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

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

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由英、法等24個國家的拳擊協會倡議,於1946年在倫敦成立。簡稱國際拳聯。目前已有130個會員。總部設在美國(主席所在地)。正式用語:英、西班牙、德、俄和法語。1946年1月28日在倫敦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通過了國際拳聯的第一部章程。

概述

 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 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

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於1946年11月28日在倫敦成立。現在該聯合會擁有209個協會成員。總部設在主席所在國(現為美國),正式工作語言為英語西班牙語德語俄語法語。國際拳聯分歐洲區、亞洲區、非洲區美洲區澳新區,各區設分局。國際拳聯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拳擊為奧運會正式項目。

組織架構

國際拳聯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每4年舉行1次,每個會員協會可派3名代表參加,有1票表決權。國際拳聯的領導機構是執行委員會,由主席、名譽主席、名譽秘書長、11名副主席和24名委員組成,由代表大會選出,任期4年。選舉主席需絕對多數通過。副主席和執委分別代表各區,根據各區分局的建議進行選舉。
國際拳聯設若干地區局:
歐洲局——包括30多個會員。總部設在柏林。所有歐洲國家拳擊協會都是歐洲業餘拳擊聯合會成員;
亞洲局——包括23個國家和地區的協會。總部設在東京
非洲局——包括31個會員,總部設在突尼西亞
美洲局——包括29個會員。總部設在美國的克列斯蒂爾。
大洋洲局——包括近10個會員。總部設在悉尼

國際拳聯國際拳聯

國際拳聯下設若干常務委員會:
國際拳聯下設技術委員會、裁判委員會、醫務委員會和財務委員會。
技術委員會——由7名執委、主席、副主席和若干委員組成。任務是:解釋章程、規則、信息交流、出版、訓練、器材和設備的生產等問題,向執委會提出建議。
裁判員委員會——由5名執委和8名優秀裁判員組成,任務是:任命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裁判員;在執委會的領導下,對國際拳聯的候補裁判和正式裁判進行考試,研究和分析重大比賽 的裁判工作等。
醫務委員會——由20名高水平醫生組成(每洲不少於4 名)。其任務是向執委會報告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提出預防外傷的建議,組織參加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醫務小組等。
財務委員會——由5名執委組成,其任務是監督財政收支情況,向執委會提出擴大基金的建議,向代表大會報告財政狀況。上述委員會同執委會一樣,每年至少召開1次會議。拳擊奧運會正式項目。
國際拳聯的主要比賽有奧運會拳擊賽、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區域性和洲錦標賽、世界青年錦標賽和國際邀請賽。所有比賽都按國際拳聯的規則進行。成年和青年世界錦標賽每4年舉行一屆,洲錦標賽每2年一屆。
國際拳聯章程明確規定,所有會員國權利均等,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歧視。按照規定,給正式比賽的優勝者授獎時,升國旗、奏國歌。
中國拳擊協會於1987年6月25日加入國際拳協。

宗旨

國際拳聯的宗旨是:推廣業餘精神和各國間的友好比賽;發展會員之間的互相尊重。

任務

國際拳聯的任務:
傳播拳擊運動的真正業餘精神和開展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好競賽;
制訂世界錦標賽和國際比賽的規程;
保證國際拳聯的一切比賽嚴守比賽規則;
發展各會員之間的相互友好和尊重。

聯合會主席

 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主席安瓦爾·喬杜里 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主席安瓦爾·喬杜里

瓦爾·喬杜里是聯合會的主席,他從1986年起就一直在這個位置上,並且極有可能在今年的選舉中再次連任。喬杜里先生也是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和亞洲業餘拳擊聯合會的主席,同時兼任許多國際體育組織的職位,在他從事體育工作的幾十年間,多次獲得國際性大獎。

