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反擊戰

哈爾科夫反擊戰

哈爾科夫反擊戰役,二戰時期的一場戰役,是史達林格勒會戰的續曲,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最具軍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帥策劃與指揮並完成的,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間在圍繞哈爾科夫對蘇聯紅軍的一系列攻勢行動。德軍的行動代號為頓涅茨克行動,而蘇軍則稱為頓涅茨克及哈爾科夫行動,德軍的反攻消滅了大約52個紅軍師及重新占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

基本信息

戰役背景

總體背景

哈爾科夫反擊戰哈爾科夫反擊戰

1942年11月,在蘇德戰場的南翼,上百萬的蘇軍向被已拖在史達林格勒達四個月之久的德國陸軍第六集團軍,及其側翼掩護部隊發動了鉗形攻勢。隨著蘇軍鉗形攻勢在三十萬德軍後方的合攏,蘇德戰場的戰略轉折開始了。

德軍優勢

首先,從戰場態勢來看。雖然此時占領了哈爾科夫和庫爾斯克的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正從正面壓迫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而蘇軍西南方面軍則從南方集團軍群的側翼進行大包抄,此時已經打到了曼施坦因司令部門口。但在這支蘇軍突擊集團深入敵軍縱深的同時,它自己的兩翼卻也因此暴露給了兩支強大的德軍集團——擁有包括黨衛隊裝甲軍在內的,德軍最精銳裝甲部隊。而更為有利的是,蘇軍對於他們所身處的險境此時還渾然不覺,包括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將軍在內的蘇軍將領們一致樂觀的認為,德軍在冬季大反攻後已經被打得喪魂落魄,只要紅軍繼續追擊,他們就會一路逃過第聶伯河,至於反突擊則是根本不可能的。情緒同樣樂觀的蘇軍最高統帥史達林也認可了瓦杜丁的想法,級別較低的蘇軍軍官們更是在無線電通遮話時把他們的樂觀全部表達了出來,而德軍的無線電監聽早把這些樂觀記錄在案,作為曼施坦因的決策依據。應當說,曼施坦因本人此前進行的南線德軍大撤退,就是為了引誘蘇軍孤軍深入,遠離後勤基地。

其次,從蘇軍冬季大反攻開始以來,他們已經頂著漫天風雪,在冬季和初春的泥濘道路上推進了大約六百至七百公里,沿途的道路和橋樑破壞殆盡,使得後勤供應基地以及機場遠遠沒有跟上戰鬥部隊的進攻速度。這樣到了一九四三年二月的下旬,經過三個月惡戰的蘇軍不僅部隊損耗嚴重,而且非常缺乏物資補給和空中支援。而正在進軍第聶伯河、深人非常缺乏軍隊腹地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情況尤其糟糕。該方面軍下屬的波波夫快速集群(包括四個坦克軍和一個步兵軍,按編制約有五百輛坦克)和坦克第四軍此時只剩下137輛坦克,摩托化營能夠勉強作戰的人員只有二十個左右。而且由於沒有油料,該集群的很多坦克當時幾乎已經不能動了。對於這些情況,德軍也通過無線電截聽和地面偵察進行了確認。雖然德軍此時燃料狀況也不富裕,但他們認定蘇軍的油料更為缺乏。

最後,德軍兵力的增強也使曼施坦因有了更大的進行反擊的本錢,從西歐和東線其他地段調來的部隊和裝備(其中包括三個兵力強大的黨衛隊裝甲擲彈兵師)加強了南集團軍群。根據德軍的統計資料,到二月十八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一共擁有30個師。在一月八日,整個東線德意志軍隊只有495輛可以使用的坦克,而到二月二十八日,增加到了902輛,另外還有919輛坦克正在修理或輸送過程中。到三月一日,東線坦克、強擊火炮總數更是達到了2374輛;其中一半左右屬於南方集團軍(對於這一點,曼施坦因本人在戰後並不認可)。

