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合忍耶

哲合忍耶

哲合忍耶,中文又譯哲合林耶、哲赫林耶,是中國伊斯蘭教蘇菲派四大門宦(哲合忍耶、虎夫耶、尕德忍耶、庫布忍耶)之一,原為中亞伊斯蘭蘇菲派納什班迪耶教團的一個分支,盛行中亞、西亞、南亞和北非一帶。公元18世紀中葉由清代西北著名伊斯蘭經學家馬明心傳入中國(馬明心後成為該門宦始祖,教內稱道祖太爺),是中國伊斯蘭教蘇菲門宦中人數最多、傳播區域最廣、教權最為集中的門宦之一。

門宦簡介

名詞釋義

哲合忍耶,系阿拉伯語詞 Jahariyah 的音譯,亦譯“哲合忍耶”、“哲赫忍耶”、“哲合林耶”、“哲赫林耶”等,漢語意譯為“公開的”、“響亮的”、“高念的”,主張高聲誦念讚詞“齊克爾”,所以又稱“高贊派”或“高聲派”。與傳統默念(虎夫耶)派方法相對應,被稱為新派方法

歷史背景

乾隆時期由馬明心傳入中國,由於受到窮苦回民老百姓的喜愛與擁護,威脅到了老教的利益,於是與虎夫耶華寺門宦發生衝突,事發後清政府處置不當,扶持老教,打壓新教,所以就發生了蘇四十三領導的回民抗清起義。乾隆皇帝稱新教哲派是“邪教”,田五暴動被鎮壓,清庭禁止它傳播,採用鄉約民防,沒有阻止住它的秘密發展。同治前後,第五代穆勒師德(傳教人、主教人)馬化龍和馬明心之四世孫馬成麟(即馬聖麟)大力秘密發展哲合忍耶,於是哲合忍耶又達到了第二次鼎盛,但由於受到清廷的殘酷鎮壓與迫害,哲合忍耶又處於被滅亡的邊緣,多位穆勒師德都慘遭殺害和流放。至馬元章時期,馬元章採用保存勢力的忍耐方法,使得哲合忍耶學派走出困境,並出現中興。

自從清乾隆以來以來,由於不當的民族政策造成回民屢次反抗清廷統治,這危害到了清廷統治者的利益,於是他們採用“以回治回”、“以漢制回”“漢強連回擊漢,回強則連漢擊回”

的策略,不惜利用一切措施和手段,已達到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所以,欲要了解中國的伊斯蘭曆史,不能不首先了解哲合忍耶學派。哲合忍耶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在清朝屢遭殘害的黑色年月,推崇“舍希德”精神和“束海達依”思想,“捨命不捨教”,所以一度被稱為“血脖子教”。 這一切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作出的一種以暴制暴的回應,和後來的哲合忍耶學派大相逕庭。

傳人生平

哲合忍耶始傳者馬明心(又稱馬明新,教內尊呼道祖太爺),字復性,回族,經名伊卜拉欣,道號維尕耶·屯拉海(維護主道的人),歿後被尊為“束海達依”(為主道犧牲的人)。馬明心原籍甘肅階州(今甘肅隴南市),其父因荒災遷居隴西,

哲合忍耶哲合忍耶

後又遷榆中縣之馬坡。馬明心是遺腹子,生於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一)。出生後因家境貧困,與母親隨其二叔遷居臨夏大西關。幼時聰明,7歲念經,12歲時奉母命隨其二叔徒步取道雲南,走海路赴麥加朝覲。在海路途中突遇風暴,叔失蹤,馬明心得當地居民營救。後隨一位教中人去葉門道堂求學,並去阿拉伯朝覲。23歲(1740年,清乾隆五年)回國,帶回《古蘭經》和《曼丹葉哈》(贊穆聖詩詞)《穆罕曼斯》(穆聖傳略),並始傳哲合忍耶教義。

初在甘肅臨夏及青海循化、白花宮、清水宮一帶撒拉族地區傳教,頗受撒拉族人的信奉。後因與臨夏的馬來遲花寺門宦發生爭執,受到排擠,馬明心被迫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離開撒拉族地區,到定西官川傳教,信徒日眾,頗有發展。後又到甘肅蘭州、平涼及寧夏的金積堡一帶游坊,也發展了一些教徒,終引發教派衝突,雙方發生械鬥,清政府藉機介入事態,秘密逮捕馬明心,結果引發更大流血衝突。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馬明心被殺蘭州城頭,享年63歲。

基本理念

相傳馬明心去麥加朝覲11次,帶回在中亞已傳播7代的蘇菲教派哲合忍耶。哲合忍耶學派屬純粹宗教組織,並不像有人傳言所說的“政教合一”政治組織,哲合忍耶從產生之初就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改革伊斯蘭教在中國發展過程中的弊病,宣傳蘇非理念。其實,中國所有伊斯蘭教支系,都是純粹宗教組織,沒有一些人傳言所說的“政治目的”,之所以有人一再把一個宗教組織劃歸為政治組織,是由於其不了解中國伊斯蘭教,也不了解這些教派支系,一味指鹿為馬,給一些教派莫須有的帽子,這不是學者應有的嚴肅態度。

傳播歷程

馬明心罹難

馬明心離開了撒拉族地區後,該教派仍在撒拉族中繼續傳播。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清廷又以高壓手段封閉了新教(哲合忍耶)3座寺院,並將馬明心的學生、循化地區新教首領賀麻路乎刑杖後,披枷發往新疆烏魯木齊為奴。這些措施,加深和擴大了新老兩個教派之間的矛盾,促使新教民眾和清朝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激化起來,加速了哲合忍耶教派的反清鬥爭。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初,兩個教派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械鬥。先是馬明心在撒拉族地區的得力弟子蘇四十三(尕蘇阿訇)和韓二哥(循化人,家有資財,有權勢)率其信徒千餘襲擊了老教村莊,殺死教徒百餘人,裹脅部分人隨教,迫使許多人外出逃亡。隨後老教告到陝甘總督衙門。總督勒爾謹委派蘭州知府楊士璣,會同河州協副將新柱、皋司福菘等,帶兵丁40餘名赴撒拉族地區查辦。新教民眾聽說,假裝成老教信徒,搶先出迎,藉以探聽官府旨意。楊士璣等以為他們是老教,便表態說,官府要為老教作主,如新教不守法令,將盡洗之。蘇四十三、韓二哥等聽了清政府官員的這些言論後,大為憤激,遂決心率部暴動。是日晚殺死新柱,次日晨趕往旗台堡斬了楊士璣,奪取了大量軍械和馬匹,乘勝攻占河州(即今甘肅臨夏)城,殺死知州、都司等官吏。這時正值連年災荒,加以清政府又連年發動征服少數民族的戰爭,戰禍頻仍,賦稅繁重,廣大勞動人民對清政府恨之入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極其尖銳,原為哲合忍耶和老教之間的教派鬥爭,很快便轉變成了以哲合忍耶教徒為主並包括若干其他教派的撒拉族和回族、東鄉族等農民的聯合反清暴動。

清總督勒爾謹聞訊後,一面調西寧鎮副將貢楚克連爾由循化截住歸路,並派循化文武官吏率兵赴河州鎮壓;一面將馬明心逮捕,由官川解押蘭州。蘇四十三和馬明心的義女賽利麥(撒拉族人)等聞馬明心被捕,遂率男女教徒2000餘人攻陷河州城後,由小路經唐汪川,夜渡洮河,兼程進逼蘭州,要求釋放馬明心,揚言如不釋放,即攻打蘭州城。時起義軍士氣正盛。蘭州只有清標兵800名,城中空虛。布政使王廷瓚大為驚恐,無奈之下,便迫令馬明心登城,勸諭蘇四十三等退兵。蘇四十三等見馬明心後,跪地泣不成聲,口稱“聖人”不止,馬明心見此情況,乃勸其退兵。由於蘇四十三等不解馬明心的意思,仍圍城不走,於是馬明心將手杖扔下城去,眾人得此,如獲至寶,搶著撫摩,互相傳遞。王廷瓚等見此,認為放了馬明心回去,必將釀成更大變亂,因此將馬明心殺於城上,終年63歲,時間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二十七日。