主要賽事

國際拳聯主管的比賽有:
奧運會拳擊比賽;②世界錦標賽;③世界盃賽;④地區和洲錦標賽;⑤世界少年錦標賽。世界錦標賽每4年舉行1次,洲錦標賽每兩年舉行 1次。
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AIBA)的主要賽事
奧運會拳擊賽是水平最高的業餘拳擊比賽之一,被世界各國廣泛重視。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拳擊主要在英國美國流行,世界上很多國家根本就沒有開展拳擊運動,儘管有不少熱心宣傳和擁護這一具有古代傳統的運動項目的人士多次提出要把拳擊列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都在第一屆希臘第二屆巴黎奧運會前被否決了。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拳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拳擊運動

第三屆奧運會,1904年,美國的聖路易拳擊運動的火種。拳擊第一次被列人正式比賽項目。這個訊息對拳擊運動開展,特別是對普及拳擊運動的密西西比河邊的聖路易青年來說,是莫大的鼓舞。他們大部分是從英國學習歸來的熱血拳擊愛好者。著名作家傑克·倫敦和伯爾納特·肖烏把拳擊運動列入奧運會作了大量的工作。首次列入拳擊賽,按當時職業拳擊所採用的7個級別進行。他的比賽辦法也很特別,允許在自己級別奪冠的運動員,還可以參加重於自己體重的另一級別的比賽。本屆美國運動員奧·柯克獲得了最輕量級(52.164公斤)和次輕量級(56.70公斤)兩個級別的冠軍,這在奧運會史上是僅有的一次。本屆運動會拳擊比賽基本上是青一色的美國運動員,此次比賽實際上是一次美國冠軍賽。但是,聖路易奧運會為業餘拳擊運動在今後世界範圍的發展和推廣方面起了極其積極的作用。
第四屆奧運會,1908年,五大洲代表首次聚會英國的倫敦。拳擊僅設5個級別,比賽辦法同上屆,運動員可以跨級比賽。由於一向表現十分出色的美國運動員無法及時趕到倫敦,所以英國運動員取得了英國在奧運會拳擊賽中最輝煌的成績。除中量級(71.67公斤)亞軍為澳大利亞的雷·貝克獲取外,其餘獲獎名次均屬英國人。
第五屆奧運會,1912年,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由於瑞典人認為拳擊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取消了這個項目。
第六屆奧運會第一次世界大戰未舉行。