按照他的觀點,自己手頭掌握的這些兵力是太少了。因為據說和他對峙的蘇軍,僅僅已被確隊的旅級以上作戰單位就有三百四十多個,即使把它折算成師,德意志仍然處於一對八的絕對劣勢地位。應當指出,曼施坦因的說法,不是自己昏了頭,就是故意撒謊。因為即使德意志的情報部門出錯,他所面對的蘇軍數量大概也不會超過120萬。如果說曼施坦因當面真面對八倍的蘇軍,那這樣敵人總兵力應該超過五百萬(曼施坦因的部隊有70萬),而按照這個比率折算,蘇軍在整個東線酌總兵力應當不少兩千多萬。

戰役經過

戰役序幕

6哈爾科夫反擊戰

1943年2月1日,被蘇軍包圍在史達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主力,在其司令保盧斯陸軍元帥率領下向蘇軍投降;而前一天保盧斯剛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二月二日,在史達林格勒地區轟鳴了200多天的炮聲終於停止了。

取得了史達林格勒勝利的蘇聯軍隊並沒有停止進攻,從高加索到頓河上游,從俄羅斯南部到烏克蘭,蘇軍都進行了激烈的反攻。

此時,在蘇德戰場南翼作戰的蘇軍,分別以瓦杜丁將軍指揮的西南方面軍和戈利科夫將軍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作為主要的突擊部隊。西南方面軍從頓涅茨河下游發動進攻,一路撲向第聶伯河,力圖奪回頓巴斯工業區,並且切斷德軍在高加索和烏克蘭軍隊的聯繫。而沃羅涅日方面軍,則按照朱可夫元帥制定的“星”計畫,朝正西方向進攻。

二月八日,該方面軍所屬第六十集團軍攻占了庫爾斯克,二月九日,又攻占了別爾戈羅德。二月十六日,沃羅涅日方面軍以三個集團軍的兵力,擊敗了由德軍原山地步兵第一師師長蘭茨將軍指揮的 “蘭茨” 戰役集群(包括黨衛隊裝甲軍相 “勞斯” 步兵軍),攻占烏克蘭工業重鎮哈爾科夫。由於哈爾科夫的失守,希特勒撤了蘭茨將軍的職,取而代之的是肯普夫將軍。對蘇軍來說,哈爾科夫不僅是蘇聯第六大城市和誕生過T—34坦克的重要工業基地,而且還是一個曾令他們蒙羞的傷心之地。就在九個月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蘇軍西南方面軍向在哈爾科夫的德軍發動攻擊,結果卻撞上了實力強大的德軍“克萊斯特”集團軍集群。蘇軍損失慘重,被寄予極大希望的蘇軍哈爾科夫進攻戰役卻變成了德意志軍隊的進攻戰役序曲。

對於在蘇德戰場作戰兩年,從摩托化軍軍長升到陸軍元帥的曼施坦因來說,所面臨的情況是從來沒有過的艱難:他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的防線(由頓河集團軍群組建),在上面提到的兩個蘇軍方面軍的猛攻下支離破碎,整個戰區搖搖欲墜。就在蘇軍占領哈爾科夫的同時,蘇軍已經逼近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位於第聶伯河大河彎處的重鎮扎波羅熱。

希特勒為哈爾科夫的失守向曼施坦因大發雷霆,他命令曼施坦因立刻收復哈爾科夫。可是曼施坦因拒絕了希特勒的計畫,提出了更為大膽的方案;暫時不去理會哈爾科夫的沃羅涅日方面軍,而集中兵力吃掉冒迸的蘇軍西南方面軍(即城外正在逼近的蘇軍)。然後回過頭去,擊潰哈爾科夫方向自的蘇軍,並重新奪占該域。

這個大膽的作戰方安,不管對希特勒還是蘇軍來說,都來得有些突然,最終希特勒同意了曼施坦因的計畫。二月十九日,希特勒向南方集團軍群的部隊宣布了反攻決定,並且宣稱,在這個離德軍邊界一千多公里的地方,將決定德軍現在和未來的命運(事實證明,希特勒的確很有戰略眼光)。因此,希特勒要求部下,在反攻戰鬥中要“勇敢、沉著、忠於取守”。

