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是1911年(宣統三年正月)清政府郵傳部決定於派唐文治在上海吳淞炮台灣創建的商船學校,1911年8月上海吳淞炮台灣校舍建成,該校定名為“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後改為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新中國成立後,該校於1950年與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及海關總署稅務專科學校海事班合併,改名為上海航務學院。設航海系、輪機系和無線電專修科。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南洋公學船政科

清宣統元年(1909年),郵傳部尚書盛宣懷鑒於“商業振興,必借航業,航業發達,端賴人才”,將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前身)改為高等實驗學堂,在南洋公學原設定的路電、土木工程專業外,又增設航政科,辦航海一班。宣統三年,該校監督唐文治鑒於航海專業與一般工程專業性質有別,為振興航業,廣植人才,奏準將航政科分出另設專校,定名為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即吳淞商船學校前身,為中國最早創辦的航海高等學校)。借上海徐家匯南洋公學對面屋宇暫作校舍,招生開學,學制2年。同時徵得上海吳淞炮台灣百餘畝空地為校基,籌款建校。民國元年(1912年),校舍建成,遂將高等商船學堂自徐家匯遷至吳淞,改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學校,聘海軍上將薩鎮冰為校長,設駕駛一科,分正科和預科兩種,學制都是3年。

吳淞商船學校自建校以後採取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方針,理論課駕駛科開設天文、船藝、船經學、水道測量、航政、海商等28門學科,每周63學時。學制3年中在校學習理論2年,上船實習1年。民國2年,吳淞商船學校派學生赴招商局各輪隨船實習受阻(當時招商局高級船員都是外國人,對學生上船實習橫加阻撓),遂商準海軍部撥借“保民”軍艦一艘修改為實習船,由學校聘請的外籍教師伍肯為船長,率領學生航行南北洋,上至駕駛員,下至舵工,悉由學生分任操作,實地練習。

民國4年該校因經費缺乏停辦,由海軍部接辦為海軍學校。商船學校中輟十餘年。後迭經各方奮力籲請當局,始得收回校舍,經費來源由交通部於中國航商繳納船舶噸鈔稅時,另繳三成附捐,年約十餘萬元,充作經常費,於民國18年秋復校,招生開學。定校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復校初,僅設駕駛科,民國19年增設輪機科,開設汽機學、汽鍋學、熱機學、電機工程學等21門課,每周68學時。同時建造了實習工廠,廠內設翻砂間、製圖間、模型間、鍋爐間、馬達間、車床間,供學生實習之用。民國21年一·二八事變時,校舍工廠毀於日軍炮火,書籍儀器也遭劫掠,學校被迫遷入上海租界亞爾培路(今陝西南路)臨時租屋上課。民國22年春,校舍修復,學校遷回原址吳淞炮台灣,時吳淞商船專科學校除設四年制駕駛、輪機兩科外(學制4年,一般規定在校上課2年,上船實習2年,輪機科除上船實習1年外,還要到船廠實習1年),並附設職業學校,也設駕駛、輪機兩科,培養一般初級船員,學制3年。民國25年,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奉撥河安輪一艘充作學生實習船,隨後又得招商局許可容納駕駛科學生在公平輪實習,復商得海軍部江南造船所同意,容納輪機科學生實習。由於理論與實踐並重,考核又極嚴格,畢業學生具有較全面的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獲得當時交通部認可,分別給於甲種二副、二管輪船員證書。

民國26年日軍侵華,校舍再度毀於炮火。民國28年該校內遷重慶,改名為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設航海、輪機、造船等科,學制4年。民國32年該校劃歸交通大學接辦。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35年移址上海東長治路505號(原雷土德工藝學院舊址)復校。校名為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設駕駛、輪機兩科,學制4年。一度由交通大學代辦的航海、輪機兩科復歸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辦理。民國37年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增設高級無線電短期訓練班(後改為無線電專修科)。

新中國成立後,該校於1950年與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及海關總署稅務專科學校海事班合併,改名為上海航務學院。設航海系、輪機系和無線電專修科。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創辦近40年間幾經滄桑,造就了一批優秀的航海人才。在1000餘名畢業學生中,大都卓有建樹。中國第一個外洋輪船長,首任肇興輪船公司總船長,曾任中國商船駕駛員聯合會長的陳乾清、中國最早的海輪船長之一郟鼎錫、招商局最早的海輪船長之一馬家駿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素有“中國航海家搖籃”之美稱。

學校簡史

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

1909年7月(宣統元年) 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前身為南洋公學)監督唐文治於該學堂增設船政科(航海專科),學制4年,是為近代中國高等航海教育之濫觴。

1911年(宣統三年正月) 郵傳部決定於上海吳淞炮台灣創建商船學校,並電令唐文治操辦。

1911年8月 上海吳淞炮台灣校舍建成,該校定名為“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仍由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管理,學堂監督由唐文治兼任,聘夏孫鵬為教務長,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劃歸商船學堂。