拳擊

第七屆奧運會,1920年,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戰火熄滅後的首屆奧運會。經過戰爭的劫難,本屆運動會的比賽成績不盡人意,而拳擊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拳擊比賽中25個國家選手在8個級別進行激烈角逐,最後歐洲人只獲得了3枚金牌(其中英國2枚,德國1枚),美國3枚,南非聯邦、加拿大各1枚。次輕量級金牌為年僅19歲的美國人費倫克·詹納羅獲得,他轉為職業選手後,贏得了這個級別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的世界冠軍。美國的愛德華·伊根奪得重量級(79.378公斤)拳擊冠軍,1932年他又在冬季奧運會四人雪橇比賽中奪冠,他是奧運會史上在冬、夏季奧運會比賽中均獲金牌的唯一選手。第七屆奧運會拳擊賽上運動員的水平有了較大突破,獲得獎牌的國家面也擴大了,這無疑是對拳擊運動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第八屆奧運會,1924年,法國的巴黎。本屆運動會是為了慶祝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30周年而定在巴黎的,而在奧運會開幕的前夕,拳擊史上第一個國際業餘聯合會成立了,它的第一任主席是美國人約翰·卡迪。這給拳擊運動注人一針興奮劑。世界上29個國家的拳擊選手來到了巴黎,爭奪8個級別的冠軍。最激動人心的一場決賽在兩名次輕量級拳手傑基·費爾茨和約瑟夫·謝拉斯之間進行的。兩名選手都出生在洛杉礬,在同一所俱樂部、同一位教練指導下訓練,而且都想成為奧林匹克冠軍。兩人的比賽在奧林匹克的拳擊場展開了三回合的扣人心弦的較量。他倆的事實告訴了人們誠實和美好的拳擊運動。比賽的鑼聲響了,在國歌聲中,兩名加利福尼亞拳手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在拳擊場上激動地擁抱在一起。英國獲得2枚金牌,美國、南非聯邦。荷蘭、丹麥、比利時、挪威各得1枚金牌。另外,法國式拳擊還被安排為表演項目。
第十屆奧運會,1932年,美國的洛杉礬。再次在大洋彼岸。令人矚目的拳擊賽在能容納一萬兩千人的體育館舉行。但是,同聖路易那屆一樣,由於旅費昂貴,參加洛杉礬奧運會的國家和運動員比上一屆減少了近一半,拳擊也不例外,美國拳手欲重複28年前的聖路易的勝利,他們獲得了2枚金牌和3枚銅牌的好成績,名列各參賽隊之首。但是他們也受到了各國好手的強力挑戰,尤其是阿根廷和南非聯邦拳擊家們相當出色的表演,他們分別為自己的國家取得了2枚金牌、1枚銀牌和2枚金牌、且枚銅牌。其它兩枚金牌被匈牙利和加拿大選手獲得。菲律賓的何塞·維拉奴埃瓦獲得了最輕量級銅牌,這也是亞洲拳手在奧運會上取得的第一枚拳擊獎牌。這次的裁判工作非常出色,是現代拳擊比賽史上第一次系統、正規的執法。
第十一屆奧運會,1936年,柏林。歷史的悲劇。德國法西斯為了使更多的德國運動員登上領獎台,以達到顯示實力和炫耀日耳曼人種的尊嚴,他們千方百計地拉攏裁判,拳擊也不例外。
儘管如此,各國選手還是發揮了自己水平,顯示了各自的實力,法國選手獲得了2枚金牌,義大利匈牙利芬蘭阿根廷各獲一枚金牌,而德國隊憑藉不正當的手段獲得2枚金牌。正是這屆奧運會上,中國派出了69人參加,其中由國民黨陸軍32軍商震部隊派出的四名拳擊手李夢華、靳桂、靳貴第和王潤蘭,他們都在預賽中被淘汰。
第十二、十三屆奧運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未舉行。

1

第十四屆奧運會,1948年,英國的倫敦。奧林匹克運動的新起點。在兩屆奧運會中間的這段時間裡,世界業餘拳擊運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成為世界上最普及的運動項目之一。英、美兩國竟然沒有獲得金牌,冠軍被阿根廷(2個)、匈牙利(2個)、南非聯邦(2個)、義大利(1個)和捷克斯洛伐克(1個)這是獲得。
第十五屆奧運會,1952年,芬蘭的赫爾辛基。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奧運會。由於前蘇聯和部分東歐國家的參賽,使拳擊比賽的規模和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世界上44個國家和地區的250餘名選手報名參賽。鑒於世界各國運動員力量更趨勻衡,決定在本屆奧運會拳擊比賽中分10個體重級別進行比賽,廢棄象職業拳擊那樣所採用的八個級別。美國派出了歷史上最強的奧林匹克拳擊手,一舉奪得5枚金牌,他們全是體格健壯的黑人拳擊手。要知道,在12年間美國拳手沒有在奧運會上取得任何一個級別的第一名,他們這次取得的成績確實是值得稱許的。第一次參賽的前蘇聯拳擊選手由於缺乏比賽經驗和對對手缺乏了解,只取得了2枚銀牌和4枚銅牌。匈牙利、芬蘭、捷克斯洛伐克、義大利和波蘭各得1枚金牌。
第十六屆奧運會,1956年,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奧運會第一次走出了歐美兩洲,使世界各國拳手為了迎接在墨爾本新的挑戰,投入了積極的準備。由於業餘拳擊運動在地理範圍上已經普及到整個地球,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決定從這屆奧運會開始授予獲得奧林匹克優勝者的業餘拳擊運動員相同體重級別世界冠軍的稱號。本屆運動會最耀眼的明星當數32歲的匈牙利卓越拳擊家拉斯洛·帕普。當他在墨爾本拳擊場上戰勝了最後一名對手——美國的雷澤德·托雷斯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連獲三屆奧林匹克金牌的拳擊家。奧運會後,帕普轉為職業拳擊手,並多年馳名世界拳壇。由於前蘇聯的參賽,使拳賽增色不少,他們奪得了3枚金牌、1枚銀牌和2枚銅牌的驕人戰績,列非正式團體總分第一;美國和英國各得2金;聯邦德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各得1金。