作戰計畫

二月二十一日,蘇軍西南方面軍占領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扎波羅熱。雖然該地的失守,有使德意志軍隊整個戰線被割裂的危險。但曼施坦因成竹在胸;他的反擊作戰行動已經開始,而這支蘇軍蘇軍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中。

作戰計畫:首先,德意志第4裝甲集團軍將以黨衛裝甲軍的兵力從克拉斯諾格勒進攻西南方面軍蘇軍第六集團軍右翼,然後以第四十八、五十七裝甲軍攻打巴浦諾格勒,切斷紅軍退路。同時,德意志第一集團軍以裝甲第四十集團軍和黨衛隊“維京師”、步兵第333師共四個師的兵力,襲擊西南方面軍快速兵團的波波夫集群。進攻成功後,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將掉頭北上,和“肯普夫”戰役集群一道重兵吃掉恰爾科夫西南地域的沃羅涅日面軍左翼集團,重新奪回哈爾科夫。

兵力分配

6哈爾科夫反擊戰

為了增強兵力,德意志人不僅竭力的補充彈藥、物資,還從西線調來72個師作為預備隊。其申第一六七師部屬在波爾塔瓦,第十五師部屬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按照命令,這兩個師必須在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到達指定地點。

在哈爾科夫戰役中,作為突擊團的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當時一共擁有3個軍:即國防軍第五十七、四十八裝甲軍和原屬“蘭茨”戰役集群的黨衛軍裝甲軍。其中擁有黨衛隊“希特勒”師、“德軍”師、“骷髏”師的黨衛隊裝甲軍實力最為強大。

儘管這三個師名義上是裝甲擲彈兵師,卻和裝甲師一樣編有坦克團,而且還擁有普通裝甲師所不敢奢望的“虎”式重型坦克連。在哈爾科夫反擊中,另一個擁有“虎”式重型坦克連的部隊是德意志國防軍“大日耳曼師”摩托化步兵師。

戰役發動

4哈爾科夫反擊戰

四三年二月十九日,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開始轉動沉重的裝甲炮塔,快速運轉的履帶,在冰雪覆蓋的大地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痕跡,在威力巨大的八十八毫米坦克炮指向的地方,將是一場惡戰。這天,德軍黨衛隊裝甲軍的“德軍”裝甲步兵師和“骷髏”裝甲步兵師,對蘇軍西南方面軍第六集團軍薄弱的側翼發動了出其不意的猛烈打擊。德國空軍第四航空隊的俯衝轟炸機,對缺乏空中支援的蘇軍陣地狂轟濫炸,而德軍的裝甲集群則在“虎”式坦克的引導下發動兇猛地衝擊。

在雙方的坦克戰中,曾經在蘇德戰場上稱雄一時的T-34坦克遭到了慘重的損失。蘇軍的這種坦克所裝備的76毫米坦克炮根本無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裝甲,甚至對德軍用於增強防護的IV號坦克的正面裝甲,在四百米外也幾乎無可奈何。而德國的“虎”式坦克的88毫米坦克炮、IV號坦克的長身75毫米火炮卻可以在一千和五百米的距離上,輕易擊毀T-34。至於蘇軍標準的45毫米反坦克炮更是拿德軍的坦克毫無辦法。

坦克質量上的絕對優勢加上戰術上的出色運用,德軍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他們強大的裝甲部隊很快就在蘇軍第六集團軍的陣地上打開了一個三十多公里的缺口,順著這個缺口,德國黨衛隊“德軍”師擊潰了蘇軍近衛軍第四軍,且高速向南推進了100多公里。二月二十二日,德國第四裝甲集團軍所屬的另外兩個軍——第48、57裝甲軍,也發動了進攻。很快他們就和黨衛隊裝甲軍回合於巴浦洛格勒,並切斷了蘇軍第六集團軍的交通線。緊接著,德軍第40裝甲軍又向已經沒有了油料的紅軍波波夫集群發出了致命的一擊。

經過一番激戰,德軍對蘇軍西南方面軍的反擊戰中,擊潰了其第六集團軍、第一近衛團軍和波波夫集團編成內的八個軍、十個步兵師和五個特種旅。但在另一方面,由於兵力不足和嚴寒的天氣,德軍並沒有對蘇軍構成絕對的優勢,未能形成一個很嚴密的包圍圈,行動大都被限制在各個村莊之間。

