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花江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松花江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松花江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因內有松花湖、紅石湖、白山湖三大湖泊而得名。 沿紅石湖逆流而上約50公里,即來到松花湖三湖保護區的第三湖--白山湖。 松花江三湖自然保護區處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內。

簡介

吉林松花江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0年11月24日上午,吉林省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林松花江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吉林市正式揭牌。 吉林松花江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因內有松花湖、紅石湖、白山湖三大湖泊而得名。 三湖保護區的前身是1982年建立的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保護區,於1990年組建吉林省松花江三湖自然保護區,三湖保護區管理局以維護保護區生態平衡與安全為己任,注重科學研究與基礎建設,不斷強化自身建設和職能作用發揮,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堅持經常性開展宣傳教育,切實加大對近湖區內挖砂、取土、採石、開礦等行為的檢查打擊力度,並注重加強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探索建立了林區共管共建新型管理模式,促進了保護區各項工作卓有成效開展,為改善全省生態環境、推進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此次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誌著松花江三湖流域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得到了有力地提升,也標誌著吉林省保護區事業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三湖保護區: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寶庫 物產豐區 松花江三湖保護區北從吉林市的阿什哈達摩崖開始,南到白山市的撫松縣,總面積114.4萬公頃。森林面積8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1.89%,有各類植物2000多種,其中省級以上保護植物52種,有人們熟悉的人參、靈芝、紅松、五味子、獼猴桃等都是保護植物;保護區內主要野生動物有342種,其中有東北虎、梅花鹿、棕熊、紫貂、鴛鴦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
水能寶地 松花江三湖的水資源,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水源和水電能源。三湖最大湖面面積為728平方公里,最大庫容為178.8億立方米。三湖正常水位面積為564.6平方公里,有效庫容為135.8億立方米,占吉林省地表水總量的38%以上,三座水電站裝機容量為27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50億度以上,占東北地區水利發電量的50%。松花江三湖是我國黃河以北地區淡水資源貯量最大、區位條件最好、可工程控制能力最強、可利用價值最高的水資源基地,更是松花江三湖下游的吉林、長春、松原、哈爾濱等十多個城市的水源地。
旅遊勝地 三湖保護區植被四季變化鮮明。初春,山川復甦,萬樹吐翠;盛夏,林木蔥蘢,鳥鳴幽谷;金秋,漫山紅葉,層林盡染;隆冬,玉樹瓊花,銀裝素裹。六十年代,董必武同志暢游松花湖時曾題詩道:“出門一笑大江橫,冒雨驅車豐滿行,湖上蕩舟青入眼,四山松韻頌昇平。”詩人賀敬之更把松花湖與西湖、三峽相媲美,賦詩云:“水明三峽少,林秀西子無,此行傲范蠡”殊我松花湖。一九九五年六月,江澤民總書記來松花湖視察時欣然題詞:“青山綠水松花湖”辯證地說明了松花江三湖山水相依的關係,只有青山常在,才能綠水永存。 美麗的三湖保護區內,森林象一件綠色屏障保護著這裡的山川水土。江河湖泊鑲嵌在山川林海之中,山、水、林組成了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區內到處是旅遊的勝地。這裡有林崖蔽日,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觀;有原始公社遺蹟及明清歷史文物等人文景觀;有聞名遐邇、古老神秘的“人參之路”;有中外馳名的東北抗聯英烈活動遺址。青山綠水松花湖被譽為北國明珠。山陡林密,湖面狹長幽靜的紅石湖如銀河落地。鳥語花香,水清魚美的白山湖,她那兩條蜿蜒曲折的湖面如二龍戲珠別具特色。
★區內三湖:形態各異 獨具特色 松花湖 松花湖是松花江三湖保護區內形成最早的人工湖。它位於吉林市區東南16公里處,是豐滿電站攔江大壩所形成的人工湖。始建於1937年,1943年建成。松花湖全長200餘公里,水域面積3620平方公里,湖區面積500平方公里,橫跨兩市一區,最大蓄水量108億立方米,最深處77.5米,相當於四個北京密雲水庫,可與千島湖媲美,是亞洲和我國特大的人工湖泊之一,199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松花湖水域遼闊,鳥瞰松花湖,猶如一顆晶瑩的珍珠鑲嵌在松花江上,因此,有“北國明珠”之美譽。這裡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數不勝數,著名的有阿什哈達摩崖碑、朱雀山、五虎島、臥龍潭等。冬季,還有松花湖滑雪場、朱雀山滑雪場及被譽為我國四大自然景觀之一的吉林霧凇。
紅石湖 沿松花湖逆流而上約180公里,即到松花江三湖的第二個湖--紅石湖。紅石湖位於樺甸市的紅石砬子鎮境內,是紅石水電站建成之後形成的人工湖。始建於1982年,1987年竣工。紅石湖長約50公里,湖面積約15.17平方公里,湖面最寬處0.5公里,庫容量2.83億立方主。 紅石湖山陡林密,湖面幽長,鳥瞰猶如九天銀河落地。紅石湖兩岸險峰林立,巨石嶙峋,雞冠峰、駱駝峰、影壁峰等自然景觀,別有洞天,蔚為奇觀。春夏時節鳥語花香,蕩舟幽靜湖面之上,盡享大自然的旖風光。冬日來到紅石湖,乘船漫遊湖上,滿眼霧凇雪柳,猶如步入人間仙境。
白山湖 沿紅石湖逆流而上約50公里,即來到松花湖三湖保護區的第三湖--白山湖。白山湖是吉林地區樺甸境內白山水電站大壩合龍後形成的一座巨大的人工湖,是吉林市一江三湖中的第二大湖。1983年建成。湖面面積124.45平方公里,湖面最寬處1.6公里,庫容量68.12億立方米。 曾有人說,鳥瞰白山湖,則湖如二龍戲珠般地嬉戲在崇山峻岭之中。這兩條龍就是發源於長白山南麓的漫江沿途接納了錦江、湯河、松江河、蒙江、那爾轟河等河流,匯集成的頭道松花江;以及發源於長白山三池的二道白河沿途匯集了頭道白河、古洞河、露水河等河流形成的二道松花江。這是因為白山湖區正好位於頭道松花江與二道松花江的兩江口匯合處,在這裡可看見兩條水龍分別從撫松縣城和撫松縣露水河鎮境內匯入湖區,於是才有了這樣的說法。 白山湖上的龍王廟、老惡河、將軍洞等山水奇觀,有許多驚心動魄的傳說,湖心兩岸怪石林立,山水相接,許多遊客到此拍案稱奇。