教民反清

馬明心既歿,蘇等反清之心更堅。清軍怕受義軍襲擊,每夜經常鳴槍放炮,自相驚擾。清政府為了鎮壓義軍,四下調兵“圍剿”,派大學士何柱帶京師健銳營、火器營兵2000赴援,先後派阿桂、和坤、馬彪、伍彌泰等人率兵萬餘進剿。義軍十分勇敢,賽利麥率女兵與清軍對陣時,一仗即殺死清將官9人,她與丈夫在陣上將人頭親自割下,挑竿示眾,清軍震恐,但終因眾寡懸殊,義軍不支,賽利麥同丈夫一併陣亡。蘇四十三等被迫退守華林山後,堅持戰鬥3個月之久。四月十九日,圖欽保率游擊王三傑等仰攻華林山,撤拉族利用有利地形,大敗清兵,打死清軍990人,圖欽保、王三傑等也被打死。勒爾謹因“師久無功”被革職,和坤被調回。後清政府又派大兵“圍剿”,並施用“以夷制夷”的辦法,令撒拉族土司韓煜率眾打先鋒;又調四川金川屯藏兵千名和阿拉善旗蒙古兵七百“助剿”,圍困華林山,斷絕山上水源,將華林山清真寺的房屋盡行燒毀,撒拉族義軍死傷400餘人。六月初,清軍乘大雨進攻,蘇四十三等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血戰而死,起義軍全部壯烈犧牲,無一降者。這次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起義失敗後,清統治者對起義軍家屬和新教民眾採取了“斬絕根株”的野蠻政策,將安定、河州、官川、唐汪川、洪濟橋等地許多人殺害,許多人被充軍伊犁或雲南。此外,清政府還頒布禁令,限制宗教活動,不準人民互相往來,不許留外來的回民學經、教經及居住;當地的回民也不得聚集寺內念經,回民不得復稱掌教、阿訇等。為了加強控制,防止反抗事件再起,把陝、甘地區的軍事重新作了部署,即在循化廳改駐參將一員,加強武力震懾;把提督府由西安遷到固原,把總兵由固原遷到河州。

馬明心在押期間,因受刑兩腮鬍鬚被拔掉,此後教徒為了表示紀念,便永遠不留腮須,這是哲合忍耶教派在留須形式上異於其他教派的原因。馬明心殉難後,據說屍體先埋於衙內馬廄中,以後又移埋於蘭州西門外之龍家灘。衙門中有一回民班長石某,繼又從龍家灘將屍體偷挖出來,葬於東稍門外石家榮。嗣後於清光緒末年建“拱北”於該處。民國2年(1913年)又重修。1958年遷葬於蘭州北山,後又遷桃樹坪。原“拱北”墓地被蘭州市東崗西路第二國小占用。1985年2月根據蘭州市人民政府解決東稍門馬明心墓地的決定,經有關部門同信教民眾協商,將“拱北”墓地作了退還。

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月,伏羌縣(即今甘谷)、阿訇田五等,為了給馬明心復仇,在甘肅平涼鹽廳的小山中又舉起了反清義旗,戰火延燒隴南、隴東、隴西各地。後來,田五阿訇戰死,餘眾退入通渭石峰堡,據險固守。清政府仍用對付蘇四十三事件的手段,令撒拉族和回族中的老教兵和甘州、涼州的回民兵,以及寧夏的滿兵共約萬人“助剿”,圍困石峰堡。義軍堅守了三個多月,石峰堡才被攻破。當陣地被清軍突破後,1000多名義軍,或戰死,或投崖,全部殉難。此後,清政府明令“永禁回民不得立新教”,並在各地推行鄉約制度,監視新教民眾行動。(據《甘寧青史略》記載,凡有寺的地方“由地方官擇立該教公正之人充當鄉約,責令約束回教”)。從此,哲合忍耶教派便被迫轉為隱秘活動了。

秘密傳教

馬明心有兩妻,一是由葉門回國後在循化傳教時娶的撒拉族韓姓女,因不生育,又娶通渭馬營草芽溝張姓女,生三男三女。次子長女均夭亡。馬明心歿後,長子馬順清(馬元章之祖父)被清政府發遣雲南省塔郎廳(今墨江縣),三子馬順真(9歲)發遷鹽江抱母井(今景谷縣),不久亡故。馬順清到塔郎廳後,遇到曾在馬明心處受過教的、人稱古城馬三爺的馬學成(即馬雲照),被營救脫難。在其幫助照顧下,娶妻成家,落居河西縣之東溝。生有五子,三子馬世麟(又名馬復生,馬元章之父)曾參與雲南杜文秀反清鬥爭,在同治十年二月因失敗服毒自殺,教內尊稱“雲南三太爺”。馬明心之妻張氏、韓氏、三個女兒及侍女海姑被發往新疆伊犁。據說,張氏到伊犁後,被賜給一個姓楊的官員為奴。楊某欲逼張氏為妾,時值除夕,張氏趁楊某酒醉,用菜刀將楊某全家殺死,然後到縣衙投案,被判死刑,有個姓蘇的阿訇聞訊,在去刑場的路上跟隨念經,並收拾了遺體,葬於綏定城(今霍城縣)的伊犁河北岸。後河水改道,埋葬地點已無可找尋,後人祭她時,只在河邊而已。韓氏及侍女海姑均先後投河自殺。大女因受不了謫發途中的折磨,歿於吐魯番境內的頭道河子。二女嫁給一個錫伯人為妻,生有三子,死後其子根據遺言,按照伊斯蘭教禮儀葬於霍爾果斯。三女嫁一縣衙門當差的姓馬的為妻。歿後葬於綏定,人稱綏定“拱北”。因上述兩地均隨去一部分教徒,由此,哲合忍耶教派便傳至新疆和雲南地區。

馬明心被殺後,由平涼穆憲章,經名昆魯·利撒來·穆罕默德·蘭巴尼,道號伊瑪目·阿蘭(世界的領導者),繼承教權,共治事6年。因懾於清政府的殘暴鎮壓,未敢公開進行傳教活動。在其治事期間,慘澹經營,但宗教無大發展。穆自幼學習經典,通曉阿文和波斯文,十多歲就修功辦道,為人忠懇樸實。他在未接受馬明心的教旨前是一個虔誠的格的目教派的穆斯林,接受了馬明心的主張後,虔誠辦教,恪遵到底,在哲合忍耶教派中被推崇為“大善人”。後因在舉行宗教儀式上持不同見解,被老教方面的人以“乾隆年間的新教徒所當剪除”為由,控告到官方,被捕押平涼。後雖釋放,但因在獄中被摧殘過甚,身染重病,不能親理教事,於1812年(嘉慶十七年)5月27日病故,終年67歲。屍體安葬於平涼南台,並修有“拱北”,教內尊稱為“平涼太爺”。穆阿訇無子,只有一女,嫁於平涼白水之單家,教內稱為“白水姑太太”。

