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是指各國銀行對多種貨幣所開展的業務活動。貨幣市場是經營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借貸資本市場。常用的借貸方式如銀行信貸、同業拆放等短期周轉的業務。在貨幣市場上發行和流通的票據、證券也是短期的,如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和轉讓大額定期存單等。這些票證的共性是期限短、風險小和流動性強,都具有活躍的次級市場,隨時可以出售變成現金。由於這些票證的功能近似於貨幣,所以把短期信貸和短期票證流通的市場叫做貨幣市場。市場業務
國際貨幣市場的業務主要有以下幾種:1.短期信貸
短期信貸市場主要包括銀行對工商企業的信貸和銀行同業拆放市場。前者主要解決企業流通資金的需要,後者主要解決銀行平衡一定頭寸、調節資金餘缺的需要。
(1)銀行短期信貸。
外國工商企業在西方國家的貨幣市場上進行存款或放款。首先應注意的是利息率慣例。按國際慣例,外幣存款的利息計算方法是以存款按年曆的實際天數除以360 天計算;英國的慣例是英鎊、比利時法郎、新加坡元。愛爾蘭鎊、南非蘭特等按年曆的實際天數除以每年365 天計算;瑞士的慣例是,瑞士法郎在國內市場上以每月30 天計算,每年360 夭計算。
比如說,有一筆金額為500000 瑞士法郎,在瑞士某家銀行從1 月31 日起存到2 月28 日止,年利率7%。若按國際慣例,存款利息為500000×7%×28/360=2722(瑞士法郎)
若按瑞士慣例,存款利息為500000×7%×30/360=2917(瑞士法郎)
這個例子說明,外國工商企業在西方貨幣市場進行融資時,要注意利息率慣例。
西方國家還規定,在本國的外國工商企業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在本國銀行進行短期存款,根據不同的期限,有不同的數額規定。比如說,在瑞士,存款期限在3 個月以上,最低額為100000 瑞士法郎,存款期為1 天或1 天以上,最低額度為2000000 瑞士法郎。數額小於1000000 瑞士法郎的存款,期限必須在1 個月以上。外幣存款的最低數額要相當於100000 瑞士法郎,存款期限在1—12 個月。
48 小時的通知存款,是指那些不定期的提前2 天通知便可增減和提取的存款。這種存款的最低額度必須相當於2000000 瑞士法郎。
(2)銀行同業拆放。
在銀行短期信貸業務中,銀行同業拆放業務相當重要。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市場是典型的拆放市場,它的參加者為英國的商業銀行、票據交換銀行和外國銀行等。倫敦同業銀行拆放利率是國際金融市場貸款利率的基礎,即在這個利率的基礎上再加一定的附加利率。倫敦同業銀行拆放利率有兩個價:一個是貸款利率,另一個是存款利率。二者一般相差0.25%—0.5%。在報紙上見到的報價如果是9%—9.25%,那么,9%為存款利率,9.25%為貸款利率。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各國政府為了通過中央銀行管理和控制信用,都以法令的形式規定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接受客戶的存款後,必須按一定比例,也就是法定準備率,向中央銀行交納一定的法定準備金。這種準備金就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但這種存款沒有利息。中央銀行通過變動法定準備率來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控制信用擴張的幅度。法定準備率越高,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越小;反之,法定準備率越低,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越大。
