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江

四川南江

南江縣位於中國四川省東北邊緣川陝相連的地方,毗鄰陝西漢中市和廣元旺蒼縣。南江素有中國南江黃羊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富硒茶之鄉的美譽。南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轄48個鄉鎮、522個村、86個社區,幅員面積3383平方公里,總人口70.36萬人,有耕地42.35萬畝。

南江歷史

南江古屬巴國之地,漢為益州之境。古屬巴國,後為集周,先秦、西漢就有政區建置,公元525年立縣,迄今已有1480多年的歷史。

南北朝時期的梁普通六年(525)立縣,到1985年,已有1460年的歷史。其間,從元至元二十年(1283)至明正德十一年(1516)的233年中,難江曾併入化城縣(今巴中縣)。明正德十一年復立縣後,迄今亦469年。南北朝至唐,難江曾州、郡、縣並立,也曾與陝西的漢中合治為漢川郡。

南江最初名難江縣,取“江水難涉”之義名之。明正德復立縣時,以南江河古名南屯河,乃以“南”易“難”稱為南江縣。

縣域的大小,歷代因革不同。初立的難江縣大抵即今南江縣的境域。以後的難江縣,大抵在今小河、大河區以北,米倉山以南的範圍內。盤道縣在今沙河、下兩區範圍。長池縣在今長赤區範圍。大牟縣在今正直區及巴中、旺蒼部分區域。平桑縣在今小河及沙河部分鄉範圍之中。明正德復置南江縣以後,境域至今大體無變化,只是民國後期和解放初年,在調整和處理與鄰縣的邊界、“飛地”中,略有出入和增省。

縣以下政區,宋元豐八年(1085)縣內劃為五鄉、一鎮(塗輪鎮)。清末,全縣劃為三鄉五十一場。民國時期,全縣劃為3(5)區18(20)鄉。

縣情簡介

南江位於四川東北邊緣,毗鄰陝西漢中市和廣元旺蒼縣,距成都463公里、西安432公里、重慶520公里。南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常年降水量1200mm,年平均氣溫16.2攝氏度,無霜期259天。轄48個鄉鎮、522個村、86個社區,幅員面積3383平方公里,總人口70.36萬人,有耕地42.35萬畝。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國地震重災縣、全省擴權強縣試點縣、時代先鋒王瑛生前工作縣。

南江是一片紅色土地。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之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戰鬥兩年多,有2.2萬名南江兒女參加紅軍,1.6萬多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紅四門、禹王宮、將軍石和巴山游擊隊舊居等革命遺址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南江是一座資源寶庫。物華天寶,資源富集,素有大巴山“百寶箱”之美譽。有野生動物195種,其中有金貓、雲豹、金錢豹、黑熊、紅腹角雉、穿山甲、大鯢等國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1種,省級保護動物17種。有野生植物2000多種,稀世獨有的巴山水青槓,被譽為“植物活化石”,其它還有紅豆杉、鵝掌楸、娑羅樹、連香樹、銀杏等珍稀植物46種。煤、鐵、霞石、花崗石、石油、天然氣、鈾礦等礦產資源50餘種,非金屬礦及稀有金屬等門類齊全。霞石儲量1500萬噸居亞洲第一,被專家譽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石墨礦、煤炭、白雲石、大理石、花崗石、鉀長石、透輝透閃石、石英、石膏、金礦儲量也十分豐富。盛產金銀花、天麻、杜仲、黃柏等2300多種,南江黃羊、金銀花、山核桃、富硒茶等特色產業基地初具規模,長赤牌翡翠米等9個農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雲頂茗蘭等5個農產品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是中國南江黃羊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富硒茶之鄉。

