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七寶羹

吃七寶羹

 \n  亦稱“吃七種粥”、“吃七樣菜”。漢族歲時飲食風俗。

別稱

吃七寶羹吃七寶羹
亦稱“吃七種粥”、“吃七樣菜”。漢族歲時飲食風俗。

由來

吃七寶羹流行於福建廣東台灣湖南湖北等地。吃七寶羹始於,後來成為漢族歲時飲食風俗
每年農曆正月初七(亦稱人日),用七種菜果(所用菜果,因地而異,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混合米粉羹,全家聚食,民間認為可拂邪氣,治百病,以此來取吉兆。
廣東潮汕芥菜芥藍韭菜、春菜、芹菜和厚瓣菜;客家人地區用芹菜、蒜、、蕪茜、韭菜加等;在台灣、福建等地則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七種蔬菜作羹。
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如此種種(每種蔬菜有有一種吉祥的、好的意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