自然地理

松花江三湖自然保護區處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內。四季分明,年、日較差大。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多晴涼爽,冬季氣候嚴寒。由於保護區受到三個湖泊及森林等因素影響,故具有湖泊氣候、谷地氣候和森林氣候的複合特徵。
保護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降水充沛而日照略顯不足。春夏兩季多為西南風,秋冬兩季盛行西北風。年平均降水量600~830mm,雨量多集中在6、7、8月份,總輻射4500~5100MJ/m2年,乾燥度為0.6~0.85。年平均氣溫1.9~4.4℃,1月平均氣溫約-18℃,7月平均氣溫約為20℃。無霜期92~130天。

生物多樣性

三湖保護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與結構極為複雜,類型多樣,生態資源極為豐富,因此該區生物多樣性也極其豐富,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湖自然保護區內活立木總蓄積972.5萬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積970.7萬立方米,散生木蓄積1.8萬立方米。有林地平均公頃蓄積為107 立方米。有林地中成熟林面積31376.9公頃,蓄積為475.3萬立方米,占總蓄積的49.0%;幼齡林面積22873.9公頃,蓄積為72.3萬立方米,占總蓄積的7.5%;中齡林面積17936.7公頃,蓄積為179.0萬立方米,占總蓄積的18.5%;近熟林面積16440.5公頃,蓄積為205.5萬立方米,占總蓄積21.2%;過熟林面積2019.4公頃,蓄積為38.6萬立方米,占總蓄積的 3.8%。全區森林覆蓋率79.35%。
三湖自然保護區絕大部分為天然林。天然林面積89906.1公頃,占總面積78.01%,人工林面積749.2公頃,占總面積的21.99%。天然林主要為混交林、闊葉林等。
三湖保護區是中國東北長白山重要的野生動物種源基因庫,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是珍稀瀕危動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段,是不可多得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避難所和天然生物基因庫,是保護和研究中國及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基地。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這裡保存著較大面積呈自然原生狀態的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保存繁衍棲息著大量的野生生物物種。