蘇軍撤退

遭到如此重創後,蘇軍西南方面軍在德軍鋼鐵洪流面前,只能選擇於二月二十七日起快速向後撤退。到了三月三日,他們己經退過了北頓涅茨河,河上結的薄冰方便了紅軍的通行。但是如此一來,在哈爾科夫地域作戰的紅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卻處在德軍裝甲部隊的側翼威脅之下了。

對於德軍突然進攻西南方面軍的行動,最初不管是蘇軍的最高統帥部,還是在西南方面軍側翼的沃羅涅日方面軍,都沒有作出充分的重視。他們仍然頑固的相信,德軍的反擊,不過是為了給從地聶伯河撤退做掩護。直到西南方面軍被德軍趕到北頓涅茨河後,沃羅涅日方面軍才發現自己的處境十分的危險:此時剛剛打垮了西南方面軍的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正在北上,準備和“肯普夫”戰役集群一同夾擊自己。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的三個集團軍(第三坦克集團軍,第四十、六十九集團軍),將受到德軍十四個師的進攻(包括四個裝甲師、三個黨衛隊裝甲步兵師、一個摩托化步兵師、三個步兵師)。而沃羅涅日方面軍此時這個方向能使用的坦克大約只有七十輛,德軍的坦克不少於三百五十輛,且此時里沃羅涅日方面軍最近的供應基地也遠在二百公里之外。面對這樣的情況,戈利科夫將軍在三月三日急忙下令,全線將進攻轉為全線防守。

德軍猛攻

三月四日,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向沃羅涅日方面軍坦克第三集團軍發起了猛攻,但這次進攻並不順利。雖然在強大的德軍面前,蘇軍付出巨大的損失(各坦克旅僅剩六輛坦克、各摩托化步兵營僅剩十六至二十人),但是蘇軍拚死的抵抗,使得德軍在兩天內只推進了六至八公里。三月六日,曼施坦因下令:將突破口改到蘇軍第六十九集團軍和坦克第三集團軍的結合部;同時將隸屬“肯普茨”戰役集結群的“勞斯”軍投入戰鬥。在後面的戰鬥中隸屬“勞斯”軍的“大日耳曼”師,憑藉“虎”式坦克發揮了很大作用。該師在三月七日到二十日的戰鬥中,摧毀了蘇軍二百六十九輛坦克,自身只損失了“虎”式坦克一輛,Ⅳ號坦克十二輛,Ⅲ號坦克一輛。

在投了如此強大的兵力之後,三月十日,德軍終於在蘇軍的防線上打開了60多公里寬的大口子。兵力匱乏,沒有戰略預備隊的沃羅涅日方面軍,這時已經拿不出部隊來堵住這個缺口了。為了援救沃羅涅日方面軍,史達林下令抽調近衛軍第二軍、坦克第十八和最高統帥部坦克第三軍前往增援。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三月十一日,德國第四裝甲集團軍的部隊己經逼近了哈爾科夫。此時,希特勒本人也再次來到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給前線部隊打氣。當天,第四裝甲集團軍所屬的黨衛隊裝甲軍為了拿下哈爾科夫,作為獻給希特勒的禮物,在步兵第三二零師的配合下,不顧重大傷亡從哈爾科夫北面進行迂迴,切斷了蘇軍的退路;裝甲第四十八軍則從東面對哈爾科夫進行攻擊。在別爾戈羅德方向,己經沒有了炮彈的蘇軍第四十集團軍此時正在承受著德國“勞斯”軍的猛攻。

奪回陣地

三月十二日,黨衛隊部隊攻入哈爾科夫,並與蘇軍發生了激烈的巷戰。兩天后,包圍了蘇軍坦克第三集團軍,蘇軍統帥部只能命令第二航空集團軍利用夜航飛機對該集團軍進行補給。

仗打到這個份上,德國拿下哈爾科夫已成定局。三月十五日,守衛該城的蘇軍第十七、十九步兵旅和第一七九坦克旅放棄了無謂的抵抗,向東突圍。三月十六日,黨衛隊裝甲軍重新進駐哈爾科夫。