由於中央銀行接受商業銀行交納的準備金不付利息,商業銀行不願在中央銀行有超額準備金而損失利息,但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也不得低於法定準備率所規定的限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存貸業務中使其資產和負債經常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也要變動。在一天之內,有些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可能超過法定準備率規定的最低限度,而另一些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低於法定準備率規定的最低限度。如果中央銀行發現,某家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不足的話,就會立即公布該銀行不能參加票據交換。如果一個銀行被停止參加票據交換,這家銀行存款人所開出的支票,就不能存在別的銀行帳戶上,那么這家銀行的存款人別無選擇,只能到它那裡去提取現金。如果這一訊息一經廣泛傳播,這家銀行所有的存款人都來提取現金、擠兌,這家銀行的倒閉之日也就到來了。
因此,凡是那些在中央銀行法定準備金不足的銀行,絲毫不能抱僥倖心理,矇混過關,必須當天立即以可用的資金把不足的法定準備金補足。所謂立即可用的資金也叫當天抵用的資金:一是現鈔,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三是向同業銀行借款。各商業銀行自己保留的現鈔不會太大,若法定準備金短缺不太大時,可把現鈔存入銀行,缺口太大,現鈔難以應付。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不足時,一般不願向中央銀行申請借款,因為這樣做是把自己的真面目暴露給了中央銀行,只有在萬不得已之時,方採用此下策。法定準備金不足的銀行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同業銀行借款,把同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多餘的法定準備金的一部分轉到自己的帳戶上來,待到自己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多餘之時,再把相當於原來的借款額度部分轉到其債權行的帳戶上來。
同業拆放業務是銀行一項經常業務,以隔夜拆放為多,今天借明天還,絕大部分是1 天期到3 個月期,3 個月以上到1 年的較少。同業拆放,彼此之間靠信用辦事,一般打個電話就解決了,也不用什麼契約、票據之類的工具。在英國,同業拆放的最低額度為25 萬英鎊,高的可達數百萬英鎊。同業拆放可以由資金短缺方找資金有餘方,資金有餘方也可主動找資金短缺方。雙方也可通過經紀人去尋找借貸對象。由於現代通訊設備發達,借貸雙方已經不限於同一城市了,而成為全國性的交易,成交後立即通過中央銀行的通訊網路撥帳,次日仍通過電訊撥還。
同業拆放是商業銀行之間進行的借貸業務,但在美國中央銀行有存款的不只是商業銀行,還有外國銀行、聯邦機構和證券經紀人等。這些機構根據同業拆放的原則,也可以把它們存在中央銀行帳戶上的餘額借給需要資金的機構。借出和償還同樣是通過中央銀行撥帳的方式進行。
2.可轉讓定期存單簡稱定期存單(CD),指銀行發行對待有人償付具有可轉讓性質的定期存款憑證。憑證上載有發行的金額及利率,還有償還日期和方法。如果存單期限超過1 年,則可在期中支付利息。在紐約貨幣市場,通常以面值為100萬美元為定期存單的單位,有30 天到5 年或7 年不等的期限,通常期限為1—3 個月。一律於期滿日付款。
從本質上看,存單仍然是銀行的定期存款。但存單與存款也有不同:
(1)定期存款是記名的,是不能轉讓的,不能在金融市場上流通,而存單是不記名的,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轉讓。
(2)定期存款的金額是不固定的,有大有小,有整有零,存單的金額則是固定的,而且是大額整數,至少為10 萬美元,在市場上交易單位為100萬美元。
(3)定期存款雖然有固定期限,但在沒到期之前可以提前支取,不過損失了應得的較高利息;存單則只能到期支取,不能提前支取。
(4)定期存款的期限多為長期的;定期存單的期限多為短期的,由14天到1 年不等,超過1 年的比較少。
(5)定期存款的利率大多是固定的;存單的利率有固定的也有浮動的,即使是固定的利率,在次級市場上轉讓時,還是要按當時市場利率計算。
