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駱駝

唐三彩駱駝

“唐三彩”是唐代低溫彩色鉛釉陶的通稱,始創於唐高宗時期,在唐玄宗的開元年間達到鼎盛。“三彩”里的“三”是一個虛詞,因為唐三彩里可以包括黃、綠、白、褐、藍、黑、紫等多種色彩,不過我們最常見到的三種顏色是黃、綠、白。這件駱駝俑色彩鮮艷,釉色明亮,造型精緻準確,尤其是其87厘米高的尺寸,更顯示了大唐氣象的威武恢弘。這件唐三彩雙峰駱駝俑,搭掛著獸面紋飾的馱囊,絲綢和水壺也都安放就位,它引頸張口,後肢直立,前腿略彎,仿佛剛從臥姿直身而起,仰天長嘶,準備踏上西歸的征途。恍惚間,長安城裡喧鬧的東、西市,驛站旁酒巷裡巧笑的胡姬在你身旁鋪張開來,你就在大唐盛世的氣氛里,去感受異域與東方的傳奇。

唐三彩駱駝唐三彩駱駝
這件唐三彩雙峰駱駝俑,搭掛著獸面紋飾的馱囊,絲綢和水壺也都安放就位,它引頸張口,後肢直立,前腿略彎,仿佛剛從臥姿直身而起,仰天長嘶,準備踏上西歸的征途。恍惚間,長安城裡喧鬧的東、西市,驛站旁酒巷裡巧笑的胡姬在你身旁鋪張開來,你就在大唐盛世的氣氛里,去感受異域與東方的傳奇。

【名稱】唐三彩駱駝
【類別】唐三彩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宮廷御用唐三彩,為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三彩駱駝,唐,高87cm。

此為雙峰駝,兩峰之間的馱囊上搭掛絲綢水壺等物。

馱囊上所飾臉譜圖案,過去通常稱作虎面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四云:“突厥事祆神,無寺廟,刻氈為形,盛於皮袋,行動之處,以脂蘇塗之。”姜伯勤先生認為“盛於皮袋”當與馱囊上的圖案有關,故此圖案不應稱作虎面紋而應當稱為火祆神

相關背景

唐三彩駱駝唐三彩駱駝

在“黃沙西際海,白草北連天”的絲綢之路上,來自西方的商隊往來西域與長安之間絡繹不絕。他們從遙遠的西方帶來了香料金銀,在換取東方的絲綢茶葉後,重又踏上歸程。具有“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是他們的坐騎、貨車和避風港,即便歷經艱險、長途跋涉,依然忠心耿耿,恪盡職守。

長安通向西域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交通紐帶,具有“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既是往來商客的坐騎,又是商品物資的運載工具。三彩駱駝引頸張口,四肢作行走狀,生動地再現了絲綢之路上駝隊不畏艱險、長途跋涉的真實景況。此駱駝形體高大,神情刻畫準確,釉色明亮,堪稱唐代大型動物雕塑的佳品。古長安是唐朝的京城,又是“絲綢之路”西去的起點,說到“絲綢之路”,我們往往能聯想起茫茫沙漠中長途跋涉的駱駝,也因為如此,駱駝成為唐三彩中常見的表現題材.

唐三彩知識

“唐三彩”是唐代低溫彩色鉛釉陶的通稱,始創於唐高宗時期,在唐玄宗的開元年間達到鼎盛。“三彩”里的“三”是一個虛詞,因為唐三彩里可以包括黃、綠、白、褐、藍、黑、紫等多種色彩,不過我們最常見到的三種顏色是黃、綠、白。這件駱駝俑色彩鮮艷,釉色明亮,造型精緻準確,尤其是其87厘米高的尺寸,更顯示了大唐氣象的威武恢弘。

國寶沉浮

唐三彩駱駝唐三彩駱駝
1948年,現代著名學者作家,也是古籍版本和文物收藏、鑑賞家的鄭振鐸先生(1898~1958年)見到此件唐三彩駱駝俑時便愛不釋手,然而賣家12兩黃金的要價令只有10兩黃金的鄭先生只能欠債購買。1952年,鄭振鐸先生將之捐贈故宮博物院,成為他同時捐獻的655件文物的其中之一。1952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由國家代還欠債,才使得這件國寶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相關詞條

唐三彩蓋罐

唐三彩馬

唐三彩燭台

唐三彩花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