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通譯

四書通譯

《四書通譯》是由趙定憲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06年學林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四書通譯四書通譯
《四書》統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本儒學經典,凝聚了孔子所倉拉儒家思想的基本觀點。怎樣將這些古文比較好的譯成今文?錢鍾書先生強調讀書不能只是“眼讀”,更要“神讀”。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從原著出發,弄懂原意。然後,在此前提下領悟它的內涵和本質,透析其意境。再後,在此基礎上還需滲入讀者主體的感受,給出具有新意的視野。南宋哲學家朱熹的《四書集注》就是代表。它既注重文字詮譯,更著重於義理闡發。放在讀者手上的這本《四書通譯》,以《四書集注》為藍本,但又力圖疑人所未疑,思人所末思,“不為前人所束縛而略無主張”。我想,這些努力有助於古籍整理中的百家爭鳴。

目錄

余源培
說明
大學
《大學》十八字:格物致知誠意正其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關鍵之處:修身為本,以義為利。
中庸
中庸至誠,能盡物性。
持之以恆,終身為用。
論語
孔子主張“恕”;予貢問:“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孔子主張“三知”;他認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終篇之語)
孔子思想,寓和諧於“恕”與“三知”之中。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人物簡表
孟子
《孟子》思想借鑑,重點在“性善”。
“性善”與否取決於自我追求。
第一章梁惠王章句
上篇
下篇
第二章公孫丑章句
上篇
下篇
第三章滕文公章句
上篇
下篇
第四章離婁章句
上篇
下篇
第五章萬章章句
上篇
下篇
第六章告子章句
上篇
下篇
第七章盡心章句
上篇
下篇
孟心掇英
附:四書原文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