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長頰花天牛

中文目名: 中文科名: 拉丁科名:

外形特徵

前胸背板黑色,中央後方隆起部被金黃色絨毛;小盾片黑褐色;鞘翅基半部黃褐色,被灰黃色細毛,基緣和中縫黑色,從鞘翅基部至中部,等距離橫列2黑橫帶,前1條中部向肩角內側凹陷處呈三角形擴伸,前後兩帶的外端均較寬,伸達外側緣,近側緣處斷裂;鞘翅端半部漆黑色;前、中足腿節和脛節黃褐色,僅脛節末端和跗節末端及爪黑褐色,後足全部黑色。

編號:

22216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中文目名:

鞘翅目

中文科名:

天牛科

拉丁科名:

Cerambycidae

中文亞科:

花天牛亞科

拉丁亞科:

Lepturinae

中文屬名:

長頰花天牛屬

拉丁屬名:

Gnathostrangalia

拉丁種名:

simianshana

定名人:

Chiang et Chen

年代:

1993

中文名:

四面山長頰花天牛

原始文獻:

Entomotaxonomia 15(1):54-55, fig.1

國內分布:

重慶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一卷 鞘翅目 天牛科 花天牛亞科: 208-209

頭前部狹長前伸,、唇基、密布較粗皺刻點,頭頂和後頭的刻點較細密,上顎細尖,具發達的分枝索狀纓毛,額後方至頭頂中央凹陷有縱溝,複眼大而圓,突出,頰狹長,稍長於複眼縱徑,複眼後強烈縊縮成細頸;觸角基瘤左右靠攏;觸角不達鞘翅末端,觸角一至五節密生黑色粗短毛,三至五節末端較更濃密,柄節與第四節等長,短於第三節或第五節,第五節稍短於第三節,與第十一節等長。前胸背板鐘形,前端狹縊,側緣弧形,中部稍前方具1肥短的鈍隆突,後側角尖突,但不達肩角,背面密布細刻點,中區縱陷,中線隆起光滑,不達前、後緣,後緣波形,中部向後弧形突出,被較密金色絨毛。小盾片三角形,較光滑,薄被金色細毛。鞘翅基部寬於前胸,向中部收狹,中部以後顯著狹窄,但外側緣較直,翅端斜截,緣角較尖突。後足腿節不達腹末,脛節細長,具長距二個,跗節較脛節長,第一跗節長等於其餘各節之和,第五腹節腹面中央淺陷。
雄性生殖器特徵:陽基側突長,較寬,末端略狹,頂端背面外側著生約4根較長剛毛。蓋很短,基部懸掛1塊略呈長方形的幾丁質薄附片;環細,在端約1/3處合併,末端平截。中莖和中莖突較彎曲,中莖的長度約為中莖突長度的一倍半;中莖寬,腹面頂端呈銳角,肩部傾斜;中莖突寬,末端合併。內囊基半部較細,端半部膨大,末端縊縮。射精管細。

基本信息

學名: Gnathostrangalia Gnathostrangalia simianshana Chiang et Chen,1993
中文名:
四面山長頰花天牛
中文拼音: SIMIANSHANCHANGJIAHUATIANNIU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Gnathostrangalia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範圍:重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