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撣

喉撣

喉撣(拼音:hóu dǎn),是專門搔喉嚨的撣子。滿清的貴族們,他們有的並不是太富,但在吃上,也是有時機的,比方皇家每年都要搞十來次大宴。請客蒙古大臣,漢人大臣,乾隆還搞千叟宴等。這個宴會少的一百零八道菜,多的還要超。八旗子弟平常也沒時機吃這么多好吃的。一下這么多菜,一道菜吃一口也吃不完。他們有一種道具叫喉撣,專門搔嗓子的撣子。吃得太飽時,就拿這東西撓一下,哇哇吐一下,清理一下庫存,就可以持續吃了。

基本信息

釋義

所謂“喉撣”,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搔喉嚨的撣子。

喉,頸的前部和氣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內有聲帶,又是發音器官(通稱“喉頭”):喉嚨。

撣(撣)
用雞毛或布條綁成的除塵用具:撣子。撣帚。撣甩子。用撣子輕輕拂打或抽:撣得很乾淨。

出處

喉撣喉撣
滿漢全席滿漢全席
那時的王孫公子們在私設“滿漢全席”時,手邊都會預備一隻“喉撣”,當自己的肚腹被食物填塞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就會用那撣子來搔喉嚨,使自己噁心,然後將先前吃下的食物盡數嘔吐出來,好將肚腹騰空,以便能繼續吃剩下的那些菜餚。如此反覆數次,直到將宴席全部“打掃”乾淨!

據說,原來一些滿清的王孫公子們的生活是非常嬌奢糜爛的,其他方面姑且不談,只談一個“吃”。滿清皇族為了宣揚其統治天下的能力,倒騰出了前所未有的“滿漢全席”,以顯示他們能夠使天下滿人與漢人全都被自己融為“一家”,這些我們是知道的。

但是,許多人或許不知,“滿漢全席”其實並非只有皇上設國宴時才能擺,其下面的那些王孫貴族在平常時日裡,只要是想吃、只要有能力置辦,也一樣可以在家中大排其宴,自享其樂。

然而,問題就來了,“滿漢全席”總共有百數十道菜,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如何能夠在一餐中盡數吃完呢?如果吃不完,浪費倒是其次(總之他們有的是銀子),首先從心理上覺來,就是不大妥當的——若不將那百多道菜餚吃盡,那豈非就是在無端詛咒自己祖宗創下的基業將要不穩固、不完滿了么!出於這樣的考慮,便誕生了一樣極其奢侈而說起來又極其令人噁心欲嘔的東西,那就是“喉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