1

第十七屆奧運會,1960年,義大利的羅馬。一次高水平的盛會。來自五大洲56個國家和地區的290多名拳擊運動集中到羅馬,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聯合組隊參賽,中國台灣也派出了3名拳手。本屆奧運會拳擊比賽的突出特點是隊員的年輕化和各隊普遍重視了專項力量訓練。在未來的歲月中馳名全球的拳王、美國黑人穆罕默德·阿里成為奧林匹克重量級(81公斤級)冠軍,他當時用的名字是卡修斯·克萊,年僅18歲。羅馬比賽後1961年,他步入職業拳壇,從此飲譽世界。東道主義大利憑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以3金、3銀和1銅獲得了非正式團體總分的第1名,波蘭(1金)第2,美國(3金)第3,前蘇聯(1金)第4。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各獲1枚金牌。在羅馬奧運會上,國際業餘拳聯第一次採用五名評判員進行評判工作。
第十八屆奧運會,1964年,日本的東京,五環旗第一次在亞洲出現。在奧運會拳擊比賽中有不錯表現的南非聯邦,由於推行種族歧視政策,從此被剝奪了比賽資格。中國台灣有7名拳手前往東京參加比賽。前蘇聯拳擊隊在東京實現了他們東山再起的願望,參加比賽的10名拳手除了在最輕量級中被淘汰外,其餘9人取得了3枚金牌、4枚銀牌和2枚銅牌;技術精良的波蘭拳擊手有7人取得了獎牌——金牌3枚、銀牌1枚和銅牌3枚,這也是這兩個國家的拳擊運動員在歷屆奧運會比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義大利隊挾上屆總分第一的餘威,仍以2金3銅的成績,把美國隊擠到第4。日本選手櫻井孝雄奪得最輕量級金牌。7年後的1971年擊敗穆罕默德·阿里,成為“世界拳王”的美國拳手喬·弗雷澤,在東京成為最重量級金牌得主。本屆奧運會突出的特點,是獲得金牌的國家和地區中,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竟有8個之多,這在奧林匹克史上是空前的,這有力地說明,生活在這一廣大地區的民族在拳擊運動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賦和巨大潛力。
第十九屆奧運會,1968年,墨西哥的墨西哥城,是高原之城的拳擊大戰。為了加強裁判員隊伍的責任感,本屆奧運會開幕式上首次增加了裁判員的宣誓。48公斤級是本屆奧運會拳擊比賽新增加的級別,從而使拳擊比賽項目增加到了11個。從本屆起級別稱呼變更為數字。危內瑞拉的弗·羅德里格斯獲48公斤級金牌。美國著名黑人拳擊手喬治·福爾曼是這屆81公斤以上級的冠軍,奧運會後他轉為職業拳擊運動員,3年後成了世界冠軍。前蘇聯、美國、波蘭、墨西哥分獲非正式團體總分前4名,有21個國家和地區拳手獲得了獎牌,其中亞、非、拉占了10個。
引人注目的是世界拳壇未來的一支勁旅——古巴已悄悄地露出了實力,2枚銀牌使他們排在第5的位置上,來自加勒比海的黑色鏇風將會吹臨世界拳壇?

