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豫親王

嘉慶十八年襲豫親王。 嘉慶二十五年襲豫親王。 道光二十年襲豫親王。

第一代:豫通親王 愛新覺羅·多鐸
多鐸,清太祖第十五子。封豫親王,謚通,為豫通親王。
順治九年三月,睿親王多爾袞既削爵,其同母弟豫親王多鐸追降郡王。
康熙十年,追謚通。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復封豫親王,即豫通親王,詔配享太廟
第二代:豫宣和親王 愛新覺羅·多尼
多尼,多鐸次子。崇德元年丙子十月十八日卯時生。母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索諾穆台吉之女。
初封郡王;順治六年(1649)襲豫親王爵;八年,改封信親王;九年,降信郡王。
順治十五年,任安元靖寇大將軍,偕平郡王羅科鐸率軍南下,與明將白文選、李定國等戰於雲南永昌、騰越,有軍功。還師後不久病死。
順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四日辰時薨,年二十六。 謚宣和,為信宣和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為豫宣和親王。
第三代:豫親王 愛新覺羅·鄂紥
鄂紥,多尼次子。襲信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康熙十四年,命為撫遠大將軍,討察哈爾布爾尼。師次岐爾哈台,詗知布爾尼屯達祿。鄂紥令留輜重,偕副將軍圖海梅勒額真吳丹輕騎進。布爾尼設伏待,命分軍搜山澗,伏發,師與土默特兵合擊破之。布爾尼督兵列火器以拒,師奮擊,布爾尼大敗;復收潰卒再戰,又擊殲之,獲馬械無算。布爾尼以三十騎遁,中途為科爾沁部長沙津射死。察哈爾平,撫餘黨一千三百餘戶。師還,上迎勞南苑,詔褒功,賜金百、銀五千。尋掌宗人府事。二十九年,副恭親王常寧噶爾丹。三十五年,從上北征,領正白旗營。三十八年,以惰,解宗人府。
康熙四十一年卒。
第四代:豫親王 愛新覺羅·董額
董額,多鐸第七子。順治四年丁亥正月初五日申時生。母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泰之女。
初封貝勒。
康熙十三年,命為定西大將軍,討叛將王輔臣。董額遣將梅勒額真赫業等守鳳翔,而率師駐西安。詔令進駐蘭州,董額未即行,上復命嚴守棧道。輔臣遣兵毀偏橋,斷棧道。詔責董額遷延,仍趣攻下平涼秦州諸路。董額進克秦州禮縣,逐敵至西和,克清水、伏羌。復遣安西將軍穆占鞏昌,蘭州亦下。尋與將軍畢力克圖阿密達會師攻平涼,久未下。
康熙十五年,命大學士圖海視師,改授董額固山額真,聽圖海節制。
康熙十六年二月,削貝勒;三十一年,授正藍旗固山額真;四十二年,襲信郡王。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六月二十五日寅時卒,年六十。仍坐前罪,不賜恤。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第五代:豫愨親王 愛新覺羅·德昭
德昭,鄂紥第五子。
康熙四十五年襲信郡王。
雍正間,歷左、右宗正。
乾隆二十七年(1762)卒。謚愨,為信愨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為豫愨親王。
乾隆二十七年德昭去世後,高宗讓多鐸的五世孫如松襲信郡王。如松,是多鐸之第五子多爾博之次子蘇爾發之長子塞勒之第五子功宜布之第三子。並追封其諸先祖多爾博、蘇爾發、塞勒、功宜布為信郡王。乾隆乾隆三十五年,如松卒。謚恪。為信恪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如松為睿親王,即為睿恪親王。並追封其諸先祖多爾博、蘇爾發、塞勒、功宜布為睿親王。並令如松第三子淳穎襲睿親王。
第六代:豫良親王 愛新覺羅·修齡
修齡,德昭第十五子。
功宜布剛去世時,以修齡襲其爵為輔國公,授左宗正。
乾隆四十三年(1778),復襲豫親王。
乾隆五十二年卒。謚良,為豫良親王。
第七代:已革豫親王 愛新覺羅·裕豐
裕豐,修齡長子。
乾隆五十二年襲豫親王。
嘉慶十八年,林清之變,所屬有從亂者,坐奪爵。
第八代:革豫親王 愛新覺羅·裕興
裕興,修齡次子。
嘉慶十八年襲豫親王。
嘉慶二十五年,奸婢,婢自殺。仁宗諭曰:“國家法令,王公與庶民共之。裕興不自愛惜,恣意乾紀,且親喪未滿,國服未除,罪孰大焉!”坐奪爵,幽禁。三年後釋之。
第九代:豫厚親王 愛新覺羅·裕全
裕全,修齡第五子。
嘉慶二十五年襲豫親王。
道光二十年卒。謚厚,為豫厚親王。
第十代:豫慎親王 愛新覺羅·義道
義道,裕全次子。
道光二十年襲豫親王。
歷內大臣、左宗正。
同治七年卒。謚慎,為豫慎親王。
第十一代:豫誠親王 愛新覺羅·本格
本格,義道長子。
同治七年襲豫親王。
亦歷內大臣、左宗正。德宗大婚,賜四團正龍補服。
光緒二十四年卒。謚誠,為豫誠親王。
第十二代:豫親王 愛新覺羅·懋林
懋林,本格之嗣子。
光緒二十四年襲豫親王。

清朝王爵分類

1 、和碩禮親王
2、和碩鄭親王
3、和碩睿親王
4、和碩豫親王
5、和碩肅親王
6、和碩莊親王
7、多羅克勤郡王
8、多羅順承郡王
9、和碩怡親王
10、和碩恭親王
11、和碩醇親王
12、和碩慶親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