南江是一處生態家園。全縣森林覆蓋率62.2%,綠化率98.5%;有830平方公里原生態旅遊景區、41萬畝原始森林、3萬畝冰川時期“活化石”巴山水青岡和2462畝皇柏林,被譽為“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山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 擁有光霧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個“國”字品牌的風景名勝區,是中國生態旅遊大縣、中國最具原生態旅遊資源大縣、中國紅葉之鄉、中國楹聯文化大縣、中國綠色名縣。大壩林區被中外專家稱為“四川盆地北緣山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大小蘭溝自然保護區以“珍稀物種種植資源基因庫”享譽中外,2002年被列為中德合作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保護項目。

南江是一個國定貧困縣。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92元,分別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低1408元、70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5元,分別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低 7955元、 4955元。全縣還有貧困人口6.25萬戶23.76萬人,分別占農業戶數和農業人口的37.9%、40%。

南江是全國地震重災縣。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和餘震影響,全縣48個鄉鎮全面受災,受災人口達44.5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4.87億元,被國務確定為全國地震重災縣之一。

交通情況

縣境內現有省道成(都)南(江)公路S101線(南端進出口沙河至南江段、北端進出口南江至台上段)縱貫南北,南下經巴州可達成都、北上可至漢中、西安,與省道廣(元)開(江)公路S202線(樂壩至元潭段)相接於沙河,西抵廣元,東到達州,呈“T”形狀,目前南北進出口和西端進出口通道全部達到山重二級水泥砼路面標準,縣城的東部出口馬(躍溪)平(溪)路及縣內環線下(兩)關(路)路、野(羊溪)正(直)路分別達到了山重三、四級油路。

沙南路山重二級線路,全長28.4公里,二南路全長79.8公里,均為省道成南路S101線的重要部分,且為我省規劃的一條戰備公路,現已全部改造並鋪裝成水泥砼路面。

全縣擁有省道3條(二南[南江-陝西南鄭]路,沙[河]南[江]路,巴[州]-樂[壩]路),建成二級水泥路面180公里,三級以上油路68公里,13個區(鎮)道路全部達到三級路以上標準。普(濟)樂(壩)鐵路貫通。

樂(壩)巴(中)鐵路、廣(元—)巴(中)高速公路正在建修中。

機構職能

黨群工作部門

·縣委辦·人大辦·政協辦·人武部·紀委·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統戰部·老乾局·直工委·黨校·團縣委·縣婦聯·縣總工會·科協

政府工作部門

·發改委·農辦·科技局·旅遊局·民政局·教育局·農業局·國土資源局·審計局·人事局·勞動局·安監局·環保局·監察局·計生委·廣電局·藥監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統計局·質監局·規劃和建設局·檔案局·招商局·司法局·農機局·畜牧局·扶貧辦·林業局·氣象局·供銷社·糧食局·物價局·交通局·鄉企局·文體辦·民眾工作局·城管局·水利局·公安局·經商委·殘聯·衛生局·財政局·畜牧局

轄區劃分

南江縣轄11個鎮、37個鄉:南江鎮、沙河鎮、樂壩鎮、長赤鎮、正直鎮、大河鎮、桃園鎮、東榆鎮、下兩鎮、趕場鎮、楊壩鎮、赤溪鄉、燕山鄉、八廟鄉、高塔鄉、團結鄉、紅光鄉、傅家鄉、紅四鄉、天池鄉、侯家鄉、雙桂鄉、鳳儀鄉、朱公鄉、黑潭鄉、和平鄉、雙流鄉、元潭鄉、高橋鄉、平崗鄉、仁和鄉、石灘鄉、關門鄉、興馬鄉、北極鄉、關路鄉、關由鄉、紅岩鄉、橋亭鄉、貴民鄉、沙壩鄉、柳灣鄉、匯灘鄉、上兩鄉、關壩鄉、寨坡鄉、坪河鄉、流壩鄉。

