必要的旅遊設施,供人遊覽、觀光。其中,天然植被是絕大多數風景區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風景區生態系統的中心環節。植被影響著地形、地貌、溪流和地下水的狀況以及雲、霧、雨、雪等天象景觀和動物的活動與消長,而這些環境條件又反過來影響植物生長的盛衰。因此,風景區開發利用的中心任務是保護植被及其適宜的生存環境、克服旅遊建設和旅遊活動給生態平衡特別是天然植被造成的破壞,以及對已破壞的植被進行修整、恢復等。保護和利用的途徑主要包括制定有關的法律以及設定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
趨勢 從生態平衡和改善環境質量的觀點出發,進行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建設以至國土美化,把園林建設和環境科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是世界園林事業的一個發展動向,即所謂生態園林建設。在園林中,配置種植多種食用或其他經濟植物,包括果樹、蔬菜、能源植物(燃料)等構成自給性園林的試驗,在歐美許多國家也已有不少成功事例。中國園林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其優秀傳統與獨特風格,在世界園林史上與西亞園林古希臘園林並列為三大流派。今後的發展可能仍將是利用植物材料為主,因景造園;同時充分發揮園林的綜合功能,提供更大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書目
 同濟大學等編:《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北京,1982。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