生物資源

據初步調查統計,保護區內共發現脊椎動物35目93科403種。其中圓口類:1目1科3種;魚類:6目14科71種;兩棲類2目6科13種;爬行類3目4科11種;鳥類17目51科255種;獸類6目17科50種。
另外,保護區現已知昆蟲類有16目156科896種。
據初步調查,保護區內共有7個植被類型,25個群系,40個群叢。區內野生植物有69目160科526屬1489種,植物物種總數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區物種總數的比例為98%以上。其中裸子植物1目3科11種;被子植物 42目96科422屬1290種。珍貴的高大喬木有紅松、長白落葉松、雲杉、水曲柳、胡桃楸、黃鳳梨等。其它經濟價值較高或比較珍稀的植物有人參、天麻、穿龍骨、五味子、刺五加、貝母、細辛、木通、柴胡、桔梗、黨參、獼猴桃、山葡萄、龍牙楤木等。
三湖保護區珍稀瀕危植物種類較多,本區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即東北紅豆杉和人參;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10種:紅松、水曲柳、黃蘗、鑽天柳、紫椴、胡桃楸、刺五加、野大豆、東北對開蕨、東北茶藨子。
保護區由於自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受歐亞大陸冰川影響較少,因而保留一定數量的古老第三紀末孓遺植物,如紅松、水曲柳、黃蘗、紫椴、胡桃楸、人參和五味子等。 被列入《中國稀有瀕危植物紅皮書》的植物有東北紅豆杉、水曲柳、胡桃楸、黃櫱、人參、刺五加和東北黃芪等。
本保護區內珍稀瀕危動物較多,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Ⅰ級保護動物9種,其中鳥類7種, 即東方白鸛 、金雕、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鴨、丹頂鶴、白鶴、白頭鶴 。獸類2種,即紫貂、原麝。
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4種,其中鳥類37種,即黃嘴白鷺 、蓑羽鶴、白枕鶴、灰鶴、鴛鴦、蒼鷹、雀鷹、松雀鷹、普通鵟、大鵟、毛腳鵟、鵲鷂、白尾鷂、白頭鷂、燕隼、紅隼、紅腳隼、灰背隼、黃爪隼、花尾榛雞、禿鷲、普通鵬鴞、普通角鴞、領角鴞、長耳鴞、短耳鴞、鶚、縱紋腹小鴞、長尾林鴞等;獸類7種,即棕熊、黑熊、猞猁、水獺、馬鹿、青鼠鼬和豺。

保護價值

松花江三湖自然保護區豐富的森林資源、水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對於維護地區生態安全、保障當地及松花江下游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及推進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它不僅是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的重要水能基地,而且是我國黃河以北地區淡水資源貯量最大,區位條件最好,可工程控制能力最強,可利用價值最高的水資源基地。
保護區建立以來,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其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自然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在宣傳教育、資源管護、科學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了使這一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地得到有效保護,保障區域內生態資源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近幾年來,根據保護區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與措施,創造性地引入了保護區管理機構與保護區域內社區共建、齊抓共管的新模式,建立了保護區與地方政府相互溝通、互相協調的長效運行機制,形成了有效的聯合執法體系。在加大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從保護野生動植物,控制捕撈、採挖、狩獵、禁止採伐等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保護區的綜合管理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達到了生態環境保護與地方經濟建設雙贏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