1

第二十屆奧運會,1972年,前聯邦德國的慕尼黑。本屆奧運會從場地設施和運動員住宿都作了精心安排,為運動員創造好成績提供了條件。古巴拳手果然不負眾望,一舉奪得54公斤級、67公斤級、81公斤級以上級三項金牌,顯示了其強大實力。前蘇聯獲2枚金牌,匈牙利、保加利亞、波蘭、美國、前聯邦德國、南斯拉夫各得1枚金牌。本屆奧運會前,民主德國體育開始飛躍,但他的拳擊沒有獲得金牌。
第二十一屆奧運會,1976年,加拿大的蒙特婁,美國在拳擊比賽中取代了上屆居領先地位的古巴,得了5枚金牌。古巴成績也不差,獲金牌3枚,而且銀、銅牌多於美國,如果按非正式的評分,僅負於美國0.5分。古巴81公斤以上級運動員坦菲洛·斯蒂文森再次取勝,是奧運會史上第一個兩次獲該級別冠軍的選手。朝鮮張淳容在54公斤級中奪冠,成為朝鮮第二個獲奧運會金牌的運動員。前民主德國和波蘭選手各獲1枚金牌。
第二十二屆奧運會,1980年,前蘇聯的莫斯科,古巴拳手稱雄莫斯科。占五分之二的國際奧委會成員國公開抵制或拒絕參加莫斯科奧運會,這樣就大大沖淡了比賽的熱烈氣氛。拳擊比賽由於上屆壇主美國隊沒有參加,競爭的激烈程度明顯降低,基本上成了古巴拳手的天下,在11個級別中,古巴隊得了6枚金牌。
枚銀牌和2枚銅牌;東道主前蘇聯隊獲得了1枚金牌、6枚銀牌和1枚銅牌;前民主德國以1枚金牌、6枚銀牌和5枚銅牌的成績,第一次進人三強;波蘭隊的成績是1枚銀牌和4枚銅牌。28歲的古巴老將坦菲洛·斯蒂文森第三次贏得了81公斤以上級冠軍,成為繼匈牙利拳壇怪傑帕普後第二位蟬聯三屆冠軍的拳擊家。從1972年至1986年的14年間,斯蒂文森三次成為奧林匹克冠軍、三次榮膺世界錦標賽冠軍,這是世界業餘拳擊運動中任何一個拳擊家都望塵莫及的。

1

第二十三屆奧運會,1984年,美國的洛杉礬,這是天使之城的拳擊盛會。本屆奧運會又受到了複雜的國際政治鬥爭的衝擊,前蘇聯、前民主德國、古巴、朝鮮等國的糾葛,對拳擊比賽也帶來了不少的影響。莫斯科奧運會,在1981年蒙特婁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盃賽上開始採用12個級別比賽,所以本屆比賽也採用了12級別的賽制。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出席這次盛會,但當時中國還未恢復開展拳擊運動,所以沒有派選手參加本屆奧運會拳擊比賽。洛杉礬奧運會參加拳擊比賽的有來自77個國家和地區的356名運動員。本屆奧運會拳擊比賽基本上成了美國拳手稱霸的舞台,他們的12名拳手一共取得了9枚金牌、1枚銀牌和1枚銅牌;義大利隊奪得了1金、2銀和2銅;南斯拉夫隊取得金、銀各1枚和2枚銅牌;南朝鮮隊取得金、銀、銅牌各一枚。除以上4個國家外,另外還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獲得了獎牌,這個數字創造了奧運會史上的最高紀錄。洛杉磯奧運會拳擊比賽的裁判員對美國運動員明顯偏袒,引起了不少國家的極大不滿,儘管如此,本屆奧運會不失為一次成功的體育盛會。
第二十四屆奧運會,1988年,南韓的漢城。參賽國家和運動員創當時歷史最高紀錄,102個國家和地區的426名業餘拳擊運動員參加
12枚金牌的爭奪,這標誌著拳擊運動的普及與飛速發展,說明本屆奧運會的拳擊比賽更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但是,由於業餘拳擊頭號強國古巴和亞洲勁旅朝鮮抵制漢城奧運會,使之不能完全反映當今世界最高水平。這屆美國3金、3銀和2銅仍占金牌數和總分第一,但差距已不那么懸殊。中北美是職業拳擊最盛行的地區,對開展業餘拳擊運動很有利,無論就其民眾基礎,還是對拳擊運動技戰術的借鑑,都使之在業餘拳擊賽中稱雄。他們獲得了4金、4銀和4銅的好成績。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是業餘拳擊的重要推崇者,他們大力提倡業餘拳擊,無疑是業餘拳擊中的重要一支,他們共獲得了4金、4銀和8銅。亞洲地區進步較快,共獲2金、1銀和5銅,其中南韓獨得2枚金牌。中國首次派隊(2人)參加奧運會拳擊比賽,也是自1985年恢復中斷25年之久的拳擊訓練後首次參加世界性大賽,57公斤級的劉棟進人前8名。非洲參加國家最多,面廣而實力接近,共獲得了1金2銅。其中肯亞選手獲得1金1銅。業餘拳擊在漢城奧運會遭到它有史以來最沉重的一次打擊,南韓教練集體毆打裁判員。部分運動員服用違禁藥物,裁判水平低和不公平事件使業餘拳擊處於爭論中,在奧運會中的地位受到動搖。但是,大部分人認為,拳擊是奧運會傳統的和最傑出的項目之一,誰也無法將它開除!