戰役尾聲

在哈爾科夫失守之後,紅軍第三集團軍於三月十七日凌晨突圍。在損失了大量兵員,丟棄了眾多裝備後,這支疲憊不堪的蘇軍部隊終於撒到北頓涅茨河左岸,並被就地編入了西南方面軍。第二天,德國“大日爾曼”摩托化步兵師攻占別爾戈羅德。對曼施坦因來說,目前最大的目標就是趁著蘇軍的潰退,而解凍、季節還沒有開始之際,儘可能多的從蘇軍手裡多搶占一些地盤。此後一直到三月二十二日,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一直都在德國的追擊下向後潰退。

但到了三月二十三日,由於德國兵力的不足,加上冰雪開始融化,道路泥濘不堪,且蘇軍新增援上來的3個集團軍(第一坦克集團軍、第二十一、六十四集團軍)己經開到。德國不得不停止追擊。而退過了北頓涅茨河的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則沿著河岸,在庫爾斯克南部的奧博揚地區建立了陣地(這裡就是後來的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正南面)。

此時,在經歷了幾個月的廝殺後,互有勝負的蘇德兩軍終於在哈爾科夫之戰中消耗完了體力,彼此都己經無法再組織起大規模進攻。於是沿著整個東部戰線,精疲力竭的蘇德兩軍都轉入了防禦。在雙方完成休整和補充之前,蘇德戰場將進入一個短暫的“休戰期”。奪回了哈爾科夫的德國,在忙著論功行賞:曼施坦因得到了橡樹葉騎士十字勳章,“希侍勒”師師長迪特里希的騎士十字勳章上加上了雙劍飾。希特勒,還打算從表現出色的“希特勒”師中抽調一些團、連級軍官,去組成新的黨衛隊第一裝甲軍和黨衛隊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而“德軍”師也受命抽調部分軍官去組建黨衛隊第三裝甲軍。

與此相反的是,在蘇軍方面,史達林正忙著進行人事調整:打了敗仗的戈利科夫上將被解除了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的職務,取而代之的是同樣打了敗仗的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將軍。

戰爭結果

根據德國公布的數據,從四三年二月底到三月,他們一共打死了四萬零一百三十名蘇軍,俘虜了一萬二千四百三十人。擊毀的紅軍技術兵器,包括567輛坦克,1072門火炮。

根據俄羅斯於1993年發表的資料,蘇軍到三月二十五日哈爾科夫戰役最終結束,蘇軍各參戰部隊一共死亡、失蹤和被俘了十萬零六百九十四人,受傷和患病139366人,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輛,各種口徑的火炮、迫擊炮5291門,飛機417架。其中在和德國第四裝甲集團軍的交戰中損失的兵力大約為:死亡、失蹤、被俘約三萬人,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約二百輛。

但從一些零星的資料上來看,德國的損失也很嚴重。在技術兵器方面,黨衛隊裝甲軍在戰鬥結束時,該軍可以使的坦克不到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僅僅“德軍”師就損失了七十七輛坦克和強擊火炮。“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師在四三年二月底,有坦克九十五輛,到了三月二十三,該師只剩下Ⅲ號坦克七輛,Ⅳ號坦克三十九輛,噴火坦克九輛另外損失了全部(九輛)“虎”式坦克,坦克總數下降為22輛。

戰爭影響

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幫助曼施坦因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崩潰,而且還替曼施坦因個人贏得了偉大統帥的名聲。但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這是德國戰略上的轉機,使德國南方戰線穩定下來,避免了全線崩潰的局面,並使納粹德國多苟延殘喘了2年,有專家推測沒有這場戰役,歐洲戰場在1943年便有可能結束。就在哈爾科夫戰役結束不到四個月之後,在由於哈爾科夫之戰而形成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將展開一場真正決定戰爭最終結局的空前會戰。而哈爾科夫戰役,則成為德國東線戰場最後的勝利。