穆阿訇歿後,由寧夏靈州(即今天靈武縣)人馬達天(馬化龍之祖父)繼承穆憲章傳教。馬達天是靈州七巴巴(教內稱巴巴太爺,墓地在金積堡鴻樂府)的獨生子,經名穆罕默德·者倆里,道號古土布·阿蘭(世界領袖之意)。生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八月二十三日。七巴巴與穆阿訇均系馬明心之高足,為明心所器重。馬達天是穆阿訇的學生,故穆阿訇以其為繼承人。馬達天在寧夏金積堡之蘆溝閘(即今吳忠市金積鎮)暗設道堂,秘密經管教務,禮拜、念經多在夜間,一說因修建房屋引起官方注意,以“夜聚明散”的罪名,逮捕押送蘭州,判處發遣黑龍江,行至吉林,因受折磨亡故。另一說,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新疆教徒攜葡萄乾與哈密瓜乾來謁,在靖遠縣被關卡發現,關卡清兵要沒收,新疆教徒說瓜乾、葡萄乾是“敬上”的,遂認為馬達天有“謀反”罪,尾隨送供禮的人到靈州,又以“乾隆四十六年之妖人”,“暗來暗到,夜聚賊匪,宰牛聚會,口念邪經”等罪名,將馬達天判罪刺面發遣黑龍江,行至吉林船廠,於9月6日病亡。同時隨去一些教徒。故教徒稱之為“船廠太爺”。終年60歲。歿後,由當地回民李生榮將其屍體埋於李家祖墳,後在船廠縣之東修建“拱北”,稱之為“船廠拱北”。馬達天自嘉慶十七年(1812年)掌教,至嘉慶二十二年九月亡故,歷時5年。

馬達天歿後,教權由其長子馬以德繼承。馬以德生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十五日,共掌教12年。自他執掌教權後,哲合忍耶教派改變了馬明心“傳賢不傳子”的教規。馬以德經名穆罕默德·索菲依,道號哈給根倆(意為安拉的本質)。他自幼攻讀經典,品學兼優,很有智謀。本人很窮,很儉約,時常是騎毛驢趕“爾埋力”,後據說挖了銀子才發了財。在傳教初期,鑒於前幾代教主遭禍之慘,凡事隨遇而安,幸得善終。1840年(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之後,相繼爆發了太平軍和雲南回民的反清鬥爭。清政府在內憂外患交困下,對西北地區新教的防禦漸漸鬆弛,馬以德在此情況下,才逐漸在金積堡公開設立道堂,開始經營教務。他對哲合忍耶的教儀、念法做了不少修改,原每天五次功課後,念三段《穆罕曼斯》,而馬以德主教時改為五段。意思是每人每天要做五次功課,如有缺欠的地方,就以五段《穆罕曼斯》來彌補。他歿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四月八日,教內尊稱為“四月八太爺”,建“拱北”於寧夏金積堡鴻樂府。

馬以德歿後,由其長子馬化龍繼承教權。馬化龍生於嘉慶十年(180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曾改名為馬朝清,清官方文書中誣為“化·(隆字前加反犬旁)”。經名拖必爾停倆,道號賽義德·束海達依(殉道者的領袖)。他家因三代教主積累,富甲一鄉,在當地有一定經濟基礎和政治影響。且同堂兄弟8人,族人眾多,聲勢浩大。加之馬化龍機智多才,善於團結教徒,因而教務發展較快。教徒因對清政府殘害前幾代教內領導人不滿,對亡人保有懷念之情,因此,對馬化龍信奉極為虔誠。哲合忍耶教派在馬化龍時期,教眾之多,活動地區之廣,均超過前人。當時,甘肅、青海、新疆、雲南、吉林等地的教徒,跋山涉水,不遠千萬里來金積堡送禮拜謁。

馬化龍起義

同治初年,在清政府民族壓迫政策下,挑撥回、漢關係,回、漢關係日趨惡化,各地回、漢械鬥和殘殺事件不斷發生。清政府乘機大批屠殺回民,各地回族人民的反清鬥爭日益加劇。同治元年(1862年),繼白彥虎領導的陝西回民暴動之後,豫旺城(今寧夏同心縣豫旺)回民把總(清地方官名)馬兆元首先叛清起事,並於9月圍攻靈州城

。同年秋,甘肅東南部秦安蓮花城的回民(多系哲合忍耶教派)也揭竿而起,占領秦州(今天水)和秦安。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平涼回民也圍困平涼城,並攻占了固原。5月,西寧的回民與撒拉族人聯合起事,進攻丹噶爾廳(今青海湟源)。8月,圍攻平涼的回民用地雷轟塌城牆,占領縣城,並攻涇州(今涇川縣)。9月以馬占鰲為首的回民攻占了狄道(今臨洮)和河州;以馬文義(即馬尕三)為首的回民又起事於西寧。10月,馬化龍起而回響,同時赫文選攻占了寧夏城(今銀川),寧朔、寧夏二縣知縣投降,接著馬化龍攻占了靈州城。時陝西各地暴動回民在清政府軍事壓力下,紛紛向寧夏金積堡馬化龍處會合。因而,金積堡便成了當時西北回民反清鬥爭的一個重要根據地。

各地暴動回民在反清鬥爭中,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和清政府相持數年。湘軍劉松山部在金積堡戰役中,連吃敗仗,傷亡很大;清軍提督簡敬臨戰死於波浪湖,提督以下將官有數十名被擊斃。同治九年(1870年)一月,劉松山攻馬五寨時陣亡。當時陝甘總督楊岳斌為金積堡之戰所苦,上書清廷懇求去職,他在奏疏中說:“現在河狄之賊擾於南,平固之賊擾於東,寧靈之賊擾於北,涼肅之賊擾於西,幾於剿不勝剿,防不勝防”。又說:“逆回股數繁多,……每接仗,則千騎萬群,以相拒抗,敗則行走如飛。我軍多系步隊,倍道而馳,日僅百餘里;未及數日,輒復疲勞,往往出截其前,反落其後,馬步之勢既異,饑飽亦復懸殊……”。由此既透露出了統治者的恐慌,也說明了義軍的氣勢。繼任陝甘總督左宗棠因此也受到清廷”嚴旨斥責”。但最後由於張家川的起義軍領袖李德倉等喪失勝利信心,率部相繼向清軍投降,7月間,金積堡陷入重圍,周圍的許多堡寨相繼失守,補給中斷。堡內人竟以草秸、麥根、牛皮等充飢。另外,由於馬化龍與白彥虎之間的矛盾有所發展,內部分裂加深,白彥虎率部奔新疆逃到俄國,給予了清軍各個擊破的有利之機。起義軍終於在同治九年(1870年)被清政府鎮壓下去。馬化龍見大勢已去,處於絕境,遂決定以身殉教,希望藉此能救下堡內軍民生命。同年11月16日,他和兒子馬耀邦向清軍統帥劉錦棠投降,經受了57天酷刑後,於次年正月13日被劉錦棠凌遲(剮刑)處死於吳忠市的四旗梁子,終年66歲。

馬化龍共掌教22年。教內尊稱為“十三太爺”。殉難後屍體被馬三阿訇安葬於吳忠市四旗梁子,頭骨埋在甘肅張家川北山宣化崗。因此,吳忠、張家川都有他的“拱北”。同時殉難的有其三弟馬成龍、長子馬耀邦、阿訇譚二(譚生成)等。清政府令將馬化龍的頭遍示全國各地,歷時10年之久,最後運