11

第二十五屆奧運會,1992年,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加勒比海狂飆勢不可擋。本屆奧運會是有史以來參加比賽人數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角逐。本屆奧運會拳擊比賽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來自加勒比的拳擊強國古巴隊。在全部12個級別的比賽中,古巴隊大刮加勒比鏇風,有9人殺人決賽,勇奪7枚金牌、2枚銀牌,成為本屆奧運會的主鏇律。古巴隊技術精湛、規範、全面,體力充沛,反應、防守、節奏均屬上乘。巴拉多、薩翁、萊穆斯是古巴隊的核心與靈魂。12年後的巴塞隆納,古巴隊以絕對優勢在奧運會上重新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創造了奧運拳擊史上的又一奇蹟!本屆奧運會由於古巴隊囊括了半數以上的金牌,而使世界業餘拳擊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以獨立國協名義參加的前蘇聯選手僅獲得了81公斤級1枚銀牌,爆出了本屆奧運會拳擊比賽的最大冷門,昔日的拳擊大國將在世界業餘拳壇上不復存在了。德國隊基本保持了自己的原有的地位,本屆比賽共獲得了2枚金牌、1枚銀牌和回枚銅牌。美國隊比賽中不走運,僅獲得了1金、1銀和1銅,這是自1956年來美國隊成績最糟的一次。曾出過不少世界拳擊冠軍的愛爾蘭選手本屆比賽有上乘表演,獲得了金、銀牌各1枚。亞洲選手在小級別和中級別中顯示了自己的實力,共獲得了1金(51公斤級朝鮮選手崔哲誅)、5銅。中國4名選手也參加了本屆比賽,但與其它國家有一定的差距。為防止上屆奧運會南韓教練員和運動員毆打裁判的事件的再次發生,本屆奧運會拳擊賽採用了高科技的尖端電腦技術給運動員打分,使拳擊運動開始了新紀元。但是,由於電腦計分的首次使用,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第二十六屆奧運會,1996年,美國的亞特蘭大,跨人新世紀,形成新格局。來自 5大洲364名拳壇精英參加12個級別的角逐,古巴隊以4金、3銀的戰果衛冕,團體總分高居榜首;保加利亞以1金、2銀列團體總分次席;哈薩克斯坦以1金、1銀。1銅坐團體總分第3把交椅。在4個小級別的比賽中,競爭激烈,場面爆迭,金牌爭奪戰是在保加利亞、菲律賓、古巴、匈牙利泰國選手之間進行。保加利亞丹·博吉洛夫戰勝菲律賓選手而獲得了48公斤級冠軍;51公斤級冠軍被古巴拳手羅梅羅獲得;匈牙利運動員伊·科瓦奇戰勝古巴選手梅薩,摘得54公斤級桂冠;泰國拳手卡姆辛獲得了57公斤級的第一名。中級別阿、古、俄、美齊稱雄。60公斤級阿爾及利亞選手霍·索爾塔尼摘走金牌,63.5公斤級古巴選手維嫩特力挫德國選手烏爾卡,摘得桂冠;67公斤級,俄羅斯的奧·賽托夫把古巴老將、1995年世界排名第1的胡·埃爾南德斯打下馬來,成為本屆拳擊比賽的一匹黑馬,埃爾南德斯獲銀牌;對公斤級是最精彩的一場比賽,結果美國選手雷德以KO的戰績擊敗一時大意的古巴選手杜維赫爾,為美國隊奪得拳賽的唯一的一枚金牌。