傷亡情況

哈爾科夫反擊戰役哈爾科夫之戰給紅軍造成的人員損失是相當可觀的: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宣布,從1943年2月底到3月,他們一共打死了40130名蘇軍,俘虜了12430人。擊毀的紅軍技術兵器包括567輛坦克,1072門火炮。

根據俄羅斯1993年發表的資料,從1943年1月13日,紅軍在沃羅涅日到哈爾科夫方向發動進攻,到3月25日哈爾科夫戰役最終結束,紅軍各參戰部隊一共死亡、失蹤、被俘了100694人,受傷和患病139336人,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輛,各種口徑的火炮、迫擊炮5291門,飛機417架。其中在和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於從1943年2月底到3月交戰中損失的兵力大約為:死亡、失蹤、被俘約3萬人,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約200輛。

7哈爾科夫反擊戰7

哈爾科夫戰役中德國軍隊的損失至今還沒有一個全面的統計數字,僅知道從1943年1月到3月,黨衛隊“希特勒”裝甲步兵師損失了167名軍官和另外4373名士兵(占該師戰鬥兵力的1/3以上),“帝國”裝甲步兵師損失了102名軍官和4396名士兵,“骷髏”裝甲步兵師損失了94名軍官和2170名士兵。加上軍屬部隊,整個黨衛隊裝甲軍損失了365名軍官和11154名士兵。在損失人員的名單中,還包括黨衛隊“骷髏”師的創始人、師長西奧多·艾克。此人在1943年2月26日乘坐飛機觀察情況時喪命於哈爾科夫前線,為了紀念這個在納粹黨徒中都以兇惡而著稱的暴徒,“骷髏”師此後便以他的名字來命名裝甲步兵團。在技術兵器方面,黨衛隊裝甲軍的損失也不輕:戰鬥結束時,該軍可以使用的坦克不到總數的40%,其中僅僅“帝國”師就損失了77輛坦克和強擊火炮。

其他德軍部隊的損失從一些零星材料判斷也非常嚴重。

以“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師為例:在1943年2月底,該師有坦克95輛,其中包括9輛“虎”式坦克。而到了1943年3月11日,“大日耳曼”師的坦克總數只有60輛,其中有III號坦克9輛,IV號坦克39輛,噴火坦克6輛,“虎”式坦克6輛。到了3月23日,該師只剩III號坦克7輛,IV號坦克6輛,噴火坦克9輛,“虎”式坦克1輛都沒有了。坦克總數下降為22輛。

布良斯克方面軍1月13日—3月3日,步兵師7個,坦克旅2個,兵力95000人。純減員(即死亡、失蹤、被俘)13876人,傷病23547人,總計37423人。 沃羅涅日方面軍1月13日—3月3日,步兵師20個,騎兵旅2個,步兵旅10個,坦克軍2個,347200人,純減員33331人,傷病62384人,總計95715人。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1月13日—3月3日,步兵師5個,步兵旅1個,坦克旅2個,60200人,純減員8268人,傷病12155人,總計98086人。

沃羅涅日方面軍(全期)左翼第3坦克集團軍,第40、69集團軍步兵師8個,坦克軍2個(坦克旅10個),281800人,純減員29807人,傷病28437人,總計58244人。

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全期,步兵師5,步兵旅1,騎兵旅3,64100人,純減員15412人,傷病12813人,總計28225人。

哈爾科夫參戰德軍“虎”師坦克補充情況。1942年12月黨衛隊“希特勒”第1裝甲步兵師補充6輛“虎”式坦克,黨衛隊“帝國”第2裝甲步兵師補充2輛。1943年1月黨衛隊第“希特勒”1裝甲步兵師補充4輛“虎”式坦克,黨衛隊“帝國”第2裝甲步兵師補充8輛,黨衛隊“骷髏”第3裝甲步兵師補充9輛“虎”式坦克,“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師補充7輛。

幕後真相

赫魯雪夫當時作為西南方面軍的軍事委員曾參與制訂了哈爾科夫反擊戰役的計畫。由於計畫和指揮的失誤,蘇聯紅軍落入德國法西斯軍隊的包圍,損失了幾十萬人。僅俘虜就有20萬人。為此,赫魯雪夫被從前線召回莫斯科進行審查。

