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是獨立的、非官方的國際圖書館組織,簡稱國際圖聯。成立於1927年,具有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A級顧問資格。

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

正文

獨立的、非官方的國際圖書館組織,簡稱國際圖聯。成立於 1927年,具有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A級顧問資格。
歷史沿革 19世紀下半葉,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已越來越多地要求各國圖書館間加強合作。繼1876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成立後,許多國家紛紛成立了圖書館協會,並積極倡導創建圖書館國際組織,1927年9月 30日英國圖書館協會在愛丁堡召開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會上由英國、美國、法國、中國等15國圖書館協會的代表聯合倡議並簽署協定正式成立國際圖書館和目錄學委員會,瑞典皇家圖書館館長 I.科林當選為第一任主席。1928年,該委員會在羅馬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在日內瓦設立秘書處,並建立 6個專業小組。1929年在羅馬和威尼斯召開的大會上,決定更名為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並正式通過《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章程 》。 1930年、 1964年、1976年、1983年、1985年、1987年和1989年相繼修改了章程,修改內容主要是會員類型和機構調整。國際圖聯成立之初,會員僅有協會會員一種,1964年起增加了機構會員,以後又增添了名譽會員、準會員等,因專業活動發展的需要,1976年該聯合會的英文名稱中增加了“機構”一詞,英文縮寫仍為“IFLA”。

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
國際圖聯成立後,在國際互借與交換,書目標準化、圖書館教育等方面作了不少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蘇聯、東歐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加入,該會才成為真正的國際性組織。
宗旨 促進圖書館事業所有領域,包括書目和情報服務等方面的國際了解、協作、研究和發展,在國際有關事務中作為圖書館界的代表機構從事活動。
會員 國際圖聯會員分協會會員、機構會員、機構準會員、個人準會員、資助準會員和名譽會員6 種。截止到1989年12月31日,國際圖聯有163個協會會員(15個國際協會會員,148個國家協會會員 ),911個機構會員和機構準會員,154名個人準會員, 15個顧問機構,總計1243個會員,分布在全世界 129個國家和地區。另外還有11位國際圖聯前任主席獲名譽主席稱號,14位對圖書館事業或國際圖聯作出傑出貢獻的專家為名譽會員。
組織機構 國際圖聯設有理事會,大會,秘書處,國際互借處,執行委員會,專業委員會,計畫管理委員會,出版、雜誌編輯委員會等。理事會是國際圖聯的最高權力機構,至少每隔兩年(奇數年)召開一次會議。大會是專業性會議,每年8 月中下旬舉行。196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建立了常設秘書處,1971年起正式設於荷蘭海牙皇家圖書館內。
執行委員會主持國際圖聯的日常工作,它由國際圖聯主席、專業委員會主席和5~7名委員組成。這些成員均由理事會選舉產生,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任期1年。
專業委員會由從前任委員中選出的主席、計畫管理委員會主席和各部主任或其代表組成。它的設立是為了協調其所屬的 8個部32個專業組,11個協商會議和工作組所承擔的專業工作。8個部及所屬各組是:① 綜合性研究圖書館部,下設國家圖書館組、大學圖書館和其他綜合性研究圖書館組、議會圖書館組。②專門圖書館部,下設行政機關圖書館組、藝術圖書館組、生物和醫學圖書館組、 地理和地圖圖書館組、 科學和技術圖書館組、社會科學圖書館組。③為一般公眾服務的圖書館部,下設兒童圖書館組、盲人圖書館組、為殘疾讀者服務的圖書館組、為多元文化居民服務的圖書館組、公共圖書館組、中國小校圖書館組。 ④ 書目控制部,下設書目組、編目組、分類和標引組。⑤藏書和服務部,下設採集與交換組、政府信息和官方出版物組、館際互借與文獻提供組、珍善本及手稿組、連續出版物組。⑥管理和技術部,下設圖書保存組、信息技術組、圖書館建築與設備組、統計組。⑦教育與研究部,下設教育與培訓組、圖書館理論與研究組。⑧地區活動部,下設非洲組、亞太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組。11個協商會議是 (名稱後均省略“協商會議”四字 ):兒童文學研究文獻中心、國際都市圖書館協會、流動圖書館、全國圖書館服務中心、報紙、視聽媒介、圖書館協會管理、專業繼續教育、閱讀研究、圖書館史、圖書館雜誌編輯。
計畫管理委員會是1979年 5月由執行委員會決定建立的,其宗旨在於協調和管理執行委員會制定的5 項核心計畫 (1983年理事會批准了此 5項核心計畫,1984年和1986 年又擴充了部分內容)。這些計畫是:世界書目控制和國際機讀目錄 (UBCIM)、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和利用(UAP)、出版物的保護和保存(PAC)、世界數據流和遠程通信(UDT)、發展第三世界圖書館事業(ALP)。
主要出版物 國際圖聯的主要出版物有:《國際圖聯年刊》(1969年創刊)、《國際圖聯雜誌》 (1975年創刊)、《 國際圖聯趨向 》 (1981年創刊,奇數年出版)、《國際圖聯指南》、《國際編目和書目控制》以及《專門圖書館》等47種專論叢書。
中國與國際圖聯 中國是國際圖聯的創始國之一。1927年、1929年、1934年、1935年和1936年中華圖書館協會先後派人出席了國際圖聯發起大會及第二、七、八、九屆大會並進行學術成就展示與交流。80年代初,隨著中國在聯合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法地位的恢復,中國圖書館學會在國際圖聯的國家協會會員地位也得到了恢復。1980年 8月,丁志剛和梁思莊以個人名義參加了在馬尼拉舉行的國際圖聯第46屆大會,並與國際圖聯主席、秘書長商定了中國圖書館學會參加國際圖聯的前提條件和若干技術性問題,達成了關於堅持只有一個中國,在任何情況下不允許出現 “兩個中國” 或“一中一台”的現象的正式書面協定即“八點協定”。此後,中國每年都派代表參加國際圖聯大會,提交論文,進行學術交流。除中國圖書館學會作為國家協會會員以外,到1991年 9月,有12個單位成為國際圖聯的機構會員,它們是:北京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清華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此外還有9位專家擔任國際圖聯專業組常務委員會委員、通訊委員和協商會議執行委員會委員。1996年的國際圖聯第62屆大會已確定在中國北京召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