往蘭州示眾途中,在會寧縣被姓妥的阿訇將頭偷出,暗送張家川北山,交給馬元章埋葬於此。至清勢衰微,始建“拱北”,取名“宣化崗”,人們才公開紀念。

教眾罹難

馬化龍被殺後,全家300餘口和另外1800多人也同時被殺,僅有少數婦幼被發配各地。此次暴動達8年之久,為哲合忍耶教派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暴動,也是西北回民反清鬥爭的高峰。因而清政府從此對哲合忍耶教派就更加注意,對新教大肆醜化宣傳。如左宗棠在布告中誣衊說:“查新教本是回教異端,自乾隆四十六年剿辦馬明心、蘇四十三,四十九年辦田逆後,馬化龍之父馬二,復以新教遺種,惑眾斂錢,傳染數省。馬化龍稱總阿訇,凶焰更熾”。今後,“如敢仍行新教,聽從海里飛等妖徒惑眾,潛相勾煽,或妄造謠言……定即立定刑誅”。於是,採取了“渙其群,孤其勢”的策略,把起義回民及老弱婦孺強迫安置在“荒絕無主、各地自成片段”的地方。

其遷散情況是:將原金積堡的回民12000人遷到固原地區;將在金積堡附近居住的陝西回民9000人遷到化平(今涇源縣);將原馬家灘(今青銅峽市中灘)的回民遷至甘肅張家川;將原望洪堡的回民遷至靈州(今靈武縣)附近;將固原的陝西回民數千人遷至甘肅平涼大岔溝;將寧夏(今銀川)的回民遷至靈武、吳忠堡一帶。

為了加強對遷徙後的回民的統治,清政府在行政區劃上也做了相應的變動。即把原屬平涼府的固原州改升為直隸州。州城西南的硝河城,因是固原附近各縣扼要之區,是回民聚居的地方,增設州判一人,並派千總一人駐硝河城;把鹽茶廳(今海原縣)改為海城縣,在下馬關新置平遠縣,在化平增設化平川直隸廳;把金積堡改為寧靈廳,將原住寧夏府城的水利同知改為寧夏廳撫民同知,移住金積堡,並增建靈武營,由參將率領。

馬化龍的男性後裔被慘殺後,僅留下兩個孫子:一個叫馬進成,6歲,一個叫馬進西,4歲。馬進成於光緒三年(1877年)三月被閹割後,發往河南開封清吏溫某家為奴,25歲夭折。後被教徒追認為“汴梁太爺”,實際上並未主教。馬進西在解押進京途中,被張家川的李德倉和馬元章派人搶救(後詳)。女性親屬,或交清吏為奴,或交清軍婚配。馬化龍三弟的一個女孩僥倖逃脫後,在西吉縣沙溝陶家堡(在一個破窯洞裡躲避過,後被教徒修為拱北,叫“道堂窯”。至今遺蹟還在)討飯時,被柏樹墳阿訇收養,後與馬元章結婚;馬化龍的一個侄女逃到張家川嫁了恭門鎮楊某,後來成了寡婦,與馬元超結婚。

同治十年(1871年)以前,居住在雲南河西縣東溝村的馬明心第四世孫馬元章、馬元超等,化裝成漢民來到甘肅張家川,時馬元章年僅20歲。馬元章、馬元超兄弟二人在隴南鎮台李德倉(李大帥)的幫助下,在張家川的北山建立了傳教根據地,是為北山門宦之始。這時馬元章獲悉馬化龍之孫馬進西、馬進成分別被押在西安和開封時,便於光緒四年在李德倉的協助下,派穆雲鴻和金爺到汴梁聯繫,並讓其開設商號作掩護,進行援助。後來馬元章親自見了馬進成,要他逃走,但沒有得到機會。馬進成,經名穆罕默德·松的格,道號西倆倫丁,是馬化龍四子馬建邦之子,生於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元月二十五日。被押時只有6歲,12歲受官刑,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歿於汴梁,埋於汴梁滿城北牆根。教內尊稱為“汴梁太爺”。後將其遺體,偷遷張家川,葬於南川,名曰”南川拱北”。光緒三年(1877年),李德倉、馬元章得知馬進西被解押進京閹割,便派張家川大麻子村人馬德全和雲南省逃到張家川的何某4人,潛伏在山西洪洞縣境內,殺死解差,劫了囚車,將馬進西潛藏在杭州陶茂春家,繼匿山東濟南,後經西安收養在張家川南川,是為南川門宦之起緣。馬元章在北山奠定基礎後,留下其弟馬元超傳教,自己又向寧夏西吉一帶發展,在西吉沙溝建立了第二傳教基地,這是沙溝門宦之始。

馬元章,字光烈,號禎祥,經名利亞頓丁,道號索底根倆·穆罕默德·努爾(意為忠於安拉的人)。生於鹹豐三年(1853年)九月六日。自幼聰敏好學,長於謀略,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漢文。18歲時對《古蘭經》即背頌如流,許多阿訇長者贊為“奇才”。對漢文和中國歷史尤為諳熟,並勤於寫作。一生著有許多論述時事、濟世修身、待人處事、闡述教義、抒發性情的文章、詩詞和聯語,總結歷史經驗,緬懷前人,警勵自己,啟迪後人,在不少方面部有獨到的見解。他在1915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竊余自幼讀書,即好史學,遍觀歷史,凡國家之興,必生賢良智謀之士,才略勇敢之將,創業垂統而貽厥子孫;至其亡也,亦有仁義貞豪之士,忠義節烈之人,捐軀報國以維風化”。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入我東北之後,他寫長詩言志,其中言道:“警聞倭俄分三省,義士勃然起憤心”,並提出:“此非鄭公舌能諍,惟有決戰震國威”,在提出抗日主張之後,又雲“既勝之後國勢振,相邀各國另訂約,必須中外均無損,永息干戈享昇平”。這些詩句,反映了他與國人敵愾同讎之決心和希望世界和平的願望。這一時期,有的詩作也反映了他對婦女作用的重要性的認識,如“鬚眉里亦有騖婦,巾幗中豈無丈夫”。

1916年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他書聯嘲諷“皇帝作成黃帝貽中外笑柄,君主弄作均主肇國家禍根”。還有許多聯語如:“事上以忠,交友以恕;攻己宜厚,責人宜薄”、“格物致知清心顯性豈雲易;作忠盡孝成仁取義尚曰難”、“盡心盡力先公後私可渭忠臣;有謀有勇以予為取方算智士”。這些聯語不僅是他的座右銘,而且也是他經常教育眾子的一項內容。他對自已要求嚴格,經常自省,並對後人寄予深切的期望,他曾歌道:“大禹聖人兮尚惜寸陰,吾儕常人兮當惜分陰”。在另外的詩歌中又道:“惟望後之人體吾心兮共濟時艱,勸吾眾忍讓和睦兮勿興詞訟,各安本分兮共享昇平”。由於他精通經學,熟悉歷史,學識淵博,長於謀略,在秘密傳教時期,就進行了營救馬進成、馬進西的活動,與當時的政府改善了關係,發展了經濟實力,注意團結不同教派的穆民和漢族民眾。在教派內部,改革了歷史上強調“舍西德”(為教犧牲)的作法,極力主張愛惜民力,休養生息,和平興教,注意培養人才。在人的任用上,吸取諸葛亮總結的“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的歷史經驗。在各種條件成熟之後,他才公開傳教。

他不僅在當地教徒中威信日益增高,且也受到了各地教徒的敬仰,漢族民眾也稱他為“馬善人”,和官府的關係也日趨密切,受到了信任。當時蘭州總督張廣建曾給他送了“東南西北人,江河湖海船”的對聯。馬元章55歲壽誕之期,清乾隆懿太后手書“壽”字中堂賜予,以示褒獎。