9哈爾科夫反擊戰9

史達林告訴他,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沙皇的軍隊在東普魯士陷入包圍,遭到失敗,指揮軍隊的將軍後來受到軍事法庭的審訊,被處絞刑。赫魯雪夫因此特別害怕,擔心自己會受到嚴肅的處理。但不久史達林又讓赫魯雪夫上了前線。這本來是赫魯雪夫歷史上的一大錯誤,史達林也沒有追究並且又給了他機會。但是赫魯雪夫在秘密報告中卻說,他早就建議停止這次戰役的作戰行動,曾給史達林打電話,史達林不接,卻讓馬林科夫在電話中告訴自己“一切按原計畫執行”,結果使戰役遭到失敗。這樣,赫魯雪夫就推卸了自己的責任,把錯誤歸於史達林。

而事情的真相卻不是這樣的。據朱可夫在回憶錄中說:發動這次戰役的確是史達林的主意,朱可夫曾表示反對,赫魯雪夫則竭力支持;赫魯雪夫並未在災難發生之前試圖取消這場進攻;史達林之所以沒有取消哈爾科夫戰役,是因為前線司令部低估了情況的危險性並認為可以繼續進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梅德韋傑夫也認為,由於當時的電話談話沒有留下記錄,因此很難弄清真相。

相關人物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蘇聯重要領導人,曾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等職務。赫魯雪夫於1956年的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中發表了“秘密報告”,對約瑟夫·史達林展開全面批評,震動了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引發東歐的一系列騷亂。任期內,他實施去史達林化政策,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蘇聯的文藝領域獲得解凍。同時他積極推行農業改革,使蘇聯的民生得到改善。

早年生活

赫魯雪夫1894年4月15日出生於俄羅斯南部一個名叫卡利諾夫卡的村莊(在今庫爾斯克州境內)。他的父母親都是貧苦的農民,家裡有一位年長他兩歲的姐姐。父親不久就離家遷徙到頓巴斯一帶工作,當過鐵路工人、礦工和磚廠工人,掙到了足夠的錢後又返回家中。赫魯雪夫在卡里諾夫卡接受過四年的學業,他的老師麗迪婭·舍甫琴科使他接觸到了一些沙俄時代違禁書籍,並鼓勵他繼續接受教育。但家庭糟糕的財政狀況使他不得不離開學校,並於1908年隨父母移居到頓巴斯城市尤索夫卡。

7哈爾科夫反擊戰7

14歲的赫魯雪夫在工廠中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鉗工。他逐漸產生了對政治的興趣,1912年5月,赫魯雪夫為勒拿河大屠殺中被殺害的金礦罷工者家屬籌集了一筆捐款,當地警察局得知後通知他所在工廠的主管機構,工廠隨後將他解僱。之後他來到魯欽科夫附近的礦井工作。期間他參與了社會民主工黨的宣傳活動。他還曾一度打算移民美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赫魯雪夫因其優秀的技術工人身份,他被免召入伍。在此期間,他積極參加並領導當地的罷工和反戰示威活動。1914年他與耶弗羅西尼婭·皮薩雷娃結婚。第二年,他們在頓涅茨克技術學校學習期間的赫魯雪夫的女兒尤莉婭·赫魯曉娃降生。兩年後他們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列昂尼德·赫魯雪夫。

1917年彼得格勒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羅斯帝國滅亡。同年5月29日,赫魯雪夫當選為魯欽科夫蘇維埃主席。由於當時在烏克蘭地區有多股政治勢力,赫魯雪夫自稱他在當時還搞不清楚它們的立場,直到1918年他才選擇加入布爾什維克陣營。有人認為他實際上更傾向於孟什維克立場。1918年3月德軍占領烏克蘭,赫魯雪夫逃回老家卡利諾夫卡,年底他加入紅軍,並很快成了政治委員。俄國內戰帶來了嚴重的饑荒,赫魯雪夫的妻子耶弗羅西尼婭·皮薩雷娃在他從軍期間死於斑疹傷寒。內戰結束後,赫魯雪夫重返頓巴斯魯欽科夫的煤礦工作。