特色產業

核桃

核桃又名胡桃,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核桃科,核桃屬,在我縣分布四大類,即核桃、鐵核桃、野核桃、核桃楸。廣泛分布於海拔400——1800米地段,是耐乾旱脊薄忌水漬高溫理想的中山地區經濟樹種。我縣位於米倉山南麓,東與通江、南與巴中、西南與旺蒼、北與陝西南鄭相領,北緯31°50''—32°45'',東經106°27''——107°10''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幅員面積341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7%,海拔370——2508米,山脊陡峭狹長,溝谷切割強烈,荒山、荒地、坡耕地分布面積十分廣闊,土壤以紫色土、黃壤、黃棕壤為主,氣候濕潤,土壤乾燥,年均氣溫16.2℃,無霜期259天,年均積溫5096℃,年均降雨量1161mm,年日照1570小時,相對濕度64——79%。適合核桃生長並能達到豐產、穩產、優質面積達2萬公頃,是發展核桃的最理想區域。

南江引進核桃初起漢代至今長達一千餘年歷史,到七十年代已初具規模,並已馳名省內外,達到外銷400——600噸的能力;目前已形成掛果80萬株,約5萬畝,產量150萬公斤,產值750萬元的核桃大縣,特別是“九五”期間新植良種核桃3萬畝和低產林改造(核桃病蟲綜合防治)2萬畝,增大了科技含量,提高了效益,增強了農民種植信心;去冬今春,縣委決定把核桃發展作為我縣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並經人大討論通過了《核桃發展與保護管理辦法》,形成了地方法規;對各類投入、經營管理、科研科普、種子種苗、商貿流通、招商引資、加工生產等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確保2001——2003年新植優質核桃7萬畝,形成豐產優質核桃基地10萬畝。,到2010年總產1000萬公斤,總產值1.3億元(含加工產值),創利稅400萬元的核桃基地縣,加之林農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生產、管理經驗為核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初步形成了“南江核桃”的名星優勢。

近年來在省林業廳、林科院、川農大的幫助下,基本完成本縣的核桃良種選育工作,98年選育經鑑定:我縣國家級優良單株6株,99年選育經省鑑定初步確定我縣優良單株17株(待國家鑑定),占全省優良單株的2/3;並派出了大量科技人員赴主產區雲南、陝西、河南、新疆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並引進以美國黑核桃、新疆串子核桃、河南露仁核桃、雲南大泡核桃、陝西紙殼核桃等系列優良品種,建立了良種采穗圃150畝,並進行了雜交和對比試驗,建立了品種改良園100畝,以隨時改良品種適應市場需求;採取以芽苗砧嫁接為主的嫁接技術建立良種苗木培育基地200畝;與此同時還進行歷時五年的核桃低改及病蟲綜合防治實驗取得了良好的科技成果,並結合高位換種、集約經營對原有核桃林(樹)進行低質低產林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核桃豐產優質培育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我國人口眾多,目前人均擁有核桃0.38公斤,僅占世界人均擁有量1.78公斤的21%,而核桃的生產經營、保管貯運、加工生產極易,市場對乾(鮮)核桃仁、禮品核桃、核桃保健飲料、蜜餞、核桃糖等需求量極大,加之核桃外貿需求量大,僅5年來,年均核桃外貿出口量為560噸,加之個體販運,年年脫銷,價格一漲再漲,是典型的供方市場,也是交通不便、又遠離大、中城市的山區縣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我縣屬老、邊、窮國定貧困山區縣,無論是人才、資金、能源,都嚴重缺乏;必須引進技術管理人才和資金,方能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為此,必須加大下列科技、資金等項目引進:

1、引進科技人才、爭取科研經費在我縣進行品種選優、良種選育,建立良種采穗圃、品種改良園、對比試驗園、良種種苗基地,最終培育出經國家鑑定的南江核桃優良品種,創“南江核桃”品牌。

2、引進高科技人才進行核桃精深加工科研,指導企業生產,提高科技含量,占領市場,增強效益。

3、引進外資、爭取國家投入在南江大規模、高規格、高質量、高效益的核桃商品生產基地,加工商貿流通基地,建立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爭創國家命名的“核桃縣”。

