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圖

四美圖

《四美圖》是中國歌劇舞劇院推出的歌舞詩劇,由演員李玉剛獨挑大樑,他將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四大美女齊聚同一舞台。《四美圖》是根據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的故事串聯而成,“起”於“柔美”,“承”於“壯美”,“轉”為“悽美”,“合”為“華美”,四個章節相互獨立,由李玉剛穿針引線合為一體,李玉剛進入畫中,自己幻化成四美,分別呈現四美的特點,體會四美的悲喜,感悟人世滄桑,體驗亂世中的流離,思索美的意義,抒發愛的情懷。李玉剛主演的大型歌舞劇《四美圖》於2011年作為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於9月14-15日在國家大劇院連續上演兩場。五次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台,共演出35場。

基本信息

概述

(金)《四美圖》.(金)《四美圖》.

山西晉南一帶漢族流行的民間木版年畫。主要產于山西臨汾。臨汾在元時期稱“平陽”,雕版印刷業和書坊極盛,時有“平陽版”之稱。本世紀初在甘肅發現了二幅平陽版畫:“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俗稱“四美圖)和“義勇武安王位”,可謂平陽木版畫的珍貴作品。明末清初之間,晉南年畫發展又呈鼎盛之態,所出作品的題材以戲曲場景、人物故事最具特色。畫幅形式有中堂、屏條、大小貢箋、三裁、四裁、大小橫坡、大小斗方、掛箋、拂塵紙、桌圍、窗傍、灶畫、箱畫、“福”字燈,錦地紋春聯等。敷色熱烈大膽,墨線粗曠有力。有的畫面配以詩句,構圖講求對稱,均衡,是其特色。

名稱由來

(金)《四美圖》.為何把此版畫稱為《四美圖》呢?這是因為畫中人物系四位美女和以畫幅標題顧名思義而得。窈窕,舊時用來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態,也指宮室而言,《全唐詩》喬知之《秋閨》中有:“窈窕九重閨,寂寞十年啼”之句,即指美女居於宮室;傾國,指全國人都佩服、愛慕。《漢書·外戚傳》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後人便用“傾城傾國”來形容絕色的女子。美女,也稱美人,美人是漢代妃嬪的稱號,自唐至明,皆有美人名號。所謂“呈芳容”,就是說把容貌絕美,才華出眾的女子,形象地顯露出來。這樣說來,《四美圖》的人物,當是各朝代宮室中的美女(或妃嬪),從四位人物身份來看,也正是如此。所以,把這幅畫稱謂“四美圖”,就是這個緣故。

藝術特色

《四美圖》《四美圖》

《四美圖》是我國版畫史上劃時代的作品。唐代以來,由於受宗教藝術的滲透和影響,宗教題材的壁畫,如釋加、觀音、老君、玄奘、火神的形象以及妖魔鬼怪、牛頭馬面等,充斥著寺廟、道觀,淹沒了反映歷史現實和人民思想、平民生活的藝術。對當時的木雕版畫,觸動很大。到了宋代,壁畫逐漸轉向民間藝人操作,內容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版畫藝人的思想,率先衝破了唯心主義的束縛,進入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境界,毫無顧忌地擺脫了宗教題材,轉向反映社會生活,寓教於樂的民問年畫新領域,《四美圖》可謂代表作。
《四美圖》古樸典雅,裝飾性強,繁而不雜,別具風韻。其體裁、布局、格式,與主題融洽和諧,富有當時、當地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生活氣息。表現程式,帶有唐代風味。線條舒展自如,流暢勁健,筆勢園轉,服飾飄舉;褶紋稠疊不亂,衣帶緊窄瀟灑,頗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之妙。人物豐肌厚體,優柔健美,分明是受了唐代婦女形象的影響。其造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姿態咄咄逼人,個性鮮明。把王昭君憂國憂民的感情,班姬慘遭折磨的神態,趙飛燕羞愧難當的面色和綠珠纏綿悱惻的情狀,都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顯示了作者傳神寫照的傑出本領。畫中還十分注意道具的運用,如班姬手持團扇,這是因為她作有聞名的《團扇歌》,並避免與東漢的班昭混淆。

