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炯槃

周炯槃

周炯槃(1921年1月5日—2011年12月6日),男,漢族,中共黨員,原籍浙江省上虞縣,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技術專家,中國資訊理論研究的奠基人、通信網路理論的開拓者。 1943年1月,周炯槃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49年1月,碩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套用科學系; 1950年1月至1952年1月,任天津所安電機廠廠併兼任北洋大學電信系教授;1952年1月至1955年1月,任天津大學電信系教授。1954年,參與籌建北京郵電學院; 195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先後任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工程系副系主任,科研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信息院名譽院長。 2011年12月6日,周炯槃在北京逝世。 周炯槃長期對信息理論進行專深的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周炯盤院士照片 周炯盤院士照片

1921年1月15日,周炯槃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崧廈鎮(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周炯槃生後不足兩個月喪父,自幼隨母親寄居外祖父家。

1932年,周炯槃就讀於浙江省立杭州初級中學。

1935年,周炯槃考入江蘇省立上海中學。

1937年,由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周炯槃輟學。

1938年,周炯槃輾轉前往上海租界並復學。

1939年1月,周炯槃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

1939年1月至1943年1月,周炯槃本科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

1947年,周炯槃參加留美生考試被錄取。

1948年1月至1949年1月,周炯槃碩士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套用科學系。

1950年1月至1952年1月,周炯槃任天津所安電機廠廠併兼任北洋大學電信系教授。

1952年1月至1955年1月,周炯槃任天津大學電信系教授。

1954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的命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的安排,周炯槃參與中國第一個郵電高等學府—北京郵電學院(今北京郵電大學)的籌建工作,周炯槃是北京郵電學院的創辦人之一。

1955年1月至2011年12月,周炯槃先後任北京郵電學院(今北京郵電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副系主任,科研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信息院名譽院長。 (其間於198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於1995年,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11年12月6日,周炯槃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周炯槃領導研製了飛點掃描彩色電視實驗系統,填補了中國國內空白,首次把卷積碼引入無線數字通信信道的糾錯和檢錯,套用偽隨機碼理論於抗衰落技術,指導完成了對流層散射數據傳輸通信設備的研製,指導研製報紙傳真壓縮傳輸設備,領導和建立了中國的數位化衛星報紙傳真網。

周炯槃於1958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座實驗電視台——北郵教學電視台,後又領導研製了飛點掃描彩色電視實驗系統,填補了中國國內空白;20世紀60年代首次把卷積碼引入無線數字通信信道的糾錯和檢錯,在中國國家科研項目“6401”的實驗樣機中取得成功;20世紀70年代套用偽隨機碼理論於抗衰落技術,指導完成了對流層散射數據傳輸通信設備的研製,裝備六大軍區使用;20世紀80年代指導研製報紙傳真壓縮傳輸設備,領導和建立了中國的數位化衛星報紙傳真網;20世紀90年代,指導並親自參加了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BISDN,ATM交換和CDMA的研究,為中國通信高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承擔項目&成果獎勵

周炯槃主持並指導了《通信網的最佳化設計》、《快速分組交換》、《綜合業務數字網研究》、《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基本理論研究》等一系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和國家“七五”攻關項目的研究,其中《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基本理論研究》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七五”攻關科研三等獎。

20世紀60年代,周炯槃參與中國國家科研項目《“6401”的實驗樣機》。

20世紀70年代,周炯槃參與項目《“對流層散射數字通信”工程》,獲1978年中國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周炯磐獲北京市科技大會獎。

1988年,周炯磐著有《信息理論基礎》專著,獲中國國家教委特等獎。

1989年,周炯磐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1年,周炯磐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1年,周炯磐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七五”期間重大科研成果一等獎。

•論文著作&授權專利

據2018年11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周炯磐著有《信源編碼原理》,《通信網理論基礎》,《信息理論基礎》等4部研究專著;發表了《發展我國移動通信網芻議》、《通信網的若干理論問題》等多篇高水平文章。

人才培養

20世紀60年代,周炯磐從事信息與通信理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周炯磐是首次將資訊理論傳播到中國的主要學者之一,在中國最早招收資訊理論方面的研究生,建立通信理論教研室,並為高等教育部舉辦中國無線電物理資訊理論方面師資培訓班,促進了中國資訊理論研究和人才的培養。周炯磐在中國國內率先開設了《通信網理論基礎》研究生課程,率先招收通信網專業的博士生並開始系統地研究通信網理論。周炯磐培養的學生有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吳偉陵教授等。

周炯磐把畢生的精力用在為中國培養優秀人才的事業上。周炯磐在學校第一個將自己獲得的教育部優秀教材特等獎獎金全部捐獻設立“信息工程特別獎學金”,以此鼓勵學生好學上進,脫穎而出。在病重期間,周炯槃留下遺囑:將自己的全部存款捐獻出來作為學校的教育基金。

榮譽表彰

1995年,周炯磐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1年,周炯磐被評為中國全國勞動模範。

1988年4月,周炯磐被授予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

1988年9月,周炯磐被評為北京市高校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

周炯磐還曾被評為中國國家級“全國高校成果優秀獎”獎章。

社會任職

起止日期單位名稱(學術組織刊物)職務
1959年1月起政協北京市第二屆至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信息與電子學學科第一屆和第二屆評議組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第一屆至第三屆評議組成員
中國通信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
《通信學報》主編
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高級會員
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周炯槃一生高風亮節,把畢生的精力用在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事業上,為振興中國信息通信事業,為加速中國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為培養信息通信領域高水平的建設人才,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教授 吳偉陵 教授評 )

周炯槃是新中國第一套教學電視台的主要研製者和指導者,是中國通信理論、資訊理論、通信網理論眾望所歸的帶頭人,在中國首創信息工程專業,為中國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新京報》評)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