4、招商引資、廣泛吸取社會資金投入,實行優惠政策,全方位開發土地資源和引導個體工商業戶生產、經營、銷售、販運等緊密的行銷網路。

金銀花

南江金銀花歷史悠久。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南江金銀花就享譽全國。八一年五月,南江被定為全國金銀花生產基地縣。

南江金銀花資源豐富,有8大類32個品種,主產于海拔800-1400米的巴山深處,產品天然、氣味芬芳,具有無污染、無農殘、無公害等特點, 具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養顏益壽之功效,乃保健飲用之佳品。

金銀花作為常用中藥材,主治風熱感冒、溫病發熱、咽喉腫痛、熱毒血痢、癰瘡腫毒、丹毒、肝炎、關節炎等多種病症。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其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抗炎及解熱、保肝、降血脂作用等。有人還發現金銀花對愛滋病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金銀花也是傳統的夏季飲品 “主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

翡翠米

長赤翡翠米是四川省南江縣特的優質稻精加工而成的“綠色大米”。

該米的特點是:無污染、營養豐富,飯粒光亮油潤、口感柔韌、略帶糯性。“長赤”牌翡翠米曾出口法國、古巴,並長期暢銷於成都、攀枝花、甘南等地區,在周邊市場更已成為人們的首選品牌,在巴中地區被唯一的三星級賓館——“江北賓館”指定為專用大米。其以“綠色特性、優良品質”連續榮獲“97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銀獎”、“四川98用戶滿意產品”稱號、“99四川省名優特新產品博覽會銀獎”。已獲得AA“綠色食品”標誌。

長赤翡翠米所用稻穀僅產於四川省南江縣長赤區。該區位於大巴山脈米倉山南麓。這裡山清水秀、風光秀美,森林覆蓋率達42%,平均海拔800——1000米,日照充足,生態條件獨特,是傳統的稻穀主產區,被譽為“南江米糧倉”。在稻穀生產過程中,因地制宜,大量施用“農家肥”。長期以來當地政府,始終注重生態與環境保護,在種植業中,倡導保持傳統耕作方式,發展“稻田養魚”,明令禁止銷售使用高殘毒農藥,大力推廣生物技術防蟲治病,使種植業與生態環境形成了良性互動。目前,該區已列為“巴中地區綠色優質稻基地”。

雲頂茶

雲頂綠茶產於四川南江縣國營元頂子茶場,地處海拔1200米的雲頂山上。茶樹品種選用省級優良品種南江大葉茶。茶園森林環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間蘭蕙怒放,淡霧芬芳,茶葉富含硒,無公害。科學和管理、先進的技術、雄厚的經濟實力,加之得天獨厚的宜茶環境,孕育出茶中佳品——“雲頂”茶。

“雲頂茗蘭”系“雲頂”系列名茶之極品,原料考究,製作精細,外形扁直光滑,色澤黃綠光亮,香氣鮮嫩、清香持久,滋味鮮甘醇厚,湯色碧綠明亮,葉底嫩黃成朵如蘭。選用清明前後的肥壯嫩芽精製而成。

“雲頂綠茶”系“雲頂”系列名茶之珍品,原料考究,製作精度細,色澤翠綠,條索緊細多毫,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醇甘,香氣鮮嫩高雅,葉底細嫩明亮、完整成朵。採制於清明前後。

“雲頂”牌系列綠茶具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名茶特點,清熱解暑、健胃、減肥、強身、怡神之作用。外形之秀麗,嫩綠油潤。置入杯中,芽葉綻放,香高持久,湯色清綠明亮,滋味鮮醇回甘,品綴之餘,甘芳悠長。

“雲頂茗蘭”、“雲頂綠茶”曾雙獲中國西部五省一市“陸羽杯”、省“甘露杯”金獎,首屆、第二屆中國農業部博覽會金獎。2000年5月在國際(成都)茶博覽會上雙獲銀獎,2001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AA級綠色食品。