政治改革

赫魯雪夫上台後,國家安全機關成員的審判特權被廢除,對政治犯的起訴只得通過地方黨委。赫魯雪夫在任期間沒有大的政治案件發生,對政治犯罪的起訴至多數百起。對異議人士的懲罰手段也換成了使之失業、解除大學職位、開除出黨等方式,或以“社會威脅”為由強制入院治療。1958年,赫魯雪夫將中央委員會會議的人數擴大到數百多位官員。1962年,赫魯雪夫將省的黨委劃分為兩個平行的機制,它們分別負責農業和工業。這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管理上的混亂,但也避免了權力的過度集中。

評價

赫魯雪夫的新政策猛烈衝擊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史達林模式,打開了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閘門,具有探索性和開創性。但是,由於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和總體的規劃和科學的實驗,他未能從根本上打破史達林模式。也有史學家認為,是赫魯雪夫的改革使得蘇聯社會重新煥發了活力才有了後來勃列日涅夫時代的短暫繁榮。

埃里希·馮·萊溫斯基·曼施泰因

德國陸軍元帥(1942.7.1),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曼施泰因於1887年11月24日生於柏林一個貴族家庭。其父親艾道爾德·馮·萊溫斯基曾擔任過軍長、炮兵少將。其母親海倫出身於東普魯士的名門望族。曼施泰因的父母生了很多孩子,他是排行第十,也許正是子女過多的原因,父母從小就把曼施泰因過繼給了他的姨夫喬治·馮·曼施泰因步兵少將。他們兩家皆是東普魯士的顯貴,所以曼施泰因從小就過著豪華舒適的貴族生活。8歲的時候,姨夫就把他送到斯塔斯堡讀書。他在這裡讀了5年書之後。於1900年,進入少年候補軍官團學習。他在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高級軍官學校畢業後,1906年被派到名人輩出的近衛軍步兵第三團充任見習官,一年以後晉升為少尉。1913年進陸軍大學深造,他開始憧憬他美好的未來。但沒等他畢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他不得不中斷學習,走上了血與火的戰場。

1945年,曼施泰因被英國人俘虜,在國際軍事法庭上被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由於健康的原因英國政府提前釋放了曼施泰因。這時他已是66歲的老頭了,他帶著重病的身軀慢步走出了監獄。未來的生活中他過得很平靜,他放下了槍桿,又拿起了筆桿,他開始回憶他的一生,總吉他的一生,1958年一本專門回憶他的戎馬生涯的專著——《失去的勝利》一書出版,該書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關情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他在書中為自己開推罪行,將責任全推到希特勒的身上。

1973年6月11日曼施泰因死於慕尼黑附近的艾申豪森。

曼施泰因是被西方軍事家認為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他與古德里安、隆美爾齊名,英國人認為曼施坦因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早年是一個優秀的參謀軍官,對戰術,戰役,戰略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觀念,由於參與制定了進攻法國等完善的作戰方案,他在德國享有“偉大戰略家”的聲譽是說得過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戰略和軍事思想上的貢獻並不引人注目。在一戰時期,曼施坦因只獲得有限的作戰經驗,從本質上講,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一個軍事技術大發展的時期,他能夠提起的貢獻只有“突擊炮”。值得研究的是,從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進行了15個月的艱苦作戰,他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從頓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亞,仍能保持比較完整的戰鬥力,的確是一個奇蹟。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認為:他善於集中使用裝甲部隊,強調速戰速決,出奇制勝。美國人認為:曼施坦因是德軍在二戰中最優秀的野戰部隊司令。英國軍事史學家利德爾·哈特是這樣評價他的:“曼施泰因元帥已經被證明他是陸軍中能力最強的指揮官,他們都希望他能出任陸軍總司令……總而言之,他具有軍事天才。”曼施泰因他的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制定了一個入侵西歐的作戰計畫——曼施泰因計畫。在作戰指揮上,他在克里米亞半島和哈爾科夫的出色指揮使他的軍事生涯增彩不少。他的最大特點也許就是他的大膽果敢、並能竭力驅使他的部下為其拚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