可轉讓定期存單是近30 年出現的新的存款方式,1961 年由美國紐約花旗銀行首先發行。當時的背景是,市場利率上下波動,投資者覺得,把閒置資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銀行,固然方便靈活,但沒有利息,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銀行,利息與債券、商業票據產生的利息比也是比較低的,而且有上限約束,定期存款不能轉讓,提前支取損失利息。所以投資者把投資方向由銀行存款轉向短期債券、商業票據、國庫券上去。對商業銀行來說,沒有存款就沒有貸款。面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發現,他們的經營方式有問題,應當革新。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方式僅僅是管理資產,存款增加,就增加貸款或其他形式的投資,資金不足就取回貸款,或出售有價證券。對負債則毫無辦法,只能聽之任之,客戶來存款,就接受,客戶不來,就等待。面對新的問題,商業銀行認為用這種守株待兔的辦法對待客戶的存款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對存款不能一味等待。如果老是等待,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社會閒置資金流向國庫券和其他短期債券。
紐約花旗銀行經過深思熟慮,創造出可轉讓定期存單這種新的方式,變等待為主動出擊,在貨幣市場上與其他投資方式爭資金,以求增加存款。紐約花旗銀行在發行存單之前,先取得一些大經濟商的支持,保證為存單提供活躍的次級市場。由於一些大經濟商的鼎力相助,花旗銀行第一次發行存單一舉成功。接著,其他銀行也立即仿效,從那以後定期存單成了短期融資的工具。
銀行發行的可轉讓定期存單,在性質上仍屬於債務憑證中的本票,由銀行允諾到期時還本付息,購買存單的投資者需要資金時,可把存單出售換成現金。存單把存款和短期證券的優點集中於一身,既為銀行帶來了方便,又為客戶提供了好處。
存單的利率高於類似的償還期的國庫券的利率。這種差異是由存單的信用風險程度比較大決定的,還由於存單的流動性沒有國庫券的流動性強,二級市場對存單的需求較少,存單的收益納稅面大。在美國,存單收益在各級政府都納稅,現在,各個發行銀行的不同也反映了存單的利率差異。存單市場發展的初期,存單的差別是比較小的,可是逐漸地存單的買者開始對不同的銀行發行的存單進行選擇,資信高的銀行發行的存單利率低,資信差的銀行發行的存單利率高。
存單的利率是固定的。存單的持有者在出賣存單時,市場現實利率可能與存單上商定利率不一致,可能高於商定利率,也可能低於商定利率。在次級市場上購買存單的人,要求按當時的現實利率計算。因為他若不在次級市場上買存單,而到銀行直接買原始存單,只能依據這個當時利率,而在次級市場上買到的存單到期時,銀行是按商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比如說,存單轉讓時,市場利率為10%,而存單利率為9%,市場利率高於存單商定利率1%,存單的賣者要把這1%補給存單的買者。由發行存單那天起到期滿那天為止的利息歸買者。由於市場利率高於存單上的商定利率,存單的賣者要從他所得到的利息中減去補給存單買者兩種利率之差。這就是說,若市場利率高於存單商定利率,存單的賣者有一定損失;若市場利率低於存單商定利率,存單的買者要對賣者支付這兩種利率之差。這時,存單賣者得益。
3.商業票據
商業票據是指沒有抵押品的短期票據。從本質上說,它是以出票人本身為付款人的本票,由出票人許諾在一定時間、地點付給收款人一定金額的票據。
商業票據是最早的信用工具,起源於商業信用。而商業信用的出現先於金融市場的產生之前。在沒有金融市場時,商業票據沒有流通市場,只能由收款人保存,到期才能收款。到有了銀行,有了金融市場,商業票據的持有者才可以拿商業票據到銀行去抵押,到市場上去貼現,提前取得資金。近年來更進一步演變為一種單純的用在金融市場上融通籌資的工具,雖名為商業票據,卻是沒有實際發生商品或勞務交易為背景的債權憑證。
商業票據的主要種類和特點是:
(1)短期票據,是貨幣市場中的短期信用工具,最短期限是30 天,最長是270 天。
(2)單名票據,發行時只須一個人簽名就可以了。
(3)融通票據,為短期周轉資金而發行。
(4)大額票據,面額是整數,多數以10 萬美元為倍數計算。
(5)無擔保票據,不須擔保品和保證人,只須靠公司信用擔保。
(6)市場票據,以非特定公眾為銷售對象。
