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桂

四季桂

四季桂,別名:月月桂,拉丁文名: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木犀科、木犀屬植物,桂花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常見的有開黃花的“金桂”、開白色花的“銀桂”,開橙色花的“丹桂”等品種,它們都只能在秋天開花一次。新湧現出來的“四季桂”,成為桂花家族中一名後起之秀。它打破一般桂花品種一年只開花一次的常規,每年可分別於2月、5月、8月和11月綻花4次,通常每季花期約有20多天。所開的花兒密集,花色黃白,在枝條中分布均勻,花香也較為持久。氣味馥郁,令人感覺良好,可供作泡茶和糕餅的香料用。四季桂是桂花的一個優良品種,四季開花,四季飄香。夏秋兩季芳香濃郁,春冬兩季微有香氣。四季栽培,即可美化環境,又可入藥。其根燉肉服,還能治虛火牙痛、喉痛。無論是陽台、庭院均可栽培。

基本信息

簡介

四季桂

四季桂(學名:Osmanthusfragrans,英文別稱“sweetolive”)四季桂
,又名月桂、木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

形,葉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秋季開花,花簇生於葉腋,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極芳香;核果成熟後為紫黑色。花朵顏色稍白,或淡黃,香氣較淡,葉片薄。是木樨屬桂花的變種。與其他品種最大的差別就是它長年開花,即一年四季都會開花,故而也有很多人將四季桂稱為月月桂,但是其花香也是眾多桂花中最淡的,幾乎聞不到花香味。四季桂品種分為月月桂、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和天香台閣。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狀,高可達12米,樹皮黑褐色。小枝圓柱形,具縱向細條紋,四季桂[2]
幼嫩部分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葉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5-12厘米,寬1.8-3.2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細波狀,革質,上面暗綠色,下面稍淡,兩面無毛,羽狀脈,中脈及側脈兩面凸起,側脈每邊10-12條,末端近葉緣處弧形連結,細脈網結,兩面多少明顯,呈蜂窠狀;葉柄長0.7-1厘米,鮮時紫紅色,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腹面具槽。花為雌雄異株。

四季桂四季桂

傘形花序腋生,1-3個成簇狀或短總狀排列,開花前由4枚互動對生的總苞片所包裹,呈球

形;總苞片近圓形,外面無毛,內面被絹毛,總梗長達7毫米,略被微柔毛或近無毛。雄花:每一傘形花序有花5朵;花小,黃綠色,花梗長約2毫米,被疏柔毛,花被筒短,外面密被疏柔毛,花被裂片4,寬倒卵圓形或近圓形,兩面被貼生柔毛;能育雄蕊通常12,排成三輪,第一輪花絲無腺體,一第二、三輪花絲中部有一對無柄的腎形腺體,花葯橢圓形,2室,室內向;子房不育。雌花:通常有退化雄蕊4,與花被片互生,花絲頂端有成對無柄的腺體,其間延伸有一披針形舌狀體;子房1室,花柱短,柱頭稍增大,鈍三棱形。果卵珠形,熟時暗紫色。花期3-5月,果期6-9月。

常綠灌木,花黃白色或淡白色,一年開花數次,但仍以秋季為主。植株較小,以灌木為主。

生長習性

四季桂,弱陽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不耐嚴寒。喜光,四季桂
也耐蔭,在幼苗時要有一定的遮蔭度。對土壤要求不高,喜地勢高燥、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尤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最為適宜。不耐乾旱瘠薄土壤,忌鹽鹼土和澇漬地,栽植於排水不良的過濕地,會造成生長不良、根系腐爛、葉片脫落,最終導致全株死亡。

地理分布

編輯原產地中海一帶,我國浙江、江蘇、福建、台灣、四川及雲南等省有引種栽培

四季桂四季桂

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陽、十堰)

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東莞、惠州、汕頭、台北、柳州、桂平、箇舊)

主要價值

工業價值

葉和果含芳香油,葉含油0.3-0.5%,但亦有高達1-3%,果含油約1%,芳香油的比重(15°C)0.910-0.944,折光率(20°C)1.460-1.477,鏇光度一4°40′一21°40主要成分是芳樟醇、丁香酚、香葉醇及按葉油素,用於食品及皂用香精;葉片可作調味香料或作罐頭矯味劑;種子含植物油約30%,油供工業用。[2]

