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始建於1979年10月,是一所運用錄音、錄像、計算機等多種媒體進行遠距離教育的開放性大學。

基本信息

呼和浩特市廣播電視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運用錄音像、計算機等多種媒體進行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遠距離教育的開放性大學。

簡介

呼市電大始建於1979年10月,初稱電大工作站。1989年7月經自治區、呼市兩級政府批准,改稱內蒙電大呼市分校。行政級別升格為團級,行政隸屬於呼市人民政府,業務上受內蒙古電大直接管理與指導。1990年後,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又先後成立了“呼市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和“呼市燎原廣播電視學校”。與“呼市電大”一起,三塊牌子,一套人馬,2003年9月四校合併,更名為呼和浩特市廣播電視大學,由職業學院副院長倪培竹同志分管。

呼市電大按照中央電大的規定,實行課程設定、教學大綱、教材考試、評分標準與中央電大“五統一”。學員完成學業後,統一頒發國家承認的中央電大學歷文憑。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呼市電大成立20多年來,先後與自治區和呼市地區100多個單位聯合辦學,開辦了經濟農林醫藥等6大類近百個專業。已培養出“留得住、用得上”適應經濟建設的套用型人才二萬餘名。電大招生實行自願報名免試入學,學員具有高中或同等學歷,可免試註冊升入專科學習;具有國家承認的專科學歷,可免試註冊本科深造。呼市電大併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後,牌子不變,招生政策不變,由中央電大頒發文憑不變。合併後,學院所有教學資源可與電大共享,使我校開放教育的教學實力更加雄厚。學校現有視聽教室八間,多功能報告廳一個,雙向視頻室一間,語音室一個,機房兩個,電子閱覽室一個,視聽閱覽室一個,並全天為學生開放。我校現有在校生4590人,2005年全年招生2129人。呼市電大將以更加強大的師資力量,更加先進的媒體設施和教學手段,展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未來。

呼市電大已形成初具規模的教育教學網路。它上聯中央電大、內蒙古電大教學系統,橫聯各盟、市電大分校,下聯全市各旗、縣、區、行業的電大分校或工作站及其教學班。全市現有教學點6個,教學班206個,本科生1269人、專科生3321人,在籍生4904餘人,合計約有教職工80餘人,校舍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圖書資料5萬餘冊,及努力適應需要的教學教研設備。同時,已初步培育出一支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以教授、副教授為主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呼市電大分校本部現有教職工29人,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占2/3以上。其中有副教授、副研究員6人,講師18人。機構主要設辦公室、教務處、教研室、電教處、團委、學生處、直屬教學部。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呼市電大辦學的顯著特色是主動適應本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聯合和依靠社會力量辦學,為本地區各行各業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本專科層次的套用型專門人才。呼市電大創辦20餘年來,先後和67行業(單位)聯合辦學,開設了機電工程、工民建、中文法律新聞財會金融審計毛紡橡膠市場行銷英語等文、理、經3大類72個專業,已畢業學生2萬餘人。歷屆畢業生的質量較高,絕大多數都得到了社會和用人單位好評。例如,呼市電大畢業生、內蒙古郵電工程公司高級工程師孫希堅,他研製成功的系列長話機器設備與日本C400設備接口裝置,屬重大科技成果,受到自治區政府和國家郵電部的表彰獎勵。內蒙古電視台著名導演王新民也是呼市電大畢業生,他因執導《京江祭》《啼笑因緣》《東方商人》《成吉思汗》 等電視劇受到廣泛好評而蜚聲海內外。

呼市電大是國家教委確定的首批“註冊視聽生”教育改革試點學校之一。開放教育免試入學,實行完全學分制,以自學為主,適當接受面授輔導,是一種“寬進嚴出”的新型教育模式。1995年以來,已招收了財務會計、法律、英語、鄉鎮企業管理4個專業2907名學生。圍繞如何提高“註冊視聽生”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水平,學校已多次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教學教研活動。

呼市電大非學歷教育始於1987年。非學歷教育的開展,加快了學校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按需辦學新格局的形成。據統計,1987年以來,學校共開拓崗位培訓、繼續教育、社會教育等非學歷教育項目10多項,培訓各類學員5000餘人次。其中也開拓出一些規模較大、效益較高、有示範作用的培訓項目。例如“1995年至1996年,學校與市地稅局聯合開辦的新稅法實務講座,培訓全市稅務骨幹1500餘人;與市委組織部、團市委等單位聯合開辦的計算機初級培訓,培訓學員500餘人。呼市電大是呼市地區唯一一家獲得團中央組織部和國家教委考試中心聯合授予的”“計算機培訓站”資格的市級辦學單位。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呼市燎原廣播電視學校辦出了特色,學校為全市3個縣級燎校、45個鄉鎮級燎校配備了專門的電教設備和相關教材,因地制宜地開辦了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受訓人數達10萬人次,為呼市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業的科技含量的提高作出了一定的貢獻。1995年和1999年,內蒙古電大和內蒙古燎校聯合表彰我校:“開拓辦學,成績顯著”。

