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州城關國小

素有“三秦名校”之稱的商洛市商州城關國小,是一所區教育局直屬完全國小。學校創建於1907年,位於城區東背街中段,占地13.7畝,校舍總面積 7753.8平方米,現有教學班36個,學生2489名,教職工124名。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人,國小高級教師50人,國小一級、二級教師71人,崗位合格率100%。

基本信息

概述

商洛市商州城關國小 商洛市商州城關國小
目前,學校各類教育教學器材3359件,圖書48022冊,微機73台,遠程教育設備一套,語音室、微機室各一個,半數模校園網設備一套(36路),容納252人電教室一個,閱覽室一個,美術、音樂、科學實驗專用教室各一個,150平方米校史展廳一個,學校部室設定齊全並有專職管理人員。

校園之魂

辦學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發展,全員發展
辦學目標:做成功教師,育成功學生,創一流學校
辦學思路:管理為本,質量為魂,科研先行,全面育人
辦學特色:德育為首,人文見長,素質全面,和諧發展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體現特長,和諧管理,快樂工作
校訓:健康、尚德、勤奮、愉悅
校風:文明、和諧
教風:敬業奉獻、求實創新
學風:勤奮學習、快樂成長
城小精神:永不言敗

歷史沿革

據商州地方志載:“高等國小堂在城內西正街‘就裁缺訓導署’改建,因故時斷時續”。推其時間當在十九世紀末葉,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之前。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商州直隸州州牧孔繁朴於城內中背街利用當地富戶“逢源合”號捐房一院,“恆裕典”號抵官債充公房三院,創立“商州官立高等國小堂”始奠定基礎。其後又經州牧王世英,胡啟虞整修、擴充,堂長及講習之苦心經營,學堂稍具規模。辛亥革命爆發,學堂暫時停辦。
1912年(民國元年),學堂恢復,更名“商州官立高等國小校”。1915年(民國四年)校長張聚奎請求政府將舊州署花園——“半芥園”劃給學校為校園,得到批准。由此,有花草奇石點綴,更顯幽雅,古色古香。使學生的學習氣氛與大自然美景融為一體。
1923年(民國十二年),學校改名“商縣縣立高等國小校”。
1926年(民國十五年),軍閥混戰,時局動亂,兵燹不絕,戰火時起。河南“鎮嵩軍”圍攻西安途經商州,滋擾百姓,鬧得民不聊生。學校迭為軍隊駐紮,遭受慘重破壞。“半芥園”被毀,僅存殘廳一座。
1928年(民國十七年)秋,仇萬齡出任校長,組織師生親自動手修補校舍,種植花草,學校面目稍有恢復。1929年(民國十八年)學校改名“商縣縣立第一國小校”,並增設了初級部,為啟蒙兒童入學提供了方便。1930年(民國十九年)又遭匪患,商縣城陷入土匪唐靖、古世珍之手,學校停辦。翌年,學校恢復。由於歷經劫難,校舍變為廢墟,校產罄盡,基金拮据,處境艱窘異常。幸仇萬齡仍任校長,精神如故,領導學生夙興夜寐,於瓦礫中重建學校。不久,書聲又起。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商縣縣長王靜涵撥款購置校西民房一院,擴充校舍。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商縣縣政府將舊州署大堂五間及院落劃歸學校。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春,學校改名“商縣縣立中背街國小校”。
1941年(民國三十年)學校改名“商縣啟化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李實生出任校長,在抗日救國聲中整修了“半芥園”。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春,“中美特種幹部訓練班”占駐學校,學生搬入商縣中學學生宿舍上課,1945年夏返校。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胡宗南部屬“前敵指揮所”占駐學校“半芥園”及部分教室。1947—1948年(民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
“國民革命軍後勤部陝西補給區第三十四支部”占駐學校部分校舍,學生被擠入一隅。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國民政府崩潰,社會秩序混亂,學校停課放假。
1949年7月商縣解放,縣政府接管了學校,由縣長亢思遜主持學校工作,同時將西大街春芳女子學校和東街私立啟化國小併入,更名為“商縣啟佛區第一完全國小校”。
1953年改名“商縣第一區第一完全國小校”。1956年改名“商縣城關國小”。1960年新建“城關國小分校”於城北雷家小溝和平大隊。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部分教師被打成“黑幫”、“反革命”。一些教師參加了“紅色造反團”、“悍衛毛澤東思想戰鬥隊”等民眾組織。學生中組織了“紅小兵”,參加社會批判活動,給教師貼大字報、開批判會。學校操場及一些教室成為背街大隊批鬥會會場和“紅衛兵”辦公駐地。教學秩序混亂,教室門窗、桌凳、圖書、儀器遭到毀壞。半芥園假山、圓門、花草樹木被夷為平地。
1968年,教師回原籍,學校下放到生產大隊。背街大隊貧、下中農代表進駐學校,學校改名“背街國小”。分校由和平大隊貧、下中農接管,改名“和平國小”。學生學毛主席語錄,背“老三篇”,唱語錄歌,上街宣傳“最高指示”。1969年,學校“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0年後,宣揚“讀書無用論”,“知識越多越反動”等論調,提倡向“白卷英雄”張鐵生學習。師生到生產隊參加勞動。開展“批林批孔”、“批儒評法”活動,學生不學文化課,教師不敢管,教學工作基本陷入停滯狀態。
1976年,粉碎“四人幫”,教師中的冤、假、錯案逐步得到平反,教學秩序恢復。學校由商縣文教局直接領導,恢復“商縣城關國小”校名,1978年被確定為商縣重點國小。
1988年隨縣改市,學校改名“商州市城關國小”,是商州市規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國小。1989年陝西省教育奠基會議決定:學校被列為1992年率先建成的全省二十所一流化國小之一。
2002年,隨商洛地區改市,學校改名“商洛市商州城關國小”。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與當地民眾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援助下,經歷任校長、教師的努力,學校已進入陝西省一流化國小行列,正在邁入一個新的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