觀賞價值

四季桂圖片欣賞(7張)桂花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常見的有開黃花的“金桂”、開白色花的“銀桂”,開橙色花的“丹桂”等品種,它們都只能在秋天開花一次。新湧現出來的“四季桂”,成為桂花家族中一名後起之秀。它打破一般桂花品種一年只開花一次的常規,每年可分別於2月、5月、8月和11月綻花4次,通常每季花期約有20多天。所開的花兒密集,花色黃白,在枝條中分布均勻,花香也較為持久。氣味馥郁,令

四季桂四季桂

人感覺良好,可供作泡茶和糕餅的香料用。四季桂是桂花的一個優良品種,四季開花,四季飄香。夏秋兩季芳香濃郁,春冬兩季微有香氣。

四季栽培,即可美化環境,又可入藥。其根燉肉服,治虛火牙痛、喉痛。無論是陽台、庭院均可栽培。
常植於園林內、道路兩側、草坪和院落等地,是機關、學校、軍隊、企事業單位、街道和家庭的最佳綠化樹種。由於它對二氧化疏、氟化氫等有害氣體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花木。它與山、石、亭、台、樓、閣相配,更顯端莊高雅、悅目怡情。它同時還是盆栽的上好材料,做成盆景後能觀形、石花、聞香,真是“一舉三得”。

除此之外,桂花材質硬、有光澤、紋理美麗,是雕刻的良材。
四季桂對氟化氫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有一定的抗性,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在公共場所或家居庭院種植,都能起到綠化、美化、香化和淨化的良好作用,故花卉園林專家都提倡推廣種植。

扦插繁育技術

桂花嫩枝扦插主要是靠誘生根原基形成不定根。扦插條在剪口處由於受到了創傷,在生長素及環境條件的誘導下,使細胞活躍起來,發生了細胞分裂,逐步形成愈傷組織,然後在愈傷組織內產生誘生根原基,從而形成不定根。

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此時新梢已停止生長,枝條含養分較多,分生組織能力也較強,同時溫度適宜,扦插後容易生根,應及時采穗。扦插過早枝條較嫩,易腐爛不易成活;過遲則氣溫漸低,當年只能產生癒合組織而不能生根,且易遭凍害。採集時間最好在晴天的早晨或陰天,乾旱天和雨天不能採集,枝條採集後要及時放置於陰涼處攤開,澆灑少量的水。經試驗比較可知,上午插比下午好,季比秋季好。

插穗的採集與處理
選擇品種優良、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株采穗,剪取樹冠外圍上部當年生半木質化的嫩枝作為插穗。插穗處理時要將其剪成2~3cm,頂端保留1~2個葉片。穗條上端剪成平口,基

四季桂四季桂

部削成斜面,斜面要光滑,以利扦插和癒合生根。穗條用0.1%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浸泡10min消毒。然後將基部浸入50mg/kg萘乙酸或100mg/kg的ABT生根粉1號溶液中,1h後取出扦插,或用200mg/kg萘乙酸浸10min後扦插。

扦插後的管理
噴水與遮蔭。扦插完畢後及時澆水覆蓋薄膜和防曬網或草簾。發現薄膜內無水珠且床面乾燥、表土呈灰白色時,應及時噴水保濕,澆水要澆透,但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土壤板結,滋生細菌,致使插條腐爛。插後每隔5~6d掀開薄膜補充水分,並結合噴施0.1%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

噴藥與施肥。隔7d噴灑2000倍多菌靈溶液1次,以防止插穗感染細菌而造成皮層腐爛。要經常保持圃地的通透性,防止插穗幼根因缺氧引起腐爛;下雨後及時鬆土,保證土壤疏鬆透氣,利於生根,但注意不要碰到插條。每隔10d噴施0.2%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溶液1次,以促進插穗根系和新梢生長。

栽培技術

栽培條件

四季桂適宜在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所種的土壤要求肥沃疏鬆、略帶酸性和排灌良好。四季桂較為耐旱耐寒,其生長適溫為20—30℃,冬季如無特大寒潮,一般都可露地越冬。

技術方法

通常可採用扦插、壓條或播種方法繁殖。若在花壇或園林配景,其株高可四季桂[3]
達2—3米。如果用於家庭盆栽則可矮化在1米以下。它的樹幹分枝較多,葉片較細,其幼苗經長到一年之後便可陸續開花,長到3年之後花量更大,甚有觀賞價值。在栽培管理中,要注意適當增施草木灰和骨粉等磷鉀肥,藉以增添花量和香味。並要注意防治葉斑病,炭疽病,扁刺蛾和蠟蚧蟲等病蟲為害,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發育,適時開花。
四季桂是桂花中的一個優良品種[4],它與其他桂花不同的是,一年四季均有花開。花初開時淡黃色,後變為白色,盛開時清香撲鼻。每一花序由12朵至20朵小花組成,花期為5天至7天。四季桂植株矮小,葉片大而常綠,比較適應家庭種植。養護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土壤配製:四季桂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一般用闊葉腐殖土60%,針葉腐殖土25%,河沙或細爐灰渣10%,摻5%發酵好的豬糞或雞糞配製即可。