南江黃羊

南江黃羊是四川銅羊和含努比羊基因的雜種公羊,與當地母山羊及引入的金堂黑母羊進行複雜育成雜交,經過長期的選育而成的肉用型山羊品種,產於四川省南江縣。南江黃羊由四川省南江縣畜牧局等7個單位聯合培育,1995年10月13日經過南江黃羊新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996年11月14日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羊品種審定委員會實地複審,1998年4月17日被農業部批准正式命名。南江黃羊不僅具有性成熟早、生長發育快、繁殖力高、產肉性能好、適應性強、耐粗飼、遺傳性穩定的特點,而且肉質細嫩、適口性好、板皮品質優。南江黃羊適宜於在農區、山區飼養。

一、外貌特徵

南江黃羊被毛黃色,毛短而富有光澤,面部毛色黃黑,鼻樑兩側有一對稱的淺色條紋,公羊頸部及前胸著生黑黃色粗長被毛,自枕部沿背脊有一條黑色毛帶,十字部後漸淺;頭大適中,耳大長直或微垂,鼻微拱,有角或無角;體軀略呈圓桶形,頸長度適中,前胸深廣、肋骨開張,背腰平直,四肢粗壯。

二、生產性能

南江黃羊成年公羊體重50~70千克,母羊34~50千克。公、母羔平均初生重為2.28千克,2月齡體重公羔為9~13.5千克,母羔為8~11.5千克。

南江黃羊初生至2月齡日增重公羔為120~180克,母羔為100~150克;至6月齡日增重公羔為85~150克,母羔為60~110克;至周歲日增重公羔為35~80克,母羔為21~36克。南江黃羊8月齡羯羊平均胴體重為10.78千克,周歲羯羊平均胴體重15千克,屠宰率為49%,淨肉率38%。

南江黃羊性成熟早,3~5月齡初次發情,母羊6~8月齡體重達25千克開始配種,公羊12~18月齡體重達35千克參加配種。成年母羊四季發情,發情周期平均為19.5天,妊娠期148天,產羔率200%左右。

旅遊景區

光霧仙山

春賞山花,夏看山水,秋觀紅葉,冬覽冰掛。

南江光霧山地質公園地處川陝交界處的四川南江境內北部,東臨達州、西抵廣元、南接巴中、北連漢中。公園距南江縣城70公里,北距陝西漢中60公里,主峰海拔2500米,處於成都、重慶、西安三個特大城市的“金三角”地帶,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公園由桃園、大壩和十八月潭三個相對獨立的景區組成,景區之間有公路相通,交通較為便捷。氣勢雄偉遼闊,地形複雜,峰巒迭嶂,峰林俊美,洞穴幽深,山泉密布,雲蒸霧繞,林海浩蕩,勝景眾多。古珍稀動植物為國內名山之首,1993年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風景名勝區。2004年元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南江光霧山地質公園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形成了許多典型的以地貌形態為主體的地質遺蹟景觀資源,成為解讀光霧山地質公園甚至是川東北山地地區地質演化和揭開米倉山形成之謎的金鑰匙。在這些遺留下來的珍稀的地質遺蹟中,以石林、峰叢、峽谷等地貌遺蹟為主要代表,被列為光霧山地質公園的主要保護對象。是自然與人文和諧共存的省級地質公園。

光霧山是一方神奇秀麗的自然山水。它以秀麗奇特的群峰為代表,蒼翠茂密的森林植被為基調,集秀峰怪石、峭壁幽谷、溪流瀑潭、原始山林為一體,可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谷幽”、“水秀”、“山綠”五絕。光霧山風景名勝區有桃園、大壩、大江口、神門、小巫峽五大景區,主要景觀360多處。景區內景色秀麗,步移景換,奇峰林立,溝壕縱橫,谷幽峽,瀑布珠連,古木參天,紅葉千里。著名詩人高平有詩稱讚:“九寨看水,光霧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