清王朝末期,陳腐的家塾、私塾、官塾、義學已不能滿足廣大人民求知的欲望;加之,受到“戊戌變法”維新運動及“廢科舉、興學堂”等進步思潮的影響,在商州直隸州州牧孔繁朴的積極倡導下,商州官立高等國小堂應運而生。
創建初期,學生僅半百,講習不滿十,雖開設了國文、英文、算學等新課,但一切規章仍沿襲舊制,按部就班。
1927年(民國十六年)後,學生人數日增。隨著一些進步、開明校長、教師的聘入,教育教學思想得到更新。北京大學畢業的邵雍黎、中山大學畢業的仇萬齡任校長期間都有獨特的改革和建樹。尤其仇萬齡,提倡愛國主義、振奮民族精神教育;重視學生體育鍛鍊,美化學校環境;改革學制,增設初級部,取消修身,讀經課;增設史地、自然、農業等課,學校面貌煥然一新,進入了一個昌盛時期。其後幾年,校長治學嚴謹,教師誨人不倦,學生學而不厭,學校秩序井然。
1937年至1945年(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抗日戰爭時期,在“努力學習,誓雪國恥”口號的激勵下,學生的學習毫無懈怠,尤其是抗日救國熱情極其高漲,以致繼承發展為學校的優良傳統——愛國主義教育。
1949年,隨著東街私立啟化國小和西大街女子國小的併入,結束了商縣國小男女分校的局面,當時有學生600餘人。隨著社會的變革,各行各業都在百廢待興,學校也步入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新時期。1958年,在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情況下,師生過多地參加了生產勞動,教學秩序被打亂,教學質量處於滑坡狀態。
1960年,為滿足城區學齡兒童入學的需要,建城關國小分校於城北雷家小溝。經過“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師資力量得到加強,學生增至1200餘人,教學工作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師生參加“造反”組織,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抓階級鬥爭,搞大批判,學校教學陷於癱瘓。
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十年動亂”,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1978年,學校被縣文教局確定為縣辦重點國小。
1981年,教育走上了正軌,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制定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初步試行了“教師工作崗位責任制”,學生增至30個班1680人。
1987年以來,學校實行科學化、民主化管理,試行了“學校目標管理試行草案”,
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邁開了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步子,教學質量穩步、持續上升。全體師生團結拼搏,目標是1992年要將學校辦成陝西省一流化國小。
1994年,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將素質教育、目標教學、特色教育列為教研教改的重點,堅持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學生綜合素質逐日提高。
1997年,由於信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學校必須迎頭趕上,與社會同步前進,因此,在上級配發電腦的基礎上,大力開展了信息技術教育輔導。
2003年,開展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
2004年,進行了“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實驗基地建設;
2005年,開展了創建綠色文明校園活動;2006年,學校已發展為36個教學班,3個學前班,學生2550人,教職工117人,是陝西省政府和省教育委員會評定的陝西省文明單位、陝西省示範國小和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
商州城小--建校目標
辦學目標為:使學校成為培養學生聰明才智的學園;發展興趣愛好的樂園;陶冶美好情操的花園。
工作目標:強化德育,深化教改,最佳化管理,美化校園。
工作作風: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團結奮進,雷厲風行。
校風:勤奮、求實。
學風:敏思好問。
教風:嚴謹負責。
領導作風:以身作則。
校訓:敬業奉獻,求實創新。
立足課堂教學,緊抓質量求發展
課堂教學對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質量立校最根本在於課堂教學的整個實施過程。未來三年,課堂教學必須完成以下任務:
1、最佳化備課,科學設計
備課除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外,還要達到備過程與方法、備學生活動、備教師指導。徹底轉變兩個觀念,即:由研究“如何教教材”向研究“如何用教材”的轉變,由備“雙基”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考慮”轉變。
2、確定學生主動地位,著眼創新。
在教學中,積極構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多向互動、動態生成、共同發展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使教學過程成為主動的、獨立的、個性的體驗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
3、更新觀念,著眼開放。
全體教師力爭在三年內做到:教學理念開放,教學內容開放,教學形式開放,教學過程開放,教學空間開放,教學評價開放。使課堂成為開放的課堂,教學成為開放的教學。
4、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構建新型課堂。
在教學中必須認識到:良好師生關係,是師生創造性得以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師生情感和靈魂提升的沃土。因此,教師必須營造自主、平等、和諧交往的氛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做到使課堂成為夥伴的課堂,師生平等對話的課堂,想像的課堂,創造的課堂。通過課堂教學過程的最佳化,使知識落到實處,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五)科研興校,努力實現“名牌戰略”目標
1、依託課題,拓寬領域
在中心教研組的組織領導下,各學科教研組必須立足學科,以教學問題為研究核心,以課例、總結經驗、撰寫子課題等為研究具體形式,進一步拓寬領域,由單一型逐步向多向型、複合型發展,力爭每個學科教研組平均有一個子課題。
2、師徒結對,優勢互補。
繼續開展拜師活動。師徒結對,傳授技藝,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堅持老教師上示範課,中年教師上優質課,青年教師上匯報課,骨幹教師上精品課,使新型教師群體逐步形成,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出師率達95%以上。
3、適時總結,轉化成果。
在未來三年中,全體教師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及時總結成功課例、教法精粹、教育技巧、創新經驗,撰寫高質量論文。三年內人均三篇論文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獲獎和交流,使論文覆蓋面達學科的100%,並使研究成果及時轉化到教育教學之中,逐步實現由“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變的目標。
4、大膽實踐,開拓創新。
全體同志要從著眼於教育教學質量、服務於學生角度出發,在實踐中創新,在實踐中藉助教研成果,創造新成果。要從學生未來發展考慮,夯實知識根基,探索新的思想和方法。堅持“領導與教師、科研與教育教學、管理與指導”的原則,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真正使一大批骨幹教師成為教研能手、教改新星。
(六)普及現代教育技術,加快教學現代化進程
全體教師要認真鑽研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掌握計算機操作知識,熟練製作課件、多媒體CIA軟體、幻燈片等。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汲取外地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或名家經典,取長之處,為我所用。以現代教育技術教研組為核心,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不斷加大培訓和強化的力度。經過三年帶動和幫助,使全體教師都能運用計算機備課、製作課件、下載各種資料、上網查詢有關教育教學教改信息。三年級以上學生,基本掌握計算機的操作,製作動畫卡通或網頁,部分學生能上網對話,真正實現教育技術現代化。
(七)創建“綠色文明校園”,不斷加強校園環境建設
未來三年,學校依據“綠色文明校園創建規劃”,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加大校園環境建設投資,擴大校園綠化面積,實現“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環境優美,立體美化”目標。同時,加強人文環境建設,教育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和文明衛生習慣,充分利用牆壁、走廊、板報、壁報、廣播等陣地,從意識上引導,從氛圍上渲染,從制度上規範,使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三園一搖籃”的育人聖地,躋身全國名校行列。