2.光照:四季桂喜光,室內栽培應放在向陽通風的地方,每天光照保持在8小時至12小時。

3.溫度:四季桂喜溫暖,一般在18℃至25℃時生長良好,開花多而清香。桂花
如果低於15℃以下,則處半休眠狀態,開花較少。3℃至5℃可以過冬,但不能開花。

四季桂四季桂

4.濕度:蒔養四季桂既要保持盆土濕潤,又不可過澇。澆水時要見乾見濕,切忌積水,以免爛根或使葉片脫落。特別是在開花時水不宜過多,以免引起落蕾,影響開花。

5.施肥:四季桂喜肥,在發芽和孕蕾期間應多施些含磷、鉀的稀釋肥水,以使枝條及花蕾生長健壯,尤其是在開花前幾天,施些稀釋肥水,會使花大、色艷、香味濃。

6.防治蟲害:四季桂的主要害蟲有紅蜘蛛和桑白蚧,可選用農藥噴灑。

7.修剪,樹冠必須經不同程度的修剪,以保證水分代謝的平衡。
移植後用草繩或薄膜纏樹幹保濕,直到樹木成活,因桂花樹的表皮較薄,水分易通過表皮散失,這樣做一可以避免強光直射和乾熱風吹襲減少水分蒸發,二可以在新根長出前保護樹體內水分。5.大苗在移植後最好架以撐木固定,防止根部鬆動,栽植坑要大,下鋪墊河沙隔鹽鹼,好土回填,栽後還必須保證水分供應。

養護要點桂花樹由於適應性強,管理粗放,不需要特別的照料。其養護可以參照其它北方落葉喬木養護方法,但在日常養護中,還要注意一下幾點:

1.桂花樹在我區雖然適應性強,但在鹽鹼含量高和不易透水的土壤上生長不好,這種條件不僅影響成活率還易得黃化病。應通過更換好土、拉沙壓鹼方法改善,要挖大樹坑,下面鋪河沙以隔鹽鹼。

2.樹草需水矛盾,影響桂花樹生長。在景觀設計時,綠地內不僅栽了樹,還鋪種上草,在水分需求上就不同,桂花樹樹不耐水澇,每年進入8月後,要開始逐步控水便於越冬,但草坪草卻不可失水,否則要枯萎,但如果繼續澆水到10月份會使根頸部受凍害,由根頸向上30~40cm延伸呈長三角形,樹皮發黑乾死下陷。並會成為病菌害蟲入侵的入侵口。

注意事項

春天是綠化桂花樹種植的最佳時機,更是工程綠化養護及管理工作的決定時期。但是在春季種植綠化桂花樹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桂花樹進行修剪。修剪可美化樹型,均衡樹勢,改善環境,調節樹木通風透光和土壤養分的分配,調整植物群落之間的關係,防止自然災害,減少病蟲害,提高樹體生存活力,促進樹木茁壯生長。早春修剪是冬季修剪的補充延續,以調整樹勢為主,應儘量在樹木發芽之前進行。

(2)、對桂花樹及時栽植。土壤解凍後,應立即抓住大好時機,落實好苗源,做好各項前期準備,選擇品種規格相同的桂花樹實施栽植。栽植時要做到隨掘苗,隨運輸,隨栽種,隨澆灌,以提高樹木成活率。裸根苗木掘苗後應及時浸蘸泥漿護根,保證運輸過程中根部不致失水過多。苗木栽植後應加強養護管理,保證成活率。
病害防治

四季桂枯斑病
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葉尖端侵入,發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小點,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後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大斑,邊緣為深褐色。枯斑病發生在7至11月份,在環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全年可發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水傳播侵染。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發病。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後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病較重。
四季桂炭疽病

該病侵染桂花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措施: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栽植桂花;增施有機肥及鉀肥;栽植密度要適宜,以便通風透光,降低葉面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科學使用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1:2:200倍的波爾多液,以後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重病區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陽台栽培