中國風景名勝專家錢振越先生前來考察時深有感觸地說:“光霧山是中國的一大國寶,既有武陵園的怪又有青城的幽”。

小巫峽

巫峽位於川陝交界的南江縣明江上游,左靠光霧山,右鄰通江諾水河、上承貴民神門、下接斷渠風景區,景區方圓5里,沿明江南北延伸,距南江縣城僅20公里。小巫峽景色以“十怪三絕”獨具特色。景區萬丈峽谷一刀切,天開一線。石門欲磕,勢如沖天,雄偉壯觀之極;峽壁蒼枝倒掛,勁乾橫空,千年藤蔓,盤根錯節,或寄於壁縫,或牽著險石。時有獼猴攜崽攀援呼嘯其間。有“望鄉台”、“閻王碥”、“手爬岩”、“奈何橋”等奇石險景。

深水處屹立著一叢叢千姿百態的“菊花石”。菊花石青底白花,瓣萼斑斑,豎陳斜倚,乃是製作石山和文房飾品的奇珍異寶。五彩洞懸於半壁之上,洞內姿態奇異的鐘乳琳琅滿目,千奇百怪,任你馳騁想像,品察揣摸。洞深千丈,洞中水聲嘩嘩,暗河就在你腳下流淌,呼喚人們去探奇開發。峽內的“洋魚洞”碧水微涌,鱗甲閃爍,舉手可漁。洋魚味美,席上珍品,若得一餐,實乃口福非淺。

更奇的還有小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特,峭壁如畫;峽底怪石嶙峋,蜂房水渦,碧水似玉,甘甜可口;峽間層林疊翠,獼猴飛鼠,蹦來蹦去;還有青獅崖前“白象”飲水,猴子岩上“金猴”望山、雙龜迎龍、詩仙觀景等80餘處主要景點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景區內步移景換,妙趣橫生。春夏秋冬,景色各異,巴山民俗,村風獨具,隧道漂游,驚險剌激之極。

皇柏林

皇柏林在南江縣城西南二十公里的東榆鋪古米倉道約一百三十華里沿線。現位於巴南二級標美水泥公路的兩旁,歷代屬國有。現有胸徑一尺以上的古柏二千八百零餘株,最高的達五十多米,最大的胸徑為二米多,胸徑一尺以下的幼樹甚多,森林資源二類活立木蓄積量為一萬一千五百五十一立方米。特別是沙河鎮洛坪村一株死樹高三十二米,胸徑一點二米,切片數年輪為五百二十五歲。樹勢千姿百態,登高遠眺,宛如青龍在雲霧中翻舞。深入其境,實有“寒煙散空香霏屑,千樹萬樹江頭列,繁靶芽葉青簇天,夏不畏日冬無雪,頭角摧裂蹲羆熊,枝幹偃蹇森銅鐵”之美況。民眾根據樹勢取了不少的名字如“皇柏王”、“公母柏”等,並流傳著眾多美妙的神話和民間故事。一九三三年紅軍來南江,經皇柏林進軍巴中、旺蒼、廣元,曾在林中屯兵,乘敵不備,在共花碥、八廟一戰中,殲敵三個主力團,這就是有名的黃花碥戰鬥。徐向前、他先今念、王樹聲、李德生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經過林中,現在林中石岩上還留有大量的紅軍石刻標語,真實地記載著當時的方針政策。

南江皇柏林起於何代,無文字碑記可考。據道光七年版《南江縣誌》記載:“去縣城東榆鋪沿河古柏,疏密相間,直百餘里,高處憑眺,恍如青龍掩映,高低蜿蜓。土人云明邑令揚某植樹以護以每項,有使大小齧堤,以保民地,亦甘棠之遺愛耶,惜無碑記可考。”又民國十一年之《南江縣誌》載:“從離城二十里的鎮江廟起到下兩河口止,共一百四十里,其林疏密相間,老乾參天,大至數十圍,多至四千餘株,登高憑眺,恍如青龍。”自秦漢以來已開始重農桑、號植樹、興商業、劈道路、流通商品,各州縣間通大道,道路上有“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之設。兩旁植松柏,謂之林蔭樹,而貫穿皇柏林之古道自古以來就是川陝米倉驛道。沿途有五里一店,十里一鋪,這些地名沿用至今。現存最完整地段道旁古柏,株行距相等,人工栽培的良跡相當明顯,其餘為飛籽成林。民眾廣為流傳的皇柏林是三國名將張飛所植,明縣令楊某植樹,民眾中鮮為人知。據史實,張飛過南江,取巴中,後鎮守閬中為太守令(公元214年——227年)。為了向諸葛亮稟報軍政事務,呈送公文,當時戰爭頻繁,道路崎嶇,往往誤事。為了便於往來,整治道路,植樹標道,以後經歷代補植而成。