(7)大公司票據,只有那些財務健全、信用卓著的大公司才能發行商業票據。
(8)貼現票據,以貼現的方式發行,即在發行時先預扣利息。
商業票據市場基本上是一種初級市場,沒有二級市場。其原因在於:第一,大多數商業票據的償還期很短,20 天到40 天。第二,大多數商業票據的發行人對投資者面臨嚴重流動壓力時,是準備在償還期到期以前買回商業票據的。
商業票據利率一般比政府發行的短期國庫券的利率高,這是由風險、流通和稅收的原因決定的。商業票據的風險大於政府國庫券的風險,所以其利率要高於國庫券的利率。同是商業票據,資信程度高的公司發行的利率低,資信程度差的公司發行的利率高。商業票據沒有二級市場,國庫券有二級市場,所以商業票據利率比國庫券的利率高,商業票據的收益在各級政府納稅,在美國,國庫券的收益只在聯邦政府納稅,所以商業票據的利率要高。
商業票據利率和銀行優惠利率也有重要關係。優惠利率是商業銀行向與它關係最好的企業貸款所收的利率。商業票據利率和銀行優惠利率是互相競爭的。如果銀行優惠利率高於商業票據利率,一些大企業就通過發行商業票據籌資;反之,若優惠利率低於商業票據利率,一些大企業不發行商業票據而向銀行借款融資。
4.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是指發票人簽發一定金額委託付款人於指定的到期日無條件支付於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匯票在性質上屬於委託證券,是由發票人委託付款人付款,而本票是由發票人自己付款,兩者的區別是明顯的。
銀行承兌匯票指以銀行為付款入並經銀行承兌的遠期匯票。“承兌”就是銀行為付款人,表示承諾匯票上的委託支付,負擔支付票面金額的義務的行為。
一旦銀行在匯票上蓋上“承兌”字樣,匯票就成為銀行的直接債務,在此後銀行負有於匯票到期時支付現金給持票人的義務。
匯票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產生的。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相距遙遠,所用貨幣各異,不能像國內貿易那樣方便地進行結算。從出口方發運貨物到進口方收到貨物,中間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段時間一定有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信用,不是進口商提供貨款,就是出口商賒銷貨物。若沒有強有力中介人擔保,進口商怕付了款收不到貨,出口商怕發了貨收不到款,這種國際貿易就難以順利進行。後來銀行參與國際貿易,作為進出口雙方的中介人,開出信用證,一方面向出口商擔保,貨物運出口,開出以銀行為付款人的匯票,發到銀行,銀行保證付款,同時又向進口商擔保,能及時收到他們所進口的貨物單據,到港口提貨。出口商開出的匯票,如為即期匯票,開證行於見票後立即付款;如為遠期匯票,開證行見票予以承兌,到期付款。銀行承兌匯票就是通過國際貿易的結算過程被創造出來的。
設美國某一進口商從法國某一出口商那裡進口一批價格10 萬美元的貨物。為了進行支付,美國的進口商從美國某一家銀行取得以法國出口商為收款人的信用證。憑這張信用證允許法國出口商對美國這家銀行開一張匯票。
法國出口商發出商品並把信用證轉交給法國銀行,法國銀行開一張對美國銀行的匯票,並寄給美國銀行。美國銀行確認之後,匯票上蓋“承兌”印記,這就創造出一張銀行承兌匯票。
應注意的是,美國銀行只是保證到償期支付,不必為這種交易提供信用。
(1)出口國——法國銀行提供信用。法國的出口商出口貨物後持承兌匯票要求法國銀行對匯票議付,也就是支付現金,並把這筆款存在法國銀行。
美國的進口商已經收到貨物,同時對美國承兌銀行有一筆短期負債。美國銀行則既有一筆新資產(美國進口商所負責的匯票金額),又有一種新負債(銀行承兌匯票對匯票持有人支付),等到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向法國銀行支付10 萬美元,美國進口商向美國銀行支付10 萬美元。這個過程說明,是法國的銀行提供了信用。
(2)證券商提供信用。法國銀行接受本國出口商的議付後,把匯票賣給美國一家證券商,得到美元並存在美國銀行。待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向持有匯票的美國證券商支付10 萬美元,美國進口商對美國銀行付款。這個過程說明是美國證券商提供了信用。