從2000年開始,呼市電大正式開始進行“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到目前為止,共招生7053人,並在教育與管理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在2002年4月內蒙教育廳和內蒙電大中期評估中,得到相關專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評。在2005年5月“試點項目”總結性評估中,得到了專家組的關注,他們認為呼市電大發展建設較快,用兩個突飛猛進,以評促發展,卓有成效,概括了呼市電大近年來所取得的成績,並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呼市電大受到政府和上級電大的重視和大力支持。自治區、呼市兩級黨委、政府領導多次視察學校,並幫助解決了教學活動中的許多具體困難;中央電大、內蒙古電大的領導、管理人員及骨幹教師經常到校檢查指導工作或講學;國際友人,英國專家諾曼霍利奇克等國際知名學者曾到校講學和考察。

呼市電大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成內蒙古自治區一流的廣播電視大學。努力籌建一座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的教學大樓,在校註冊學籍學生5000人左右,力爭在近年內把呼市電大做好、做大、做強,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全面提高全民素質,為建立學習型社會,構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把呼市電大建成遠程教育學習中心作出更大貢獻。

文化建設

呼市電大校園文化建設呼市電大從2000年秋季開始實施“人才培養模式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改革工作,在各級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全體教職工為推進試點改革項目做了大量工作。在校園文化方面,也在積極探索,努力達到要求。今年,呼市電大以自治區電大和中央電大開展教學質量年活動為契機,在狠抓教學質量工作的同時,也加大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呼市電大利用短暫的暑假,組織全市電大各教學點和直屬教學部全體教職工到響沙彎進行了思想交流、業務交流以及教學工作會議,這次活動全體教職工既陶冶了情操,又遊覽了祖國大好河山,使教職工們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了適當的休息,並開闊了視野,轉換了發展首府經濟的思想觀念。根據內蒙電大學生處的要求,我校組建了“開放教育”首屆學生會,通過自薦、集中、領導審核確定了8人為呼市電大學生會成員,並於11月10日召開了首屆學生會的首次例會,形成了每月的例會制度,各位成員還進行了表態性發言,各自製定了計畫,為呼市電大學生工作獻計獻策。呼市電大學生科組織開展了“開放教育”學生評優工作,經過各教學點和各班主任的推薦,以及校領導的審核,共評選出7名優秀學生,8名優秀學生幹部,1名優秀畢業生,並及時上報內蒙電大學生處。這次評優活動,促進了學生們自主學習和網上學習的積極性,為真正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奠定了基礎。在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元旦活動中,我們全體教職工共同慶祝了節日,並且邀請了內蒙電大領導以及學院領導共慶佳節,我校教職工還精心準備了節目,歡歌笑語,把現場氣氛烘托得有聲有色、別開生面。通過慶祝活動,增進了我校教職工的凝聚力,各部門的協調能力,使大家團結友愛,共同為呼市電大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一年兩季的招生,使我校的生源不斷擴大,每次的開學典禮,分設主會場(一個)和分會場(七個)都座無虛席,同學們認真聽領導們的重要講話,並從這一天開始了解呼市電大的開放教育形式的學習方法及來電大學習的收穫和即將得到的果實,同時使同學們逐漸熱愛電大、關注電大。目前,在呼市電大平台網上註冊的學生有2000餘人,這昭示著呼市電大即將蒸蒸日上、蓬勃發展。呼市電大為了陶冶學生的情操,挖掘有才之人,豐富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學生科組織開展了“書法攝影繪畫”活動,同學們踴躍參加,把自己的業餘作品通通獻上,不僅發揮了自己的特長,而且豐富了呼市電大的校園文化建設。

下設學院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師範學校,辦學時間可以上溯到1907年的“師範學堂”,是清政府“廢科舉,興學堂”時興辦的,民國後叫綏遠第一師範學校,校址曾在呼和浩特市舊城文廟街公藝局,1949年和平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學校,改名綏遠省歸綏市師範學校,1955年隨著歸綏市改為呼和浩特市,改稱呼和浩特市師範學校,1978年正式命名為呼和浩特師範學校。