據《明產錄》載:“樹木始分權屬,不論官司公款私樹,凡亂伐者,均以盜竊罪,當時,樹權分官司樹(國有)私樹(個人所有),官司樹均系皇家所有,楊縣令在當時可觀動員過民眾補植,並呈案上峰,後有部令永遠保護,禁止砍伐,故名曰“皇柏”,亦曰“禁柏”。皇柏林年代久遠,生長繁茂,對柏林生態環境的研究有著重發的科學價值。歷代均屬國有,各朝縣令都派專人看守,具冊交接,明令規定:損一枝須報縣,損一株須報省,盜伐一侏按律治罪。新中國庭生後,設立了皇柏林管理所,加強管理,連年補植。近年來,省林業廳撥專款新建宮殿式建築一幢,還有石刻碑林,石梯小道,並增設了古柏保護措施,以便遊人觀光賞玩。”

斷渠公園

南江斷渠,根據出土的生物化石考證,系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侏羅紀晚期四川造山運動時形成的曠世奇觀,斷渠三面環水,背靠龍山。長達十餘里的前、中、後三條渠谷,全部掩映在一片茫茫林海之中,其間,渠谷縱橫交錯,渠洞相連,怪石倚迭,擬人獎物,似禽如獸,鬼斧神工千姿百態,藤蘿蘞址。身臨其境,石的海洋宛若雕塑群。這裡既有原始人曾經茹毛飲血,穴居野外的洞穴和磨石制工具的作坊遺址,又是二戰時期紅軍傷病員的休息養療這地,它更是歷代南江人民用來躲避匪患、防禦侵擾,藏身隱居的石頭城。

70年代末80年代初,斷渠陸續發現了原始人的礪石場和生物化石,同時還出土了一大批石鋤、石斧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陶片。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認為:“大巴山是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結合部,斷渠的化石對中國人類的發展,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更證實了南江古人類曾在這裡繁衍生息的歷史。再則從出土的眾多石器的陶器就證明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群就聚居於此,為適應地理氣候的變化由第一台階斷渠,退居到後山第二台階陽八台高地。四川省考古工作隊又在陽八台發掘出土數百件新石器及陶片,更顯示出斷渠的時代之久遠。經過世代人類的居住和改造,斷渠石頭城已經獨具規模。在保存較完好的中渠內,處處都可以看到古人曾經聚居生活過的痕跡。岩石間、洞穴里、低洼處、石壁下……凡是可以遮風避雨,搭棚棲身的地方,到處可以看見當年古人生活居住留下的寨牆和石刻字跡。諸如“廖廣順寓此”,“長嶺四大房占”;“地主劉大壽”,“福興硐”等等。

