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東南部,南隔鴨綠江[長白山]與朝鮮相望。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原麝及其棲息地。 該區內的植被類型多樣,地形地貌複雜,晝夜溫差較大,懸崖峭壁較多,是原麝良好的棲息地,是吉林省原麝分布密度較大的區域之一。

概況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前身是吉林白山原麝自然保護區,2006年12月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原麝及其棲息地。

保護區是以野生原麝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野生生物類”、“野生動物類”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於2013年12月25日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東南部,自然保護區範圍橫跨白山市三道溝鎮和臨江市(縣級市)葦沙河鎮行政區域。自然保護區西與白山市三道溝林場相鄰,北面和東面為臨江市葦沙河林場施業區,南隔鴨綠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6° 29′ 50″ -126° 45′ 27″,北緯41° 36′ 43″ -41° 49′ 54″,總面積21995公頃。
在保護區內劃分出三個區,即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其中核心區面積7653公頃,緩衝區面積6449公頃,實驗區面積7893公頃。

地貌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原麝保護區為切割中山地區,屬老嶺山脈東段。海拔多在500—900米之間,最高山峰為雙書峰,海拔為1201米,最低海拔為葫蘆套278米。

植被

白山原麝自然保護區的地帶性植被為闊葉紅松林,又因為立地條件的差異,還發育有大面積的闊葉混交林、闊葉林等,形成了本區森林植被類型多樣的特點。根據植物組成、結構、外貌等特徵,可劃分3個植被亞型,即: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

土壤

自然保護區土壤中鹽基物質少,土壤普遍偏酸性。自然保護區土壤分為8個土類系:灰棕壤土類、白漿土類、草甸土類、沖積土類、沼澤土類、泥炭土土類、石質土土類、水稻土類。

水文

自然保護區水系發達,水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水係為鴨綠江,流經自然保護區長度為35km。在自然保護區內的主要支流有:錯草溝河、白馬浪河和下三道溝河等。其次還有一些小的支流如:小長川溝、仙人洞、天橋溝、乾溝、冰溝、二馬駒溝等。構成較為密集的河流網,水系十分發達。

氣候

自然保護區為溫帶大陸性東亞季風氣候區,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區。氣候特點是春季時間短,且溫度變化劇烈,晝夜溫差大,多西南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朗天氣;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多偏北風。由於受寒潮的影響,初霜來得早。年平均氣溫為5.07℃,1月平均氣溫為-15.6℃,8月平均氣溫為21.3℃,極端最高氣溫為36.5℃,冬季最低氣溫歷史極值-35.1℃。無霜期:140-150天,年平均積溫2584.4℃;日照時數2232.6h,年平均降水量793.1mm。封凍期在10月下旬,一般在4月上旬開始解凍。最大凍層深度為1.36m,水面結冰厚度0.8~1.0m,正常年份積雪最大厚度為44cm。

保護對象

植物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植物194科918種(包括真菌共1120種)。其中苔蘚類40科59屬126種;分別占保護區植物總科數的26.14%、占總屬數的13.44%、總種數的13.73%;蕨類20科33屬62種;分別占保護區植物總科數的13.07%、占總屬數的7.52%、總種數的6.75%;種子植物93科347屬730種(裸子植物有2科10種;被子植物有91科720種。);分別占保護區植物總科數的60.78%、占總屬數的79.04%、總種數的79.52%(表3-1)。真菌類有41科202種。自然保護區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種。

動物

保護區有野生脊椎動物6綱33目86科355種。區內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有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7種,其中獸類有原麝、紫貂等2種,鳥類中有東方白鸛黑鸛金雕白尾海雕和中華秋沙鴨等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4種,其中獸類有黑熊、猞猁、青鼬、水獺、馬鹿等5種,鳥類有鳳頭蜂鷹、黑鳶、大鵟、灰臉鵟鷹、鶚、游隼、雕鴞長尾林鴞、花尾榛雞、鴛鴦等29種。

重點保護

吉林爪鯢
吉林爪鯢
2013年5月,在吉林白山原麝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瀕危新物種吉林爪鯢。這一新物種的發現標誌著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又一進步。

保護情況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後,完成大量系統保護工作:共設立保護區3座界碑,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165個界樁,10個宣傳牌、7個警示標牌,125副條幅,印發宣傳單2萬餘張。完成鐵蒺藜網圍欄5.7公里;設立瞭望塔1座;新建白馬浪馴養基地輸電線路1.1公里;修巡護路11公里;在原麝保護區的主要分布區分設了5個監測點,突出對原麝的監測和保護。根據冬季可能會造成野生動物的食物短缺情況,在原麝的重點分布區搭起了遮雪棚,定期投放一些多汁飼料,使其補充營養,確保擴大原麝種群數量。

保護區風光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區內群峰聳立,谷嶺交錯,溝壑縱橫,雙書山、刀尖砬子、白馬浪、東崗、四道陽岔東山等主峰櫛比鱗次,巍峨屹立在東北面的中朝國界線上。
山上林木蒼翠、奇峰怪岩、亭亭玉立,林木野花盛開,湖光山色,層林盡染。浮青澆碧、煙雨濛濛,構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夏日初晴,登上山峰,中朝邊境風光盡收眼底。秋日拾級登上山峰,頓覺神清氣爽,仿佛置身仙境。自然保護區有許多鴨綠江支流伸向山谷常年不竭,形成網狀水脈,似一條銀鏈給大自然注入無限生機,孕育著萬物,是生命之源穿梭於大地,流淌于山川之間,自然之美,沁人心脾,在西南山麓溪澗,泉眼眾多,百餘條溪流山泉甘冽清澈,或迴旋於深山密林,或跌盪於懸崖斷壁,澗中游魚細石,藤結樹橫,充滿著大自然的原始風情。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遙望遠山,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山得樹而妍,林因水而翠。由於地處邊境,所以自古人煙稀少,密林廣布。現存為次生林和人工林。林木繁盛,植被良好。分布有:紅松、落葉松、柞樹、胡桃楸、水曲柳、紫椴等珍稀樹種。整片山川看上去林海深邃,鬱鬱蔥蔥。澄清的山溪,浩瀚的江水,清新的空氣形成一幅天然美麗的畫卷。保護區內有許多野生花卉,春、夏、秋三季五顏六色的野花令人目不暇接。山、林、花構成一幅和諧的自然風景畫。金銀峽生態旅遊區已初具規模,行走在“金銀峽”徒步旅遊線上近看小河潺潺,清澈見底,亭榭小橋點綴其上,玲瓏雅致,景色絕佳。遠可觀奇峰突起,危崖壁立,山色如黛,林木蔥鬱。沿著盤鏇曲折山間石階,聽著溪水的歡唱,一路上可以欣賞到天聖瀑布、藥王谷、古棧道、一線天、五乳峰、臥熊石、神龍洞、點將台、高峽湖等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