陽台栽培。陽台栽培選用幼株最為適宜。高30~50厘米的幼株先將放花盆處鋪放一層4厘米厚的碎石子,又將花盆底部鑽幾個小孔(以便利水),再將花盆放在碎石上面。然後將花盆裡裝入細泥土,即栽培桂花苗株,栽苗後用細泥土覆蓋苗株樹根4~5厘米厚,又將泥土拍緊。最後(用清水)淋定根水將花盆泥土浸透。待苗株成活露出新芽時,撬開根部處的泥土,按每株施發酵後的油餅100克。3個月後,可按每株用碳銨100克對糞水500克淋一次,以後做到少施、勤施為宜。

植物文化

蟾宮折桂,也有一些傳說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榮桂記》所敘最詳。
江西廬陵周孟聲與其子學顏都是讀書人,在當地很有名氣。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內有棵大桂樹,枝葉繁榮,樹蔭可遮蓋二畝地面。

元末動亂中房屋被焚毀,樹也被燒死,樹枝被砍做燒柴,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幹。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樹幹竟發出新芽,不幾年,便又鬱鬱蔥蔥。有人說,此樹經火之後,外焦內枯,現發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說,草木無知,卻得風氣之先。當年寇準病故,人們為憑弔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筍,田氏兄弟鬧分家,其家的荊樹無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樹又復榮,可見周家又將復興。

不入,學顏之子仲方考中進士,人們就都認為此樹重榮是祥瑞了。祥瑞之說本出迷信,牽強附會的以自然現象解釋社會現象,毫無可取,但從老樹重榮中,亦可看到桂的頑強生命力。

漢晉以後,又有月中桂樹的傳說盛行,《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則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有一位吳剛因學仙術違規被罰在月宮砍桂,每砍一斧,桂樹的創傷就會立即癒合,因此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而始終砍不倒樹。關於月中桂樹的傳奇故事被古人演繹附會得五花八門,尤其以唐宋兩代為盛。月中桂樹又被命名娑羅樹、騫樹,月中桂樹的果實每年四五月後飄落人間,稱“月中桂子”。

反映了古人對月中桂樹的確深信不疑,文人學士每當中秋望月,吟詩作賦,都把月中桂樹、桂子作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樹的傳說,所以人們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輪”等。

在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場,每年秋闈大比剛好在八月,所以人們將科舉應試得中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紅樓夢》第九回中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以蟾宮折桂比喻科場得意,也表現出古代人民對月亮的美好嚮往。

唇形目百科(二)

唇形目(學名:Lamiales),也被稱為玄參目(學名:Scrophulariales),是一類雙子葉植物,有木本和草本,其中玄參科常含有生物鹼和甙類。

勒公氏馬先蒿
礫玄參
勞氏馬先蒿
藍花楹
連翹
連翹屬
流蘇樹屬
林氏馬先蒿
龍陵馬先蒿
療齒草屬
亮葉素馨
凌氏馬先蒿
鹿茸草屬
嶺南來江藤
來江藤屬
羅氏馬先蒿
洛氏彎管馬先蒿
拉氏馬先蒿
連葉馬先蒿
麗江馬先蒿
老鴉煙筒花
蠟子樹
藍花歐丁香
藍丁香
立氏大王馬先蒿
勒氏馬先蒿
洛氏大王馬先蒿
麗江連翹
連齒馬先蒿
鹿茸草
遼東丁香
拉不拉多馬先蒿
輪葉馬先蒿
棱萼母草
綠盔密穗馬先蒿
裂喙馬先蒿
李欖屬
兩頭毛
柳葉馬先蒿
雷丁馬先蒿
美穗草
毛泡桐
膜葉馬先蒿
母草
貓爪藤
毛麝香屬
毛丁香
毛紫丁香
毛木犀
美國紅梣
木犀欖屬
毛萼素馨
毛盔馬先蒿
毛蕊花屬

|鋪散峨眉馬先蒿
平壩馬先蒿
爬行馬先蒿
派氏馬先蒿
普氏馬先蒿
皮氏馬先蒿
帕蘭氏馬先蒿
鋪散馬先蒿
潘氏馬先蒿
泡桐屬
裴氏馬先蒿
球花馬先蒿
奇氏馬先蒿
曲毛母草
秦嶺梣
秦氏馬先蒿
曲莖馬先蒿
淺紅中國馬先蒿
全葉美麗馬先蒿
全裂馬先蒿
奇異連翹
翹喙馬先蒿
琴盔馬先蒿
臍草屬
全緣全葉馬先蒿
青海甘肅馬先蒿
全葉馬先蒿
疏裂馬先蒿
松林馬先蒿
山羅花馬先蒿
蓍草葉馬先蒿
三角葉馬先蒿
賽氏馬先蒿
少花馬先蒿
宿葉馬先蒿
穗花馬先蒿
碩大馬先蒿
四川馬先蒿
四棱草屬
疏花馬先蒿
雙生馬先蒿
深綠馬先蒿
石龍尾屬
雙子素馨
纖細通泉草
西藏素馨
小葉矮探春
銹鱗木犀欖
蝦子草屬
小唇馬先蒿
狹室馬先蒿
美麗桐屬
穆坪馬先蒿
玫瑰色蘚狀馬先蒿