學校管理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學堂初建,由州署聘任堂長負責全盤工作。堂長聘任講習和管事,分別負責教學和總務工作。1912年(民國元年)改堂長為校長,校長聘任教務員、訓育員和事務員,分別管理教學、道德品質教育和後勤工作。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由教育科聘任校長,校長聘任教務主任和事務主任,分別負責教學工作和總務工作。
1949年解放後,由縣教育科任命校長和教導主任,調動和配備教師。校長全面負責,教導主任負責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1964年曾設有專職中國共產黨城關國小支部書記。
1968年——1977年,學校設革委會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領導“抓革命,促生產”,搞“清理階級隊伍”,開展“批林批孔”運動,三人沒有明確的分工。其間,背街大隊貧、下中農宣傳隊曾進駐學校,領導學校“斗、批、改”。
1978年,實行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85年,黨政分開,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黨支部書記除做好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外,監督和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實施和完成。
1987年,設副校長二人、教導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總務主任一人、大隊輔導員一人。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抓全面工作;一名副校長分管教學教導,抓校風、教風和黨風建設;另一名副校長分管總務工作,抓財務、勤工儉學、校舍基建和設備改善等。教導主任具體領導教學工作,負責制定實施教育教學計畫;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做好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師的業務進修工作,進行教學規章制度的定期檢查評比;抓教研組和班主任工作、圖書管理工作和電化教學工作,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組織領導課外活動。
總務主任,當好校長理財助手,保證教育教學工作所需的物資供應,掌管財務、衛生保健物資和師生福利、基建、校舍維修及勤工儉學工作。
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負責全校少先隊工作,組織領導開展活動,配合學校向少年兒童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陶冶情操,使孩子健康活潑地成長
1992年,設專職中國教育工會城關國小委員會主席。主要工作為收集、反映職工意見,維護職工權益,為職工謀福利;組織動員職工為建設祖國努力工作。
1994年,設校長一人,支部書記一人,副校長三人,工會主席一人,教導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總務主任一人,大隊輔導員一人。
1998年,成立了黨政辦公室,設主任二人,幹事一人,負責處理日常黨政事務。
2002年成立了教學研究室,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進行教學研究和政革試驗。新課題研究成果經實踐檢驗成功後在學校推廣,並進一步向外介紹推廣。
2003年,設校長一人,書記一人,副校長三人,工會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政辦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教導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教研室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總務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大隊輔導員一人。學校新班子站在為學生人生奠基、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高度,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辦學,民主管理”的辦學思路,秉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管理理念,全面實現教育為人民服務的本質要求。堅持校務、政務、財務公開。堅持召開職代會,充分發揮廣大教職工的主體作用和班子成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幾年來,修改、制定、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和有關方案十餘種,採納合理化建議和意見近百條,不斷深化基層民主建設,使學校得以跨越式發展,成為商洛教育界的一面旗幟,享譽三秦內外。
附:商洛市商州城關國小歷任領導人姓名錄
學校名稱年度姓名職務任期屆次備註
商州官立高等國小堂1907~1909周新命堂長二年1
1909~1910周善述堂長一年2
1910~1911於炳贏堂長一年半3
商州官立高等國小校1912~1913陳步雲校長一年4
1913~1914王侃度校長一年5
1914~1915陳步雲校長一年6
1915~1917張聚奎校長二年半7
商縣縣立高等國小校1918~1922賀永慶校長四年半8
商縣縣立第一國小校1922~1927張續基校長五年9
1927~1928邵雍黎校長一年10
1928~1933仇萬齡校長五年11
1933~1934王用賢校長一年12
1934~1936王維銘校長二年13
1936~1937程景范校長一年14
商縣縣立中背街國小校1937~1941王維銘校長四年15
商縣啟化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1941~1942周壽吾校長一年16
1942~1943雷俊傑校長半年17
周述文校長半年18
1943~1945李實生校長二年19
1945~1947周作相校長二年20
1947~1948牛輔仁校長一年21
1948~1949屈宏達校長一年22
商縣啟佛區第一完全國小校1949~1950彭克儒校長兩個月23
戈啟棠校長半年24
1950~1952劉慶堂(兼)校長二年25
1952~1953孫成秀(兼)校長一年26
商縣第一區第一完全國小校1953~1956何炳善校長三年27
商縣城關國小1956~1957任碧峰校長二年28
1957~1964房立唐校長七年29
1964~1968王驥校長四年30
李書勤黨支部書記
背街國小1968~1969貧下中農管理學校
背街國小1970~1971王開智革委會主任一年31
1971~1975陳文華王彥哲革委會主任四年32
革委會副主任
1975~1977王彥哲李桂梅耿俊賢革委會副主任革委會副主任革委會副主任二年33
商縣城關國小1978~1979房立唐校長二年34
耿俊賢副校長一年半
李桂梅副校長二年半
1979~1983肖景勛校長三年半35
耿俊賢副校長四年
李桂梅副校長一年
牛招弟副校長四年
商州市城關國小1983~1994張開運校長十一年36
牛招弟黨支部書記副校長九年
耿俊賢副校長二年
王新文副校長八年
王湘君副校長半年
陳保平副校長二年
范惠民副校長二年
商洛市商州城關國小1994、3陳保平校長九年半37
張開運黨支部書記七年
范惠民副校長九年
商洛市商州城關國小2003、5姚玉平副校長九年
張建春副校長三年
劉清榮副校長五年
2003年5月2007年10劉清榮校長四年半38
姚玉平黨支部書記
余官姣副校長
屈軍柱副校長
郭建平副校長
2007年11月至今趙蒼建校長39