自此,哲合忍耶教派的權勢又回到馬明心的家族中。

教派中興

1920年(民國9年)農曆十一月初八日,固原地區發生了強烈地震,馬元章及其眷屬60餘人在西吉灘遇難,由其弟馬元超將屍體安葬在張家川北山。修建了“拱北”。馬元章歿後,在郭南浦等人的積極支持下,其四子馬震武繼承了沙溝門宦教務。馬元章在世時,對其長子馬忠武、次子馬廣武、三子馬仁武都較一般,唯對馬震武特別偏愛。1911年,馬震武到北京在袁世凱跟前供職,見聞較廣,喜看雜書,幼年研究過經學。他的別號宙丞,經名阿布杜·扎米爾,道號阿_布杜·罕倆格。解放後,歷任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寧夏省民委委員,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州長,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84年經中央批准改正。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一日,於1960年農曆十二月十三日在銀川病故。安葬於寧夏金積堡鴻樂府(今青銅峽市),共治教38年。其子馬烈孫,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馬進西成年後,藉助其祖父馬化龍為教犧牲的功績,先在張家川南川建立道堂傳教,1916年把教權交給了張六指阿訇,自己帶了家屬去開封。後又到金積堡板橋傳教,是為板橋門宦之基。

馬進西,字銳恆,乳名五十九。為人淳樸、誠懇,通阿、漢兩文,還懂中醫學,開設藥鋪,經常給回、漢民眾免費診脈看病,影響很好。教徒對其與馬元章同樣尊敬,同時期與馬元章並行傳教,教內尊稱“板橋二爺”。1940年病故,安葬於金積堡板橋(今吳忠市),建有“拱北”。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拱北被拆除,1981年退還了原墳地,恢復了墓誌。馬進西有十子八女,第十子馬騰靄,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馬元章、馬進西主持教務時期,哲合忍耶教派便形成了兩個系統。一為馬明心之後裔,包括沙溝、北山、新店子三個門宦在內的官川系統(因馬明心在官川傳教時間較長,故名);一為馬達天之後裔,包括板橋、南川兩個門宦的靈州系統。即兩大系統,五個門宦。

沙溝門宦所在之西、海、固一帶,是哲合忍耶教徒居住最集中的地區。自清同治年間以來,兵災連綿,荒旱、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繁。國民黨統治時期,更施以無限制的剝削,橫徵暴斂,賦稅畸重,民不堪苦。1938、1939、1941年連續爆發的三次海固農民武裝暴動,就是以哲合忍耶教徒為主發起的。當時在中國共產黨影響下,他們在“保教保民”的口號之外,還提出了“反蔣抗日,尋找民族出路”、“打倒欺回滅教,把回民當狗看待的國民黨政府”、“暴政之下,不做順民,殺貪官,滅土豪,打富濟貧”等口號。第一、二次參加暴動的民眾均為幾千人,第三次達萬餘人(其中包括部分漢人)。每次暴動,教主及其家族都發揮了組織和領導作用。少數優秀分子如馬國瑞、馬國琳等,有的戰死在沙場,有的被殘害而亡。以馬思義同志為首的武裝力量200餘人,突破“圍剿”,投奔陝甘寧邊區,參加了革命隊伍,成為沙溝門宦民眾中的新興力量。

在這裡需要特別一提的是馬國瑞。他是馬忠武的長子,生於1904年,聰明好學,幼年即隨馬元章研習伊斯蘭教經典,並受教於一位清代秀才,學習漢文歷史,生活儉樸、廉潔。在30年代初期曾遨遊過大半箇中國,因此,他對災難深重的廣大勞苦民眾的處境深表同情,對國民黨統治強烈不滿,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更是義憤填膺,主張“建立回民自己的抗日隊伍”,“東進抗日”。當他看清抗日救國不能再依靠國民黨政府時,進而產生了“反老蔣、反民國”的思想。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終於在1938年冬爆發了第一次海固農民暴動。失敗後,繼續鬥爭,後來在第二次農民暴動突圍中,戰死在涇源縣的白面河。馬國瑞雖不是教主,但他以自己的言行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至今仍為哲合忍耶教派不少民眾所懷念。

門宦構架

官川系統

甘肅隴南的張家川、天水、秦安、徽縣、成縣、兩當、西和、禮縣的鹽官,以及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廣通(其中最集中的是張家川)等地有120座清真寺屬北山門宦,以張家川宣化崗為道堂。寧夏固原縣二十多坊,西吉百多坊,涇源十多坊,海原四、五坊,吳忠二十七坊,靈武二十六坊,青銅峽十四坊,同心二十一坊,鹽池一坊,石嘴山、平羅、賀蘭十八坊,新疆三十多坊,雲南十三坊,貴州二十多坊,濟南、台兒莊、北京、吉林船廠各一坊,以及其他地區零星教徒屬沙溝門宦,在寧夏金積堡鴻樂府(今青銅峽市)和西吉灘均設有道堂。西吉縣新店子地區三十六坊屬新店子門宦。

靈州系統

凡官川系統所屬教區均有其教徒,不過比例較小,一般均為三分之一,多的約二分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肅隴南一帶,約四十坊13000餘人,屬南川門宦。寧夏吳忠四十六坊(包括原金積縣劃歸的二十五坊),靈武十一坊,同心十一坊,青銅峽十一坊,鹽池兩坊,固原縣閻關大莊六坊,中寧、平羅、賀蘭各一坊,共約3萬人,新疆二十一坊,約萬餘人,江蘇四坊,青海二三坊,平涼路家堡子一坊,上海一坊,均屬板橋門宦,在寧夏的吳忠板橋設有道堂(板橋西道堂或稱板橋道堂)。雲南一帶教徒均屬沙溝門宦。

爾麥里活動達依熱爾麥里活動達依熱

江南一帶屬靈州系統 (因江南是馬騰霓弟兄之外婆家);其他散居在全國各地的教徒,劃分不十分嚴格,他們一般對這些傳教人都承認和尊重,其中馬震武的影響較大,解放前因他常在各地奔走,整修“拱北”,培養阿訇,故在其門宦中有較高聲望,各地教徒對他較為尊敬,除寧夏吳忠四旗梁子(馬化龍被殺地)由馬騰靄、馬震武共同管理外,實際道堂、拱北多為馬震武所掌握。如西吉灘、大寨道堂(馬元章修道的地方)。貴州三家寨道堂(馬雲鳳即十姑太太修道的地方),蘭州馬明心拱北及其義女賽利麥拱北、平涼穆阿訇拱北、吉林船廠馬達天拱北、雲南東溝馬復生拱北、河南開封馬進成拱北、寧夏西吉灘、沙溝馬元章拱北(一為修道處,一為無屍墳)、新疆伊犁河馬明心老婆張氏拱北、甘肅榆中馬坡馬明心老婆韓氏拱北、定西官川馬明心子女拱北等,均由馬震武掌握,這些“道堂”和“拱北”是其教派的“聖地”,是教主宣德的場所。

綜上所述,在這五個門宦中,馬震武的沙溝門宦人數最多,教徒約15萬人以上。板橋和北山門宦,教徒人數各有4萬人左右,南川門宦教徒有2萬多人,新店子門宦教徒有七八千人。

教門特點

基本禮儀

哲合忍耶六角帽哲合忍耶六角帽

哲合忍耶教派究其本源仍屬伊斯蘭教的四大法學派之一的哈乃婓派。它在教義和基本信仰上與其他教派大都相同,都以《古蘭經》為聖典,信安拉、信天仙、信經典、信聖人、信末日和善惡都決定於前定等六大信條。承認念(念真言虔信安拉)、禮(禮拜)、齋(封齋)、課(天課)、朝(朝拜聖地麥加)“五大天命”的宗教功課。 此外,它也和具有門宦的其他教派一樣,十分重視崇拜本教派的賢人和教主,遵守本教派各門宦自立的一些宗教功課儀式(也稱副功),主張“修身明心”。它與尊古派、新興派之間的主要區別是:

(一)尊古派和新興派各教坊的開學阿訇,由本坊教徒選聘任免,而哲合忍耶門宦教坊的開學阿訇,則由教主統一任免。

(二)尊古派教徒過“乜貼”念經時,在“吃”和“念”上不拘形式。可先念後吃,也可先吃後念。新興派則主張念了不吃,吃了不念。其理由是不利用念經向人求食。此外,新興派在念經收錢方面,規定送錢時必須說明,送的錢是“乜貼”,不是念經的代價。哲合忍耶則在吃、念問題上是先念後吃,不能未念先吃,主張先由“主”到,後再人到,在沒有祭主贊聖之前,任何人不能動用“爾埋力”食物,以示對人的尊重。在送錢問題上和尊古派一樣,不拘形式。

(三)每周一次的“聚禮”(即主麻),“新”、“古”兩派都禮十六拜,而哲合忍耶只禮十拜。其原因,按新、古兩派的說法,凡伊斯蘭教國王、法官駐地和城市地方,才能照十拜舉行聚禮,否則連同“晌午拜”同時照十六拜舉行。哲合忍耶教派按照沙烏地阿拉伯禮十拜執行,所以照十拜舉行聚禮,不再禮“晌午拜”。

(四)其他教派提倡到麥加“朝覲”,哲合忍耶教派強調“每周的聚禮就是窮人的朝覲。”這一聖訓,對朝覲此要求不嚴。

(五)哲合忍耶教派的前期提倡“舍西德”為教犧牲精神,即以身殉教。認為為教犧牲者,可直接升入天堂。宣傳歷代教主都歿於“舍西德”,而進了天堂。馬元章之後,則不提倡“舍西德”。

(六)舉行喪葬時,尊古派、新興派在給“亡人”穿“客凡布”(裹屍布)時,頭上不戴孝帽子,而哲合忍耶派加戴孝帽子。新興派站“遮那孜”(葬禮)時,採取用錢轉“費遞業”,為亡人贖罪;而哲合忍耶教派則認為《古蘭經》是無價之寶,反對用“錢”轉,主張用《經》轉。“遮那孜”站禮的儀式,必須由教主或“熱依斯”帶領;若請別人帶領,須討得教主或“熱依斯”的“口喚”方行。

(七)哲合忍耶教派在每天“邦不達”(拂曉時的禮拜)和“底格勒”(下午日落前的禮拜)後,要高念一段贊主、贊聖的“奧拉得”。“邦不達”後的“奧拉得”,還加念“則可若”(認主念詞)。念到重要節段,必須閉眼搖頭,情緒熱烈,加快節奏。這些禮儀都具有濃厚的“蘇菲元素”。每日晚拜後,要高念五段“穆罕曼斯”(贊聖之詞),每天必須念五段,意在每日的五次拜功有不完美的地方,可以得到補償。其他門宦也念“穆罕曼斯”,但不一定念五段。

(八)哲合忍耶教派教徒家中請阿訇念經時,一般必須念《麥達伊哈》(贊主之詞)。據說該經是馬明心從國外帶回來的,所以教徒看得非常珍貴,非洗大淨的人不敢動手。在乾“爾埋力”(遵行)念《麥達伊哈》時,點香後,室內嚴肅靜穆,任何人不能隨便說話。點香也有一定的規矩,念經桌上陳設三個香爐,中間的一個插一支香,表示真主獨一,兩旁的小香爐各插三支香,代表穆罕默德及四大哈里發與“大依瑪目”(四大哈里發是穆罕默德創教時的四大助手,是穆斯林的政教首領,掌握著麥地那的軍政大權。即艾卜伯克、歐默爾、奧斯曼、阿里,以及大依瑪目、哈里斐等6人)。念經的前一天,主人要打掃和布置經房,所有參加念經的人,都要洗水,圍繞經桌跪成一圈,這個場面叫“打依若”。念時先低頭默念,朝向教主,然後由一人領念,其餘的人附和著高聲誦念,秩序嚴整,有條不紊。這是哲合忍耶教派獨有的儀禮,其他教派則不拘形式,是念“散經”。

(九)哲合忍耶教派在埋葬亡人時,在亡人面額上要寫“清真言”和馬明心、馬化龍的道號。胸前的“皮拉罕”(背心)上,要寫哲合忍耶在阿拉伯地區一些“先賢”的名字,並且要帶“小帽”,其目的是,以先賢的功德,贖死者之罪。因此,不少教徒生前即向教主討“皮拉罕”,做料理後事的準備。

門宦特點

哲合忍耶教派與伊斯蘭教其他教派的不同點,除了在禮儀以及教徒戴六角尖頂帽(黑色、白色均有。此帽象徵意義有多種說法,一說為宇宙是圓的,有六個方位,真主獨一。亦有其它說法,詳參六角帽)等外,還形成了一套門宦制度,突出的有下列幾點:

(一)實行穆勒師德(傳教人的意思)制度,穆勒師德是品級高尚的人,通過穆勒師德可以更好的接近安拉,所以平時對穆勒師德很尊敬。新中國成立後,已經不再有“穆勒師德”了,具有的只是教務主持人,管理日常的宗教事務。

(二)實行“口喚”制度,“穆勒師德”的話要絕對遵行,教內事無大小,不得“穆勒師德”的“口喚”,便不能妄自行動。

(三)實行“熱依斯”(教務主持人)、阿訇的任免制度。凡該門宦的阿訇均由“穆勒師德”統一任免,離“穆勒師德”常住處所較遠的或教主認為必要的教區,由穆勒師德派去熱依斯代行教主職權,任免該地區的阿訇但必須請示穆勒師德,得到口喚後,方可決定。熱依斯、阿訇等,均須無條件地接受穆勒師德的調遷,並經常加以訓練。未經穆勒師德同意,任何人不許隨意當阿訇。

(四)實行請示、稟報制度。無論“拱北”或其他方面的事,均須事先請示“穆勒師德”,“穆勒師德”認為可行則行。

哲合忍耶教派在馬明心創立初期,是沒有門宦制度的,只是為了傳教方便,仿效他在葉門國學習時期的老師伊本·載尼的做法,設立道堂傳教。最初道堂附於清真寺,是傳教者個人私設的。馬明心歿後,道堂逐漸凌駕於清真寺而成為傳教的中心。在馬明心傳教時,主張傳賢制即“傳賢不傳子”,而到馬達天歿後,從馬以德開始,教權轉變為“父傳子受”。從此以後,不但繼承道統傳教,也繼承了財權,接受教徒的束修贈送,購置田產、莊園,富甲一鄉。沙溝、板橋兩個門宦的道堂、拱北,都擁有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以自種或出租的形式耕種。土地改革時,除沙溝門宦所屬的鴻樂府和板橋門宦在板橋一帶的土地徵收了部分外,西吉灘、沙溝的土地基本未動。1956年實行高級合作社時,道堂、拱北的土地逐步轉入農業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集體所有制的經濟體系。各處的道堂、拱北還經營商業,並有大批牲畜、羊只和房產,其收入主要供給教主家庭的生活費用。

上述這些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構成了哲合忍耶教派完整的教權制度,這一完整的教權統治制度,就叫做門宦制度。

在1958年的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廢除了門宦制度中的封建特權和封建壓迫剝削制度,其中包括門宦制度中教主給口喚、放阿訇和世襲的依瑪目制度;封建性的清真寺管理制度;清真寺、道堂的土地、牲畜、森林的封建所有制;清真寺、道堂和教主對教徒的勞役制度;強迫性的宗教負擔制度;干涉婚姻自由和壓迫歧視婦女的制度;強迫兒童學教義和封齋的制度;限制民眾文化娛樂活動的制度和對教徒的宗教處罰制度等。