呼市廣播電視大學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呼市電大始建於1979年10月,初稱電大工作站。1989年7月經自治區、呼市兩級政府批准,改稱內蒙電大呼市分校。1990年後,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又先後成立了“呼市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和“呼市燎原廣播電視學校”。與“呼市電大”一起,三塊牌子,一套人馬,2003年9月四校合併,更名為呼和浩特市廣播電視大學,由職業學院副院長倪培竹同志分管。

成人教育學院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成教院是在原呼市教育學院、職工大學、管理幹部學院的基礎上於2004年1月正式成立,有函授、業餘、脫產等辦學形式;涵蓋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多層次的成人教育培養模式;已成為專業設定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實訓設備完善、教育成果豐碩的辦學實體.成教院現有教職工18人,依託學院教學優勢擁有一支百餘人的集教授、副教授、講師為主體的專兼職師資隊伍。

培訓中心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培訓中心是學院下設的一個二級單位,成立於2004年。培訓中心領導班子成員有黨總支書記1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下設1個辦公室和4個業務科室,共有在職人員19名。培訓中心成立以來,在學院黨委和學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幾年的發展與壯大,目前成為呼市地區實力較強,社會信譽較好影響力較大的培訓機構,為構建學習型首府做出了重要貢獻。

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鐵道學院成立於1979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倡導創立了廣播電視大學這一具有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中國特色的遠距離教育模式,同年呼鐵局呼和、包頭電大分別組建並正式招生。1985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鐵路局分校,2004年我院併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更名為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鐵道學院。為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的二級院系。

機電工程學院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興安北路11號。2006年根據自治區兩辦檔案精神,內蒙古技師學院整建制劃轉呼和浩特市政府併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與該院機電工程系整合,共同組建了機電工程學院,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為一所在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直接領導下的高職分院,同時保留了內蒙古自治區技師學院的牌子及辦學功能。使機電工程學院成為了兼有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鑑定、職業介紹多種功能的國家級綜合職業培訓基地。

傳媒學院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傳媒學院開設的四個專業,是在原內蒙古廣播電視學校多年辦學的基礎上最佳化升格而來。原內蒙古廣播電視學校創建於1960年,隸屬內蒙古廣播電視廳,依託行業優勢,成為全區唯一一所培養廣播、電視專門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當時雖然是中專學校,但多年來一直與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夏大學等高校聯合辦學,舉辦專、本科層次教育,有比較豐富的多層次辦學經驗。

國際教育學院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籌建於2006年。其前身為學院外事辦公室。我院具有三種外事資格。一,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在華學習的資格;二,具有聘請外國專家在華工作的資格;三,具有派送中國學生自費出國留學的資格。在全自治區高校當中,同時具有這三種資格的只有兩所。這為我們開展教育外事活動奠定了法律基礎。這幾年我們招收了三批來華留學的蒙古國學生。先後從美國、白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招聘了六位外籍教師,在我院執教。

辦公室工作職責

1、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按崗位工作標準完成各項工作。

2、按時召開校長辦公會議,督促落實校務會布置的工作。

3、及時向校領導匯報工作情況,處理好學校日常行政事宜

,協調好學校各部門及本部門工作。

4、安排校長辦公會、環節幹部會、全校會議及其有關會議,及時組織起草或形成會議紀要、通報等檔案。

5、掌握人事、勞資的有關規定,做好日常人事勞資工作。

6、做好學校黨政檔案,資料的列印審核存檔工作,嚴格把好擬報和下發的各類檔案,經校長簽閱後執行。

7、做好學校的對外宣傳,制定學校的計畫、總結、年檢年報,及時協調與上級部門、各辦學點的關係。

8、做好學院綜合治理及安全保衛防、防盜等工作,杜絕不良事故的發生。

9、做好計畫生育工作,設專人負責,每年度有計畫、有總結,認真執行國家政策。

10、加強本科室全員政治業務學習,不斷提高全室人員政治業務水平,工作有計畫、有小結、有分工、有合作,較好地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

11、監督財務室按照財務標準作業,包括以下工作內容:日常核算現金管理資金管理編制報表預算分析檔案財

產清查等,做到底清、帳明,隨時給領導提供相關數據。

12、對於學校教學物品的添置、購買,安排專人進行管理、

採購,做到進出帳目清楚。

13、加強臨時工的管理,責任明確,經常監督檢查,並做好

記錄,對工作不負責的臨時工,可隨時辭退。

14、學校公共衛生,要保持天天清潔,不存垃圾,不留死角

組織機構圖

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相關詞條

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財經學院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 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醫學院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 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

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