學生組織

一、班級組織
學堂創建初期,每班設學長一人,協助教師管理全班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等事務。其後改為級長、班長。1950年後增加學習、生活幹事二人,協助班長工作。七十年代後,每班設班長一人,學習、生活、文體幹事等三人。九十年代以後,每班每科又增加科代表一名,負責與任課教師聯繫,搞好本科學習。每班又按人數分為若干小組,小組長直接督促學習,收交作業,檢查紀律、衛生等。
二、舊中國的童子軍組織
抗日戰爭前夕,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學校成立了中國童子軍組織。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商縣童子軍理事分會成立後,學校正式編號為中國童子軍第3579團。春芳女子國小為女416團。團長由受過專門訓練的訓育員或教師擔任。全校學生為當然童子軍。
每班為一中隊,分三個小隊。三中隊為一大隊,學校分四~五個大隊,大隊長輪渡值星(即值周),統屬團長領導。童子軍佩帶綠色領巾,船形帽,上衣裝於褲腰內,著黑色襪子,佩中國童子軍徽章肩章,行三指併攏禮,表示智、仁、勇。攜帶童子軍棍一根,繩一條,旗兩面。每周童子軍課兩節,其中一節為全校性集中訓練,另一節為講授童子軍歷史知識及戰時童子軍訓練,扎擔架,救護傷員,旗語通話,路標辨認等。中國童子軍信條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精神為智、仁、勇,銘言為日行一善。軍歌為:“中國童子軍,童子軍,童
子軍。我們,我們,我們是三民主義的少年兵,年紀雖小志氣真。獻此心,獻此身,獻此力,為人群。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充實我們行動的精神。大家團結向前進,前進,前進,青天高,白日明”。
三、新中國的少先隊組織
1、組織機構:1951年學校建立了中國少年兒童隊商縣城關國小大隊部,1953年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商縣城關國小大隊部,在學校和上級團委領導下進行工作。
文革中取消了少先隊,成立了商縣城關國小“紅小兵大隊部”。
1977年恢復少先隊組織。1980年學校共青團支部建立,在團支部領導下工作。1985年後在學校德育領導小組領導下工作。
90年代以後,少先隊大隊部設大隊長一人,副大隊長二人,旗手二人,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工作部、學習部、活動部、衛生部、鼓號部。大隊下設中隊(一班為一中隊),以班名為中隊名,如六(一)中隊、六(二)中隊。中隊下設小隊,按班內小組為單位編為小隊。
少先隊大隊部成立有文藝隊、鼓號隊,由音樂組負責,利用課餘時間訓練、排練,參加對外演出和文藝比賽。鼓號隊員統一著裝,課餘時間練習,由原來的50多人發展到80多人,最後到110餘人,雖然一些同學畢業離隊,但隊員不斷更替。鼓號隊配備良好,實力較強,歷年參加多項活動,頗受社會稱讚。建立有廣播站,1980年以前名為“星星火炬”廣播站,1980~1989年取名“紅領巾”廣播站。1990年以後改名為“小百靈”廣播站,學生擔任廣播員,各班有1~2名通訊員向大隊部投稿,每天在廣播操後利用5~10分鐘進行廣播。
大隊部將教學樓東二樓休息室,闢為“隊室”,面積36平方米。室內陳列著“星星火炬”模型一個,宇宙飛船模型一個,隊旗架一個,可插30面隊旗。鼓號排列兩側。隊室內還設有榮譽角,陳列著隊員和大隊部獲得的各級各種獎勵證書;活動角張貼著少先隊歷年來重大活動照片;圖書角擺放各單位及有關組織和學生捐贈的書籍,還貼有隊幹部職責、優秀輔導員、優秀隊員條件、組織發展情況和隊幹部名單等。1997年後大隊部將隊室設在行政綜合樓四樓,按規範進行布置。
2、組織發展
中隊在中隊輔導員的輔導下選舉中隊委員會,每學年一次,選舉出中隊長、副中隊長、中隊旗手、學習委員、宣傳委員、組織委員、文體委員。下設小隊,各小隊選舉小隊長。
大隊在大隊輔導員的輔導下選舉大隊委員會委員,每學年一次。由各中隊推舉選候選人,競選大隊長和各部部長。大隊長主持大隊部工作,主持大隊集會、隊會、幹部會議,討論決定幹部任免和對優秀隊員的獎勵,違紀隊員的處分。
少先隊組織每年發展新隊員3~4次,即元旦、清明節、“六一”兒童節和十月十三日建隊節。接收新隊員之前,由大隊組織部負責,中隊輔導員和高年級的
隊員向非隊員進行《少先隊章程》及隊的知識教育,使入隊學生了解少先隊組織,學習敬隊禮,戴紅領巾,牢記隊的作風,並支持他們在入隊前為學校、班級或同學做一件好事。有的班級還幫助他們改掉一個缺點,養成一個好習慣。入隊儀式莊重嚴肅,由大隊長主持,組織部長宣布名單,由高年級優秀隊員為他們佩戴紅領巾,然後由輔導員帶領在隊旗下宣誓,使他們從小樹立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理想。
誓詞: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決心遵照中國共產黨的教導,好好學習,好好勞動,好好工作,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一切力量!
呼號:領呼為—準備著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齊呼—時刻準備著!