大級別古、哈、烏三足鼎立。上屆奧運會,古巴選手包攬了75公斤級、81公斤級。91公斤級和91公斤以上級的桂冠,顯赫一時。時隔四年,古巴在大級別中受到歐、亞選手的挑戰,古巴選手除了蟬聯75公斤級和91公斤級冠軍外,81公斤級和91公斤以上級的金牌分別被哈薩克斯坦吉羅夫和烏克蘭的克里琴科摘走。91公斤級冠軍為古巴老將薩翁,他是上屆奧運會拳擊比賽冠軍,世錦賽五冠王,在亞特蘭大拳擊台上,顯示了其精湛的技藝。本屆奧運會拳賽,我國派出了楊相中(第二輪被淘汰)、陳濤(第一輪被淘汰)、江濤(第5名)參加角逐,本著鍛鍊隊伍的原則,他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拳擊強國還有差距。
(二)世界業餘拳擊錦標賽
世界業餘拳擊聯合會自1974年在古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業餘拳擊錦標賽。它每4年舉行一屆,至今已舉行了9屆。
第一屆,1974年,古巴的哈瓦那。共設11枚金牌,古巴隊(5金)、前蘇聯隊(2金)和美國隊(1金)獲得金牌前3名。
第二屆,1978年,南斯攔夫的貝爾格勒。古巴、前蘇聯和波蘭包攬金牌前3名,分別為5枚、3枚和1枚。
第三屆,1982年,德國的慕尼黑。在本屆比賽開始,設12個級別。古巴、美國和前蘇聯分別以5金、3金和3金包攬金牌前3名。
第四屆,1986年,美國的雷諾。古巴、美國(3金)和前蘇聯(1金)獲得前3名。
第五屆,1989年,前蘇聯的莫斯科,前蘇聯藉助於主場優勢,以5金奪得金牌數第1;古巴以4金緊隨其後;前民主德國1金列第3。
第六屆,1991年,澳大利亞的悉尼。
第七屆,1993年,芬蘭的坦佩雷。古巴以8枚金牌、3枚銀牌,再次在世界業餘拳擊錦標賽中確定霸主地位,這無論對古巴還是對世界錦標賽都是前所未有的創舉。古巴打破了由他保持的在世界錦標賽中奪得了7枚金牌的最高紀錄(1986年在雷諾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錦標賽中)。古巴隊全隊平均年齡為22.7歲,奪
冠的8名隊員中有4名是新手。保加利亞以2金2銀的成績遠遠追隨古巴;羅馬尼亞隊以1金2銅排名第3。
第八屆,1995年,德國的柏林。62個國家(地區)的351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古巴再次顯示自己的實力,以4金2銀和3銅的成績繼續保持霸主地位。俄羅斯以2金1銀的戰績取代了前蘇聯的位置。統一後的德國顯示了其強勁的實力,以豆金1銀8銅列獎牌總數第1位。
第九屆,1997年。獎牌被24國瓜分,昔日業餘拳壇霸主古巴隊(3金4銀3銅)表現不盡人意,在獎牌榜上被俄羅斯(4金2銀1銅)超過,僅列第2位。匈牙利對隊得了2枚金牌的好成績。美國的喬治亞州獲得了1金1銅,喬治·堪德萊卡獲得了91公斤以上級的唯一金牌。烏茲別克斯坦的盧山·杳格耶夫在10月25日的91公斤級決賽中,擊敗了業餘拳壇“五冠王”和兩次奧運會重量級冠軍獲得者古巴選手菲利克斯·薩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