中國第一幅年畫

年畫年畫

年畫《四美圖》從形式到內容,都和當地的民俗相連,是一種與“年”、“節”相聯繫的風俗畫。自古以來,平陽一帶民宅,多系瓦房,粉壁彩窗,高大寬敞,人們喜歡裝飾、點綴。特別是農民在冬末春初緊緊相連的幾個節日裡,如冬至臘日立春除夕和過年以後的元宵添倉等,村社進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活動,各種藝術都以自己獨特的形式活躍起來。廣大民眾不僅需要點綴節日的裝飾品,還需要用年畫來表達自己濃厚的風土歲序,表達自己的希望、理想和祝願。宋代孟元老撰寫的《東京夢華錄·十二月》中說:“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鬥神、鍾馗、桃版、桃符及財門純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吳自牧撰寫的《夢梁錄》中也有類似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鬥神桃符,迎春牌兒,紙馬鋪印鍾馗、財馬、回頭鹿馬等,饋與主顧……於市撲買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以備元旦懸於門首,為新歲吉兆。…‘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歲’。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鬥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這裡不僅記載著買年畫的盛況,也描繪了貼年畫的盛景。這種古老而淳厚的民俗,迄今在平陽(臨汾市)一帶,仍盛行不衰。由此而見,《四美圖》是民間傳統風俗中的藝術產品。古時候喜慶時,也有掛畫的習俗,如蒲劇《掛畫》,就是表現元末少女含嫣裝飾洞房、梳妝、掛畫,迎接愛慕已久,喬裝改扮的花雲,進府相會的喜悅情景。《四美圖》畫幅中的“鸞鳳”、“牡丹”、“萬字不斷頭”等,既裝飾了畫面,適合當地民眾欣賞口味,又和平陽人祈求美滿姻緣、富貴長春、萬壽無疆的願望相呼應著,所以,《四美圖》,是具有濃郁鄉土氣息、深受民眾喜愛的民間木版雕刻年畫。

歷史淵源

《四美圖》淵源《四美圖》淵源

《四美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在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由俄國柯基洛夫在我國甘肅額濟納旗黑城鎮,西夏黑水城遺址,於一古塔中,和一張《義勇武安王點陣圖》(俗稱關公圖),一本金代平陽刻印的《劉知遠諸宮調》唱本同時發現的。為何平陽版畫會流落在千里迢迢的黑水城呢?不妨看看西夏國的歷史。西夏國是宋時党項羌族建立的政權,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占據今寧夏陝西甘肅西北、青海東北及內蒙部分地區,最盛時割二十二州。同遼金先後成為與宋鼎峙的政權,與宋經濟文化聯繫極為密切,茶、麻、鹽、鐵交易頻繁,部分政治制度仿宋,漢文典籍也廣為流傳。由此看來,宋金時代雕版印刷中心出版的《四美圖》等版畫和《劉知遠諸宮調》很有可能隨著漢文典籍的流傳而散落在西夏國。
柯基洛夫將《四美圖》盜走之後,藏於當時俄羅斯亞歷山大三世博物館。1914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狩獵直喜博士,到歐州旅遊考察,途經俄國時,看到了這幅作品,認為是稀世珍品,承彼得堡大學意窪洛夫教授的允許,獲得了影印件。持歸日本後,便在日本大正五年三月號的《藝文》雜誌上發表出來,標明是宋金時代的中國版畫,引起了東方學者的普遍注意。日本另一學者那波利貞,又在《支那學》雜誌(昭和四年三月第五卷第一號)上,以《柯基洛夫氏發現南宋時代版畫圖考》為題,發表了論文,更引起世界學者的重視。那波利貞在論文中推測《四美圖》的創作時間說:“看畫幅中欄桿外西太湖石的排置,又好象是北宋(徽宗)宣和時代,最遲在南宋或更早一些。”這兩位專家的潛心分析,是無可非議的。
我國當代美術專家們認為,《四美圖》具有宋金時代的特色,從人物的風度和線條結構、特徵來看,顯然有北宋時代人物畫的畫風。健美瀟灑、風姿婉麗的人物形象,簡練生動、流利暢達的筆法,與現存的北宋時代白描人物畫《八十七神仙圖卷》(《朝元仙仗圖》),極為相似。“四美圖”橫標式的畫面題款,在我國宋、元前後,較為普遍,。如洪洞廣勝寺元代戲劇壁畫“散樂演出圖”,上面就是《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的大幅橫標題款。這種對比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結論,更比較可靠。
民間版畫,在封建社會往往被官府輕視,難以載人史冊,無據可考,只是靠分析、判斷、對比、推測。綜上所述,《四美圖》源於宋金時代,根據還是充分的。
令人遺憾地是,這件難得的藝術珍品,作者姓氏卻被埋沒了,其實,版畫本身就是一座豐碑,見畫如見其人,作者的頭腦如同此畫一樣的精巧,作者的風格,也許如同此畫一樣的淳厚與古樸。更可惜的是這幅中華民族的千古名作,卻在我國人民無權的時代,被人盜去,藏在異國的博物館。原作已失,後人只好臨作。願終有一天,出世於宋金時代的《四美圖》原作珍品,重歸家園!