教學改革實驗

一、國小語文試驗
1976年開始,低年級語文基本式試驗第一輪開始,即“說話寫話、提前讀寫”。
1981年開始進行了“查振坤教學法”試驗,使用原教材,把識字和作文相結合起來,為提前作文起步打下基礎。由於試驗成功,效果良好,全縣在學校召開了現場會,試驗教師在會上作了經驗介紹。
1985年9月開始進行了“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實驗,使用黑龍江出版的教材,本著“多讀少講,以講促讀”、“抓中心,抓重點,兼顧一般”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說、寫能力。所總結的經驗材料曾在山東青島召開的四省區國小語文研討會上進行了交流。
1986年9月以來,使用九省試驗教材,以“充分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作用”為主體,堅持寓識字於學語言之中,採用學導式、啟發式和“快樂教學法”及口語和書面語言聯繫,語言和思維能力同步發展等方法,全面提高教學效果。汪芝芳總結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報告發表在九省市實驗刊物上。
二、數學試驗
在一、二年級中各設一個試驗班,嘗試數學教學改革。對原教材採取增、刪、並的辦法,使其更為結合本校學生實際,進行嘗試性試驗。又引進學習採用“馬芯蘭數學教學法”,以開發智力、培養獨立思考和獨立運算能力為主要內容。
三、學校成立了“教改領導小組”,負責總體教學改革的領導。“教改信息組”辦了《信息小報》,介紹教改動態,引進教改成果,以指導本校教育教學的改革。
2004年學校成立了“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學校教研室,根據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辦了《課改通訊》交流刊物,定期刊發,促進了教改與教研工作。