凡是廢除的宗教特權和封建剝削與壓迫制度,一概不許恢復。

紀念活動

哲合忍耶教派,對紀念“聖人”、“聖妻”、“聖女”和已亡故的各輩教主及其眷屬的“爾埋力”(紀念)極為重視。把歷代教主及其家族中的主要成員祭日,劃分為大、中、小三種。過“爾埋力”時,小則宰羊,大則宰牛,附近教下、阿訇都去參加。過大“爾埋力”時,外縣和外省(區)的宗教人士、民眾也有前來參加的。新疆、雲南等地為紀念馬明心、馬化龍、馬元章等人,屆時也過大的“爾埋力”。板橋門宦,每年也過大“爾埋力”四次、中等的二次。每次過“爾埋力”教徒以清真寺為單位贈送“乜貼”(舍散),也有以個人名義送的。各種紀念日簡況如下:

1.正月初一日,為馬明心夫人(教內稱道祖太太)的忌日。

2.正月十三日,為馬化龍(教內稱十三太爺)遇難紀念日。每年一次,在哲合忍耶教派各門宦道堂舉行的同時,其所屬各清真寺也舉行。每次前來道堂過“爾埋力”的人,除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部分教下外,甘肅張家川、蘭州、新疆、雲南、山東、上海等地有時也派人參加。

3.正月二十一日,為馬達天夫人(教內稱船廠太太)的忌日。

4.正月二十五日,為馬進成(教內稱汴梁太爺)的生日。

5.二月初二日,相傳為馬化龍之三弟馬成龍的夫人(教內稱鴻樂府三太太)的生日。

6.二月初二日,為馬元章之妹妹(教內稱東溝金二奶奶)的忌日。

7.二月十六日,為馬明心之三子(教內稱雲南抱母井三太爺)忌日。

8.二月二十三日,為馬元章之父馬世麟(教內稱雲南三太爺)忌日。

9.二月二十三日,為馬化龍之女(教內稱金積毛姑太太)的忌日。

10.二月二十九日,教內稱會理州三太太的忌日。

⒒三月九日,為被清政府殺害的馬化龍家眷的紀念日。

12.三月二十七日,馬明心遇難紀念日,規模較大,凡屬哲合忍耶教派各門宦都舉辦。

13.四月八日,為馬以德(教內稱四月八太爺)忌日,各地均舉辦。

14.四月十七日,教內稱鴻樂府三太太逝世紀念日。

15.四月二十八日,為馬達天之父(教內稱巴巴太爺)忌日。

16.五月五日,為馬化龍之二弟馬化鳳(教內稱金積堡二太爺)忌日。

17.五月十四日,為馬進成之未婚妻(教內稱姑太太)忌日。

18.五月二十一日,為馬明心之如夫人(教內稱臨洮太太)忌日。

19.五月二十七日,為穆阿訇(教內稱平涼太爺)忌日。

20.六月六日,為馬明心之義子(教內稱雲南古城三太爺)忌日。

21.六月九日,教內稱鴻樂府爺忌日。

22.六月十四日,為馬震武之母(教內稱十四太太或金積堡太太)忌日。

23.六月二十五日,為第二代教主穆阿訇的侄子、馬化龍在平涼的“熱依斯”穆生華(教內稱平涼三爺)忌日。

24.七月二十七日,為馬明心之子馬順清(教內稱他郎大太爺)忌日。

25.八月初六日,為同心縣苦水泉子老人家忌日(只在苦水泉子“拱北”舉行)。

26.八月十日,馬以德生日。

27.八月二十九日,馬元章之姑母(教內稱東溝太太)忌日。

28.九月六日,為馬達天(教內稱船廠太爺)忌日,各地均舉行。

29.九月六日,為馬元章生日。

30.九月十二日,為同心縣蘇家窪子老人家忌日(只在蘇家窪子“拱北”舉行)。

31.九月十三日,為馬震武第二夫人(教內稱北京二奶奶)忌日。

32.九月十五日,為馬騰靄之母(教內稱三太太)忌日。

33.九月十七日,為馬震武之元配夫人(教內稱北京大奶奶)忌日。

34.十月十七日,為馬元章在新疆的“熱依斯”金子昌(教內稱金二爺)忌日。

35.十月二十二日,為穆阿訇之女(教內稱白水姑太太)忌日。

36.十一月四日,為馬以德之夫人(教內稱四月八太太)忌日。

37.十一月八日,為馬元章忌日,各地均舉行。

38.十一月十六日,為馬化龍進官營紀念日。

39.十一月二十二日,為馬進西(教內稱板橋二爺)忌日。

40.十一月二十七日,為馬元章之祖母(教內稱他郎老太太)忌日。

41.十二月十二日,教內稱金積堡老三太爺的忌日。

42.十二月十二日,教內稱金積撒爸爸的忌日。

43.十二月十三日,為馬震武(教內稱四爺)忌日,各地均舉行。

44.十二月二十九日,為馬進成忌日,各地均舉行。

分布情況

教派總數

根據一些地方的資料統計和估計,全國哲合忍耶教派在1958年前,約有30萬人左右;

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有17萬多人,其中固原地區10萬人左右,銀南地區近6萬人,銀川、石嘴山兩市1萬多人;

甘肅

甘肅以張家川為中心的隴南,約4萬多人,平涼地區1萬6千多人;

新疆

新疆的吐魯番、伊犁、喀什等地四十八坊,約2萬餘人;

其它地區散居

西南、中南、華北、東北各地散居的,還有一些。據了解,貴州約有2000戶;四川的成都、建昌、黃城壩共約300戶;黑龍江約60戶,河北昌平縣約200戶,北京朝陽門外約60戶,山東濟南和台兒莊約100戶,南京的南台子、石鼓路約160戶,上海約30戶。以上共約2930多戶,計15000多人。

此外,雲南的通海、華寧、峨山、墨江、彌勒、開遠、箇舊、昆明有十三坊,河北的滄縣、泊頭(泊鎮),浙江的杭州,江蘇的淮陰,河南的開封各一坊,估計至少約有15000人。

相關記載

門宦概述

哲合忍耶教派是伊斯蘭教蘇菲門宦中人數眾多的一個派別。它在1949年前的全部歷史,幾乎是一部西北新教回民與各族其他教徒及官府衝突不斷的歷史。在乾隆四十六年、四十九年的三次暴動中,官府和老教聯合起來對新教哲派殘酷鎮壓,使回族、撒拉族中哲合忍耶教派的信徒與清政府結下了血海深仇,播下了後來歷次回民暴動的種子。在馬元章以前,每當該教派的暴動被鎮壓下去後,教主及其家屬有的被殺,有的被充發各地。每次充發,都要隨去一部分教徒,久而久之,便繁衍日眾。原本聚居甘、青一隅的哲合忍耶教徒,在新疆、雲南、東北、華北等地,散居有數萬人。這個教派就是在這種充發遷徙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同治回亂

經過歷史修正主義者諸多廣泛討論,尤其以其中的回民學者普遍認為它屬於“回民起義”性質,屬於清朝末年農民運動的一部分,而無視了事件中被近乎種族滅絕般屠殺的漢族人民。1862年(清同治元年)春天,陝西關中回民在太平軍、捻軍的影響下,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清反漢運動。這一鬥爭的浪潮迅速波及整個西北地區,使陝西甘肅(包括寧夏青海)以及新疆回族人民對當地穆斯林的反抗凝為一體,鋒芒所向,曾給後期的太平軍與捻軍的革命鬥爭以有力的配合,並且使清王朝在西北的反動統治遭到沉重打擊。這一鬥爭延續到1877年(光緒三年)。這是太平天國時期我國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總運動的一部分,在回族人民反壓迫鬥爭史上,它是回族人民一次空前規模的反抗民族壓迫、爭取民族生存的“自衛性的抗清運動”,但在陝西和西北地區被回民屠殺的那些無名的漢族百姓的亡魂將永遠控訴著這些歷史修正主義者。

