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三昧

四種三昧

佛教專有名詞“四種三昧”是指《摩訶止觀》卷二(上)所舉的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等四種三昧。又稱四種大道。蓋欲登妙位,非行不階,而行法眾多,略言其四,即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四種三昧即緣此四行法而入住三昧。

佛教專有名詞

指《摩訶止觀》卷二(上)所舉的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等四種三昧。又稱四種大道。蓋欲登妙位,非行不階,而行法眾多,略言其四,即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四種三昧即緣此四行法而入住三昧。

四種三昧

(1)常坐三昧︰又名一行三昧。乃依《文殊說般若經》、《文殊問經》所修之三昧。以九十日為期。獨居靜室,跏趺正坐。摒除惡覺,舍諸亂想。不雜思惟,止觀法界。信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坐疲極,或疾病所困,或睡蓋所覆,或宿障發,不能遣卻。當專稱一佛名號,以求加護。除經行飲食便利之外,時刻相續,無須臾廢此三昧。於一期中若能精進不懈,念念無間,則能破除業障,顯發實相之理。
(2)常行三昧︰又名般舟三昧。乃依《般舟三昧經》所修之三昧,以九十日為期,身常鏇行,不得休息。口常唱阿彌陀佛,心常想阿彌陀佛。或先想後唱,或先唱後想,想唱相繼,無令休息。此種三昧,極能斷除宿障,於諸功德為最勝。又,‘般舟’係為梵語,華言‘佛立’。佛立有三義,謂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功德力。依此三力能於定中見十方佛顯立行者之前。故此三昧又稱佛立三昧
(3)半行半坐三昧︰有二種。若依《方等經》所修之三昧,以七日為期,唯誦陀羅尼。鏇百二十匝,一鏇一咒,不遲不疾,鏇竟卻坐,思惟實相之理。此稱方等三昧。若依《法華經》,以三七日為期,但誦本經。故經雲︰其人若行若立,讀誦是經,若坐思惟是經,我乘六牙白象,現其人前。此稱法華三昧。二者皆半行半坐。
(4)非行非坐三昧︰雖言非行非坐,實通行坐及一切事物。但於一切時中,一切事上,隨意用觀,不拘限期,心存止觀,念起即覺,意起即三昧。此三昧不屬前三種三昧,但攝諸經所說諸三昧,故為四種三昧中之最重要者。《大品般若經》中稱之為‘覺意三昧’,南嶽慧思則稱之為‘隨自意三昧’。
以上四種三昧乃智顗所力說,故為天台學徒‘觀心’時所用之行法。又,日本則以最澄於比睿山開創四三昧院為始,修此四種三昧。其後,其他諸大寺亦建‘常行’、‘法華’兩三昧堂,以廣行此二行法。其中,常行三昧與日本之念佛法門之興起有深厚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