教學活動成果

一、教學活動
1949年前,學校只是按部就班地進行常規教學,組織學生活動,大型教學活動很少。50~60年代,間或組織教師進行觀摩示範、試驗教學。1979年後,每學期都組織旨在探索教改途徑、改進教法、交流經驗、相互提高的全校性觀摩教學活動數次,並分別在各年級、各學科進行一次“賽講”活動。提出主攻目標和要求,各自備課,根據各人特點,選擇教法,安排教學過程,相互觀摩,評選優勝,促進學校整體教學工作。從1986年後改“賽講”為“優質課講評”活動。學校擬有具體安排及評議標準。
充分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1978年以來,逐步發展的電化教學、電影、錄音、錄像、投影等已被普遍套用於課堂,變抽象為形象,使概念具體化,顯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經常組織教師外出聽課,以便於工作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1984年去丹鳳西街國小聽課,1985年去西安實驗國小聽課,1986年去西安大雁塔國小聽課,1988年5月去臨潼聽了全國特級教師霍懋征等人的講課。教師得到了啟迪,獲益非淺。1988年開始參加了商洛地區教學聯誼活動,先後去丹鳳、商南、洛南、山陽、鎮安、柞水觀摩聽課。
組織校內教師開展對外公開教學活動。1981年4月、1983年11月、1986年10月、1988年5月、1989年10月、1991年3月學校開展了對外公開教學,執教者92人,縣內外聽課者2000餘人次。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布以後,全校各學科實施了以目標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的課堂教學改革。即:確立目標→診斷測試→學前補償→單元授課→單元複習→形成性測試→課後補救→總結評價。在這個程式中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線”就是圍繞目標,反饋矯正。
1994年,隨著全國素質教育的實施,學校以轉變教育觀念、營造和諧教育氛
圍、最佳化學校教育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素質入手,以教學為中心、育人為根本,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商州市教研室在學校開展了“語文學科目標教學實驗”。
1995年,在完善目標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針對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忽略其它方面的需要,諸如:愛、美、興趣、創造等方面,不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實施了“快樂教學”,並使課堂教學體現素質教學的要求,“快樂教學”的特徵。以愛的紐帶最佳化師生關係;以興趣為前提,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激勵為支點,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以學會為目的,使學生在成功的愉快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1996年至1998年,在全面深刻理解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學習、探索“和諧教育”理論,深化目標教學,推廣“快樂教學”,並將“情境教學法”作為實施“快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使學生的學習內容通過具體的形象和情境來展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感官的參與,達到美、智、趣的效果。
1999年,由於進一步落實了國務院關於《深化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綱領》取得了階段性成果,5月18日至21日,陝西省國小素質教育現場會在學校召開。全省各市、縣重點國小校長二百餘人為正式代表,本地、市各鄉鎮代表六百餘人列席了大會。會議內容為:專家進行學術報告,特級教師、省級教學能手進行現場說課、講課、專家評課、經驗交流、師生素質展示等。
2000年,學校以《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畫》為指南,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學法研究,授學生以“漁”而不給學生以“魚”,變學生“學會”為“會學”。更加強了教育科研的力度,成立了中心教研組,培植“科研興校”的理念,營造學術研討的氛圍。要求老師要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把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育質量及實現自身價值有機的結合起來,並制定了《名牌教師培養實施方案》,為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增強教改意識提供了一方沃土。
2002年,為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學校在全市國小中率先成立了教研室,制定了教研工作計畫和教研室主任職責。本年度承擔了“以學科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和“網路環境下的信息技術教育”的研究和實驗。教研室辦有校內交流教研專刊。在教研室的帶動下,全體教師結合所教學科選定課題進行教學研究。全年發表撰寫論文86篇,學者型教師不斷湧現。教研工作堅持科研先導,