宋 無款 《四美圖》

(宋)《四美圖》.(宋)《四美圖》.

【名稱】宋四美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美國私人藏
【簡介】
佚名,斗方,絹本,設色。 縱:24.1厘米,橫:20.3厘米
此圖精心描繪了四個盛裝的仕女。人物皆身著襦裙,頭戴花冠,肩有披帛,手執繡物,細腰縴手,體態婀娜。仕女形象、衣飾都仿唐制,與周文矩《宮中圖》人物造型有相似之處,但人物少了一些豐腴艷肥的唐人體態,而且橢圓型面頰及髮髻花冠式樣,又具宋代特色。用筆精工秀麗,設色鮮妍。面部採用額、鼻、頰的“三白”烘染法,別具特色。此圖描繪了四個盛裝的仕女。畫家的技法相當出色,筆法活脫,線條流暢,造型準確,形象生動。線條的組織尤為出色,隨人物形體動態的變化而增減疏密,依裙袖拂動而舒展長短,既恰當地表現了人體結構,又充分顯示了筆法功力。四美人皆窈窕柔弱而體態婀娜。

唐伯虎之《王蜀宮妓圖》

《王蜀宮妓圖》《王蜀宮妓圖》

《王蜀宮妓圖》“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綠與爭緋。”畫面上,四位美艷宮女頭戴金蓮花冠,身著雲霞道服,手持酒壺,端著饌盤,正欲前往侍宴。她們體態豐潤,面容娟秀,情態端莊又不失嫵媚。能畫出如此工筆重彩的傳統仕女圖者,正是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伯虎。
這幅畫《王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從唐寅的落款題跋來看,是為了暗喻前蜀後主王衍荒淫腐敗的宮廷生活。王衍是五代四川前蜀國王建之子,他在位時荒淫無度,日夜酣飲,委政宦官,民不聊生,不久即為後唐所滅,本人及宗族亦皆被殺,為亡國之君。因此這幅畫具有鮮明的諷刺意味。畫家用細緻流暢的琴弦描法畫出宮女們有著柔軟質感的衣紋,用濃艷且對比強烈的冷暖色彩描繪宮女首飾衣料的精緻絢麗,宮女們微傾的頭部、攀連的手臂,使畫面生動而富有情趣。最為值得注意的是宮女們的臉部,唐寅用了“三白”法,即在女子面部的額、鼻、頜三處塗上白粉,這是唐代仕女畫表現面部立體感的一種技法,塗白以示部位的凸起,並顯現濃妝艷抹的華貴氣質。此圖上的仕女,不僅具有唐代仕女的造型特色,又體現了明代仕女清秀娟美的審美標準。
1937年,張伯駒先生從古玩商郭葆昌那裡欲以20萬元購買三希之《中秋》、《伯遠》兩帖,以及李白《上陽台帖》、王時敏《山水圖》、蔣廷錫《瑞蔬圖》與唐寅《王蜀宮妓圖》。無奈因戰事,金融封鎖,首付6萬元後餘款不能結清,只得退還二帖,留下包括此圖在內的其餘四幅書畫。1953年,國家文物局撥交唐寅《王蜀宮妓圖》軸歸故宮博物院收藏。

延續與發展

《四美圖》.《四美圖》.

《四美圖》後現代《四美圖》通常是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題材的內容。
1、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2、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牴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鏇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4、貴妃醉酒
楊貴妃,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四大美女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故事:
西施:浣紗--沉魚: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別號,在附近流傳開來。
王昭君:出塞--落雁: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貂蟬:拜月--閉月: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楊玉環:貴妃醉酒--羞花: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到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由此得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