1912年1月 郵傳部上海高等商船學堂改由國民政府交通部直轄,易名為吳淞商船學堂,唐文治兼任校長。

1912年3月 國民政府交通部任命原清末籌備海軍大臣、海軍提督薩鎮冰為吳淞商船學校校長。3月15日薩鎮冰到職。

1912年9月22日 吳淞商船學校遷入吳淞炮台灣新校舍。校舍占地面積約百餘畝,設有實習工廠、游泳池、運動場、圖書室、儀器室等。

1913年8月 薩鎮冰奉命督辦吳淞水陸警察事宜,吳淞商船學校事務由夏孫鵬代理。

1915年 吳淞商船學校奉國民政府之命停辦,全部校舍、實習船及書籍、儀器等由海軍部接收,開辦海軍學校。

1928年 國民政府交通部決定收回吳淞商船學校校舍,籌備恢復吳淞商船學校。

9年3月 交通部令派虞洽卿、夏孫鵬、趙鐵橋、楊志雄、陳天駿、歐元懷、宋元懷、宋建勛、徐祖藩、沈際雲、金月石為委員組成吳淞商船學校復校籌委會,由楊志雄負責籌備復校事宜。

1929年9月1日 吳淞商船學校正式復校,定校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由交通部部長王伯群兼任,楊志雄任雄副校長,主持日常校務。校舍仍為原吳淞商船學校校舍。

1929年10月8日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正式開學。學校將1929年10月8日定為復校紀念日。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被日軍轟炸,學校在上海市內租屋上課。

1933年春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修復,學校遷回。

1933年8月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奉令停辦預科,改設附屬高級中學。

1935年8月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停招附屬高中新生。

1937年 日寇入侵我國,抗日戰爭爆發,在“八·一三”淞滬戰役中,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被侵略炮火摧毀,學校被迫停辦。

1939年6月 國民政府國防最高會議教育專門委員會決定在重慶恢復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改稱“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隸屬於教育部。

1939年11月27日 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於“江順”輪舉行隆重開學典禮。

1940年3月1~6日 經教育部批准,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開始遷移至重慶江北人和場段家公館和黃家祠堂,7日繼續上課。

1942年秋 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新校舍在溉瀾溪落成。

1943年 部分師生因對校長宋建勛不滿,掀起學潮。國民政府教育部於同年5月8日下令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解散。此事不僅引起學校師生的強烈不滿,也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教育部在同年6月又不得不下令將學校歸併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校)。

1945年11月 抗戰勝利後,併入國立交通大學的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師生遷回上海。

1946年2月 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在上海恢復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同時組成復校籌備委員會籌備復校事宜。

1946年10月14日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在上海東長治路505號(原雷士德工學院舊址)正式開學。至此,學校經三度停辦終在上海再次復校。交通大學代管的航海、輪機兩科復歸於吳淞船校。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9月與交通大學的航業管理系及海關總署稅務專科學校海事班合併,改校名為“上海航務學院”。

1958年,交通部在上海恢復航務學院建制,並委託上海海運局負責領導籌建工作。

1959年9月5日學校正式開學,命名為上海海運學院

1961年9月,學院籌建工作初步完成,遂脫離上海海運局,由交通部直接領導,為交通部部屬院校。建校初期僅設海洋船舶駕駛、輪機管理、船舶機械、港口機械、海商法等專業。並附設中專部和一所附屬中學。

1962年起,交通部決定對所屬院校進行專業調整,先後將上海海運學院海洋運輸類專業調整到大連海運學院,將機械工程類專業調整到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同時將該兩校的管理和經濟類專業調入上海海運學院。又在該院陸續創辦了遠洋運輸業務、交通財務會計、英語等專業。至1966年,上海海運學院已轉變成為交通部所屬以水運經濟管理為主要專業的重點高等院校。

1972年以後,上海海運學院先後恢復海洋運輸類各專業。

從2000年開始,學校實行由上海市和交通部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體制。

2004年,上海海運學院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

2008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學臨港新城新校基本建成。校園占地面積133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綠化率52%,水域面積8萬平方米。

2009年,上海海事大學迎來百年華誕。

吳淞商船精神永存

2009年9月23日,吳淞商船專科學校200餘名校友齊聚上海海事大學新校區,隆重紀念中國高等航海教育之源——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建校100周年。會後舉行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之源——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建校100周年紀念碑揭幕儀式。該紀念碑象徵著中國航海教育之源——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的百年歷程。薪盡火傳,上海海事大學將繼續秉承吳淞商船精神,開創“海大”之新未來。

校歌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江潮澎湃,淞水瀠徊,黌舍何崔巍,萃菁莪,講航海,樂育英才。掌輪機,嫻駕駛,乘風破浪何快哉,前進,前進,宏開海運,海運宏開。

幾番興革,慘澹經營,校史何光榮,齊努力,同奮鬥,有志竟成,環地球,運國貨,發揚航業誰與競!前進!前進!無量前程,前程無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