不斷最佳化教學流程,圍繞課題進行創新意識培養、建立新型民主師生關係等方面的研究。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國小教學新大綱,教研內容由知識探究轉變為能力培養,以創新思維開發為主。英語課的情境教學法,作文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的最佳化複習法都相繼形成。
2003年,領導班子換屆。新的領導集體除繼承所有優良傳統外,更進一步樹立了“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理念,實施“向科學要質量;從科研出名師;以名師創名校”的治校方略;規範了科研管理,構建了“校長——主管副校長——校教研室——教研組長——實施老師”五級教研管理網路,分工合作,責任明確。本年度繼以往的四個課題研究外,又承擔了中央教育科學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的課題研究任務:“國小作文個性化與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並制定了《三年教研工作規劃》,《教師素質要求》、《課堂評價標準》等。
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在全校展開。教導、教研室主任參加了專業培訓,學校舉辦了新課程改革講座,使全體教師了解新課改,走進新課改,具備新課改的基本素質。
學校已申報了“陝西省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實驗基地”,制定了實驗基地建設計畫。
2004年,新課程改革在學校一年級開始實施。為課改順利進行加大了教師培訓提高力度。邀請了省教育科學研究所、陝西師範大學、陝師大附小專家教授、學者作專題報告,轉變教師的教學觀、育人觀,提高新課改背景下的教研能力。本年承擔了國家語言文字套用“十五”重點科研項目課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研究”和“國小數學問題生活化”及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全腦思維與前十名策略在國小數學學習中的具體化的研究與實驗”等課題的研究任務。學校出刊了第一期《課改通訊》,具體指導新課改。2004年9月組織學生參加全國萬校中國小新作文比賽,206名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學校獲“先進集體”獎,又被陝西省教研所確定為“陝西省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建設實驗學校”。
2005年,學校被陝西省教育學會小語會確定為第六屆理事會團體會員單位。
繼續進行新課改實驗,促進課題研究,走科研興校之路。3月,商州區課改研討會在學校舉行,並開展課改開放教學周五天,進行觀摩。9月,商州區課改展示會在學校召開。學校《課改通訊》第二期出刊。校教研室開始整理、總結《現代信息技術與國小各學科教學的整合》結題資料,作好年底在陝西省結題驗收中的準備。
2006年,充分發揮了課改實驗年級對全校教研工作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高了整體教研水平。課題研究典型經驗在省課題研究交流會上交流,學校被省電教館評為先進單位。課改經驗在商洛市首屆“商山之春”新課改研究會上交流。校辦《課改通訊》第三期結集出版。
學校開展了“四個一”教研活動。即每月組織一次理論學習;觀看一節優質錄像課;進行一次集體備課;上一節研討課。使教研促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從實踐中穩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
幾年來,學校進行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和《國小數學問題生活化的呈現形式研究》。2001年8月,向省課題組申報了《教育技術促進國小教學最佳化,提高教學效率的研究》研究專題,2002年7月,將課題變更為《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2003年6月重新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立了20人的課題活動小組,堅持每周一晚開展活動。2004年10月,學校向商州區教育局申報了《國小數學問題生活化的呈現形式》研究專題,確定了14名數學教師擔任研究任務。為保證各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開展,領導小組先後制訂了一系列研究規章制度,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實驗老師常規要求》、《課題實驗工作制度》、《多媒體CAI課件評價標準》、《課題實驗研究制度》、《課題實驗活動制度》、《實驗研究獎勵制度》、《實驗研究經費保障制度》、《課題實驗研究檔案管理制度》等。經過三年的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課題終於2006年1月10日順利結題,該課題被省課題組評為商洛國小組唯一一個優秀課題研究成果。《國小數學問題生活化的呈現形式》於2007年4月提前完成三年的研究任務,25日順利結題,被商州區教育局評為優秀課題研究成果。