清朝統治年間西北回民自衛抗清鬥爭主要包括以下幾大戰役:

(一)關中發難

(二)金積堡之役

(三)河州之役

(四)西寧之役

(五)肅州之役

(六)烏魯木齊之役

我們有必要撥開歷史的迷霧,揭示歷史的真相,評價歷史的功過。這時於我們正確地全面地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當前回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是有意義的。

評價

西北回民反清叛亂,從1862年(同治元年)春天開始,到1873年(同治十二年)年底,歷時近十二年。這場西北回民叛亂,時間久、地域廣、問題多,各類問題錯綜複雜,往往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異,又牽扯到民族關係、宗教教派紛爭等等諸多因素,但為其作一個及其準確的評價與定位並沒有什麼難度。總體而言,說它是回族人民一次空前規模的反抗民族壓迫、爭取民族生存的運動是很難讓人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漢族被屠殺人口約1500萬。如果屠殺漢族,妄圖分裂國家建立伊斯蘭政權可以被認為是民族獨立的話,那么希特勒對猶太民族的屠殺也可以被認為是為了民族獨立。戰爭是殘酷的,同治回民叛亂中受到屠殺的漢族人民因這場戰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何止百萬,而回族人民因發動這場戰爭差點導致滅族之危,這一切都是受到極端宗教思想蠱惑所導致的。回顧歷史,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和平美好的時光,回漢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向上,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奮鬥。

哲合忍耶與蘇菲主義

曾有學者稱哲合忍耶為“中國之蘇菲”,因為哲合忍耶認為他們是一由穆聖傳來系統的蘇菲教派,而且在哲合忍耶的各種記主贊聖禮儀中包含著濃厚的蘇菲主義元素,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最具有原生態特點的“蘇菲元素”,這些“道乘”主要體現在晨禮後的“雅辛”、“宰克爾”以及晡禮後的“爾然提”,宵禮後的“穆合曼斯”。哲合忍耶的中國始傳者馬明心(教內尊稱為:道祖)就是一位蘇菲大師。

穆勒什德

哲合忍耶的穆熱師德制度傳承是里七外八,即葉門傳承七輩,中國傳承八輩,現已封印。

馬明心

一代:馬明心,字復性,經名易卜拉欣,尊號維尕耶圖拉·穆罕默德·召非。回族。祖籍甘肅階州(今武都,1781年因哲派起義被清廷殺害。

穆憲章

二代:穆憲章,教內人稱平涼太爺經名穆罕默德.然巴尼,道號:伊麻穆.阿蘭,逝世與公元1812年農曆五月二十七享年67歲;

馬達天

寧夏吳忠鴻樂府拱北寧夏吳忠鴻樂府拱北

三代:馬達天,經名古穆罕默德.哲倆力,道號:圖布.阿蘭,逝世於“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農曆九月初六,教內人稱船廠太爺;

馬達天是穆的學生,七巴巴的兒子,穆憲章和七巴巴都是馬明心的高足。

馬達天開始,教主實行家族世襲制。

馬以德

四代:馬以德;馬達天之子,教內人稱靈州太爺經名:哈給根拉西。生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農曆八月十五,歸真在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享年七十四歲;

馬化龍

五代:馬化龍,馬達天之孫,教內人稱十三太爺,道號:妥步爾同拉西。生與嘉慶十五年(1810年)臘月二十五,享年六十三歲;主要事情是發動、領導同治陝甘回變。

馬進城

六代:馬進城,教內人稱汴梁太爺;道號:西倆論迪尼.穆罕默德.瑣迪給.生與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二十五,歸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臘月二十九,享年二十五歲;

馬元章

七代:馬元章,教內人稱沙溝太爺,道號:索迪恭拉西.穆罕默德.奴爾.馬元章,字:光烈,號:貞祥,經名:里亞杜丁,生於鹹豐三年(1852年)農曆九月初六,歸於民國九年(1920年)冬月初八。享年六十八歲;

馬震武

八代:馬震武;教內人稱穆罕默德.阿布督拉.合里給字號:穆.阿布督.查米爾,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閏五月初一,於1960年臘月十三被清算,享年六十六歲。

文獻摘錄

至仁至慈真主名 讚頌崇拜求主引 古蘭經雲敬畏崇 尋求媒介獲成功

黑祖聖人穆撒尋求知內學徹知明 理有源頭道正根玄機依據游九重

聖君尋師遵主命天界聖殿遇真人 蘇菲道路聖先行主賜天物偉倆憑

真道途徑九霄印道乘證件授於聖 穆聖教生遵聖行抓攬繩索環扣緊

蘇菲門人志誠信三乘教門源聖君 穆聖曾令四門臣尋師求道隱賢人

航海行駛方向引乃格什板延至今 哲赫忍耶博精深伊教旗幟蘇菲心

高揚至俊引道程三乘哲理道途徑 穆熱師德引民眾引經據典握源本

九七裹身六角頂四配三行十八品 十五司值九江行八海煉丹石成金

里九外九續葉門外九接續道祖宗 平涼開花靈州行里九外九道一統

古蘭真經總綱領哲赫忍耶修持本 嚴律法條遵主命穆聖信條修道功

守法五典倫理遵 導師預言顯後程 古蘭聖訓一一遵 類比公議尊又行

導師言行唯命從克制欲望解靈魂 行道於眾鬧中靜修煉有序持以恆

導師引領得高品克己復禮化歸真 修身以禮理盡性明心以道合天人

無極是種太極樹樹藏果內果即種 道包天地人包道天道人道兩俱盡

五功之首念至誠清真言辭信仰根 高揚誦贊孜克爾心性結合全美成

齋戒食慾心戒橫口戒誹謗戒惡性 修心養性忍耐順少吃少飲寡清心

淨化心性潔自身懺悔自省內外清 輩輩導師居九品承前啟後調門生

受選受造臥哩品生而知之原學問 精神領袖定典程繼承偉業化育人

蘇菲導師賢位品機密顯現指人倫 歷輩導師善始終生平奇蹟德范存

立行主麻君堡定效仿天方存號空 獨閃盼日聖歸生記主贊聖九九名

哲合忍耶哲合忍耶

蒼宇環繞贊主聖相贊相頌兩吉慶 穆聖至貴人主頌回賜之大無言盡

盤閃盼日仙界功宇宙永恆日月行 麥德業哈精贊聖行道天梯果騰升

贊聖降生贊歸真十八讚詞道一統 穆罕麥斯高贊聖苦行道功五聯遵

周而復始頌讚經三十三天全封印 二十八宿團團行十五司值仙見證

亞辛章節古蘭心國權章節益亡靈 心口誦念心境靜潛心善功朝夕頌

頂戴六合宇宙頂素冠高照六角棱 六天六夜天地成六大信仰世界同

蜜峰造巢主醒令六棱堅固顯大能 五時六番苦奉行頭顱六塊合乾坤

燃香來源通九重聖體通香美聖行 真主賜恩選果品天園恩典福無窮

板橋道堂道奧深千秋偉業貫古今 先天真恩中天應平川行道三世存

勤德敬業完五功法備三乘源一本 當代導師賢性品團結共事大地寧

弘揚正道救心靈獨具美德臥哩品 善行處事求穩定愛國愛教倡和平

兩世君王恪守信三世得果度門生 蘇菲聖地並兩弓三天哲理此處明

今世賢君行道功試看天下哪處精 三乘道上塵與土披星戴月苦修身

天體七星轉紫衛心性握準定盤星 拖熱格提唯憑證偉倆耶提授真人

九七定位續正根百寶牆上留真經 輩輩接續真教門一輩一輩到如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