斷渠人為防禦外敵侵擾,大興土木;修建寨堡防禦兵災匪患,如“四方寨”,“三春寨”(傳說北宋初---鄭子明被趙匡胤殺害後,其妻陶三春多為避難而投靠義第集州刺史高懷德,陶在此練兵自衛,並在斷渠築牆壘寨、操兵馬、輔助高治理集州),“紅軍寨”(一九三三年部分紅軍在空山壩大捷,川軍狼狽逃竄時,紅軍醫護傷員衝出截擊,神兵天降,創造了醫護人員打勝仗的奇特戰例)。等數座山寨和數十道牆寨。這些山寨選址巧妙,寨門設計得當,充分利用了渠內的險要地形和地下洞穴,寨上寬闊險要,寨下暗洞毗連,白天在寨外活動生活,夜晚或有特殊情況時則入寨下洞安歇或隱藏。有些寨子四周皆是懸崖峭壁,只有一條險道能入寨中,具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中渠渠首有兩道前寨門,形成了寨中有寨,層層設防,步步為營,易守難攻之勢。中渠的腹心地帶,即腹心地帶,即“三春寨”旁,有一塊寬約數百平方米的大草坪,它東連“三春寨”寨門,其餘三方用石條壘成寨牆,並建造三座石門,通向其它山寨。據考當時此地是斷渠人聚眾議事和操練兵馬的政治、軍事與文化活動中心。

渠內有大石蓬蓋如拱廳。清嘉慶年間,白蓮教攻進南江城燒毀了縣衙,知用勁裘良駿曾利用這一天然石洞作為審理案件的地方,故該處有大衙門之稱,可惜文革中已被採用石者所毀。因此,斷渠人在人類歷史上是否真正設立縣衙,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一九九五年,將斷渠僻為旅遊勝地,並建立公園,使之成為供人們觀光旅遊、休息、養療、文化娛樂和進行教學考察與革命傳統教育的宗合性文化樂城。經過近三年興建,園林初具規模。石徑四環,園中四渠縱橫,亭廊多姿,飛閣流舟招引人流。斷渠八面玲瓏大景規模恢宏,鍾靈毓秀。南門雄風展示了一代巴山人的雄偉氣魄;石海洞鄉留下了古巴人的生活奇蹟;東皋探奇寄寓了百態千姿靈石之趣;西樓玩月待你去把酒凌虛對月高歌;鴻蒙幽情揭示悠悠歲月的人間情愫;松濤流韻策使你靜聽無窮無籟大工業自然的呼聲;琉漓泛舟,可使你漫遊雲天,淨化心性;信步基間,使你留連忘返。斷渠奇觀乃鬼斧神工天造之物,古蹟尤存,現景又生,古今風物融為一體,真是旅遊的好去處。

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

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的南江縣北部,地處秦巴山區(秦嶺—大巴山)的米倉山南麓。東、北與陝西省南鄭縣相鄰,南抵南江縣沙壩鄉、關壩鄉、寨坡鄉和楊壩鎮,西靠廣元市旺蒼縣,並同光霧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相輝映。北距漢中市約70公里(經鐵爐壩山門),南距巴中市約136公里(經陳家山),西距廣元市約216公里(經陳家山),面積40155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7.3%,被稱之為天然氧吧。該公園建於1995年,2002年12月被批准為國家級。古有“巴西外戶,蜀北岩疆”之稱,今有西部生態旅遊新亮點、川陝鄂渝森林旅遊“金三角”之譽。

園內山奇水秀,環境優美,風光迷人。地層古老,地貌奇特,地域廣闊,森林浩翰,紅葉奇絕,山體靈秀,天象多彩,自然景觀富集,人文底蘊深厚。春賞山花,夏看山水,秋觀紅葉,冬詠霧凇。由牟陽城、十八月潭、萬字山三個景區,88個景點組成,其中自然景觀74個、人文景觀14個。牟陽城景區林海茫茫,賞萬頃紅葉,觀珍稀植物;空中飛渡連理峰,水上漂流焦家河,大觀川北峨嵋香爐山;訪紅軍故里,游米倉古道,尋三國文化。十八月潭景區水體富集,瀑潭迭翠,彩虹飛升;光霧山戲百態流嵐,九角山與長天共色,堪稱“百里畫廊”。萬字山景區原始古樸,溝壑萬千,游石林溝,鑽螺螄谷,喊雨亭喊雨,萬景樓覽勝;寒溪河畔思韓信,將軍石上聽濤聲。米倉山紅葉甲天下,十八月潭瀑布賽九寨。公園包融黃山之美、武陵之怪、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雄,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