雛鷹展翅

少先隊在一年級同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隊前教育活動。城小少先隊還根據一年級“準備入隊章”的特點,結合清明節開展“看望紅軍,追思先烈”的隊前教育活動,通過聆聽老紅軍劉爺爺的戰鬥經歷,使一年級同學更加生動、深刻的領會到紅領巾的含義。於此同時,城小還在一年級中開設了隊課學習,並請受過嚴格培訓的大隊委負責教授,不僅如此,城小還將隊課內容錄製成光碟,並分發到一年級各班,使班主任老師能夠根據本班情況反覆播出隊課內容,從而強化了同學們對於少先隊的認識。除此之外,城小還通過班主任的反饋,定期派遣大隊委深入到一年級同學中去,手把手的教給小同學們少先隊禮儀。通過這一系列隊前教育活動,一年級新隊員對少年隊有了全面的認識。

主要榮譽

◎陝西省文明單位
◎陝西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陝西省紅領巾示範學校
◎陝西省家長示範學校
◎陝西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陝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陝西省少先隊工作特色學校
◎陝西省國防教育“十佳”先進單位
◎陝西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全國助殘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陝西省示範國小
◎全國現代信息技術人才幼苗培養基地
◎陝西省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

著名校友

江平,原名張希勛(1921—),男,商縣腰市張澗人,學校二六級畢業生。1938年曆經周折,奔赴延安參加革命。解放後,曾工作於西北行政委員會、西北局等機關,曾任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1988年元月二日回母校看望學校師生,並為母校題詞,與教師合影留念。九十周年校慶,又回學校看望師生,並為紀念冊題詞。2007年百年校慶到來之際,又寄來照片和題詞,信中對母校充滿了深厚情誼。
劉振中(1923—),男,學校二六級畢業生,商縣東街人。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江蘇省地理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家委員會顧問,茅山溶洞開發領導小組顧問。發表科學學術論文15篇,著書立說10本。曾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江蘇省科學技術成果獎。
劉振亞(1925—),男,劉振中之胞弟,學校二六級畢業生。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為套用數學、空氣動力學、火箭專家。現為美國拜特爾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李克昌(1926—)男,商縣西背街人。本校畢業生,一直從事教育事業。曾任商州政協副主席。書畫造詣高,在商州久負盛名,與李志賢、李叔昌等被邑人譽為“商州四李”。其書畫作品為海內外人士所收藏。
李叔昌(1930—)男,商縣西背街人,學校高三二級畢業。寄身梨園,一直從事舞台美術設計。書法、真、草、隸、篆均佳,尤以鐵線篆書見長;畫作以山水著稱。為“商州四李”之一。終身與梅竹詩書字畫為伍。著有“捫心堂集”問世。為母校所贈“八榮”大篆條幅寄其對師生之厚望。

校園風景

城小城小
城小城小
城小百年校慶城小百年校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