(3)美國承兌銀行提供信用。法國銀行提供本國出口商議付後,把匯票賣給美國承兌銀行,獲得美元並存在美國銀行。待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不必對自己支付了。美國進口商對美國銀行付款。這個過程說明,美國銀行提供了信用。
承兌匯票的主要用途是為國際商品流通融資。一是為本國的出口商融資,本國的出口商持有外國銀行承兌的匯票可以在本國銀行貼現,直接取得出口貨款。匯票到期之後,本國銀行再從外國銀行收回匯票所載的金額。二是為本國進口商融資,本國進口商與外國出口商簽定進口契約之後,可要求本國銀行通知外國出口商開出以本國銀行為付款人的匯票,使外國出口商及時交貨。本國進口商從本國銀行得到提單並向本國銀行付款。
銀行承兌匯票是隨著國際貿易產生的,可以說沒有初級市場,但有次級市場。參加銀行承兌匯票次級市場交易的有三種人:一是創造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銀行;二是經紀人;三是投資者。承兌銀行所持的銀行承兌匯票都是自己承兌、自己貼現的。這部分匯票的大多數沒有進入初級市場,沒有流通。經紀人主要是代客買賣,收取佣金。投資者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占市場流通總額的絕大多數。
5.貼現貼現是指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兌換現金,銀行將扣除自買進票據日(即貼現日)到票據貼現周的利息(即貼現息)後的餘額付給持票人。從本質上看,貼現也是銀行放款的一種形式,這種方式與一般放款的差別在於是在期初本金中扣除利息,不是在期末支付利息。
貼現在西方國家是貨幣市場的一項重要融資活動。貼現市場並不是指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買賣票據或銀行直接與客戶進行貼現的行為。而是指銀行與票據經紀人成立的公共的貼現市場。如英國倫敦貼現市場銀行所持有的票據,主要是從經紀人那裡買進的。票據經紀人或以自己的資金或從銀行取得隨通知隨還的票據進行貼現。將所貼現的票據向銀行再貼現。票據經紀人有時介紹買賣票據,以形成活躍的貼現市場。美國紐約的貼現市場分為兩部分:一為買賣銀行承兌票據的貼現;另一個是國內商業票據買賣的市場。前者指貼現商與銀行問形成承兌匯票的市場;後者是指票據商將其為顧客貼現的商業票據賣給銀行而形成的貼現市場。
貼現市場在英國是英格蘭銀行與商業銀行間的橋樑,也是英國金融制度的一個特色。倫敦的貼現市場主要是由9 家貼現公司組成的。這9 家貼現公司都是倫敦貼現市場協會的成員。貼現市場在英國貨幣體系中發揮中心的作用。貼現公司利用他們借入的低利資金,再以較高的利息貼現票據。每月派代表拜訪各清算銀行、其他銀行及承兌公司等,借入通知及隔夜資金。另一方面購買並探詢各銀行購買的票據,如國庫券、商業票據、短期政府債券等。
貼現公司可將流動資金存入英格蘭銀行,後者成為前者的最終依靠。
貼現公司的經營活動為銀行提供調節資金,增加其流動性之方便。當銀行資金盈餘時,就把資金貸給貼現公司;當銀行資金不足時,就從貼現公司收回貸款。銀行把多餘資金貸給貼現公司,安全、方便,又有利可圖。
貼現公司是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及大額定期存單的買者。
這是貼現公司最重要的活動。持有上述可轉讓金融資產的機構和個人,總是希望有人買這些金融資產。貼現公司經常買這些金融資產,保證這些金融資產的可轉讓性,增強這些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這既對銀行有好處,又對客戶有益處,更重要的是加速了資金的周轉,促進了生產和交換的發展。
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也通過貼現市場來貫徹其貨幣政策,若英格蘭銀行要增加貨幣供給,就從貼現公司買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和大額存單,貼現公司用中央銀行的資金再從經紀人手中買上述金融資產,使流通領域中的貨幣供給增加。若中央銀行要減少貨幣供給,就不購買貼現公司票據,貼現公司沒有足夠資金也要減少從票據經紀人處買票據,票據不能轉變成現金,流通中貨幣供給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