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澎湖列島

台灣澎湖列島

台灣彭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的中央,由64個島嶼組成,只有20個有人居住。 1946年初,撤銷馬公區。 1981年12月25日,馬公鎮改制為縣轄市馬公市。

概況

台灣彭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的中央,由64個島嶼組成,只有20個有人居住。面積126.8641平方千米。人口91,785人(2006

台灣彭湖列島
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23人,東端是查母嶼,西端是花嶼,南端是七美嶼,北端為目斗嶼。本島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線,三島中間就是著名的澎湖灣。

歷史沿革

1945年10月,國民黨政府接管台灣,將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並將日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澎湖縣管轄區域:東為馬公區湖西鄉良文港,位於東經119°42′54″;西為望安區望安鄉花嶼(查母嶼)西端,位於東經119°18′3″;南為望安區大嶼鄉大嶼,位於北緯23°9′40″;北為馬公區白沙鄉吉貝,位於北緯23°45′41″。共轄澎湖本島、牛母件嶼、大央嶼、海墘岩、測天嶼、虎井嶼、桶盤嶼、雞籠嶼、四角嶼、查坡嶼、查母嶼、香爐嶼、雁情嶼、錠鉤嶼、雞善嶼、白沙島、金嶼、鐵砧嶼姑婆嶼、屈爪嶼、毛司嶼、北礁、小貓嶼白沙嶼(系三小島組成)、毛常嶼、南面掛嶼、鳥嶼、中墩嶼、小嶼、尖嶼、坪岐嶼、草嶼、土地公嶼、白沙嶼、雞籠嶼、大倉嶼、白沙礁、員貝嶼、草嶼(由三小島組成)、吉貝嶼、險礁嶼、過嶼、目斗嶼、漁翁島、小門嶼、八罩島、馬鞍山嶼、金瓜仔、狗沙嶼、將軍澳嶼、船帆嶼、後帝仔、大嶼、頭巾、西嶼坪、利間、東嶼坪、鍾仔嶼、西吉嶼東吉嶼、鋤頭嶼、花嶼、大貓嶼、草嶼(外包括二岩礁)等64個島嶼。面積滿潮時為126.8642平方千米,退潮時為164.1165平方千米,人口65529人。管轄馬公、望安二區,共6鄉鎮(1鎮、5鄉)。縣政府於1946年1月20日正式成立,縣政府設於馬公區馬公鎮光復里。
1946年初,撤銷馬公區。1946年6月,撤銷望安區。1949年7月20日,大嶼鄉更名為七美鄉。
1950年台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澎湖縣行政區域照舊。縣政府設於馬公鎮。管轄馬公鎮及湖西、白沙、西嶼、望安、七美等5鄉,合計6鄉鎮。人口74126人,面積126.8641平方千米。管轄區域:東為湖西鄉查母嶼東端,位於東經119°42′54″;西為望安鄉花嶼西端,位於東經119°18′3″;南為七美鄉七美嶼南端,於北緯23°9′40″;北為白沙鄉目斗嶼北端,位於北緯23°45′41″。
1981年12月25日,馬公鎮改制為縣轄市馬公市。

地理環境

澎湖群島位於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由於具有先天地理與港灣的優越特殊條件,自古即為軍事要衝及重要的移民中繼

彭湖六合夜市
站,是台灣開發最早的地區,有“台灣海峽之鍵”的稱號。澎湖群島有早期移民的傳統聚落,為順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空間地景,有異國統治時期殖民與軍事防禦的空間地景。種種的空間地景呈現了澎湖悠長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特色。境內的天后宮,是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還有文石書院、觀音亭、七美人冢西台古堡等,均有歷史可考。著名的澎湖跨海大橋、桶盤嶼、通梁榕樹等景觀,亦各有特色。
澎湖島原為火山噴出之熔岩台地,既無高山,也無河川,不宜耕種,但漁產豐富,且品類繁多。桃色珊瑚和澎湖文石為其特產,用以加工製成的戒指、項鍊、耳環、領帶夾等飾物暢銷海內外。

自然條件

風大、雨少為澎湖氣候的兩大特色。地理環境,加上氣候影響,土壤貧瘠的澎湖只有一些旱田,甘薯、落花生、高梁曾列名為三大作物。目前澎湖的農產品以瓜果類居多,其中哈密瓜、嘉寶瓜、澎湖絲瓜都頗負盛名,後兩者尤為澎湖特產。而漁業仍是澎湖主要的經濟來源,這裡漁產十分豐富。
澎湖的生物資源相當豐富,除了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成群海豚隨海流游巡至此外,澎湖還劃有錠釣嶼、雞善嶼、小白沙嶼等自然保留區,以及望安島綠蠵龜保護區、貓嶼鳥類保護區,都是稀有動物的淨土。
受自然條件影響,澎湖觀光季集中在4~9月間,大部分遊客皆以觀海賞濤、從事水上活動及吃海鮮為主,但事實上,僅有一海之隔的澎湖,其人文風貌及地理景觀皆與台灣本島有著極大的差異,如果能在旅程中摻入這部分,澎湖之游將更具可看性。
澎湖地表平坦,缺少地形的高低變化,植被只有矮草和灌木,跟台灣本島的樹木蒼鬱有很大的差別,主因是氣候的關

彭湖遠眺
系。台灣年雨量約兩千五百公厘,但澎湖只有約一千公厘左右,降雨季也分布不均,強勁的東北季風是最主要的氣候特徵,當通過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管狀地形風力便會加速,讓澎湖籠罩在冷冽的季風下,每年約有三分之一處於暴風下,尤其是十月到三月之間,平均風速約八米;但最大風速每秒可達二十米以上。季風不止影響農林植物的生長,也對土壤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地的樹木高不過附近的建築物,是因為風切壓住它的高度。而由海面往陸上吹的強風挾帶大量的鹽分,使得土壤鹽份偏高,不利於植物的生長。

海陸空交通

台灣與澎湖本島之間的交通有航空與海路兩種,班次密集,七、八月旅遊旺季,機票幾乎都被旅行社預訂一空,因此若自行前往得提前二個月預訂。
航空
1.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都有班機往來馬公機場,高雄還有班機直飛七美及望安。
2.各航空公司航線如下:台北←→馬公有遠東、復興、立榮;台中←→馬公有華信、立榮;嘉義←→馬公有復興、立榮、遠東、華信;高雄←→七美有華信、立榮航空;高雄←→望安有立榮;馬公←→七美有立榮及華信航空。
3.機場至馬公市區可搭乘公車或計程車,後者車資約350~400元,若事先向車行叫車,則在300元上下。
海運
嘉義、高雄兩地分別有船班往來澎湖;海王星號/嘉義(布袋)←→鎖港,航程約90分鐘,此航線冬季停航;台華輪/高雄←→馬公,航程約4小時。
島際交通
馬公與望安、七美之間有固定交通船往來,其餘離島則有私人經營的船班。
陸上交通
 澎湖本島有公車行駛,但班次不多,加上島內公路網簡明易行,路況極佳,一般遊客多租汽機車或包計程車代步。其中,本島風景線從馬公市出發,先經風櫃,到林投公園、果葉村,再至白沙、通梁古榕、跨海大橋、西嶼等地,全程約74.5公里。若想租車,須備身份證及駕照,馬公市區租車行林立;欲知公車詳細路線可洽澎湖縣公共車船管理處,包車則可洽計程車同業公會(06)927-6742。每周六及周日車管處會發四班旅遊公車,停留地點包含馬公機場、澎湖水族館、北海遊客服務中心、通梁風景區、西嶼西台古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