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林檎

台灣林檎

台灣林檎產於台灣,分布於越南、寮國。生長於海拔1000-2000米。【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的果實。【主 治】:用於脾虛所致的食積停滯,脘腹脹滿,腹痛等證。【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華南、台灣。【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門英文名

Angiospermae

綱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英文名

Myrtiflorae

科拉丁名

Rosaceae

屬拉丁名

Malus

種拉丁名

Malus doumeri (Bois) Chev

生境

生境: 闊葉林中, 林中, 山坡混交林中

海拔下限

200

海拔上限

20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台灣林檎台灣林檎

喬木,高達15米;小枝圓柱形,嫩枝被長柔毛,老枝暗灰褐色或紫褐色,無毛,具稀疏縱裂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被柔毛或僅在鱗片邊緣有柔毛,紅紫色。葉片長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9-15厘米,寬4-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不整齊尖銳鋸齒,嫩時兩面有白色絨毛,成熟時脫落;葉柄長1.5-3厘米,嫩時被絨毛,以後脫落無毛;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無毛,早落。花序近似傘形,有花4-5朵,花梗長1.5-3厘米,有白色絨毛;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先端鈍,全緣,無毛;花直徑2.5-3厘米;萼筒倒鐘形,外面有絨毛;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長約8毫米,內面密被白色絨毛,與萼筒等長或稍長;花瓣卵形,基部有短爪,黃白色;雄蕊約30,花葯黃色;花柱4-5,基部有長絨毛,較雄蕊長,柱頭半圓形。果實球形,直徑4-5.5厘米,黃紅色。宿萼有短筒,萼片反折,先端隆起,果心分離,外面有點,果梗長1-3厘米。

分布範圍

產台灣。林中習見,海拔1000-2000米。分布越南、寮國。

用途

本種果實肥大,有香氣,生食微帶澀味。當地居民用鹽漬後食用,名叫“撒兩比”或“撒多”。一般用實生苗繁殖,種子萌發力很強,可能作為亞熱帶地區栽培蘋果的砧木及育種用原始材料。

本種提示

本種與下列尖嘴林檎 M. melliana (Hand. -Mazz.) Rehd., 在蘋果屬中最特異之點是果實上具有宿存的管狀萼筒,果心先端分離。花的構造近似栘 (yi) 屬有人放入該屬,但台灣林檎每一子房有胚珠2個,並非多數胚珠,仍應列入蘋果屬中。

藥用相關

台灣林檎台灣林檎

【藥 名】:台灣林檎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薔薇科植物的果實。

【功 效】:健脾開胃。

【主 治】:用於脾虛所致的食積停滯,脘腹脹滿,腹痛等證。

【性味歸經】:甘、酸、澀,溫。入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2克。或研末沖水服。

【別 名】:山楂、澀梨、山仙查、台灣海棠(《新華本草綱要》)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華南、台灣。

【拉丁名】:原植物Malusdoumeri (Bois) Chev-M. Formosaha Kawak et Koidz.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薔薇科·蘋果屬、繡線梅屬植物

本任務來盤點薔薇科·蘋果屬植物和繡線梅屬植物的植物,歡迎大家共同協作來完善這些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