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攻鬼方之戰

周康王二十五年(約公元前11世紀),周軍進攻鬼方(今陝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一次作戰。

簡介

周武王駕崩之後,年僅10歲的周成王繼位。因為成王年幼,周公旦(文王四子、武王四弟姬旦)便臨時代為執政。

管叔(文王三子姬鮮)、蔡叔(文王五子姬度)、霍叔(文王六子姬處)覺得周公旦代替成王執政是篡奪了周朝的正統,於是他們四處聯絡,糾集了紂王的兒子武庚和部分對周朝有不滿情緒的東夷部落的武裝,對周公旦興兵聲討,發動了武裝叛亂,史稱管蔡之亂或三監之亂(武王建立周朝後,將商朝舊地分為三部,讓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各據一部監視武庚,稱為“三監”)。

為了捍衛周朝政權的穩定,姜太公再次與周公旦攜手,兩人帶領軍隊內外夾擊,大破叛亂軍隊,勇猛的敵軍首領飛廉被斬首。同時,主謀管叔和武庚也被砍掉了腦袋,其他人則被流放。大軍乘勝追擊,其他跟隨武庚作亂的各國也被波及,很多諸侯國在這場內戰中被消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