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白山五廠

基本信息

企業來源

近年來,吉林省通化市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先後成為國家級現代中藥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醫藥出口基地,現有醫藥企業84戶。然而,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通化只有一些零星的國有醫藥企業,談不上有什麼產業優勢,更稱不上什麼基地,為什麼在不長的時間裡,這裡出現了醫藥產業的迅速崛起,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又起到了什麼作用?
歷程
通化地處長白山區,全市2/3的面積是山地。長白山地區藥用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蘊藏量極大,有藥用生物資源443科2790種,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當地人有販賣中藥材的歷史傳統,計畫經濟年代當地還有十幾家以長白山藥材為原料的國有和集體藥廠。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醫藥市場特別是中藥市場開始升溫,這為通化市提供了寶貴的機遇。通化市的老百姓及一些中小企業紛紛興辦藥廠,一時間,通化市掀起辦藥廠的熱潮。通化醫藥企業的領軍人物、東寶集團董事長李一奎就是靠“人參蜂王漿”起家的。
面對老百姓表現出來的對醫藥產業空前的熱情,1995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提出利用長白山藥物資源,建設“醫藥城”的產業發展目標。隨即,通化市民營經濟開始呈現燎原之勢。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是通化市醫藥民營企業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的另一個普遍現象。通化市國有企業改革,直接觸及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實施企業改組改制,整合資本,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實現資源配置市場化。東寶、修正、萬通等企業,採取參股、控股、併購等方式,迅速做強。
在吉林省,資金匱乏歷來是產業做大的瓶頸。通化市適時對有條件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極大地刺激了民間投資。全市80多戶醫藥企業,改組為股份公司45戶,股本總額29.4億元,共募集資金29.8億元。在各類資本源源不斷地注入下,通化市醫藥企業迅速成長起一批“巨人”,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2戶,利潤超千萬元的企業有9戶。通化市醫藥工業產值占全省的1/3,利潤占全省一半。預計到2010年,全市醫藥工業總產值可達210億元。
經驗
當前,我國經濟總體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地方政府普遍有發展經濟的衝動。但是政府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究竟應該做什麼?通化醫藥產業的發展能給人三點啟示:
一是給出一個好目標。目標是導向,通過政策激勵等手段,調動各方抓發展的積極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事情應當交給企業去決策,市場能夠解決的問題應當讓市場去解決,應該由政府辦的事情政府必須切實負起責任。
醫藥並非通化的傳統產業,在計畫經濟年代,通化市最傳統最有優勢的是紡織、化工、機械、冶金等行業,此外還有食品、建材、醫藥等,行業門類很多。但是由於體制機制和市場等方面的諸多原因,這些行業在上世紀90年代都不景氣。1995年,當時的通化市委市政府確立了未來發展思路,提出要搞醫藥城、食品城和建材城,為當地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一些藥企老闆說,如果通化不提出發展醫藥城,他們的資金也可能往別的地方投了。

 二是給一個好體制、好機制。東北國有企業比重大,而且多數都患有“體制病”。修正集團董事長修淶貴原來是一名交警,1995年看好醫藥企業前景,租賃了通化市醫藥研究所下屬一個長期虧損的藥廠。修淶貴當時以承包的方式進廠,他找到當時的通化市體改委負責人牛斯文說:“如果我乾好了,你能想辦法讓我不被拿下來嗎?”修淶貴的擔心反映了舊體制的弊端,企業家沒有安全感。而能保證他不被拿下來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產權制度改革。
1995年開始,通化市開始大力推行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通過這一方式,共盤活國有企業凝滯的存量資產40多億元。從起步到成長為年銷售額40多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修正集團只用了12年時間。“如果不是當初給了一個好體制,修淶貴恐怕早就被撤了,那也就沒有今天的修正了”,牛斯文說。
三是發揮典型示範對產業集群形成的先導作用。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軌跡表明:當某一類產業在某一特定空間區位初萌生機,由於贏利示範效應,就會不斷有新的民間投資進入,新的同類型企業開業,逐漸形成了一個專業性的企業群區。1985年,原為一家國營藥廠技術員的李一奎靠兩萬元借貸,辦起了通化白山製藥五廠,當年即實現利稅53萬元。1992年,李一奎以白山製藥五廠為核心,組建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又以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組建了通化東寶實業集團。1994年,通化東寶掛牌上市,成為吉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他的成功對通化市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示範效應和榜樣作用。
目前,通化市共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6家是民營醫藥企業,募集資金達20億元。“九五”期間,全市工業企業投入技改資金259億元,其中77%是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資籌集的。

矛盾
如今,通化醫藥產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矛盾,比如醫藥城發展的速度比較慢,企業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對非上市公司監管不夠等。為此,通化市有關部門提出了整合現有醫藥企業,組建緊密型“通藥集團”的構想。但是這種構想的實現尚需假以時日。
“整合是一種趨勢,但不能是一種捏合。”通化市主要領導表示。目前通化的醫藥企業有80多戶,但是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不足1/10。據了解,通化市正在研究醫藥城新的發展戰略,並進一步探索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

出廠產品

http://www.scsme.gov.cn/htm/cyjq/2008-02-20-60140.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