四季桂
三色馬先蒿
司氏馬先蒿
鰓葉歐氏馬先蒿
四川丁香
素馨屬
台錢草屬
壇萼馬先蒿
台氏管花馬先蒿
凸額馬先蒿
壇花木犀
凸尖皺褶馬先蒿
唐古特輪葉馬先蒿
台灣泡桐
塔氏馬先蒿
團花馬先蒿
頭花馬先蒿
天目地黃
皺褶馬先蒿
帚狀馬先蒿
準噶爾馬先蒿
舟形馬先蒿
壯健馬先蒿
中國纖細馬先蒿
施氏馬先蒿
石龍尾
疏花木犀欖
素馨花
水澤馬先蒿
四川頭花馬先蒿
碩花馬先蒿
石山桂花
生駒氏馬先蒿
山西馬先蒿
碎米蕨葉馬先蒿
斯氏馬先蒿
史氏馬先蒿
三葉馬先蒿
三角齒馬先蒿
扭鏇馬先蒿
擬篦齒馬先蒿
擬紫堇馬先蒿
馬先蒿屬
謬氏馬先蒿
馬克遜馬先蒿
馬鞭草葉馬先蒿
邁氏馬先蒿
毛連翹
緬甸潘氏馬先蒿
毛葉返顧馬先蒿
蒙氏馬先蒿
綿穗馬先蒿
女貞屬
木犀欖

擬蕨馬先蒿
南川馬先蒿
扭喙馬先蒿
歐丁香
歐梣
婆婆納屬
西藏馬先蒿
小果草屬
纖細馬先蒿
矽鎂馬先蒿
鏇喙馬先蒿
小葉聚花馬先蒿
纖莖馬先蒿
蘚狀馬先蒿
細莖馬先蒿
象蠟樹
擬斗葉馬先蒿
台灣馬先蒿
塔布馬先蒿
退毛馬先蒿
泰氏馬先蒿
條紋馬先蒿
五台埃氏馬先蒿
尾葉密花素馨
瓦氏馬先蒿
維氏馬先蒿
網脈四川馬先蒿
網脈木犀
五齒萼屬
五角馬先蒿
彎管馬先蒿
萬葉馬先蒿
微唇馬先蒿
魏氏馬先蒿
鐘山草屬
疏穗馬先蒿
蔊菜葉馬先蒿
狹管馬先蒿
細管馬先蒿
細穗玄參屬
狹盔馬先蒿
顯著馬先蒿
狹裂馬先蒿
西藏鴨首馬先蒿
美觀馬先蒿
毛地黃屬
貓尾木屬
蒙自桂花
美麗馬先蒿
毛藥狐尾馬先蒿
瑪麗馬先蒿
美麗桐
密穗馬先蒿
皺葉丁香
梔花素馨
直盔馬先蒿
之形喙馬先蒿
卓越馬先蒿
沼生馬先蒿
紫色普氏馬先蒿
照夜白屬
重瓣茉莉
紫色萬葉馬先蒿
醉魚草
舌狀大唇馬先蒿
球果木犀欖
球狀馬先蒿
全裂波齒馬先蒿
全喙馬先蒿
淺黃皺褶馬先蒿
淺黃馬先蒿
全緣兔耳草
祁連費爾氏馬先蒿
全萼馬先蒿
軟弱馬先蒿
柔毛馬先蒿
銳葉木犀
弱小馬先蒿
絨舌馬先蒿
絨毛馬先蒿
儒侏馬先蒿
水腺毛草
扇苞福氏馬先蒿
松林丁香
松蒿屬
蘇氏馬先蒿
顯脈木犀
心葉素馨
新粗管馬先蒿
蕭氏羅氏馬先蒿
顯盔馬先蒿
顯苞穗花馬先蒿
纖裂馬先蒿
狹唇馬先蒿
毛蕊花
毛穗馬先蒿
邁亞馬先蒿
毛舟馬先蒿
蔓生馬先蒿
毛頦馬先蒿
陌上菜
擬鼻花馬先蒿
牛矢果
擬堅挺馬先蒿
毛背毛頦馬先蒿
南方普氏馬先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